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4—2018年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艾滋病疫情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14—2018年城关区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简称HIV/AIDS)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和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开展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18年新报告778例HIV/AIDS,其中505例HIV,273例AIDS;男性720例、女性58例,男女性别比为12.41∶1;青壮年居多、占77.50%,16~25岁97例、占12.47%,60岁及以上83例、占10.67%;各行各业均有病例报告,无业最多(占32.00%),性传播为主、占95.12%,异性传播占37.40%,同性传播占57.71%。结论城关区艾滋病疫情在全市呈高流行,并且在特定人群中呈现集中流行,同性传播呈逐年上升趋势,青年学生和老年男性感染逐渐上升;今后应加大男男同性人群、老年男性和青年学生感染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01—2019年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艾滋病(HIV/AIDS)报告病例分布特征,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9年全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报告的、现住址为洛阳市涧西区的HIV/AIDS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19年全区共报告HIV/AIDS病例233例,报告病例数年均增长率20.80%,死亡24例;报告病例数自2011年开始进入快速上升阶段,2016年达高峰(37例),随后维持平稳态势;病例在各街道办事处(乡)均有发生,非本区户籍的报告病例构成比由2001—2010年的30.00%上升为2011—2019年的5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50, P<0.05);男性201例、女性32例,男女性别比为6.28∶1;以20~49岁的青壮年为主(168例)、占病例总数的72.11%;2001—2010年报告病例以工人为主、占30.00%,2011—2019年以家务及待业和商业服务为主、共占48.82%,两时段职业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2, P<0.05);2001—2010年报告的20例HIV/AIDS病例中,输血/血制品传播12例、占60.00%;2011—2019年的213例病例中,除1例为母婴传播外,其余212例均为性传播、占99.53%,尤以男男同性传播为多;样本来源居前三位的是咨询检测(82例)、其他就诊检测(55例)和术前检查(50例)、三者共占80.26%。结论目前洛阳市涧西区为艾滋病低流行区,感染者以流动人口、男性青壮年为主,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应加强针对男性青壮年人群及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预防HIV经性接触途径传播是今后干预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01—2019年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艾滋病(HIV/AIDS)报告病例分布特征,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9年全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报告的、现住址为洛阳市涧西区的HIV/AIDS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结果2001—2019年全区共报告HIV/AIDS病例233例,报告病例数年均增长率20.80%,死亡24例;报告病例数自2011年开始进入快速上升阶段,2016年达高峰(37例),随后维持平稳态势;病例在各街道办事处(乡)均有发生,非本区户籍的报告病例构成比由2001—2010年的30.00%上升为2011—2019年的5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50,P<0.05);男性201例、女性32例,男女性别比为6.28∶1;以20~49岁的青壮年为主(168例)、占病例总数的72.11%;2001—2010年报告病例以工人为主、占30.00%,2011—2019年以家务及待业和商业服务为主、共占48.82%,两时段职业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2,P<0.05);2001—2010年报告的20例HIV/AIDS病例中,输血/血制品传播12例、占60.00%;2011—2019年的213例病例中,除1例为母婴传播外,其余212例均为性传播、占99.53%,尤以男男同性传播为多;样本来源居前三位的是咨询检测(82例)、其他就诊检测(55例)和术前检查(50例)、三者共占80.26%。结论目前洛阳市涧西区为艾滋病低流行区,感染者以流动人口、男性青壮年为主,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应加强针对男性青壮年人群及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预防HIV经性接触途径传播是今后干预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06─2015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第八师133团肺结核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肺结核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6─2015年133团肺结核病的疫情资料。