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穴预防全身麻醉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刺组采用针刺双侧内关穴,留针30min后拔针,并在穴位上贴上不透明的贴膜。对照组未予针灸,予相同贴膜内关穴位置覆盖。术后3h、6h、12h、24h随访患者,记录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针刺组在术后3h、6h、12h、24h的恶心发生率分别为12.0%、4.0%、4.0%、0.0%,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0.0%、0.0%、4.0%、0.0%;对照组恶心的发生率分别为28.0%、24.0%、16.0%、4.0%,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4.0%、16.0%、12.0%、0.0%,术后3h、6h、12h恶心发生率,术后3h、6h、12h呕吐发生率,针刺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内关可有效减少全身麻醉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穴预防全身麻醉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刺组采用针刺双侧内关穴,留针30min后拔针,并在穴位上贴上不透明的贴膜.对照组未予针灸,予相同贴膜内关穴位置覆盖.术后3h、6h、12h、24h随访患者,记录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针刺组在术后3h、6h、12h、24h的恶心发生率分别为12.0%、4.0%、4.0%、0.0%,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0.0%、0.0%、4.0%、0.0%;对照组恶心的发生率分别为28.0%、24.0%、16.0%、4.0%,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4.0%、16.0%、12.0%、0.0%,术后3h、6h、12h恶心发生率,术后3h、6h、12h呕吐发生率,针刺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内关可有效减少全身麻醉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内关穴预防全麻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针刺组全麻拔管后即刻针刺双侧内关穴,留针15min后拔针,其间予以行针1次,对照组未予针灸。观察记录术后2h、6h、12h、24h2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针刺组在术后各时段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恶心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刺内关穴对全麻术后恶心呕吐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切除术后刀口疼痛是临床上常见而比较棘手的问题.2003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用针刺疗法解除甲状腺瘤切除术后刀口疼痛24例,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24例患者中,男16例,女8例;年龄最大者71岁,最小者19岁. 相似文献
6.
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药物流产服药期间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者6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笔者自 1998年以来 ,采用针刺治疗药物流产服药期间有恶心、呕吐症状者 15 0例 ,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5 0例中 ,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 32岁 ;无流产史 95例 ,有人流或药流史 5 5例 ,均为药流门诊观察为宫内早孕。服米菲司酮后恶心、呕吐剧烈 ,甚至水入即吐。米菲司酮的具体用法是 2 5mg ,每日 2次 ,连续口服 3天。第 4天晨起到医院口服米索 6 0 0 μg顿服。因米菲司酮和米索对胃肠有刺激 ,有人服后出现恶心呕吐。服药后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时间因人而异 ,早者半小时。因前 3天在家服药 ,没有针刺治疗 ,一般都是第 4天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配合艾灸中脘防治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恶性肿瘤住院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采用盐酸恩丹西酮治疗;治疗组67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双侧足三里配合艾灸中脘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CINV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后CINV分度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2组恶心呕吐分度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配合艾灸中脘防治CINV疗效良好,操作方便,具安全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辅助麻醉对老年腰椎融合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老年腰椎融合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以全麻下进行手术治疗,试验组全麻下加针刺疗法结合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麻醉药时间、麻醉药用量、手术出血量的差异,比较2组手术前后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连线测验时间(TMT)的变化,观察2组术后疼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差异,比较2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均长于对照组,麻醉苏醒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组MMSE评分均较术前下降,试验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组TMT时间均较治疗前延长,试验组TMT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VA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8%,对照组为53.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辅助麻醉对老年腰椎融合... 相似文献
10.
