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综合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09年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后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手术组)23例和观察组(膝关节镜辅助组)23例,后将两组患者的LK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住院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及SF-36量表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经研究比较发现,观察组的LKSS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惠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而手术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膝关节镜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综合效果较佳,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作用较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赵建军  胡仲云  董大勇  张义万 《医学信息》2010,23(14):2320-2322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综合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后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手术组)23例和观察组(膝关节镜辅助组)23例,后将两组患者的LK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住院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及SF-36量表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观察组的LKSS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而手术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综合效果较佳,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作用较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膝关节镜联合MIPPO技术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 年7 月至2020 年7 月期间十堰市太和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76 例Schatzker 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膝关节镜联合MIPPO技术微创内固定组(A组)35 例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O组)41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膝关节内软组织损伤情况、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Rasmussen 放射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2、3、6个月时膝关节HSS功能评分及术后12个月时HSS评分优良率,评估两组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手术时间较O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O组,膝关节内软组织损伤者较O组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O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Rasmussen放射评分高于O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2、3、6个月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均较O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时膝关节HSS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式治疗Schatzker 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在膝关节镜辅助下联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以精准诊断和治疗膝关节内损伤的软组织,具有手术创伤小、视野清晰、骨折复位质量高、骨折愈合快、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快速康复,是治疗Schatzker 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内固定术式治疗膝关节半脱位合并胫骨内侧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膝关节半脱位合并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内侧T型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内侧钢板固定组)30例,外侧锁定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外侧钢板固定组)30例及双侧双钢板固定组3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组术中及术后一般资料、术后胫骨平台解剖学参数、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及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并获得随访,术后3、6及12个月时双侧双钢板固定组胫骨平台内翻角(Tibial plateau-tibial shaft angle,TPA)及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slope,PS)均大于内侧钢板固定组及外侧钢板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及12个月时双侧双钢板固定组Rasmussen复位解剖学评分及膝关节HSS评分均大于内侧钢板固定组及外侧钢板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双侧双钢板固定组手术优良率[93.3%(28/30)]高于内侧钢板固定组[70.0%(21/30)]及外侧钢板固定组[73.3%(2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膝关节半脱位的胫骨内侧平台骨折,前正中联合后内侧入路双钢板固定可充分暴露骨折端,解剖复位良好,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效果优于单侧钢板联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正中入路双钢板固定在Schatzker分型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膝前正中入路联合双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行膝内外侧切口联合双钢板治疗。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治疗后12个月,以HSS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以X线片测量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胫骨近端后角(PPTA)数据。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而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皮肤坏死、切口感染、骨折再塌陷均少于对照组,但骨折愈合延迟较对照组高;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00%)稍低于对照组(2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83.33%)优于对照组(60.00%)(=4.022,=0.04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PTA、PPT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7 d X线片显示,对照组患者双钢板固定在位,骨折复位比较理想;观察组患者的胫骨平台内固定后关节面平整,骨愈合良好。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结果显示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结论 前正中切口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对于Schatzker分型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有助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可注射型人工骨与异体松质骨治疗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Schatzker Ⅱ型骨折的植骨效果。方法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解放军第180医院骨科共收治43例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Schatzker Ⅱ型骨折患者。所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7例,应用Genex-S慢凝型可注射型人工骨进行胫骨平台关节面下注射植骨;对照组26例,应用异体松质骨关节面下填压植骨。分别在术后1周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进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植骨区域骨密度检查,记录胫骨外髁关节面塌陷高度、膝关节外侧间隙高度、外侧间隙角、植骨区域骨密度。