结果2006─2015年兵团第八师133团累计报告肺结核病患者389例,年均发病率163.61/10万;其中新涂阳患者111例、年均登记率46.53/10万,复治涂阳51例、年均登记率22.64/10万,涂阴患者227例、年均登记率92.82/10万;报告男性254例、女性135例,男女性别比1.88∶1;以离退休人员为主(167例)、占42.93%;老年人群占比例最高,65岁~组和75岁~组以上人群占报告总数的39.70%。结论新疆兵团第八师133团肺结核病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老年人群是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发现新涂阳肺结核病患者并给予全程、规范的治疗是控制结核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甘肃省张掖市艾滋病的流行特点及发展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5—2016张掖市艾滋病的疫情资料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结果 2005—2016年8月底张掖市共报告HIV/AIDS病例158例,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市各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47,P0.01);男性报告146例、女性12例,男女性别比12.16∶1;发病以青壮年为主,20~49岁年龄组报告129例、占81.65%,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4,P0.01);发病以农民和家务待业人员为主,报告106例、占67.09%;以性途径传播为主、占96.83%,其中同性传播上升迅速,由2012年的10.00%(1/10)上升为2016年的57.89%(33/57)。结论张掖市艾滋病流行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性途径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其中男男同性恋者已成为传播AIDS的重点人群,应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及监测力度,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有效地遏制艾滋病在全市蔓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河北省2010-2019年艾滋病(AIDS)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河北省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个案信息,用EXCEL2010建立数据库,对报告HIV/AIDS患者的流行概况、地区分布、传播途径及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人口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9年,河北省新报告HIV/AIDS 14 819例,报告发病率从2010年的0.53/10万上升到2019年的3.30/10万。报告死亡病例1 854例,病死率由2010年的6.24%下降至2019年的1.89%。报告病例前5的市分别为石家庄、保定、唐山、沧州、廊坊。新报告病例数超过100例的县区有43个。男女性别比为9.1∶1。发现时平均年龄为(37.27±13.60)岁。20~49岁报告病例占76.2%。同性传播占64.2%,异性传播占32.7%。异性传播男性病例中婚内传播占3.5%,异性传播女性病例中婚内传播占42.1%。患者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38.9%,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占47.2%。报告病例主要来自医疗机构占45.1%。结论河北省AIDS病例呈逐年增加趋势,同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应重点关注50岁以上中老年人口AIDS问题和男性病例家庭内传播。进一步加强AIDS健康宣教和检测力度,有效地遏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山东省艾滋病(AIDS)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992-2016年山东省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山东省1992-2016年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10 808例,年报告病例数呈上升趋势;病例报告数居前5位的为济南、青岛、临沂、菏泽和潍坊市,病例数占总报告数的55.21%。性传播成为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其中男男同性性传播占57.32%,异性性传播占34.03%;男女性别比为6.32∶1;青壮年为主要感染人群,15~44岁年龄组占80.78%,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71.68%;户籍以本省为主,占88.22%;职业以农民、家政、家务及待业为主,占43.29%。结论山东省HIV/AIDS疫情形势严峻,且存在地区差异,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需要进一步加大综合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1~2012年上半年甘肃省358例新报告HIV感染人群中艾滋病新近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2年上半年甘肃省新报告病例确认阳性的样本,用BED捕获酶联免疫方法进行检测,获得该人群HIV新近感染的构成比。结果 2011~2012年上半年全省新报告HIV感染病例684例,确证阳性病例358例,其中109例为新近感染病例,同性性传播占报告总数的45.8%,异性性传播占28.3%;20~50岁年龄组是发病的高危人群占64.2%,患者男女性别比7.38∶1。