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脏收缩调节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应用心脏收缩调节(CCM)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小规模的临床试验已显示疗效。临床上CCM信号通过类似于心脏起搏器的装置传到心脏,并经起搏电极与心脏联接,植入过程类似于双腔起搏器。研究表明对心衰的动物及患者长期应用CCM,在细胞和分子水平改善其左室整体功能,逆转心室重构,导致心肌细胞内肌浆网钙离子循环改善,进而提高其收缩性能。CCM治疗不仅安全,而且能显著提高合并左室收缩功能不良的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但其疗效仍需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2.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器械治疗的代表,然而,它并不适用于窄QRS波心衰患者。心肌收缩力调节器(CCM)的问世旨在解决该难题。现报道国内植入第5代CCM治疗心衰患者1例并短期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是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重要的治疗方法。本文就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伴有心室电机械活动不同步心衰患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预防心脏性猝死、心肌收缩力调节器(CCM)治疗不伴QRS波增宽的慢性心衰、迷走神经刺激仪(VNS)在心衰中的应用以及利用CIED协助进行慢性心衰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前景进行了阐述, 以期进一步推动CIED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心肌收缩力调节器(CCM)是以2导线或3导线工作方式提供心肌收缩力调节的疗法,适用于不适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5%~45%、接受药物治疗仍有症状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心力衰竭患者。国内少有心房颤动患者CCM植入报道,本文报道对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植入CCM治疗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5.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局,对于优化药物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25%~45%且QRS时限<130 ms的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考虑接受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治疗。CCM已被证明可减少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改善患者症状、心功能和生活质量。该文介绍CCM的工作原理、作用机制及其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也是多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或终末期表现。优化药物治疗(OMT)一直被视为慢性心衰患者治疗的基石。近20年以来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逐渐成为心衰器械治疗的选择, 但只适用于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合并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宽QRS波的患者, 并且在已植入CRT的患者中约30%对治疗无反应。心肌收缩力调节器(CCM)的出现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不适合CRT或对CRT无反应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将综述CCM的作用机制和最新的临床试验, 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心力衰竭即使优化药物治疗也难以阻止疾病的进展。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是治疗心力衰竭的一种新器械。本文将对CCM概念、作用机制、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以及优势几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射血分数以及病因的角度介绍心肌收缩力调节器(CCM)的最佳适应证人群选择。作为一项新近出现的器械治疗方法,CCM的最佳适应证人群仍需进一步的筛选,也需要新的临床研究拓宽CCM的适应证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脏收缩调节器(CCM)对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功能影响。方法 2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接受了最佳药物治疗,其中1例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者接受了再同步化治疗,另1例窄QRS波者接受了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治疗,仍然反复发作心力衰竭,在原植入器械的对侧植入CCM系统,包括了3根电极,1根右房电极,另外2根为右心室电极植入室间隔部位,这2根电极之间,以及与原右室导线之间间隔2 cm以上。根据导线的位置及参数决定导线与起搏器联接顺序,术后随访1个月。结果 CCM能改善术后即刻及术后短期的心脏功能。结论对接受最佳药物治疗仍有反复心力衰竭发作的终末期心肌病患者,不管是否存在CLBBB或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仍能够从CCM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随着药物及器械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心衰患者病死率不断下降,患者预期寿命延长,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心肌收缩力调节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降低窄QRS波群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改善心衰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或能成为窄QRS波群心衰患者的新选择。现对心肌收缩力调节器治疗慢性心衰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心脏收缩性调节(cardiac contractility modulation,CCM)是一种新兴的非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技术,是心肌在绝对不应期接受的高能量电信号。CCM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不增加心肌的氧需求量。与传统正性肌力药物作用机制不同,CCM通过改善心肌组织中异常表达的基因,及调节相关蛋白的功能,从而影响心肌细胞的钙循环,增强心肌的收缩力。临床研究中通过观察峰值氧摄取及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发现CCM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植入式心脏器械是现代心脏疾病治疗的一大进展,近几十年来在心血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等的治疗中占据日趋重要的地位。