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中国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临床路径(2022全文版)》旨在推动我国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ranscatheter mitral valve edge-to-edge repair, TEER)安全、规范地开展和普及, 提高我国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 MR)患者诊疗水平以及改善患者预后。方法本临床路径主要依据目前循证医学证据以及临床医生在真实世界中积累的经验, 专家组针对我国MR患者在经导管介入诊疗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撰写了此临床路径。结构 TEER已成为外科手术高危的重度MR的重要治疗选择, TEER的手术流程复杂, 团队协作要求高, 在中国尚缺乏规范的临床路径。基于当前循证医学证据, 针对TEER团队的构成和建设, MR临床评估和治疗策略, TEER相关器械的应用、术前影像学评估、手术规范流程、复杂特殊病变的处理、围术期综合管理和全生命周期康复随访路径等临床关注的核心问题, 本临床路径做出了系统而详尽的阐述, 为TEER在我国临床实践中规范开展和推广普及提供全面指导, 并为相关临床研究的开展和建立MR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新型诊疗模式提...  相似文献   

2.
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EER)是治疗重度二尖瓣反流的重要手段。基于TEER病理生理特点的全程心脏康复可减少TEER患者手术并发症、降低再发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为了规范TEER患者心脏康复,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介入治疗和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心脏康复管理专业委员会联合制订本专家共识,为TEER患者提供从住院到居家全流程综合康复管理方案,对个体化康复评估、康复教育、运动康复、药物治疗,营养、心理、睡眠和戒烟等相关问题干预提供有证据支持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导管缘对缘修复(TEER)已经成为二尖瓣反流/二尖瓣关闭不全介入领域中最热门、认可度最高的修复技术之一。欧美指南将外科手术高风险、解剖合适列为二尖瓣反流的适应证, 然而目前符合TEER技术适应证的患者仍相对较少。国内尚无学者对TEER疗效相关因素进行总结。该文基于当前已有的临床证据, 主要从临床、解剖、操作、术后因素4个方面综述TEER疗效的预测因素, 期待有助于心脏团队对病例的选择、手术过程中细节的把握、术后病例的随访及药物调整等, 促使这项技术更成熟、更长远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二尖瓣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TEER)对功能性和退行性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术后6个月的瓣膜功能、心脏逆重构和心功能变化情况,并总结超声心动图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二尖瓣TEER且完成6个月随访的93例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组和退行性二尖瓣反流(DM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瓣膜特征参数、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瓣膜功能、心腔容积和心功能指标。评估手术疗效,并总结超声心动图应用经验。结果:93例患者中,FMR患者71例,DMR患者22例。与FMR组比,DMR组患者二尖瓣前叶长度较短,对合缘高度较低,对合深度较浅,瓣叶栓系比例较低,瓣环内外径较短,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较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高、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绝对值较高(P均<0.05)。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二尖瓣反流分级、NYHA心功能分级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均<0.05),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较术前有所升高(P <0.05)。其中,FM...  相似文献   

5.
二尖瓣关闭不全(mitral regurgitation,MR)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之一,二尖瓣修复术是治疗MR最常用的手术方法。其中,经导管缘对缘二尖瓣修复术(transcatheter mitral valve edge-to-edge repair,TEER)是具有外科手术高危性的MR患者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随着研究的进展及科技的进步,TEER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手术器械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本文主要就TEER的手术原理、适应证、禁忌证、手术器械研发及预后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二尖瓣反流(MR)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变。目前, 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EER)已成为MR经导管治疗的重要方案, 为广大无法接受外科手术或外科手术风险高的MR患者提供了微创治疗方式。TEER的适应证已逐渐从退行性MR拓展到功能性MR, TEER相关器械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其代表产品MitraClip已经演变至第4代;在亚洲地区TEER器械的研发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我国就有数十款TEER器械正在进行临床试验。TEER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 如适应证的选择以及术者的培训等。该文对TEER的发展历史、应用现状和未来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多模态影像是指联合多种影像学成像技术不同模态的图像信息,多种学科优势互补,交叉验证,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综合成像模式。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已经发展成为外科高风险二尖瓣反流患者外科修复的一种替代方案。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对多模态影像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该文主要对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CT、心脏磁共振及二尖瓣3D打印模型在TEER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回顾。  相似文献   

8.
二尖瓣反流是目前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之一,在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0%,其中大部分为功能性反流。室性功能性二尖瓣反流(V-FMR)患者是由于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弱合并左心室扩大,导致瓣环扩大及相对性的腱索牵拉拴系所致,由于该类患者心功能及基础情况较差,手术风险及预后均不如常规二尖瓣反流患者。近年来,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逐渐发展为一项成熟的二尖瓣反流介入技术,在V-FMR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结果,为V-FMR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二尖瓣反流(MR)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大多数患者伴有心脏或非心脏的合并症。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EER)已成为指南推荐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用于治疗严重的原发性或继发性MR患者。随着我国TEER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熟,相关器械已得到研发并获批开展临床试验,其中包括我国自主设计和制造的JensClip系统,其独特的滑块锁定设计实现了二尖瓣夹锁定模式的创新。现报道JensClip用于治疗退行性MR(DMR)患者1例。  相似文献   

