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研究二叶主动脉瓣(BAV)患者胸主动脉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4月至2006年2月诊断的273例BAV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资料。结果(1)无明显主动脉瓣(AV)病变的BAV患者的主动脉瓣环、窦部、窦管结合部、升主动脉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宽(P≤0.001);而二者胸降主动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2)BAV患者的AV排列位置对各级胸主动脉内径无影响(P〉0.05)。(3)主动脉瓣环、窦部内径与AV最大压力阶差、平均压力阶差呈低度负相关;主动脉瓣环、窦部、窦管结合部内径与AV反流程度呈低度正相关。结论BAV患者的胸主动脉可发生独立于血流动力学影响之外的扩张。AV的功能变化对胸主动脉内径影响略有不同。在临床上,主动脉内径可作为手术时机选择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左心室收缩期心肌应变对原发性高血压心肌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8例,其中左心室肥厚(LVH)33例(LVH组)、非LVH 45例(NLVH组),同期选择体检健康的志愿者50例(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后自愿接受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测量左心房内径(LA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d),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在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舒张晚期峰值流速(E/A),采用改良双平面Simpson法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左心室收缩期纵向、径向、周向应变。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左心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径向、周向应变对LVH的预测效能。结果 NLVH组和LVH组LAD、IVSTd、LVPWTd、LVMI显著高于对照组,E/A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LVH组LAD、IVSTd、LVPWTd、LVMI显著高于NLVH组(P均<0.05),两组E/A比较P>0.05;三组LVEF比较P>0.05。LVH组左心室收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确诊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畸形的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及预后。方法:对生后确诊BAV的患者产前超声心动图进行回顾和分析,并对其特征进行总结。结果:14例生后确诊患者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均有异常超声征象提示,包括直接征象(主动脉瓣增厚、回声增强、融合嵴、两个交界及“鱼嘴样开口”、活动及开放受限、一字型关闭线或偏心关闭线)及间接征象(主动脉瓣上流速增快,升主动脉增宽)。其中2例患者产前均进行了3次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主动脉瓣上流速及升主动脉内径随着孕周的增大而增加。14例患者中,2例(14.3%)出生后因主动脉瓣中重度狭窄出现生长发育受限,其中1例于2个月龄进行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治疗。结论:胎儿BAV主要依靠产前超声心动图筛查,直接超声征象结合间接超声征象可帮助诊断。超声医师疑诊胎儿BAV应建议其父母规律随访患儿主动脉瓣及主动脉情况,有助于确诊及预后咨询。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35 例CHF患者与25 例正常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得到左心房横径(LAD)、左心室短轴横径(LVD)、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于标准心尖位左心流出道切面, 四腔心切面, 两腔心切面,应用2D-STI测量各个室壁收缩期最大应变。比较CHF组及正常对照组的二维结构及收缩期最大应变。结果:与正常人相比,CHF患者左房室明显扩大,LVESV、LVEDV增大,心功能减低,收缩期左心室心尖各切面室壁的最大纵向应变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2D-STI可以准确地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瓣膜融合类型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特征,探讨主动脉瓣膜功能障碍类型和主动脉增宽部位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30例2011年1月~2017年1月于北京朝阳医院诊断为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结果 230例BAV患者中,右冠瓣与无冠瓣融合(R-N)型127例,左冠瓣与右冠瓣融合(R-L)型89例及左冠瓣与无冠瓣融合(L-N)型14例。R-L型主动脉瓣反流(轻、中或重度)占比均显著高于R-N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型主动脉瓣狭窄(轻、中或重度)患者占比均较R-L型高,但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R-L型主动脉窦部内径较R-N型显著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型升主动脉内径较R-L型更宽,但并无显著差异(P0.05)。230例患者中以主动脉窦直径(DSTJ)≥升主动脉直径(Dasc)为Type N组(40例),DSTJDasc为Type A组(190例)。R-N、R-L及L-N型患者中,Type A均较Type N更常见(P0.05),且R-N型Type A组BAV患者占比最多。结论 R-L型BAV较R-N型更易发生主动脉瓣反流和主动脉窦部增宽,R-N型Type A组在BAV中占比最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病人运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左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5月收治的心力衰竭病人30例作为心衰组,选取同期我院30例健康查体对象作为健康组,两组均接受2D-STI超声技术检查。比较两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超声二维应变参数[舒张晚期应变率(GSRa)、舒张早期应变率(GSRe)、心脏整体收缩期应变率(GSRs)、左心室长轴整体收缩期最大峰值应变(GLS)、左心室轴向整体收缩期最大峰值应变(GCS)、左心室整体扭动度(ROT)]。