目前主要的植入式心脏器械有心脏起搏器(主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主要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包括CRT及CRT—D)。此外,左室辅助装置已成为严重心衰患者心脏移植前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外科领域。但是,心脏器械植入并不意味着就不再需要抗心律失常药物,相反,选择恰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优化器械治疗,延长患者寿命,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病例1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复律除颤器(CRT-D)术后无反应患者,植入心脏收缩调节器(CCM)后,器械间出现干扰,CRT-D程控发现心房远场感知了CCM信号,从而启动自动模式转换,导致双室起搏比例下降。将心室后心房空白期由100ms延长为200ms后,CCM信号不再被心房感知,CRT-D和CCM均工作正常,未再发生相互干扰。病例2为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术后患者,CCM植入术中调试时发现器械间出现干扰,ICD程控发现CCM序列延迟为100ms时,腔内心电图与原窦性心律模板匹配度为0。将CCM序列延迟调整为40 ms,腔内心电图与原窦性心律模板匹配度为100%,此时ICD和CCM均工作正常,未发现相互干扰。  相似文献   

14.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合并心室不同步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CRT可显著降低心衰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还有约30%患者不能从CRT置入中受益。2016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SC)指南把QRS波时限<130 ms的患者归纳为Ⅲ类适应证,不建议植入CRT,但有相当比例的HFrEF伴窄QRS波的患者中存在左心室不同步,他们可能从CRT置入中获益。还有一部分QRS波时限在130~149ms的患者被归纳为Ⅱ类适应症,可以考虑植入CRT,重要的是如何识别那些能从CRT置入中获益的患者。因此,不管是Ⅱ类还是Ⅲ类适应证,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寻求有效指标以筛选出能从CRT置入中真正获益的患者。有研究显示:心衰患者心室传导延迟可能与CRT置入后的反应相关。心电图碎裂QRS波提示心肌瘢痕导致的心室传导延迟,但心衰患者十二导联心电图基线碎裂QRS波能否预测CRT反应尚存在争议,本文就fQRS波与心衰患者CRT反应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虽然心血管疾病诊疗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及心血管诊疗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使很多心脏疾病患者的生命得到救治和延长,但另一方面造成越来越多的心脏疾病最终进展到心力衰竭(心衰)这一临床预后不佳的阶段.即使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中、重度心衰患者的年病死率也可达到30% ~ 60%.在此背景下,本世纪初诞生了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技术,通过程序控制的双心室起搏,促进左右心室的同步收缩,可明显改善适用人群的心衰症状,降低心衰患者病死率,目前已经成为治疗中、重度慢性心衰患者的重要手段[1].  相似文献   

16.
超滤治疗有助于减轻伴有容量超负荷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液体潴留,而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GDMT)可以改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的预后。本文报道一例对利尿剂治疗效果不佳的HFrEF患者于住院早期应用超滤治疗联合GDMT,显著改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实现左心室逆重构,为临床早期应用超滤治疗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心脏再同步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通过心脏同步起搏装置来治疗心衰的最新方法,大量循证医学证据CRT可以有效地提高部分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减少慢性心衰的病死率和再住院率。近年来,国内外已出台了CRT治疗的指南。但关于CRT的应用适应证、疗效评价和长期预后等方面目前仍存在着诸多争议。本文回顾分析了新近的CRT临床试验,并对CRT治疗适应证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正>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死亡率高、治疗棘手,是多种心脏病难以避免的终末阶段和医学界尚未攻克的最后堡垒,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近年引入国内的心肌收缩力调节器(cardiac contractility modulation,CCM)作为纠治慢性收缩性心衰的新型植入性电治疗装置,因可增强心室肌收缩力、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和心功能指标甚至远期预后,已迅速成为心血管领域倍受关注的热点。本文简述CCM的发展历史、应用现状和未来展望,以期为应用和研究CCM的读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于伴QRS波时限延长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有良好的效果,但对于伴窄QRS波心衰患者能否获益尚无定论.虽然多数临床试验表明,窄QRS心衰伴心室收缩不同步患者在CRT后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死亡率下降,但尚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组织多普勒技术可用于评价窄QRS波心衰患者的心室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经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系统,不同范围的心脏收缩力调制(cardiac contractility modulation,CCM)对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间19例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术的患者,常规植入右心室及左心室导线,测试导线参数正常后连接导线至特制电生理刺激仪,并经桡动脉插入左心室压力导管至左心室,由心室起搏或感知体表心电图R波触发CCM刺激,确保CCM刺激发放于绝对不应期内.每个测试期间连续行CCM刺激30 s并同步记录左心室内压,术后分析左心室内压及左心室内压变化速率最大值(dp/dtmax).根据CCM刺激范围,将测试患者分为单独左心室、单独右心室或双心室间CCM组.结果 左心室CCM及右心室CCM(局部CCM)刺激未能明显改善左心室dp/dtmax,而双心室间进行CCM刺激提高左心室dp/dtmax达9.5%(P=0.007).结论 在双心室同步起搏基础上,双心室CCM刺激可以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可能使CRT患者额外获益,尤其适合对CRT无反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