结论甘肃省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在同性性传播人群的新发感染率较高,青壮年是发生感染几率较大的群体;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防止HIV由职业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中国艾滋病疫情的最新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数据支持,对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方法利用经过查重、核实后的截至2015年底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报告的15岁及以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病人的数据,对其性别、年龄、地区分布及传播途径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截至2015年底,报告现存活15岁及以上的HIV感染者57.1万,报告病例数超过1万的省份达到了15个;经异性性传播病例占58.7%,经男男性行为传播占20.1%,经注射吸毒传播占13.6%;注射毒品、异性性传播病例现住址是农村的构成比分别为60.2%、59.6%,同性性传播病例现住址为城市的构成比为69.1%;现存活病例的男女比为2.6∶1;15~19岁、20~24岁、25~29岁男男性行为传播的病例,分别占该年龄组病例的63.3%、65.8%、52.7%。2015年新发现15岁以上HIV感染者11.5万,超过5 000例的省份达到了9个;经异性性传播病例占66.7%,经男男性行为传播占28.4%,经注射吸毒传播占4.4%;注射毒品、异性性传播感染者现住址为农村所占构成比分别为67.1%和60.4%,男男性行为传播感染者现住城市构成比为66.1%;2015年新发现病例男女比为3.7∶1;15~19岁、20~24岁、25~29岁男男性行为传播分别占该年龄组病例的73.8%、68.0%、55.6%。结论部分地区艾滋病流行程度较高,整体疫情以性传播为主。不同年龄段人群和城乡流行模式也表现不同。流行模式表现复杂,未来的艾滋病预防控制面临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11─2015年新疆伊宁市艾滋病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核查2011─2015年伊宁市艾滋病疫情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5年伊宁市报告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2 578例,其中HIV感染者2 015例,AIDS病人563例;男女性别比1.5∶1;主要集中在20岁~和30岁~组、占60.4%,平均年龄(36.9±11.3)岁;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占71.2%;传播途径主要为性传播、占74.6%,其中同性传播占2.5%,异性传播的比例比较平稳,同性性接触传播的感染比例有所上升,而静脉吸毒传播逐年下降(χ~2=75.399,P0.01)。结论伊宁市HIV/AIDS人群呈现出年龄小、文化程度低、家政待业、低收入和性传播为主的特征,婚外异性传播占主要部分,应关注同性传播,扩大监测、检测和综合干预的覆盖面,预防母婴传播、提高治疗水平、加强关怀救助,提高HIV/AIDS的生活质量从而降低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山东省2011年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AIDS)病人的报告来源,为进一步发现HIV/AIDS病例、及时提供随访和医疗服务,从而为有效防控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山东省报告的HIV/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分析。结果 2011年山东省共报告HIV/AIDS病人885例,平均年龄(31.32±10.45)岁;男性占84.64%;高中及以上学历占39.78%;59.55%为本省户籍。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72.55%,其中同性性传播36.95%,异性性传播35.60%。检测报告来源为检测咨询的占25.99%,医疗机构的占30.85%。女性病例、文化程度为初中的病例、异性性传播病例主要由医疗机构检测报告,男性病例、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病例、同性性传播病例主要由检测咨询点报告。结论同性性传播首次成为山东省艾滋病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其主要报告来源为检测咨询点。可进一步探索检测咨询点对男男性行为人群开展溯源调查、随访干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丹东市1996—2017年AIDS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病例报告历史卡片,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96—2017年,丹东市累计报告HIV/AIDS患者751例,其中HIV感染者546例,AIDS患者205例,累计死亡175例。2007—2017年HIV感染者的AIDS转化率从20.00%降至6.04%。HIV/AIDS报告病例中20~55岁青壮年占86.58%, 2013年后,18~34岁青年报告感染率最高;男性病例占86.42%;初中以下文化者占67.11%;单身(未婚/离异/丧偶)人群占83.22%;性传播感染占73.50%,其中同性性传播报告病例占当年报告病例的比例由2007年的16.67%升至2017年的52.94%。通过自愿咨询检测发现的病例占所有报告病例的36.88%(277/751),来自其他疾病就诊者检测发现的病例比例近年有上升趋势。结论 HIV感染者AIDS转化率呈现下降趋势,单身、青年、男性,家庭式作业及服务行业人员为开展AIDS防控的重点人群。