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结合HRCT诊断肺部炎性肿块的价值。方法回顺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肺部炎性肿块患者的^18F-FDG PET-CT及其HRCT图像资料,分别记录其形态学表现及放射性分们,同时测量其最大标7传摄取值(SUVmax)。结果根据形态学表现分为3型:a)结节型(5例),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的单发结节,主要征象为边缘何长毛刺,桃,犬征,晕征,PET示放射性摄取增高,病灶周围有略低代谢的晕,SUVmax均值为5.64±0.56;b)支气管血管束浸润型(7例),表现为局限于一个肺段或跨段分布的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印的类圆型或片状密度增高影,其K轴与肺段走行一敏,边缘模糊或平直,密度不均,内有含气支气管影,部分支气管见截断,PET示放射性摄取增高,病灶内见两个或两个以上结节样浓聚灯,SUVmax均值勾6.36±1.32;c)胸膜下型(8例),表现为肺野周边的团块影,病变基底位于胸膜,并与临近胸膜相连,相邻壁层胸膜见增厚,内缘可吧扫帚征。PET-CT示病灶内放射性分柿不均,内见两个或两个以上结节样浓聚灶或环状代谢增岛,SUVmax均值为7.39±1.13。延迟扫捕3种类型肺炎性肿缺SUVmax均可上升或下降。结论^18F-FDG PET-CT结合HRCT诊断肺部炎性刖,块存在一定的特异征象,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18 F-FDG PET/CT结合 HRCT 对肺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MIA)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28例肺 MIA 患者的^18 F-FDG PET/CT 及 HRCT 影像资料,患者均先行^18 F-FDG PET/CT显像,后行HRCT扫描检查,分析其形态学表现及放射性分布,同时测量其SUVmax值,分析PET/CT、HRCT、PET/CT结合 HRCT三者的准确率。结果28例患者中,18 F-FDG PET 显像有19例出现高于肺本底的局灶性异常放射性摄取增高影,以SUVmax>2.5为标准,诊断MIA的灵敏度为32.1%(9/28)。HRCT 病灶显示磨玻璃密度结节27例(96.4%),其中单纯磨玻璃密度结节10例,混杂磨玻璃密度结节17例,单纯实性密度结节1例;病灶出现边缘分叶征18例(64.3%),毛刺征20例(71.4%),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21例(75%),胸膜凹陷征12例(42.9%),血管集束征10例(35.7%),圆形结节征13例(46.4%)。PET/CT、HRCT、PET/CT结合 HRCT 三者的准确率分别为71.4%、82.1%和96.4%。结论^18 F-FDG PET/CT诊断MIA易出现假阴性,PET/CT结合HRCT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在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DBA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病理证实的DBAC的HRCT表现。结果:36例DBAC的HRCT表现为蜂房征8例,支气管充气征12例,磨玻璃征5例,弥漫分布的斑片状及结节状阴影11例。结论:DBAC具有特征性的HRCT表现,HRCT可以提高DBAC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材料和方法:收集手术证实的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共26例,作常规扫描、HRCT、靶扫描以及增强扫描,并对CT表现进行评价。结果:全部病例均为周围型,其中18例距离邻近胸膜小于2cm。常见征象分叶征(15/26)、细短毛刺(21/26)、胸膜凹陷征(22/26)及空泡征或细支气管充气生(19/26)出现率很高,同时所有增强病例均有明显强化(18/18),多结节征(12/26)出现率也较高。结论:BAC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多结节征有助于其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HR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了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HRCT表现.结果病灶大多位于肺野外围胸膜下,形态不规则,可以为结节肿块,小斑片与星状;具有磨玻璃征,含多个空泡或呈蜂窝征的病灶,在肺泡癌中出现率较高.结论磨玻璃征和蜂窝征往往提示肺泡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细支气管肺泡癌影像学特征的深入性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学特征及相应病理学基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 对比分析49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胸部高千伏摄影及CT表现,探讨各型病 变的影像特征。结果:根据大体病理及相应影像上病变的形态和分布特点,可将细支气管肺泡癌分为孤立结节型(25例)、 多发结节型(5例)及弥漫实变型(19例)。孤立结节型相对特异性的征象有多分叶征72%、空气支气管征68%、晕征 40%、血管包埋征20%等,21例(84%)病变在HRCT上具有5个以上的上述征象;多发结节型表现为两肺弥漫结节3例, 网织结节2例,相邻结节可融合成块,伴小叶间隔增厚2例;弥漫实变型表现为单纯大叶性实变2例,伴有非实变区多发 结节及磨玻璃样影17例,主要征象有细支气管夹角增宽13例,血管造影征14例,碎石路征9例。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 的影像表现复杂多样,对各型的征象特别是HRCT表现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7.
