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汤与"四联疗法"联合治疗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8年2月治疗的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经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经疏肝和胃汤+四联疗法治疗,比较2组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胃蛋白酶原与胃泌素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食欲不振、胃脘疼痛、消化不良、反酸嗳气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经疏肝和胃汤与"四联疗法"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利于控制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水平。  相似文献   

2.
张振山  姚天宇  许迪 《四川中医》2020,38(3):119-122
目的:观察中药清胃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脾胃湿热证)的疗效。方法:将脾胃湿热型98例HP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酒石酸铋四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清胃汤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停药后1个月进行~(13)C呼气试验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后Hp根除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和各单项中医证候疗效。对两组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两组Hp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单项中医证候中,上腹痞满、胃脘胀痛、口苦咽干、口中异味、恶心呕吐、纳差、嗳气反酸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2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中药清胃汤联合四联疗法可改善脾胃湿热型Hp感染患者的中医证候,降低根除后复发率,在HP感染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拟和胃方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肝胃不和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TNF-α(肿瘤坏死因子)、GAS(胃泌素)的调节作用。方法:98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依据患者意愿分为西药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48例)和加用和胃方的观察组(50例),两组均连续用药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计算两组Hp清除率及随访12个月复发率。治疗前后记录主要症状(胃脘胀痛、胁肋胀满、嗳气反酸、烦躁易怒)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GAS含量。结果:治疗4周,和胃方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45.0%,Hp清除率为94.0%,12个月Hp复发率为8.5%;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22.9%,Hp清除率为79.2%,12个月Hp复发率为23.7%;观察组临床治愈率、Hp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2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TNF-α、GAS含量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症状评分和血清NF-α、GAS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和胃方可提高西药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提高Hp的清除率,减少复发,减轻胃黏膜炎症反应、减少胃酸分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拟清胃疏肝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胃溃疡伴Hp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EGF(表皮生长因子)、PGE2(前列腺素E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2月于本院诊治的82例胃溃疡伴Hp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果胶铋四联用药,观察组予四联用药联合自拟清胃疏肝方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血清EGF与PGE2变化及Hp清除率。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脘灼热、胃脘疼痛、口干口苦、胸胁胀满、嘈杂泛酸、烦躁易怒等中医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EGF、PGE2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Hp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清胃疏肝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胃溃疡伴Hp感染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清除Hp;增加EGF与PGE2的分泌是其部分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胃不和型Hp阳性胃溃疡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治疗,研究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溃疡愈合疗效及Hp清除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医证候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7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溃疡愈合率为97.3%,对照组溃疡愈合率为7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Hp清除率为86.7%,对照组患者Hp清除率为65.8%,研究组Hp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Hp阳性胃溃疡临床疗效确切,提高溃疡愈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清胃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相关机制。方法:将86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四联疗法,治疗组予以清胃汤联合四联疗法,疗程均为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HP根除率、溃疡复发率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1/2(ERK1/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胃镜检查,比较两组溃疡直径、底部厚苔面积、再生上皮面积和溃疡周围黏膜充血面积,并比较两组胃镜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胃脘疼痛、胸胁胀满、嗳气反酸、纳差食少、胃脘烧灼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溃疡直径、底部厚苔面积、溃疡周围黏膜充血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再生上皮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 血清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ERK1/2、EGF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胃镜疗效、HP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胃汤联合四联疗法可有效改善中医证候,促进溃疡愈合,提高HP根除率和内镜疗效,降低溃疡复发率,治疗HP阳性胃溃疡效果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血清TGF-β1、ERK1/2、EGFR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清中和胃汤结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临床研究。方法:选择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76例,时间2020年6月-2022年6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使用清中和胃汤结合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两组Hp感染阴转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泛酸、嗳气、胁肋胀痛、胃脘胀痛评分均有所下降(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泛酸、嗳气、胁肋胀痛、胃脘胀痛评分均更低(P <0.05);研究组Hp感染阴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贫血、皮疹、腹泻合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使用清中和胃汤结合四联疗法治疗,与单用四联疗法治疗,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更低,Hp感染阴转率更高,且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纳入研究,按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荆花胃康胶丸治疗。2组治疗1个月后,观察比较临床疗效、Hp根除率、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 (IL-8)、白细胞介素-10 (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82.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84.44%,对照组为64.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胃脘疼痛、胃脘胀满、口干口苦、反酸、大便溏稀等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可提高临床疗效及Hp清除率,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清中汤加味配合Hp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Hp相关性胃溃疡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4例)和研究组(26例)。对照组行Hp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行清中汤加味配合Hp四联疗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Hp转阴率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31%,24/26)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15/24)(P<0.05),Hp转阴率(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TNF-α、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2/26)明显低于对照组(45.83%,11/24)(P<0.05)。结论:清中汤加味配合Hp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可有效降低体内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10.