结果治疗组术后12个月胫骨外髁关节面总体塌陷高度(1.8 mm±0.7 mm)、外侧间隙总体丢失高度(0.20 mm±0.10 mm)与外侧间隙角总体增加角度(4.62°±0.41°)均小于对照组(8.4 mm±1.7 mm,0.20 mm±0.10 mm,4.6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各时间点植骨区域骨密度T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Schatkzer Ⅱ型骨折的治疗中,可注射型人工骨的植骨强度与稳定性优于异体松质骨,可能是一种适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支撑植骨的良好生物填充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钢板内固定术联合中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9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术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膝关节活动度、手术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91.05±4.36)d vs(114.39±4.08)d]、完全负重时间[(97.14±21.56)d vs(106.84±22.05)d]、6个月后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89.58%,高于对照组的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高于观察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钢板内固定术联合中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优良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力学稳定性效果。 方法 采用Synbone人工合成胫骨18个,切割构建孤立的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骨折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外侧水平带状钢板固定、外侧低切迹解剖锁定钢板固定、后侧直形重建钢板固定。将固定好的骨折模型置于万能水压材料测试机进行测试,分别进行静态加载、疲劳测试和极限加载,检测骨块的相对空间位移。 结果 以10 mm/min加载至总载荷1050 N,重复加载10000次后,带状钢板组骨折块的纵向位移(2.77±1.79) mm,外侧锁定钢板组的纵向位移为(2.69±1.14) mm;后方重建钢板组骨折块的纵向位移为(1.62±0.60) 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加载荷到骨或内固定的结构破坏后,带状钢板组的极限支撑力为(2055±263) N,外侧锁定钢板组的为(1968±209)N,后方重建钢板组的极限支撑力为(2272±130) N,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治疗孤立的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骨折,侧方带状钢板水平固定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适宜的手术方案,比较不同内固定及植骨的临床效果。方法 112例胫骨平台骨折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Ⅰ型10例,Ⅱ型28例,Ⅲ型39例,Ⅳ型19例,Ⅴ型11例,Ⅵ型5例。Ⅰ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其余病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或外固定支架固定。87例有骨缺损者植骨,材料随机,其中自体植骨38例,人工骨49例。术后3个月开始部分负重, 4-5个月完全负重。结果 112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32月,采用Rasmussen法评分,自体植骨组和人工植骨组优良率为86.8%和87.7%,无显著性差异。随着骨折严重程度的加重,优良率有下降的趋势。结论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关节面解剖复位,稳定的固定,适当的植骨,及时的关节功能康复治疗,对提高疗效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共21例,均采用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5.8±4.3)岁。根据骨折AO分型,均为B型骨折,其中B1.1型8例、B2.1型6例、B2.2型4例、B3.1型3例;按三柱分型则均为外侧柱+后柱骨折。术后进行随访,并采用美国特种外侧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评价患者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21例病例手术平均时间为(141±10.2)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91±13.4)mL。术后随访6~8个月。按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2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7%。2例患者出现前外侧伤口感染,经积极抗炎治疗后好转,并发症率9.52%。结论膝关节前外侧入路结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手术视野清晰,内固定可靠且符合生物力学,术后关节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设计一种与胫骨平台后内髁解剖形态匹配的钢板,比较其与5孔L型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和7孔直型重建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稳定性。方法将18具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标本随机分为3组,每组6具。其中,A组标本模型采用前内侧5孔L型LC-DCP固定,B组标本模型采用后内侧7孔直型重建接骨板固定,C组标本模型采用新设计的胫骨平台后内侧锁定钢板固定。分别测量各组标本在轴向载荷为500、1000、1500 N下的垂直位移及失效载荷。结果 A组标本分别在500、1000、1500 N下的垂直位移是(1.035±0.140)mm、(1.721±0.149)mm、(2.263±0.134)mm,B组标本分别在500、1000、1500 N下的垂直位移是(0.268±0.702)mm、(0.788±0.507)mm、(1.518±0.111)mm,C组标本分别在500、1000、1500 N下的垂直位移是(0.180±0.049)mm、(0.578±0.103)mm、(0.760±0.055)mm。在同一载荷下,三组标本骨折块垂直位移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A组标本失效载荷为(1234.3±56.009)N,B组标本失效载荷为(2065.8±102.098)N,C组标本失效载荷为(2544.2±92.982)N,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新设计的胫骨平台后内侧锁定钢板在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上,较5孔L型LC-DCP和7孔直型重建接骨板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方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需行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行膝前正中切口入路内固定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双切口入路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5.29%,明显高于对照组61.76%((~2=4.836,P=0.028);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双侧联合切入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大,但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更明显,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经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福尔马林浸泡的防腐成人下肢标本20例,解剖观察并测量与膝关节后外侧入路相关的主1要血管、神经的走行特点,膝关节后外侧主要肌肉、韧带的分布。(2)新鲜冷藏下肢标本4例,按照设计的入路进行模拟手术,评估该入路的可行性。(3)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临床应用12例,观察该入路的临床效果。结果膝关节后外侧入路的手术切口全长均不经过腓总神经主干;深层经腓肠肌外侧头外侧和比目鱼肌肌间隙分离,保护了内侧的血管神经束;胫前血管在腓骨头下方(4.15±0.36)cm处自腘动脉发出,影响了远端的显露,但足够复位固定简单的后外侧骨折。临床应用12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经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简单的胫骨平台单纯后外侧骨折具有安全,损伤小,暴露充分,临床效果良好等优点,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题释义: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是以X射线片上胫骨平台骨折的型态为依据的,共分为如下6型:Ⅰ型,外侧平台劈裂骨折,无关节面塌陷;Ⅱ型,外侧平台的劈裂塌陷骨折,也是外翻应力合并轴向负荷所致;Ⅲ型,单纯的外侧平台塌陷;Ⅳ型,内侧平台骨折,呈劈裂性或劈裂塌陷性;Ⅴ型,双髁骨折,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面塌陷及移位;Ⅵ型,双髁骨折合并干骺端骨折,常见于高能量损伤或高处坠落。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该技术于1997年被提出,特点是避免直接暴露骨折端、维持适当稳定的固定、最大限度地保护骨折区及其周围血供,其一般需要利用肌腱等软组织进行骨折的间接复位。由于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已逐渐被广泛使用。背景:有研究利用长骨撑开器辅助治疗不稳定型胫骨平台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其使用长骨撑开器的安全性不高,易造成软组织损伤。