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7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用尼莫地平治疗,研究组用天麻钩藤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VAS、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眩晕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脑血流速度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BDNF、SP、CGRP水平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而5-HT水平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前庭性偏头痛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探索吴茱萸汤加味联合前庭康复训练预防性治疗,观察前庭性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前庭性偏头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同时予生活方式指导。治疗组口服吴茱萸汤加味4周,前庭康复训练3月。对照组口服氟桂利嗪10 mg,每晚1次,疗程3月。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第4周予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中医眩晕评定量表评估;治疗后4周、3月评估眩晕头痛严重程度评分、持续时间评分;3月后评估发作频率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均有效,但治疗后中医眩晕评定量表评分、DHI评分、眩晕头痛发作频率、发作程度,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吴茱萸汤加味联合前庭康复训练可预防性改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眩晕、头痛发作频率和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针灸疗法对气血亏虚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眩晕的改善情况。方法:将前庭性偏头痛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给予温针灸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眩晕发作持续时间对两组的病情进行评估,并于治疗后第8周进行随访,观察VM复发情况。结果:两组的DHI评分、VAS评分及发作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有一定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灸可显著改善VM气血亏虚型患者的眩晕症状,缩短眩晕持续时间,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冯惠莲第一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5月收治的前庭性偏头痛性眩晕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原则,分成研究组(30例,中医辨证治疗)与对照组(30例,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头痛眩晕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结果 研究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中医辨证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满意,可切实改善病症。  相似文献   

5.
郝姗姗  王新 《河北中医》2022,(6):953-956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法防治肝郁脾虚型前庭性偏头痛(VM)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肝郁脾虚型V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完成研究38例)给予疏肝健脾中药逍遥散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0例(完成研究39例)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期间VM累计发作次数及累计发作天数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4.2%(32/38),对照组总有效率61.5%(24/3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眩晕程度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DHI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VM累计发作次数(4.89±2.31)次,累计发作天数(6.20±5.23) d,对照组分别为(8.44±3.40)次、(10.68±6.52) d,治疗组累计发作次数及累计发作天数均少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7,(9)
目的:观察头痛立效方对难治性偏头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难治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1次/晚,10 mg/次,观察组在服用西比灵的基础上加用头痛立效方颗粒剂,2次/天,开水冲服,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每次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的次数、VAS评分及MIDAS评分,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5-HT、SP和β-内啡肽水平。结果:12周后观察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发病次数、VAS评分及MID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5-HT、β-内啡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S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痛立效方可以较好的改善难治性偏头痛的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5-HT、SP和β-内啡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蒋辉  刘浩华  孙毅鸿 《新中医》2023,55(1):80-83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丸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4例偏头痛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加巴喷丁治疗;治疗组给予养血清脑丸联合加巴喷丁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头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评分(MSQ)、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5-HT、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82.26%(P<0.05)。治疗后,2组头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5-HT、ET-1、CGRP水平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MSQ评分增加(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丸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偏头痛症状,减少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放血联合镇肝熄风汤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疗效及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4例予镇肝熄风汤治疗,治疗组6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放血治疗。2组均治疗3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治疗前及治疗1、2、3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前后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DAS)评分及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血清CGRP、PGE2变化,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4%(63/64),对照组总有效率89.1%(57/6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3周2组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1、2、3周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ID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6个月2组血清CGRP、PGE2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3、6个月均低于治疗后1个月(P<0.05),且治疗后1、3、6个月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针刺放血联合镇肝熄风汤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可抑制血清CGRP及PGE2的释放,发挥镇痛作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川芎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对患者内皮素-1(ET-1)、5-羟色胺(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38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随机表法分成两组,每组69例。对照组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川芎清脑颗粒治疗,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后对ET-1、5-HT、CGRP和疗效、颅脑血流学指标、VAS评分等影响性。结果:治疗后较治疗前两组在ET-1、5-HT、CG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ACA、MCA、PCA、BA、V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两组在VAS评分、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以上指标研究组改善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痊愈率17.39%、总有效率79.71%,研究组痊愈率30.44%、总有效率88.41%,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能降低偏头痛患者ET-1、5-HT、CGRP含量水平,提高疗效,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络清空汤辨治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5-HT),P物质(SP),内皮素(ET),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1例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布洛芬片和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治疗;观察组西医治疗同对照组,加用通络清空汤辨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评价即时镇痛效应,采用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DAS)评价生活质量,对头痛程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主要症状进行评分,检测治疗前后5-HT,SP,ET,NO和Hcy水平。