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病毒性心肌炎与小儿轮状病毒感染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状病毒(RV)是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因。RV不仅可以引起肠道内感染,而且发病早期发生的病毒血症,可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RV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等已有实验室证据,而RV引起心肌炎的实验室直接证据报道不多。为了探讨轮状病毒感染与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关性,现将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1月收治住院的秋季腹泻患儿选取680例,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轮状病毒(R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是我国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RV流行毒株不同及变异等因素,各地流行情况亦不同,故95年我们采用快速一步法检测本年度秋季腹泻高峰期患儿RV感染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普通轮状病毒(RV)腹泻患儿病毒血症出现情况。方法套式-逆转录PCR检测血中RV,阳性PCR产物测序。结果 60例RV腹泻患儿中,检出1例病毒血症阳性者,检出率为1.67%,测序证实为RV序列,未见明显变异。结论普通RV腹泻患儿也可发生病毒血症。  相似文献   

4.
魏博涛  刘风林  张书红  宋华 《山东医药》2008,48(13):101-102
轮状病毒(RV)是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RV感染也可引起其他系统损伤.为了解RV胃肠外感染的情况,2005年3月~2006年12月,我们对140例RV感染性腹泻患儿的呼吸、心、肝、脑、肾、血液系统损害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 轮状病毒(RV)是引起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因。RV性腹泻具有流行广、发病率高的特点。本文就轮状病毒免疫有关研究进展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6.
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病毒血症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急性轮状病毒(RV)腹泻患儿病毒血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大便ELISA一步法证实为急性RV腹泻的不同年龄患儿200例,RT-PCR法检测其血清中RV。结果 入院当日14例血清RV阳性,不同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 X^2=1.96,P(0.25),均伴有不同程度肠外器官损害表现和明显发热;腹泻停止后血中RV全部阴性,大便73例阳性。结论 急性RV腹泻患儿可通过病毒血症引起肠外器官损害,腹泻消失后的无症状携带者是不容忽视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7.
轮状病毒(RV)是引起全球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最重要的病原之一,普遍流行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然而在发展中国家该病的病死率较高。由于目前RV腹泻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并且改善卫生条件对预防RV感染并无明显的效果。因此,疫苗是目前证实能预防和控制RV腹泻唯一有效的手段。尽管RV疫苗研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由于轮状病毒毒株的多样化和流行分布很广,故而继续研制一种新的适合的安全、有效的RV疫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人RV疫苗的研究进展、质量控制、保护效力及安全性评价作一综述,以期促进后期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
轮状病毒(RV)是世界上小儿流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但RV胃肠炎的保护和康复的免疫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不断有学发现循环抗体水平与机体保护作用并不一致,有人发现在RV感染时肠绒毛上皮中绝大部分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则不到10%,而且众所周知,B细胞产生抗体是依赖和受控于T细胞,故细胞免疫在肠道抗病毒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为此,我们观察RV胃肠炎急性期患儿T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变化,试图初步了解RV感染初期淋巴细胞的活化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轮状病毒(R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是我国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RV流行毒株不同及变异等因素,各地流行情况亦不同,故95年我们采用快速一步法检测本年度秋季腹泻高峰期患儿RV感染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凤菊 《山东医药》2006,46(11):79-80
轮状病毒(RV)是婴幼儿流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在秋冬流行季节常引起医院感染。为全面了解RV肠炎流行期问耳鼻喉科病区的感染情况并寻找有效预防措施。2005年5~12月。我们对病区内不同人群的咽部携带RV情况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轮状病毒(rotavirus RV)属呼肠孤病毒科,是婴幼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占婴幼儿腹泻的50%。目前无有效的西药治疗,我们用番石榴叶治疗RV肠炎获得比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进一步探讨番石榴叶提取物及含药血清的体外抗轮状病毒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上海地区住院腹泻患儿A组轮状病毒(RV)基因型别、流行季节及年龄分布,以了解本地区A组RV的分子流行病学动态变化特征,为婴幼儿腹泻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集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5176份粪便标本.抽取其中RV抗原阳性标本380份,采用套式多重RT-PCR法进行RV的基因分型.结果 2006-2008年RV腹泻主要的流行季节是10-12月份,<3岁的患儿占全部患儿的96.8%.380份粪标本中,222份为G3型,占58.4%,41份为G9型,占10.8%.3年间G1型、G2型均少见,G混合型以G3和G9型的混合为主.2006年和2008年均以P[8]型的流行为主,分别占64.6%(53/82)和46.8%(58/124).2007年以P[4]型为主,占38.5%(67/174).P[6]和P[9]型所占比例较低,P混合型以P[8]和P[4]型的混合为主.G未分型和P未分型在3年间均呈上升趋势.P[8]G3型(20.5%)是上海地区2006-2008年间最主要的A组RV流行株,其次包括P[4]G3型及P[m]G3型.结论 2006-2008年上海地区A组RV显示了新的分子流行病学变化特征,包括主要流行型别的改变,流行型别更趋于多样化.  相似文献   