结果两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超声二维应变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2D-STI技术操作简便、无创,能够用于准确、定量评估心力衰竭病人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早期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5月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早期肺心病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者4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参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参数与早期肺心病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观察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长于对照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左心室长轴整体收缩期最大峰值应变、左心室轴向整体收缩期最大峰值应变、心脏整体收缩期应变率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整体扭转度、舒张早期应变率、舒张晚期应变率低于对照组(P0.05)。(3)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室长轴整体收缩期最大峰值应变(r=-0.658)、左心室轴向整体收缩期最大峰值应变(r=-0.551)、心脏整体收缩期应变率(r=-0.564)与早期肺心病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0.05),而左心室整体扭转度(r=0.642)、舒张早期应变率(r=0.617)、舒张晚期应变率(r=0.526)与早期肺心病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参数可有效反映早期肺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变化,适用于该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升主动脉成形术(reduction ascending aortoplasty,RAA)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患者升主动脉扩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长海医院208例因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联合RAA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主动脉瓣情况,分为BAV组和三叶式主动脉瓣(tricuspid aortic valve,TAV)组;在BAV组中,根据术中升主动脉的目标直径,将患者分为30 mm组和≥30 mm组。结果:BAV组与TAV组的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比例和随访升主动脉直径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AV组术中升主动脉目标直径30 mm组的随访升主动脉直径、术后5年和9年升主动脉扩张程度均明显小于术中升主动脉≥30 mm组(P均0.05)。结论:对于BAV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患者,BAV不是行RAA的不利因素,在RAA术中将升主动脉目标直径控制在30 mm以下,中远期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
运动负荷超声评价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储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运动负荷试验中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储备。方法:21例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进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50%)行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运动负荷试验中静息状态下及峰值负荷时的左心室收缩期长轴整体应变率(GLSRs),同时记录峰值负荷时的心肌摄氧量(pVO2)。结果与21例正常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静息状态下,病例组与对照组超声指标无明显差异。峰值负荷时,病例组pVO2低于正常组(P<0.05);GLSRs及二尖瓣环心肌收缩速度(Sm)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1)且与pVO2呈正相关(GLSRs:r=0.60,P=0.0007;Sm:r=0.65,P=0.00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病例组峰值负荷时的左心室收缩期应变率为pVO2的唯一影响因素。结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尽管静息状态下左心室功能正常,但运动负荷试验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储备仍然低于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分层应变技术检测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左室壁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左室壁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40例为高血压组,健康志愿者28名为对照组。应用分层应变技术测量两组左心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及左心室基底段、中段、心尖段的心内膜层、中层及心外膜层心肌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左心房收缩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舒张末厚度、左室相对室壁厚度、左室质量指数、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e′)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分层应变参数比较,两组心肌各层纵向应变均呈梯度特征,即心内膜层心肌中层心外膜层。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左心室心肌总体纵向应变心外膜层、心肌中层、心内膜层纵向应变减低(P0.05);高血压组基底段三层心肌纵向均减低(P0.05);中段心外膜层、心肌中层、心内膜层纵向应变减低(P0.05);心尖段心内膜层、心肌中层、心外膜层纵向应变均减低(P0.05)。结论分层应变技术可定量分层评价高血压心肌肥厚病人左室心肌的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应变及应变率技术(STE),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不同程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78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根据最大跨瓣压差及平均跨瓣压差分为轻度狭窄组(n=28)、中度狭窄组(n=25)及重度狭窄组(n=25)三组,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并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别测量患者的收缩期长轴纵向、短轴圆周向及径向应变及应变率,其结果与2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长轴纵向的收缩期应变及应变率随着瓣膜狭窄程度的加重而逐渐降低(P=0.003)。