10.
【】 目的 探讨“缘对缘”联合人工瓣环修复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42例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缘对缘”联合人工瓣环修复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17例;年龄12~69岁(36.42±14.28岁),其中先天性二尖瓣病变12例,瓣膜退行性病变20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术前心脏彩超提示:前叶病变27例,前叶 后叶病变17例;二尖瓣重度反流19例,中度至重度14例,中度反流9例;42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应用“缘对缘”联合人工瓣环修复术进行二尖瓣成形术。术中应用250mL注射器向左心室注冰盐水观察评价成形后二尖瓣反流情况,脱离体外循环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观察成形结果。分别测量术前及术后二尖瓣反流面积、二尖瓣开口面积、左房内径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应用t检验,研究手术前后二尖瓣反流、心脏大小变化、心功能改善情况。检验水准α=0.05。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例,出院时心脏功能(NYHA分级)I级32例,Ⅱ级10例。随访39例,随访时间1-60(24.6±18.2)个月。超声心动图提示:术前二尖瓣反流面积为11.0cm2±3.8cm2,术后1年无或微量反流13例,轻度反流17例,轻度至中度反流9例,轻度二尖瓣狭窄1例,反流面积为4.1cm2±1.4cm2;术前二尖瓣开口面积4.14 cm2±1.54cm2,术后一年为3.58 cm2±1.10cm2;术前左心房内径为48.6mm±12.4mm,术后1年为36.5 mm±9.4mm;术前左心室舒张末径为64.3 mm±11.4mm,术后1年为50.6 mm±7.6mm;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4.6%±6.2%,术后1年提高为63.4%±4.0%。结论“缘对缘”联合人工瓣环修复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手术方法安全、有效,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缘对缘"技术矫治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经验及近中期手术疗效。方法:2001年6月至2007年10月利用"缘对缘"技术对5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其中瓣膜退行性病变39例;先天性二尖瓣病变14例;缺血性改变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术前超声显示二尖瓣反流量:中度11例,中到重度21例,重度26例。结果:术中及术后早期无死亡,术后一周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减小。随访11个月至7年,超声心动图监测反流:无或微量20例,轻度19例,轻到中度9例,中度3例,重度2例,3例死亡,2例术后行二尖瓣置换术。结论:"缘对缘"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方法,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并比较国产机械锁定及弹性自锁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介入修复(TEER)器械在治疗功能性二尖瓣反流中的短期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的方式纳入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22年5月—2023年4月因心力衰竭合并中重度或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行TEER手术的患者。根据使用的手术器械将患者分为Clip2Edge组和ValveClip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手术期及术后30 d随访指标。主要终点指标为术后30 d器械成功率, 次要终点指标包括术后即刻技术成功率以及术后30 d全因死亡率、急性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及脑梗死、严重出血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共纳入60例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 其中ValveClip组26例, Clip2Edge组34例, 年龄(63.8±9.3)岁, 女性24例(40%)。两组患者年龄、心功能、合并症等基线指标, 二尖瓣反流4+比例[19例(73%)比29例(85%)], 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220.8±91.2)ml比(210.8±71.7)ml],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即刻技术成功率均为100%。完成术后30 d随...  相似文献   