结果:观察组即时疗效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63.93%(P0.05);观察组近期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80.33%(P0.05);治疗后2,3,5,7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主要症状,MID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偏头痛患者治疗前5-HT水平均明显下降,SP,ET,NO和Hcy水平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观察组5-H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SP,ET,NO和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通络清空汤辨证治疗偏头痛急发作期患者能快速止痛,减少疼痛发作,改善生活质量,即时疗效和近期疗效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神经-内分泌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朱琏针灸抑制Ⅱ型手法治疗慢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慢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60例,脱落2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每次5 mg,每日1次;观察组予朱琏针灸抑制Ⅱ型手法治疗,穴取耳和髎、手三里、合谷、阳白、瞳子髎、足三里等,隔日1次,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偏头痛临床症状积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血清相关指标[5-羟色胺(5-H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及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SQ)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53/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46/5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疼痛程度、伴随症状积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ACA、PCA、MCA、BA血流速度)及血清VEGF、CG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5-TH水平及MSQ功能受限、功能障碍及情感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朱琏针灸抑制Ⅱ型手法可减少慢性偏头痛患者偏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降低疼痛程度,改善脑血流速度和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5-HT、CGRP、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活血疏风颗粒对硝酸甘油致偏头痛模型大鼠血浆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脑干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研究活血疏风颗粒对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模型组、西比灵组和活血疏风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灌胃7天后,除正常组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复制偏头痛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表现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SP、CGRP含量;免疫组化法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脑干5-HT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耳红及挠头出现时间均缩短,挠头次数增加,血浆SP、CGRP含量明显增加(P0.05),脑干5-HT含量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比灵、活血疏风颗粒高、中剂量组大鼠耳红及挠头出现时间延长、挠头次数减少(P0.05),血浆SP、CGRP含量明显降低(P0.05),脑干5-HT含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活血疏风颗粒预防性治疗偏头痛可能是通过减少SP、CGRP释放,增加5-HT含量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预防性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眩晕发作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就诊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2组患者在眩晕发作时均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12 mg,3次/d,连续用药72h对症治疗;观察组另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日1剂,水煎服,连续用药2个月。观察记录治疗前后2个月累计眩晕发作次数及发作天数,对比2组不同方案对患者上述2项指标的影响,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52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完成随访,2个月后观察组、对照组2组患者的累计眩晕发作次数和累计眩晕天数均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后能更加有效减少患者眩晕发作次数及眩晕天数(P0.05),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预防性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眩晕发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经活络方治疗发作期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中药组口服通经活络方,对照组口服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疗程均为21 d。在治疗后1个月随访。观察两组偏头痛患者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头痛程度、伴随症状及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中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P 0.05);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浆ET和CG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中药组患者血浆ET和CGRP水平下降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 0.05)。结论通经活络方治疗发作期偏头痛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浆ET和CG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头痛宁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8例。两组均口服氟桂利嗪,实验组加服头痛宁。结果:实验组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头痛发作频次少于对照组(P<0.05),发作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CGRP水平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5HT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脑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水平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痛宁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可减轻头痛症状,改善血浆5HT、CGRP指标与脑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6.
杨暖  时赟  吴萌 《中医研究》2024,(1):59-62
目的:观察耳针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 mg/次,每晚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耳针(耳穴取神门、交感、肾、脾、肝、皮质下、额、颞、枕)治疗,每次选穴3~5个,固定3 d, 3 d后更换揿针及耳侧,嘱患者每日按压10次,治疗6 d休息1 d。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眩晕次数、持续时间、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结果: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28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0.24%(37/41);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26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5.00%(30/4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眩晕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持续时间较治疗前缩短(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头痛VAS评分和DH...  相似文献   

17.
《四川中医》2021,39(1):197-202
目的:观察调神针刺法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G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陕西省中医医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92例,根据收治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n=23)、对照1组(n=23)、对照2组(n=23)、空白对照组(n=23)。治疗组给予调神针刺法联合假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观察1组给予调肝针刺法联合假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对照2组给予安慰针刺法联合盐酸氟桂利嗪片治疗,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针刺及药物预防性干预,8周后,观察4组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及频率、VAS评分、HAMA与HAMD评分、MSQ评分及血清CGRP水平。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VAS评分、HAMA与HAMD评分均少于对照组(P0.05),MS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各时间点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VAS评分、HAMA与HAMD评分、MSQ评分不等(P0.05),治疗组和对照1组、2组的干预措施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不同干预措施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VAS评分、HAMA与HAMD评分、MSQ评分不等(P0.05);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患者CGRP水平均有所降低,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调神针刺法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控制疼痛发作次数及频率,降低患者疼痛程度,降低血清CGRP水平,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龙芩定眩颗粒治疗(肝胆湿热型)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验证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2019年5月—2019年10月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就诊的肝胆湿热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8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配合龙芩定眩颗粒,对照组单独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双温试验异常率,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及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双温试验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DHI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龙芩定眩颗粒治疗(肝胆湿热型)前庭性偏头痛临床效果好,可以有效改善眩晕患者早期半规管功能,有效减轻头痛程度,改善头晕症状,提高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平肝通络推拿结合芎麻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入组后采用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平肝通络推拿结合芎麻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头痛临床症状进行积分,记录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伴随症状积分明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5-H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肝通络推拿结合芎麻汤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能较好地改善患者头痛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普通针刺联合火针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前庭性偏头痛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给予普通针刺联合火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头痛症状记分表对两组的病情进行评估,同时观察眩晕、头痛症状复发情况。结果:两组的DHI评分、头痛症状记分均较治疗前有一定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眩晕、头痛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观察组眩晕、头痛症状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普通针刺联合火针可显著改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眩晕、头痛症状,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