段芳回 《光明中医》2023,(6):1139-1143
目的 探讨黄连清胃汤联合益生菌辅助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兰州市中医医院81例Hp相关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给予四联方案与益生菌治疗)与研究组(41例,给予四联方案、益生菌联合黄连清胃汤治疗)。比较2组炎症指标、中西医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PCT、CRP水平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的总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连清胃汤联合益生菌辅助治疗可改善Hp相关性胃炎患者局部炎症,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幽2号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Hp阳性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四联药物口服治疗2周,联合组予常规四联药物联合清幽2号方口服治疗,两组四联药物用法、用量及疗程均一致,清幽2号方口服6周,即在停用四联药物后继服中药汤剂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Hp根除率、病变黏膜分级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及停药半年后Hp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Hp根除率、病变黏膜分级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停药半年后Hp复发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4%、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幽2号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慢性胃炎疗效确切,能修复受损黏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Hp根除率、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等,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清中和胃汤结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临床研究。方法:选择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76例,时间2020年6月-2022年6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使用清中和胃汤结合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两组Hp感染阴转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泛酸、嗳气、胁肋胀痛、胃脘胀痛评分均有所下降(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泛酸、嗳气、胁肋胀痛、胃脘胀痛评分均更低(P <0.05);研究组Hp感染阴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贫血、皮疹、腹泻合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使用清中和胃汤结合四联疗法治疗,与单用四联疗法治疗,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更低,Hp感染阴转率更高,且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安胃促愈汤联合西医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及对骨桥蛋白(OPN)、β-catenin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30例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西医四联药物疗法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安胃促愈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Hp根除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液p H值、OPN水平、β-catenin水平,随访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4%(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96.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4%(P0.05);两组治疗后的胃脘疼痛、嗳气反酸、畏寒肢冷、倦怠无力、头晕心悸、口干的中医证候积分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胃液p H值高于治疗前,OPN及β-catenin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安胃促愈汤联合西医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可有效减轻相关症状体征,提高Hp根除率,降低胃液酸度,调节OPN和β-catenin水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徐芳  王立明  钱俊峰  朱雅碧  尚惺杰 《新中医》2022,54(11):111-114
目的:观察胃苏颗粒辅助胃铋镁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胃铋镁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胃苏颗粒辅助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及复发率;比较2组胃肠黏膜组织病理评分及炎症因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72.00%(P<0.05)。治疗后,2组炎症活动度、黏膜炎症、上皮化生、腺体减少评分及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苏颗粒辅助胃铋镁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肠黏膜组织病变和炎症反应,提高溃疡愈合和Hp根除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陈彬 《新中医》2021,53(24):88-91
目的:观察胃苏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 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 例Hp 阳性慢性胃炎患者,以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 例。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胃苏颗粒治疗,2 组均治疗4 周并随访6 个月。比较2 组临床疗效、Hp 根除率及复发率;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治疗后,2 组胃脘胀痛、痛窜两胁、嗳气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胃脘胀痛、痛窜两胁、嗳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L-10、IL-17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IL-4、IL-10、IL-17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 根除率为75.00%,高于对照组的52.78% (P<0.05)。随访6 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5.00% (P<0.05)。结论:胃苏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 阳性慢性胃炎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Hp 根除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6.
王小龙 《新中医》2021,53(4):81-84
目的:观察平痞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脾胃湿热型CNAG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平痞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记录2组临床疗效及Hp清除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脘腹痞满、胃脘隐痛、嗳气反酸、纳呆食少、恶心呕吐、神疲乏力)积分、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9%,对照组为85.9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脘腹痞满、胃脘隐痛、嗳气反酸、纳呆食少、恶心呕吐、神疲乏力等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各项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EGF、IL-6、TNF-α、IFN-γ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Hp清除率为68.42%,对照组为49.1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痞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脾胃湿热型CNAG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损伤,提高Hp清除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中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胶囊联合四联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永城市中心医院于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4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1例,使用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胶囊。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水平,临床疗效、Hp清除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GAS、S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血清GAS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SS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Hp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中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胶囊联合四联疗法可降低血清GAS水平、提升血清SS水平,改善治疗效果,增强Hp清除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对急性胃溃疡患者炎症相关因子、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及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肝胃不和型急性胃溃疡患者按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柴胡疏肝散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胃脘胀闷、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反酸中医症候积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CRP、TNF-α和IL-6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受体(EGFR)表达。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有效率91.18%高于对照组67.65%(χ2=5.757,P=0.016)。观察组患者的胃脘胀闷、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反酸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RP、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EGF和EGF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治疗急性胃溃疡临床疗效明确,可降低中医症候积分,减轻炎症反应,提高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及受体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四联疗法对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慢性胃炎患者Hp清除率及胃肠黏膜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92例脾胃湿热型Hp相关慢性胃炎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5例、研究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四联疗法予以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Hp清除率、胃肠黏膜功能、中医证候积分、胃肠道激素、临床疗效的情况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主症、次症积分、丙二醛(MDA)、血管活性肠肽(VIP)表达水平降低,胃泌素-17(GAS-17)、血清胃蛋白酶原I(PGI)、前列腺素E2(PGE2)、胃动素、瘦素表达水平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Hp清除率、临床总有效率升高(P<0.05)。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四联疗法对治疗脾胃湿热型Hp相关慢性胃炎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中医症状,提升Hp清除率,调节体内的肠道菌群,改善胃肠黏膜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香砂六君子丸协同"四联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合Hp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脾胃虚弱合Hp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四联疗法"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香砂六君子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Hp清除率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Hp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中医证候评分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香砂六君子丸协同"四联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清除Hp,减少复发,提高治疗效果,在脾胃虚弱合Hp型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