圆周向应变及应变率在轻度狭窄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在中度及重度狭窄组均明显降低(P0.001)。而径向应变及应变率则仅在重度狭窄组呈明显降低(P0.001)。结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首先出现长轴方向应变及应变率的减低,随着狭窄程度的加重,才出现短轴圆周向及径向心肌变形能力的减低。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描述了主动脉瓣先天性二瓣二维切面超声心动图诊断的特点,并与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照比较。心血管造影检查确定了19例主动脉瓣解剖学,其中五例并由外科手术证实,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用偏心指数(E.I.=1/2主动脉舒张期内径÷舒张期主动脉瓣闭合线与主动脉边缘最近的最短距离)(?)1.3作为主动脉瓣先天性二瓣诊断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不同冠状动脉损伤程度川崎病(KD)患儿发病早期(确诊后1 d)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心肌做功参数。方法 选取2021年6—12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确诊的KD患儿50例。根据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情况,将其分为研究组1(冠状动脉内径正常、管壁增厚毛糙,20例)、研究组2(冠状动脉扩张,20例)、研究组3(冠状动脉瘤形成,10例)。患儿于确诊后1 d、健康儿童于体检当天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及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检查,记录超声心动图参数[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心肌做功参数[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整体纵向应变(GLS)]。结果 四组LVEDD、LVESD、LVEF、LV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GWI、GWW、GWE、GL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 GCW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状动脉内径正常、管壁增厚毛糙的KD患儿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二叶式与三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及围术期指标的回顾性对比分析,以期指导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术前管理、手术方案制定及术后治疗。方法 选取我院心外科自 2011 年 01 月至 2017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所有因主动脉瓣狭窄而单纯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90例(术中处理主动脉、马凡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及临床资料不全等患者未纳入本研究),根据瓣叶特点分为二叶式主动脉瓣组(BAV组,n=45)和三叶式主动脉瓣组(TAV组,n=45)。分别收集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方面对比两组差异,所有资料均应用SPSS20.0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BAV组患者中男性29名、女性16名,约2:1。在术前指标对比方面,相比较TAV组,BAV组发病年龄明显较小(47.76±10.80 vs.54.58±9.29 岁,P=0.002),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比例高(66.7% vs.37.8%,P=0.006),且升主动脉直径更大(39.55±6.77 vs.35.55±4.78 mm,P=0.002);BAV组合并三尖瓣反流的比例明显高于TAV组(62.2% vs.40.0%,P=0.035);对比两组左室内径、主动脉瓣口流速及跨瓣压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中指标对比方面,BAV组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长于TAV组(72.07±22.05 vs.55.80±16.77 min,P=0.000)。在术后指标对比方面,两组患者在ICU时间、ICU呼吸机时间、住院时间及复查超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二叶式主动瓣狭窄患者容易较早发病,并且具有男性优势,所以应提高心脏疾病筛查能力,以便于早诊断、早治疗。同时,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易合并升主动脉扩张和三尖瓣反流,且升主动脉直径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大于三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因此依据指南并结合手术经验术中积极处理扩张主动脉、修复三尖瓣是非常必要的,此外还应加强围手术期心肌保护、缩短阻断时间来减少术中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升主动脉内径的变化。方法:检索2000-01至2001-12年阜外医院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VR)或主动脉瓣联合二尖瓣置换术(BVR)病历及与其匹配的超声心动图报告,检索条件是主动脉瓣结构为机械瓣且随访超声心动图资料累计在9年及以上,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和术前、术后随访经胸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报告。超声随访时长分为≤3年、3年~≤6年、6年~≤9年、9年,统计分析各随访时间段患者升主动脉内径的变化。以基线升主动脉内径分为35 mm患者和≥35 mm患者来观察升主动脉事件发生率。结果:141例患者入选[男75例,平均年龄(45.5±11.2)岁],共检索595份超声报告,平均超声随访年数(7.59±3.38)年。各随访时间段的升主动脉内径随访值与基线值比较,≤3年和3年~≤6年时间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年~≤9年,9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升主动脉内径≥35 mm患者行二次手术的比例为24.0%,高于基线升主动脉内径35 mm患者的12.9%。5例升主动脉事件均发生在基线升主动脉内径≥35 mm患者中,发生率达20.0%。结论: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升主动脉内径呈渐进性增宽,增宽者的所占比亦增大,基线升主动脉内径≥35 mm患者行再次手术和发生升主动脉事件的风险较高。临床上需慎重考虑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主动脉瓣瓣膜疾患的手术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自动定量技术在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房容积及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于我院确诊的HCM患者70例(HCM组),同时选取同期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成年人50例(对照组)。