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9—2022年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梅毒病例资料,为当地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梅毒疫情流行特征,采用卡方检验比较报告发病率差异。结果 2019—2022年龙岩市永定区累计报告梅毒病例1 01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3.21/10万,年均增幅为-5.60%。以隐性梅毒为主、占89.00%,二期梅毒各年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趋势χ2=54.408,P<0.05)。9月报告发病率最高6.32/10万。不同乡(镇,街道)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404,P<0.05),坎市镇年均报告发病率居首位93.96/10万,增幅为2.91%。男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增长-4.25%和-4.47%。≥60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最高(111.13/10万),<10岁年龄组的报告发病率最低(0.65/10万),报告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趋势χ2=545.504,P<0.05)。以农民为主、占63.75%,学生和干部职员病例数的年均增幅最大(均为1...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通辽市梅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梅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2021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通辽市梅毒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变化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通辽市梅毒报告发病率从2009年的5.85/10万增至2021年的35.26/10万,年均增长15.21%。早期显性梅毒、胎传梅毒发病率均稳中有增(AAPC=4.80%;AAPC=1.52%),隐性梅毒快速增长(AAPC=20.11%);一期梅毒构成比由2009年的45.99%降至2021年的10.66%,隐性梅毒由35.29%增至76.60%。女性梅毒发病率年均增幅为16.51%,男性为13.33%;各年龄组发病率均有增长,15~19岁组年均增幅最大(AAPC=37.56%);家务及待业人群占40.65%,其病例数年均增幅最高(AAPC=22.18%);除霍林郭勒市外,其他县区发病率均为增长态势,科尔沁左翼中旗年均增幅最大(AAPC=34.41%)。结论 通辽市梅毒报告总发病率呈增长趋势,早期显性梅毒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2021年乌鲁木齐市梅毒报告病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21年乌鲁木齐市共报告梅毒病例14 377例,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12年的51.52/10万下降至2021年的25.85/10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年度变化比例(APC)值为-8.09%。早期显性梅毒(一期与二期梅毒)和隐性梅毒报告发病率亦呈现下降趋势,APC值分别为-7.42%和-8.15%,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平均年度变化比例(AAPC)值为-89.61%。隐性梅毒为主要报告类型(12 685例,88.23%)。男性梅毒报告发病率下降速度低于女性,APC值分别为-6.55%和-9.59%,男女性别比由2012年的0.84∶1上升至2021年的1.03∶1。20~49岁年龄段报告病例最多(8 419例,58.56%),职业以家务及待业为主(5 546例,38.58%),天山区和沙依巴克区报告病例数居历年前两位,天山区梅毒报告发病率下降最快,APC值为-10.90%。结论 乌鲁木齐市梅毒疫情呈下降趋势,但防控形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通辽地区梅毒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和流行趋势,找出防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996—2007年梅毒的疫情分布情况。结果自1996年开始梅毒在通辽地区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99年达到4.85/10万,较1996年的0.14/10万上升了34.6倍;2000年开始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5年降至0.17/10万;2006年起又有上升的趋势。1996—2001年,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2002年后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除2005年外)。1996—2005年,梅毒病例以I期和Ⅱ期为主,I期梅毒发病构成大于Ⅱ期;2006—2007年以隐性梅毒为主。I期和Ⅱ期在30岁~组最高,分别为43.18%和41.55%,20岁~组次之,分别为33.15%和34.10%;隐性梅毒以30岁~组最高(35.48%),40岁~组次之(29.03%)。胎传梅毒均在10岁以下。职业居前三位的:Ⅰ期和Ⅱ期梅毒分别为个体、无业、工人,隐性梅毒为无业、农民、个体,在学生中存在隐性梅毒。结论加强人群的健康教育和性病防治知识宣教,加强重点人群监测及规范诊治综合措施,开展对重点人群的检测,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控制梅毒的传播、降低发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1995—2000年梅毒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无锡市2006-2015年梅毒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梅毒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5年无锡市的梅毒病例报告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 2006-2015年,无锡市梅毒报告发病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6-2009年年均增长32.6%(由25.19/10万增长到58.66/10万),2009-2015年年均下降10.0%(由58.66/10万下降到31.08/10万)。男女性别比呈下降趋势,由2006年的1.22∶1下降到2015年的0.99∶1。25-34岁组报告发病率最高,2006-2009年年均增长29.1%,2009-2015年年均下降15.0%。〈15岁组报告发病率最低,2006-2012年年均增长28.4%,2012-2015年年均下降17.0%。