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诊断要点,以减少误诊。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病理证实的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影像,其中13例首次CT误诊,分别为炎症7例、结核3例、转移瘤3例。结果:CT表现可分为多发结节型5例、肿块型2例及肺炎样型16例。其中仅2例典型叶段分布者,3例叶段实变为主及4例蜂房样者提出了弥漫型肺泡癌的诊断,弥漫结节型、肿块型及散在斑片影均未能有效提示诊断。结论:弥漫型肺泡癌表现类型多样,典型叶段分布的多发结节、有血管造影征和支气管充气征的单/多叶段实变、蜂房状浅淡密度等较有特征性,可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表现:方法:42例经病理证实的BAC,根据CT表现分为结节型,实变型和多结节型,分别为23,16和3例;结合献资料分析各型肺泡癌的CT征角。结果;结节型BAC主要表现为:肺外周(95.7%),分叶(69.6%),空泡征或细支气管气象(65.2%),密度不均(65.2%),胸膜牵引(60.9%)和毛玻璃影(52.2%);  相似文献   

9.
青年细支气管肺泡癌X线平片及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年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胸片与CT表现特征性和病理学发生基础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诊断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4例。经纤支镜,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胸片及CT表现以及转移灶的特征表现,探讨各型病变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根据大体病理及相对影像上病变形态和分布特点,可将细支气管肺泡癌分为孤立结节型5例占21%,多发结节型11例占46%,弥漫型8例占33%。其中孤立结节型相对特异型征象较多,如分叶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多发结节型;胸片表现为两肺中下叶棉球样征象,但CT显示为两肺弥漫多发结节状,碎路石征象,常伴有胸膜牵拉等征象;弥漫粟粒型:两肺中下叶呈粟粒样改变,部分病例有融合,实变现象,临床上易误诊为粟粒型肺结核,转移瘤或肺炎等疾病。另外,细支气管肺泡癌骨骼转移灶呈浸润性破坏,分布较广,以肋骨和锁骨侵犯为多见。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表现复杂多样,对各型的征象表现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结合临床特点,可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0.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特点与病理基础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特点与病理学基础.方法 分析44例经病理证实的BAC,根据CT表现分为孤立结节型、肺叶实变型和多发结节型,分别为24例、12例和8例;结合文献对照研究各型肺泡癌的影像特点与病理基础.结果 孤立结节型BAC临床多无症状,CT主要征象:磨玻璃征20例(83.3%)、空泡或支气管充气征18例(75%)、分叶征20例(83.3%)、毛刺征16例(66.7%)、胸膜凹陷征16例(66.7%);肺叶实变型BAC临床相对特异性表现是咳白色泡沫痰,CT主要征象:枯树枝征10例(83.3%)、蜂房征10例(83.3%)、碎路石征6例(50%)、叶间胸膜膨出8例(66.7%)、血管造影征2例(16.7%);多发结节型BAC较少见,临床常见症状为咳嗽,CT表现为两肺野分多发结节,部分结节内见空泡,结节具有融合倾向,伴有母瘤(25%).结论 熟悉BAC各型病理、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18F-FDG PET-CT在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明  李毅红  丛粮  顾倩 《武警医学》2008,19(8):684-687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8例淋巴瘤患者(HL6例,NHL22例)在治疗前后进行^18F—FDG PET—CT对比检查的结果,并与增强CT及骨髓活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68处病灶^18F—FDG PET—CT检出67个,检出率为98.5%,其中结内37个全部检出(100%),结外31个检出30个(96.8%);增强CT则共检出病灶45个(66.2%),其中结内37个检出32个(86.5%),结外31个仅检出13个(41.9%)。6例(21.4%)的分期得到上调并改变了1例(3.6%)的治疗方案。治疗后32处病灶^18F—FDG PET—CT检出29个,检出率为90.6%,其中结内17个检出15个(88.2%),结外15个检出14个(93.3%);增强CT则共检出病灶18个(56.3%),其中结内17个检出13个(76.5%).结外15个仅检出5个(33.3%)。治疗后有2例(7.1%)的分期得到上调,8例(28.6%)下调,改变了8例(21.4%)的治疗方案。^18F—FDG PET—CT对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后结内病灶检出率与增强CT相似(P〈0.05),而结外病灶检出率则明显高于增强CT(P〉0.05)。28例中25例^18F—FDG PET—CT与骨髓穿刺结果一致。治疗后^18F—FDG PET—CT对复发的阳性预测值93.8%,阴性预测值为83.3%;增强CT的阳性预测值75%,阴性预测值50%。结论^18F—FDG PET—CT在淋巴瘤分期及疗效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助于准确分期和残余病变性质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陈翼  彭艳梅  李懿  冯盼盼  全显跃   《放射学实践》2012,27(8):917-919