应在继续加强对男男性接触者等高危人群行为干预的基础上,扩大检测范围,同时加强初中学校AIDS防控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南京市青年学生中艾滋病(AIDS)疫情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下载南京市2002-2014年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报告的年龄≥15岁、职业为学生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数据,采用SPSS 18.0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14年10月,南京市共报告青年学生HIV/AIDS病人183例。2010-2014年,青年学生病例报告数占当年病例报告总数的比例逐年上升,分别为3.7%、4.8%、6.3%、6.9%、8.0%。20~24岁年龄组病例占75.4%,同性性传播占90.2%。2002年和2003年青年学生感染HIV是通过输血/血制品传播的,2008年后以同性性传播为主。病例来自于自愿咨询检测(VCT)的占42.6%,无偿献血的占14.2%。结论近年来南京市报告的青年学生病例数增长较快,同性性行为是主要危险行为,应加强对该人群的宣传干预工作,提高高危人群的主动检测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07—2016年新疆克拉玛依市艾滋病流行特点及相关高危行为,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07-2016年克拉玛依市艾滋病疫情监测数据,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2007-2016年克拉玛依市共报告HIV/AIDS病例41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1.70/10万,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χ~2=6.25,P<0.05);随年度的增加,HIV年均报告发病率2016年较2007年上升了69.80%,AIDS下降了0.48%;白碱滩区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12.60/10万),各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P>0.05);男性报告发病率(14.52/10万)高于女性(9.21/10万);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组、占80.28%(334/416),以工人为主、占38.22%;以性传播途径为主,其中异性性接触传播占72.84%、同性性接触传播占12.74%,同性性传播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96,P<0.05);样本来源以其他就诊者为主,占32.45%(135/416)。结论克拉玛依市属于艾滋病低流行地区,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控制性接触传播特别是男男同性接触传播的发生,是目前和今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应采取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浙江省2004-2013年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的疫情特征,为控制艾滋病在该人群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确诊检测阳性日期和报告地,对浙江省报告的MSM病例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浙江省报告MSM病例数和构成比明显上升。地区分布差异大,主要集中在杭州、宁波、温州等经济较发达地区。MSM病例以青壮年为主(15~29岁占52.1%);文化程度较高(高中及以上占57.5%);未婚为主(61.2%);流动性较强(流动人口占57.0%)、城市为主(61.0%);商业服务、干部/教师/医生/离退休人员及学生占较高比例,分别占24.5%、7.8%、3.9%;检测咨询、性病门诊、专题调查及无偿献血检出比例较高,分别占33.2%、14.1%、10.3%、4.6%。结论浙江省MSM艾滋病疫情流行趋势严峻,急需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山西省人群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内脏利什曼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9年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现住址为山西省的内脏利什曼病报告病例,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山西省内脏利什曼病病例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收集报告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分析流行县变化情况。结果 2010—2019年山西省累计报告内脏利什曼病140例,其中本地病例131例,输入性病例7例,2例感染来源不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04/10万。2010—2014年每年报告病例数不超过4例,自2015年起山西省内脏利什曼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2015—2019年报告发病数分别为8、 9、 18、 37和52例,且疫情波及范围逐年扩大,2019年疫情较重的两个县(区)(平定县、阳泉市郊区)报告病例数均超过10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阳泉市、长治市、临汾市,3个市报告病例数占全省报告病例总数的92.14%(129/140)。阳泉市报告病例数增加较多,由2016年的4例增加至2019年的33例。2010—2019年山西省共8个新增流行县,分布在阳泉(3个)、长治(2个)、临汾(2个)和运城(1个)等4个市;6个复燃流行县分布在长治(1个)、晋中(1个)、阳泉(1个)、临汾(3个)等4个市。男性和女性分别为98例和42例,男女性别比为2.33∶1。0~2岁婴幼儿占全部报告病例的39.29%(55/140),发病高峰年龄为1岁组的婴儿。