13.
经导管缘对缘瓣膜修复技术已经成为治疗外科风险极高的退行性二尖瓣反流及内科最优药物治疗下仍有临床症状的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可靠介入微创治疗方式。本病例报道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自锁式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系统的首次临床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缘对缘技术治疗二尖瓣交界区脱垂的近中期效果。方法:连续收集2010-01至2017-06期间我院应用缘对缘技术治疗二尖瓣交界区脱垂的27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弹力纤维缺失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术前二尖瓣大量反流25例(92.6%),中量反流2例(7.4%)。比较患者术前、术后早期(出院时)及随诊时超声心动图结果,评价缘对缘技术治疗二尖瓣交界区脱垂的近中期效果。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死亡患者,无因成形失败而选择二尖瓣置换患者,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成功率为100%。术后早期(出院时)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无或微量反流25例(92.6%),少量反流2例(7.4%)。平均随访时间为(17±18)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均存活,无因二尖瓣反流复发再次手术患者,随访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无或微量反流20例(74.1%),少量反流7例(25.9%)。结论:对于交界区脱垂的患者,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技术简单有效,其术后及近中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外科手术是低中危的二尖瓣反流(MR)患者的黄金标准治疗方法,但许多患者因围术期风险过大禁忌外科手术。近年来,MR在高龄高危手术风险患者中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为MR最重要、最广泛的治疗手段,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耐久性。目前许多其他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技术正在研发中,并处于研究阶段,期待越来越多的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技术问世,给治疗MR带来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EMVP技术将脱垂的二尖瓣叶相对应的前后叶缝合起来,形成一个双孔二尖瓣,从而改变了二尖瓣的解剖形态,本文旨在研究组织多普勒在"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作用.方法:30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根据成形方式被分成A、B组,A组:15例二尖瓣后叶脱垂患者接受后叶楔形切除;B组:15例前叶或双叶脱垂患者接受"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术,所有患者均同时接受二尖瓣环成形.术前及术后1周,运用彩色多普勒、组织多普勒测定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包括:术前和术后E峰与A峰血流速比值(E/A),舒张期E峰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的最大运动速度的比值(E/Em), 舒张早期二尖瓣环的最大运动速度与舒张晚期二尖瓣环的最大运动速度的比值(Em/Am).结果:A组与B组成形术后二尖瓣口面积及二尖瓣反流程度均明显减小,E/A、E/Em及Em/Am在手术前后组间及组内之间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组织多普勒能较好客观地评价"缘对缘"二尖瓣成形后左心室舒张功能,"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技术效果良好,对左心室的舒张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三尖瓣反流(TR)是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变。根据发病机制,TR可分为原发性(器质性)和继发性(功能性)反流,其中功能性TR占比超过90%。重度TR患者预后差,药物治疗效果差,外科手术(瓣环成形)是主要治疗手段。目前,经导管三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TEER)已成为TR经导管治疗的重要方案,为广大无法接受外科手术或手术高风险的TR患者提供了微创治疗方式。T-TEER通过夹闭瓣叶进而降低反流程度,目前处于早期研发探索和临床验证阶段,主要用于功能性TR。T-TEER相关器械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TriClip,PASCAL),我国独立研发的T-TEER器械也正在进行临床试验(DragonFly-TTM,SQ-Kyrin-TTM,NeoBlazarTM)。本文对T-TEER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应用“缘对缘”技术防治二尖瓣成形术后收缩期前向运动(Systolic anterior motion, SAM)的疗效及中远期随访结果。 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应用“缘对缘”技术防治二尖瓣成形术后SAM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32~68(52.6±15.8)岁。二尖瓣成形手术技术包括后瓣叶矩形切除、人工腱索移植、采用成形环行瓣环成形等。对于术前诊断有SAM和术中发现有SAM高危因素的患者归入预防组(n=32),对于术中二尖瓣成形后TEE检查发现有SAM经非手术处理无法纠正的患者归入治疗组(n=9)。在原有二尖瓣成形方法的基础上,应用4-0或5-0聚丙烯线于二尖瓣A2和P2相对应部分采用“8”字缝合方法,瓣叶上的缝合部位位于瓣叶对合线下方。 结果 全组患者均成功完成二尖瓣成形术。所有病例均应用了二尖瓣成形环,采用“C”形环,成形环大小为26~32(29.2±2.8)mm。无手术死亡。术后2例轻度SAM,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 MR)和左室流出道(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LVOT)狭窄均为轻度。二尖瓣口平均跨瓣压差从0.3±0.4mmHg上升到2.2±1.5mmHg(P>0.05)。MR程度从术前的3.5±0.9减少至0.7±0.6(P<0.001)。术后早期有2例出现轻中度MR。术后随访48.4±23.5个月。随访中无新出现SAM,2例中度MR,无中度以上MR。无MR或SAM需要再手术。5年免于再手术率100%。 结论 应用“缘对缘”技术防治二尖瓣成形术后SAM安全、简便、有效,中远期随访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综合应用二尖瓣成形术矫治复杂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中远期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14年3月,综合应用多项成形技术修复23例复杂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瓣膜,患者年龄14~71(45±23)岁。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关闭不全:中度6例,重度17例,均存在2个以上的反流点;联合应用后瓣矩形切除、前叶三角形切除、腱索缩短、腱索转移、缘对缘二孔化、置入人工腱索、置入人工瓣环等技术修复二尖瓣。术中采用注水试验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成形效果。手术后每年进行1次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术后随访期死亡率和无二尖瓣反流发生率。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和住院死亡,随访时间为(71±37)个月,2例患者失访(9%),1例患者于术后3年死于心力衰竭,预计11年总体生存率为95%。根据最近一次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22例存活患者中,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9个月、72个月和96个月发生中度二尖瓣反流,免于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的预计发生率为76.4%。无患者因为二尖瓣反流复发或者其它原因进行二次心脏手术。结论:正确判断二尖瓣闭锁不全的病理改变,综合应用多种成形技术可以取得良好的二尖瓣成形中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技术(代表产品:MitraClip),是一种经导管介入途径治疗二尖瓣反流(MR)的技术,西方循证医学证据已证实MitraClip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MR介入治疗技术。但是,在亚太地区患者群体中应用该类技术及产品的随机对照试验数据仍然有限。因此,亚太心脏病学会(APSC)召集专家组,通过详细回顾现有亚太地区MitraClip文献及临床治疗证据,制定共识建议,以更好地指导亚太地区的临床医师使用MitraClip治疗MR。本专家组讨论并制定的声明包括MitraClip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如:退行性MR,功能性MR和其他少见的指征,例如:急性MR,动力性MR,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和三尖瓣反流。共识声明中的每一项条目都由专家成员投票表决,只有当80%专家表决"同意"或"中立"时才予通过。经过投票表决后,共有10项共识决议被认可,以指导心脏专科医师对准备使用MitraClip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评估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