发病人数最多的职业人群分别为家务及待业和农民,分别占32.5%和29.4%。以无锡市户籍为主,占93.2%。报告单位以综合医院为主,占69.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所占比例由2006年的7.6%上升到2015年的13.5%。结论无锡市梅毒报告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老年人群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多,且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仍较高,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控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新疆阿克苏地区梅毒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8—2017年阿克苏地区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结果 2008—2017年阿克苏地区共报告梅毒病例34 911例,平均发病率为142.88/10万,发病率2008年为66.97/10万,2017年达199.63/10万,呈上升趋势(χ~2=3 699.8,P<0.05),其中2015年发病率最高(212.45/10万);各期梅毒报告病例中,Ⅰ期和Ⅱ期梅毒构成减少,隐性梅毒增多,报告发病率从2008年的20.98/10万上升至2017年的190.75/10万;沙雅县(283.88/10万)、新和县(223.37/10万)和阿瓦提县(169.94/10万)发病率居阿克苏地区前三位;报告男性16 932例、女性17 980例,男女性别比由2008年的0.92∶1增加至2017年的1.18∶1,有扩大趋势(χ~2=115.9,P<0.05);50岁以上是梅毒的高发年龄组,发病率206.87/10万~386.59/10万;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占77.36%。结论阿克苏地区梅毒报告发病率增长迅速,尤其在农民和50岁以上人群中,疫情控制形势仍十分严峻,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减少梅毒发病。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1993—1999年梅毒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10.
云南省疟疾监测点2005-2008年疟疾年平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08年平均年发病率为11.84/万,比2005年下降了66.1%。小学生疟疾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抗体阳性率平均为4.61%。82%的病例初诊就诊机构为乡(镇)卫生院。患者病后第3天及以后就诊的比例高达83.6%。临床表现以隔日发作为主(占72.7%),轻度病例占98.4%,初、复发病例分别占95.3%和4.7%。优势虫种为间日疟原虫(占81.2%)。当地感染病例主要发生在边境接壤地带(占97.2%)。居民蚊帐覆盖率仅占51.4%。调查表明,监测点范围内的疟疾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提高当地居民尽早就医的行为意识和探索与周边国家接壤地带的疟疾防制策略仍是今后需要考虑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南州)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7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及甘南州梅毒疫情监测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甘南州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8—2017年甘南州共报告梅毒2 427例,年均发病率为49.43/10万(2 427∕4 909 973),发病率从2008年的36.32∕10万上升到2017年的68.68∕10万,年均递增6.58%,不同年度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23,P<0.01);梅毒发病居甘南藏族自治州乙类传染病的前四位,在各期梅毒病例报告中,Ⅰ期梅毒和隐性梅毒占绝大多数,占梅毒总病例数的92.75%(2 251∕2 427);男女性别比1.00∶1.80(868∶1 559),发病率女性(66.81/10万,1 559/2 333 483)高于男性(62.33/10万,868/1 392 5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9,P>0.01);梅毒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具有明显的地域性;青壮年人群是Ⅰ期梅毒和隐性梅毒的高危人群;发病以牧民报告发病为主、占54.88%,农民次之、占1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23,P<0.01)。结论甘南州梅毒常年散发流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应继续加强性病、艾滋病和梅毒哨点疫情监测工作,有效防控梅毒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12.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感染的性病。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梅毒在中国重新出现,且流行趋势日益严峻。为了有效控制梅毒和艾滋病的传播,提高人口素质,对乌鲁木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性病门诊2007—2012年确诊的梅毒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病人的人口学和疾病分类特征,为疾病监测及干预措施制定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云南省梅毒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制定云南省梅毒防控策略提供支持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云南省2004-2021年报告的梅毒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时间趋势分析,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云南省梅毒报告发病率由2004年的1.32/10万上升至2021年的36.89/10万,AAPC为21.78%(Z=23.39,P<0.001),呈先升后平稳趋势(2004-2008年APC=48.96%,P<0.001,2008-2015年APC=26.68%,P<0.001,2015-2021年APC=1.71%,P>0.05)。其中一期与二期梅毒整体呈上升趋势,AAPC为4.93%(Z=2.38,P<0.05),呈先升后降,平稳过渡后再上升趋势(2004-2012年APC=20.54%,P<0.001,2012-2016年APC=-31.69%,P<0.001,2016-2019年APC=8.20%,P>0.05,2019-2021年APC=35.75%,P<0.01);隐性梅毒与梅毒变化趋势相同。