对两组进行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两组患者传统舒张功能指标与三维左心房功能参数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体表面积、心率、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HCM组患者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最大室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峰值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峰值之比(E/e’)、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及达峰时间离散度均大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容积指数、间隔侧及侧壁侧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较对照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心房功能参数中,HCM组三维超声心动图左心房最大容积、最小容积及收缩前容积均大于对照组,左心房被动排空分数、主动排空分数及总排空分数、储器期左心房长轴应变(LASr)及圆周应变、管道期及收缩期左心房长轴及圆周应变均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心血管疾病高危病人左心室收缩功能,并分析其与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85例心血管疾病高危病人为高危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为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获取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A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采集心尖四腔、三腔、二腔长轴二维图像,测量各节段及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GLS),分析左心室GLS与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收缩压、舒张压的相关性。结果高危组各亚组LVEF、LVEDD、LAESD、IVS、LVPW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左心室GLS(21.83±1.80)%,小于对照组的(23.00±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左心室整体平均纵向应变值与TG、LDL-C及收缩压、舒张压均无明显相关性(r=-0.148,P=0.086;r=-0.168,P=0.052;r=-0.098,P=0.260;r=-0.075,P=0.386)。结论VVI可通过心肌纵向应变评价左室心肌的收缩功能,发现心血管疾病高危病人的亚临床左心收缩力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保留二叶主动脉瓣升主动脉置换术的近期疗效。方法:自2008年2月至2018年5月,来我院手术的主动脉瓣二叶畸形(BAV)合并升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瓣轻度病变患者共有43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26例,均行保留主动脉瓣升主动脉置换术,对所有患者随访至2018年12月,随访时间6~129个月,平均(34±4)个月。评估其30 d死亡率,术后主动脉瓣病变进展情况,再次手术率。结果: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住院期间无二次手术,无脑梗死,血栓栓塞并发症,术后痊愈出院。随访到41例,1例患者死于恶性肿瘤,1例患者复查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进展为中度,但患者无胸闷憋气等不适,左心室未扩大,尚需进一步随访,其余患者一般状况均良好,术后复查主动脉瓣返反流及关闭不全情况未再进展。结论:保留主动脉瓣升主动脉置换术对于BAV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瓣膜轻度病变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中期随访显示术后患者主动脉瓣病变情况未再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伴有S状室间隔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病人左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2例重度AS病人,按照是否合并S状室间隔分为狭窄组(36例)与s-狭窄组(36例),再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常规心脏超声参数,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容积参数及射血分数(3D-EF),速度向量成像技术测量左室整体峰值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整体圆周应变(GC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狭窄组、s-狭窄组的室间隔基底段厚度(bIVS)、室间隔中段厚度(mIVS)增加;GLS、GRS降低,GCS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狭窄组的室间隔-升主动脉夹角(Ao SA)减小;与狭窄组比较,s-狭窄组病人bIVS增加,Ao SA减小,GL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I技术可以更好地评估合并S状室间隔的重度AS病人的左室收缩功能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二维应变成像定量评价射血分数正常的慢性中重度主动脉瓣返流左室心肌做功是否受累。方法入选2013年10月至2016年3月,阜外医院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入组51例慢性主动脉瓣中重度返流患者,并将入选对象分为有症状(27例)和无症状(24例)两组。根据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相关指南,二维灰阶及彩色多普勒模式下获取心尖部及左室短轴切面及相应血流频谱,脱机分析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主动脉瓣返流参数及左室二维总体应变。结果基线状态下,两组患者的左室内径及主动脉相关径线测量参数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之间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及射血分数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有症状组比无症状组左室纵向、径向及周向应变明显减低(P0.05)。对无症状患者的随访中,其中14例出现外科手术适应证(患者出现症状或左室射血分数低于50%)。将无症状组进一步分为手术组及非手术组,手术组的左室纵向应变及周向应变减低(P0.05)。结论即使左室射血分数代偿在正常范围内,中重度主动脉瓣返流的无症状患者,左室各方向应变减低提示左室功能存在亚临床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