13.
轮状病毒(RV)是婴幼儿和多种新生幼龄动物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之一。迄今,已先后从人、牛、猪、马、羊、兔、鹿、狗、鼠、猴、猫、鸡、火鸡、鸭、鹦鹉等分离到RV。Pedley等健议将所有RV分为A~F6个抗原组。A组RV即最早发现的、具有共同组抗原的、引起人和动物腹泻的RV,亦即典型RV。其余5个组又可  相似文献   

14.
金明林  黎明新 《山东医药》2007,47(19):144-144
对163例腹泻患儿采用金标法检测大便轮状病毒(RV)抗原,按照RV抗原检测结果分为RV阳性组与RV阴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PK)水平。发现RV阳性组ALT、AST水平明显高于RV阴性组,CPK水平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婴幼儿RV腹泻常伴有肝转氨酶升高。  相似文献   

15.
轮状病毒(rotavirus,RV)属呼肠孤病毒科,是婴幼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占婴幼儿腹泻的50%。目前无有效的西药治疗,我们用自制急泻停治疗RV肠炎获得比较好的临床疗效。现进一步探讨急泻停提取物及含药血清的体外抗轮状病毒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腹泻出现较晚或腹泻轻微的轮状病毒(RV)肠炎的早期识别,以减少误诊。[方法]对误诊的RV肠炎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初诊时未排大便或大便量少,院前或入院时均被误诊,入院后完善各种检查,大便RV抗原检测均为阳性,住院1~2d后均出现蛋花样便、水样便,确诊为RV肠炎。[结论]对于腹泻出现较晚或腹泻轻微的RV肠炎,初诊时误诊率高,诊断时应结合发病季节、年龄、流行病学资料,尽早做大便RV抗原检测,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7.
应用ELISA一步法检测新生儿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群轮状病毒(RV)是呼肠病毒科中—个新的属,足引起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在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中每年有5亿人次5岁以下小儿患腹泻,病死率在1~4%,在我国,腹泻是居第二位的小儿常见病,对儿童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RV的快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自七十年代初在婴幼儿腹泻的粪便中发现轮状病毒以来,检测RV的方法发展迅速,主要有电镜法、PAGE、ELISA等,本实验以ELISA一步法与传统的PAGE法做一比较。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1.标本:所有粪便标本均采自1992年12月~1993年5月本院儿科有或无腹泻症状的新生儿,粪便经1mm Tris—15mn CaCl_2的缓冲液稀释后,取上清.于-20℃保存备用。 2.对照:RV-Wa株,B组RV抗原。巨细胞病毒抗原。合胞病毒抗原,腺病毒抗原 3.ELISA一步法试剂盒由我院生物高科技中心提供。 二、方法 1.PAGE:按参考文献方法。 2.ELISA一步法:吸取粪样1滴(约50μl)滴于已包被好单克隆抗体的反应孔内;  相似文献   

18.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婴幼儿及幼龄动物急性腹泻甚至死亡的重要病原。2009年,首次在幼龄大熊猫粪便中分离到RV,被确定为A组,并将其命名为大熊猫轮状病毒 (Giant Panda Rotavirus,GPRV) CH-1株。GPRV CH-1株主要感染断奶后的大熊猫,引起急性传染性、顽固性腹泻甚至死亡,这对大熊猫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介绍了GPRV CH-1株的基因结构和病毒蛋白结构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学以及该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致病机制及疫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轮状病毒(RV)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随着对RV感染免疫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免疫在其发病和疫苗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T淋巴细胞参与了RV感染的免疫及保护,CD4^+T细胞与CD8^+T细胞对于RV感染清除均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对于不同的RV表位随着时间的变化及组织的不同T细胞的应答也不同。细胞毒性T细胞则通过杀伤RV感染的细胞以清除病毒感染。此外IL-6、IL-2、IL-12、TNF—α和IFN-γ等细胞因子在轮状病毒感染时均有升高,在轮状病毒免疫调节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丽萍  牛伟红  李红 《山东医药》2014,(12):101-102
腹泻是小儿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于6~24个月的婴幼儿,轮状病毒(RV)感染为其主要病因。近年来,RV感染导致其他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多有报道,其中尤以心肌损害较为常见,对小儿健康及发育造成影响。我们对98例腹泻患儿进行RV抗原检测及心肌酶谱分析,旨在探究RV感染与小儿腹泻病心肌损害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