女性梅毒报告发病率高于男性(χ2=3 179.88,P<0.001),男性梅毒报告发病率和女性梅毒报告发病率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各年龄组梅毒变化整体呈上升趋势;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66.47%),AAPC前三位的职业分别为学生(AAPC=30.03%)、农民(AAPC=28.27%)、家务及待业(AAPC=22.62%)。全省16个州(市)AAPC前五位的为昭通市(AAPC=33.85%)、怒江州(AAPC=32.60%)、红河州(AAPC=27.77%)、文山州(AAPC=27.53%)和大理州(AAPC=24.34%)。结论 2004-2015年,云南省梅毒报告发病率呈快速上升,2015-2021年趋于平稳,其中一期与二期梅毒2004年呈快速上升,2012年出现下降趋势,2019年起呈现一定程度波动且有上升的趋势,提示云南省梅毒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应加强重点人群预防梅毒感染的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动员检测和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甘肃省梅毒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甘肃省1995~2000年性病疫情报表中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整理,采用趋势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甘肃省梅毒发病率从1995年0.31/10万上升到2000年的4.19/10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8.33%.梅毒在报告的8种性病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x2=207.331,P<0.00001).女性梅毒病例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x2=6.7,P=0.00964).结论 1995~2000年甘肃省梅毒发病率呈逐年显著增加,应尽快研究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预防控制梅毒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吉林省梅毒流行趋势,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吉林省1993~1999年性病专报系统上报的梅毒疫情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趋势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吉林省梅毒发病率从1993年0.03/10万上升到1999年的15.80/10万,年平均增长284.2%.梅毒在报告的8种性病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x2=4 358.86,P<0.001).女性病例构成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x2=14.54,P=0.0094).结论 1993~1999年吉林省的梅毒发病率逐年显著增加,必须尽快研制防治对策,控制梅毒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1991~1997年梅毒疫情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1991 ̄1997年梅毒疫情资料分析,阐明福建省梅毒疫情态势。结果表明:近年来福建省梅毒呈上升趋势,发病率位居各传染病的第五位(从1995年开始),估计实际发病率151.18/10万)约为报告发病率的6倍,疫情以城市,内地为高,流行因素与国际间交流与日俱增,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西方性观念与性行为、生活方式的渗透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正>近年来,温州市梅毒发病率增长较快。为全面了解温州市梅毒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对温州市2004-2013年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决策部门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所有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梅毒疫情数据。人口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基本信息系统"。梅毒病例诊断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梅毒诊断标准》(WS273-2007)进行诊断。自2011年开始,全市二级以上  相似文献   

19.
通过1991~1997年梅毒疫情资料分析,阐明福建省梅毒疫情态势.结果表明:近年来福建省梅毒呈上升趋势,发病率位居各传染病的第五位(从1995年开始),估计实际发病率151.18/10万)约为报告发病率的6倍,疫情以城市、内地为高,流行因素与国际间交流与日俱增、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西方性观念与性行为、生活方式的渗透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08—2022年福建省南平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流行性腮腺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收集资料并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8—2022年南平市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资料,利用季节指数法分析疫情变化规律。结果 2008—2022年南平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5 178例,无死亡病例;以2011—2012年为高峰年,年均发病率为12.72/10万,年均降幅14.09%;总体疫情呈先升后降趋势,近3年疫情处于低位且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4)。总体疫情分布呈现明显单峰型,4—7月为高峰(占53.61%),且以6月最高(15.30%);总体疫情4—7月季节指数高于100%和第二季度季节指数高于100%,属于流行季。各地年均发病率在5.67/10万~43.4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837.110,P<0.001),年均发病居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光泽县、邵武市、延平区。男女性别比为1.68∶1,男性年均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001,P<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