目的:对比改良膝关节撑开器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收治的7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男48例,女23例,试验组34例接受改良膝关节撑开器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37例接受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膝关节HSS评分。试验获得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 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试验组术后出现关节僵硬1例与创伤性关节炎1例,对照组术后出现感染1例、关节僵硬5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与内固定松动1例,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 < 0.05);③71例患者获得10-14个月随访,试验组术后1个月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末次随访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结果表明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改良膝关节撑开器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ORCID: 0000-0002-7709-5648(吴财)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双钢板法治疗SchazkerⅣ、Ⅴ、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骨科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对收治的4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双钢板法治疗(改良组),术后随访1年,并与本院骨科2009年至2011年收治的33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普通组,采用普通的双钢板法治疗)的手术、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改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76.3±23.4 min、术中出血量225.4±81.3 mL,高于普通组患者(P<0.05)。改良组患者的术后负重时间19.8±5.8月,骨折愈合时间3.6±0.8月,均显著的短于普通组患者(P<0.05)。改良组和普通组术后3 d、3个月、末次随访时分别测量TPA、PA角,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6个月及末次随访,改良组患者的屈曲、伸直均优于普通组患者,但仅屈曲功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为优良率95.24%,高于普通组的75.76%(P<0.05)。结论:改良双钢板法治疗Schazker Ⅳ、Ⅴ、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较普通单钢板法虽然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多,但其复位效果更好,术后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均缩短,同时患者可以早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撕脱骨折与胫骨平台后侧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急性ACL撕脱骨折患者和22例急性后交叉韧带(PCL)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查体、辅助检查,计算ACL撕脱骨折患者和PCL撕脱骨折患者胫骨平台后侧骨损伤的发生率。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法评估ACL撕脱骨折与胫骨平台后侧骨损伤的相关性。结果ACL撕脱骨折的36例患者中,胫骨平台后侧骨损伤发生率为88.89%(32/36);PCL撕脱骨折的22例患者中,胫骨平台后侧骨损伤发生率为31.81%(7/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9,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CL撕脱骨折与胫骨平台后侧骨损伤具有相关性(OR=17.1,95%CI=4.34~67.67)。结论ACL撕脱骨折时伴有较高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损伤发生率,胫骨平台后侧骨损伤可能为ACL撕脱骨折的伴随损伤,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7.
吴继生  李舟  张旭 《医学信息》2018,(11):96-98
目的 比较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骨科收治的84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在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有效性及安全性相近,但锁定钢板可以缩短负重时间及促进骨折愈合,在整体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64-slice CT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fo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has obtained satisfactory results. This technology can reconstruct three-dimensional fracture relations, provide more scientific positioning and navigation standards for physicians,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cure rate. However, in the clinic, navigation method of 64-slice CT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 fo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lacks a unified standard.  相似文献   

19.
文题释义: 骨质疏松性少肌性肥胖:是一种复杂的全身性疾病,往往对机体的活动能力造成负面影响,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衰老或其他疾病有关,且多发生于老年群体。其包括3种反映体成分异常的症状:骨质疏松症、少肌症和肥胖。 少肌症:是一个较传统的术语,用来描述与年龄相关的肌肉质量和力量的广泛性丧失。据报道,少肌症的发生发展常伴随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如身体功能下降、障碍和生活质量差等。 背景: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少肌症和肥胖是影响骨折、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代谢性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目的:阐述骨质疏松性少肌性肥胖的患病现况、影响因素,及其对骨折、血脂异常的影响,探讨饮食和运动在预防骨质疏松性少肌性肥胖发生中的作用,为骨质疏松性少肌性肥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通过关键词“osteosarcopenic obesity,sarcopenic obesity,osteoporosis,sarcopenia,obesity,fracture,dyslipidemia,骨质疏松性少肌性肥胖综合征,血脂异常”检索PubMed、WANFANG DATA数据库1990年至2018年发表的相关文章,限定语言为“English”或“中文”。共纳入71篇文献进行分析探讨。 结果与结论:①骨质疏松性少肌性肥胖患病率存在显著的年龄、性别、民族或种族差异;②目前骨质疏松性少肌性肥胖的诊断虽尚未有国际统一标准,但欧洲、亚洲、美国等大洲或国家已出现相应的诊断标准;③骨质疏松性少肌性肥胖的发生发展不仅受生活、饮食习惯的影响,还受基因、细胞因子和代谢性激素等因素的作用;④骨质疏松性少肌性肥胖对骨折、血脂异常的影响远大于单纯性骨质疏松症、少肌症和肥胖对二者的作用。 ORCID: 0000-0003-1898-651X(陈兴才);0000-0001-6717-8231(孔存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与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人工骨对比,评估负载rh-BMP2的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对胫骨平台骨折骨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收治的53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骨缺损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并予术中植骨,其中27例患者术中予负载rh-BMP2的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骨(研究组),另26例患者予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人工骨植骨(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HSS功能评分、Rasmussen影像学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0.45±2.31)个月,所有患者最终均骨性愈合。研究组的骨折愈合时间[(13.46±3.38)周]明显短于对照组[(16.67±6.51)周](P<0.05);术后6个月时研究组HSS评分[(85.53±5.30)分]优于对照组[(80.58±6.40)分](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的Rasmussen影像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出现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