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屈伸交替电针配合低频电刺激改善高位脊髓损伤后上肢腕手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屈伸交替电针法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indmark评分及上肢表面肌电信号(s EMG)特征值(MAX、IEMG),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s EMG信号特征值各项指标(MAX值及IEMG值)及Lindmark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 EMG信号特征值各项指标及Lindmark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伸交替电针配合低频电刺激是一种改善高位脊髓损伤后上肢腕手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采用以低频电刺激屈伸交替法为主对腓神经损伤后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60例腓神经损伤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低频电刺激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配合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屈伸交替法对于腓神经损伤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传统中医针刺及灸法与物理因子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电体操)联合运用针对偏瘫手功能的恢复特别是腕关节背伸及手指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中医针刺及灸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物理因子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电体操),治疗后采用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肌肉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iEMG)、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arthel指数评分、腕指关节活动度(ROM)和肌力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iEMG、ADL Barthel指数评分、ROM和肌力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灸联合物理因子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电体操)可明显改善偏瘫手功能的恢复,特别是腕关节背伸及手指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摄食-吞咽训练配合针刺、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摄食-吞咽训练、针刺、低频电刺激等综合康复训练方法,对照组采用针刺与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六周后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均有明显疗效(P0.01),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治疗组在治愈率(P0.01)和吞咽评分(P0.05)上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摄食-吞咽训练配合针刺、低频电刺激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且疗效优于单纯的针刺与低频电刺激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穴位低频电刺激与穴位针刺对粘连性肠梗阻手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行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前瞻、双盲、随机的方法分成穴位低频电刺激组、针刺组、对照组各40例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以肛门第1次排气为胃肠功能恢复的标准,穴位低频电刺激组与针刺组48 h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穴位低频电刺激组与针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低频电刺激与针刺治疗均能够促进肠梗阻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但是针刺属于侵入性操作,患者感觉较疼痛,易产生恐惧,增加感染的风险,穴位低频电刺激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瘫患儿流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瘫流涎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护理治疗,治疗组则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康复护理联合低频电刺激能有效治疗脑瘫患儿流涎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低频电刺激屈伸交替法对卒中后腕手功能重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低频经皮电刺激法,作用于肌肉运动点,以屈伸交替的刺激方式帮助中风后患者腕手功能重建,观察此治疗方案对手腕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Fugl-Meyer腕手功能评分≥7分的脑梗死、脑出血患者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康复+低频电刺激)和对照组(常规康复),采集患者上肢肘和手腕部活动时主动肌、协同肌、拮抗肌的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ic signal,sEMG信号),提取特征值MAX、AEMG.结果:疗后两组患者的腕手功能均有恢复,但治疗组手腕部MAX、AE-MG、Fugl-Meyer运动功能分值、ADL值提高较明显(P<0.05).结论:以低频电刺激作用于肌肉运动点,应用屈伸交替的作用方式对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恢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以阳池、阳溪、阳谷为主穴治疗中风后腕手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腕手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在传统针刺取穴基础上加用阳池、阳溪、阳谷3穴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针刺取穴进行治疗,两组均以6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两组患者腕手功能均有恢复,但治疗组Fugl-Meyer手、腕功能分值和ADL值提高较明显( P<0.05)。结论:针刺三阳穴能明显提高中风后腕手功能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经肌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经肌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与针刺组,每组31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电刺激组和针刺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9%、64.5%,电刺激组与针刺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刺激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结论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方法:将78例脑卒中出现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加康复训练,对照组不用针刺,采用理疗的方法加康复训练,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语泉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语泉穴"治疗,对照组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语泉穴"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方法:将78例脑卒中出现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加康复训练,对照组不用针刺,采用理疗的方法加康复训练,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牙科痛症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茜  竺海玮 《中国针灸》2004,24(9):621-623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在牙科痛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对100例牙科治疗后疼痛患者进行观察,治疗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法为防止牙科治疗后疼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4例予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生活质量及咽喉部表面肌电图(s EMG)最大波幅变化情况。吞咽功能采用藤岛一郎吞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生活质量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进行评价,咽喉部s EMG采用美国Nicolet公司Viking Quest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进行采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72.2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藤岛一郎吞咽评分、SWAL-QOL评分及s EMG最大波幅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增加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增加咽喉部肌肉活动度,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神经干刺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神经干刺激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夹脊、环跳、秩边等穴直接刺激神经干加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加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愈率为23.1%,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神经干刺激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与针刺配合对卒中后腕手功能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04月在我科治疗的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普通针刺加天宗穴苍龟探穴针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中药熏洗,于治疗前后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Barthel ADL指数评价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腕手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腕手运动功能均有恢复,治疗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康复的基础上加天宗穴苍龟探穴针法治疗中风后腕手功能障碍的患者,并给予适当的中药熏洗,可明显改善其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7.
刘峰  潘小红 《河南中医》2011,31(11):1300-1301
目的:观察透刺配合手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透刺加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加电针法治疗,治疗1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有效率为80.8%。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透刺配合手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在减轻肿胀、疼痛和改善运动功能方面,优于普通针刺加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合谷刺加电针法对中风后腕手功能重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病程在2周~3个月、手腕部Lovett肌力分级法肌力在0~4级的中风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合谷刺加电针组)及对照组(常规刺加电针组),于治疗前后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Barthel ADL指数评价表评价各组治疗前后腕手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各组腕手功能均有恢复。治疗组腕手部各项分值提高较为明显(P0.05)。结论:合谷刺加电针法对中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能力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临床应用中具有见效快、刺激强、取穴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针刺推拿与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与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9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2例采用针刺推拿加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434例采用针刺推拿,比较两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23.8%,对照组复发率为5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推拿与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有效率高于针刺推拿治疗,且复发率也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加艾灸脐周四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艾灸脐周四边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2组进行疗效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加艾灸脐周四边穴治疗方法,优于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