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以减少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为核心,以促进患者更好更快康复为目标的新兴学科。本文从针刺可以减少围术期镇痛药物需求、改善术后胃肠功能、防治术后并发症三方面探讨针刺在ERAS中应用的潜在价值和可行性。二者结合,或可以更好促进患者康复,实现针灸与ERAS的优势互补,对针灸和ERAS两门学科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林伟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2):3246-3247
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是目前常用的术后镇痛方法,镇痛效果好,非常受患者欢迎,但易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因此,如何防治术后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已成为临床护理研究的课题。本院妇产科将舒适护理运用于临床,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验证针刺复合麻醉在功能性鼻内窥镜术中的镇痛作用.方法:将90例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行常规局麻;B组、C组均于局麻前行电针刺激,穴取印堂、迎香,诱导30 min,在此基础上,B组予常规麻醉药量局麻,C组予减量麻醉药局麻.观察各组患者术中麻醉药量、改良五指法疼痛评分、术后满意度评分.结果:术后丁卡因药量A组为(118.33±26.21)mg,B组为(100.83±4.56)mg,C组为(71.33±8.90)mg,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组用量最少,A组最多;B组和C组的五指法疼痛评分均低于A组(均P<0.01);B组和C组的术后满意度评分均高于A组(均P<0.01).结论:针刺复合麻醉可有效减轻疼痛,明显减少术中的局部麻醉药用量,降低术中的不适感,有助于患者术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研究针刺内关穴、合谷穴预防剖宫产术中恶心呕吐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晋江市第二医院在 2020 年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 6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产妇在常规腰硬联合麻醉上,采用针刺内关穴、合谷穴的方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术中恶心呕吐事件发生情况、临床指标、舒适度评分。 结果:观察组产妇恶心呕吐等级分布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 5.232,P < 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产妇的舒适度评分为(90.18 ± 4.34)分,高于对照组的(73.56 ± 6.1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剖宫产产妇采用针刺内关穴、合谷穴的方式,可以有效预防术中恶心呕吐情况发生,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艾灸对骨科手术术后患者持续镇痛引起恶心呕吐的作用。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8月将进行骨科手术后留置硬外膜镇痛泵48 h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患者手术后返回病房进食1 h后,进行穴位艾灸。取穴:合谷、内关、中脘等穴位,每天3次,至拔除硬外膜镇痛泵6 h后停止;其它处理与对照组一样;观察两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比例。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术后有5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对照组60例患者,术后有28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校正χ2检验,P=2.570.05。结论穴位艾灸可以缓解骨科手术术后镇痛引起的的恶心呕吐,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介入化疗后胃肠道反应1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于2000年至2003年间,采用针刺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介入化疗(TACE)术后胃肠反应19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吗啡类镇痛药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好、时间长,在临床上已经应用很广泛,但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较多。布托啡诺(butorphan01)为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通过对脊髓k受体的激动作用而产生脊髓镇痛,且镇痛效果确切,而作为μ受体拮抗药,对μ受体兴奋引起的恶心、呕吐有抑制作用[1,2]。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比较格拉司琼的不同给药方式对术后芬太尼与曲马多白控镇痛患者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硬膜外加气管内全麻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360例,ASAⅠ或Ⅱ级,随级均分为六组。Ⅰ组术毕静脉连接患者白控镇痛PCIA泵;Ⅱ组术毕静注3mg格拉司琼后连接PCIA泵;Ⅲ组术毕静注3mg格拉司琼后连接PCIA泵(PCIA泵内加格拉司琼3mg);Ⅳ组术毕连接PCIA泵(PCIA泵内加格拉司琼3mg);Ⅴ组术毕静注3mg格拉司琼后连接PCEA泵(PCEA泵内加格拉司琼3mg);Ⅵ组术毕连接腰PCEA泵(PCEA泵内加格拉司琼3mg);PCIA药物配制:芬太尼0.8mg加曲马多100mg再加生理盐水至总容量100ml。PCEA泵药物配制:芬太尼0.4mg加曲马多100mg加格拉司琼3mg再加生理盐水至总容量100ml,分别于2、4、8、20、36、48h观察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1)与Ⅰ组比较,Ⅱ组、Ⅲ组和Ⅳ组在术后2、4h恶心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Ⅳ组、Ⅵ组比较,Ⅱ组、Ⅲ组和V组术后2、4、8h恶心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2)与Ⅰ组比较,Ⅱ组在术后2、4、8和36h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Ⅲ组、Ⅴ组在术后2、4、8、36和48h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Ⅴ组在术后48h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Ⅳ组、Ⅵ组在术后2、4、8h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Ⅲ组、Ⅳ组在术后2、4和48h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Ⅳ组、Ⅵ组(P〈0.05)。结论术毕单次注射3mg格拉司琼,并通过PCIA泵或PCEA泵持续输注可在术后48h内有效预防恶心、呕吐的发生;术后单次注射3mg格拉司琼,术后短时间内可预防恶心、呕吐,但术后48h已无此作用,而通过PCIA泵或PCEA泵中持续输注3mg格拉司琼不能预防恶心和呕吐。 相似文献
20.
针刺增效药在针刺镇痛复合麻醉肺切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 995年 1月至 1 997年 6月 ,我院临床针麻研究室为了提高针麻肺切除效果 ,在用手法针刺加针刺增效药氟哌啶醇、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基础上 ,在麻醉诱导前 5min肌肉注射弱阿片类镇痛药曲马多 1 0 0mg和针刺增效药灭吐灵 2 0mg ,以进一步减少术中静脉复合液的用量 ,增加针麻术中的镇痛作用。设针药麻组 40例 ,并设全麻对照组 40例进行观察。术前准备 :病人术前都做模拟预测 ,做皮肤及耐痛阈的测试 ,在针刺诱导前后作比较 ,并观察针刺耐受力及针刺感应 ,并进行心理测试 ,用美国伊利诺州大学个性及能力研究所卡特尔教授编制的 1 6种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