散居儿童和农民为内脏利什曼病的高风险人群,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1.13%(58/140)和28.37%(40/140)。现居住地为农村的病例最多,占85.00%(119/140)。结论山西省内脏利什曼病疫情增长趋势明显,波及范围逐年扩大,不断出现新的流行区,部分地区出现疫情复燃,疫情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区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潍坊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及趋势。方法1992-2007年对全市各类人群HIV血清学监测,HIV感染者及病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992-2007年底潍坊市共监测各类人群592232人,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肯及病人226例.其中病人45例,已死亡34例;感染病毒为HIV-1型。感染者及病人以青壮年为主,20~40岁187例,占82.74%;男性106例,女性120例;外省、市人员148例。占65.49%;性传播感染117例,占51.77%,母婴传播感染6例,占2.65%。结论潍坊市是艾滋病低流行区,但疫情上升较快,性传播依然是HIV传播的主要途径,应采取措施预防HIV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15—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孕产妇艾滋病(HIV/AIDS)流行病学特征及消除母婴传播工作进展,为推进消除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5—2021年桂林市报告孕产妇病例信息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 检测孕产妇HIV抗体402 559人、抗体检测率99.99%,HIV感染率5.34/万;215例HIV感染孕产妇平均年龄(31.13±5.17)岁,汉族占70.23%(151/215),初中文化占67.91%(146/215),农民占52.09%(112/215)。孕期保健时确诊HIV感染102例、占47.44%,性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2015—2021年HIV感染孕产妇用药202例、用药率93.95%,各年用药率呈上升趋势(趋势χ2=62.123,P<0.05),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预防性用药212人,用药率98.60%,呈逐年上升趋势(趋势χ2=21.741,P<0.05)。2021年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为0.00%,新发感染0例;2019—2021...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四川省非流行县棘球蚴病报告病例的人群分布情况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15—2019年四川省非流行县(市、区)常住人口中棘球蚴病报告病例的基本信息、病例类型及流行病学史,用WPS Excel 2019软件创建数据库,并对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收集2015—2019年四川省148个非流行县棘球蚴病报告病例共计165例,分布于14个市(州)的57个县(区)。2016年报告病例数最多,为40例,随后逐年减少。病例数以成都市最多,为61例(占37.0%)。来自乡(镇)的报告病例数为114例(占69.1%)。各年龄组人群均有发病,41~60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数占比最高,为52.7%(87/165)。男性103例,女性62例,男女性别比为1.7∶1。职业分布以农民和工人报告病例数较多,分别为58例和28例,占52.1%(86/165)。报告病例中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病例数分别为55例(占33.3%)和34例(占20.6%),未分型76例。在追踪到的119例病例中,62.2%(74/119)有棘球蚴病流行区到访史;其中29例到访过四川本省流行县,到访四川省外流行区最多的地区为新疆(20例)和西藏(15例)。结论 2015—2019年四川省非流行县棘球蚴病报告病例主要来自成都市、乡(镇)、男性、 41~60岁年龄组、农民等人群,大部分有新疆、西藏等棘球蚴病流行区到访史。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州市学生的艾滋病病毒(HIV)流行特征,为开展对该人群的艾滋病(AIDS)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2002-2012年学生的HIV流行特征。结果 2002-2012年,共报告117例学生HIV感染者/AIDS病例,占广州市总病例的比例从2008年的0.5%上升至2012年的2.5%。平均年龄(22.1±2.9)岁,最小14岁;男性占96.6%;大专及以上占79.5%;病例至少来自47所大中专院校。性传播感染占95.7%(112/117),同性性传播占72.6%(85/117);2009-2012年,学生病例中的同性性传播的比例逐年增加(χ2=6.70,P=0.035),2008-2012年,总体疫情中同性性传播的比例逐年增加(χ2=209.07,P=0.000);2008-2012年,学生中HIV感染者/AIDS病例同性性传播的比例高于广州市同期总体疫情中同性性传播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05,P=0.000)。病例通过自愿咨询检测发现的占32.5%,专题调查占25.6%。2008-2012年,学生人群中AIDS病例发现的时间较总体人群早(χ2=9.07,P=0.003),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μL占92.3%。结论HIV对学生的影响已逐渐显现,应及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AIDS对该人群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