目的:探讨18F-氟氏脱氧葡萄糖(18F-FDG)和18F-氟氏胸腺嘧啶(18F-FLT)PET显像诊断肺结块的影响因素,以提高PET/CT对肺结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肺结块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8例为肺内孤立结块,其余为2~3个结块,结块大小0.6~11.0cm。所有患者均行肺部18 F-FDG和18 F-FLT PET/CT检查,检查结果按不同性别、年龄、结块大小及病理类型进行分组,以各组18F-FDG和18F-FLT显像标准摄取值(SUV)的均数为界定标准,分析SUV与肺结块患者的性别、年龄、结块大小及病理类型等相互关系。结果:55例肺结块患者,不同性别、年龄、结块大小患者的18 F-FDG和18F-FLT显像SU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18 F-FDG显像SU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18F-FLT显像SU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块患者结块的病理类型是影响18F-FLT显像SUV的重要因素,18F-FLT PET/CT显像SUV鉴别诊断肺结块良恶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结核性与恶性腹膜弥漫性病变的^18F-FDG PET/CT表现,探讨PET/C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经病理和(或)临床证实的10例结核性腹膜炎、29例恶性腹膜病变(包括13例原发性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6例腹膜转移癌)的^18F-FDG PET/CT表现.观察和记录指标:(1)壁腹膜、大网膜、肠系膜的受累情况;(2)腹腔积液情况;(3)淋巴结改变;(4)其他脏器伴随征象.对结核组与恶性组的受累腹膜^18F-FDG代谢程度、腹腔积液密度及^18F-FDG浓聚程度差异行两样本t检验.结果 结核性腹膜炎多为壁腹膜弥漫均匀增厚伴大网膜及肠系膜“污迹样”改变,^18F-FDG分布较均匀;恶性腹膜病变多为壁腹膜、大网膜及肠系膜明显不规则增厚,呈多发结节状及饼状改变,^18F-FDG分布不均匀.两组受累腹膜^18F-FDG代谢均增高,结核性腹膜炎SUVmax为12.74±9.75,恶性腹膜病变SUVmax为12.45±7.40,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9,P>0.05).恶性腹膜病变患者腹腔积液密度低于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恶性腹膜病变患者的CT值为(11.34±3.55)HU、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CT值为(14.4±2.37)HU,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P<0.05);腹腔积液^18F-FDG浓聚程度高于结核性腹膜炎患者,恶性腹膜病变患者SUVmax为2.10±0.65、结核性腹膜炎患者SUVmax为1.61±0.35,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8,P<0.05);恶性腹膜病变患者T/NT为0.77±0.18、结核性腹膜炎患者T/NT为0.58±0.12,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4,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可同时显示腹膜病变的形态学和功能代谢改变,并全面显示其他脏器的伴随征象,综合分析其特征,有助于提高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大规模人群中18F-FDG PET/CT意外发现的甲状腺高代谢结节的发病率和良恶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回顾2007年8月至2010年3月间无甲状腺癌病史或甲状腺手术史行PET/CT检查者共计8463例,其中145例意外发现甲状腺高代谢结节,经病理检查和随访明确结节良恶性68例(恶性37例,良性31例).患者中男21例,女47例,年龄21 ~76(53.66±10.85)岁.根据结节的良恶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法logistic回归.分别以SUVmax和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比较两者AUC.结果 甲状腺高代谢结节的发病率为1.71%( 145/8463),恶性百分率为54.41%( 37/68).良性和恶性结节的SUVmax分别为5.13±4.02和7.61±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5,P=0.02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包括SUVmax、有无钙化、是否多发、结节大小和患者年龄.Logistic回归模型的AUC( AUCL)为0.878±0.043 (95% CI:0.793 ~0.962,P<0.05),SUVmax的AUC(AUCs)为0.694±0.067(95% CI:0.562~0.825,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高代谢结节有较高的恶性百分率,SUVmax对此类结节良恶性鉴别的意义有限;综合结节的PET/CT影像特征,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经^18F-FDGPET/CT扫描的鼻咽癌患者远处转移及PET/CT诊断效能进行分析。方法:73例鼻咽癌分为原发未经治疗组和治疗组,分析鼻咽癌各组远处转移部位、发生率。采用5级分类诊断法,选取不同分级点作为截止点绘制ROC曲线,寻找最佳截止点评价诊断效能。结果:22例原发未经治疗组远间隔转移发生率为59.1%,51例治疗组远处间隔转移发生率为68.6%,两组比较有差异(P〈0.01)。远处间隔转移最常见的部位依次是远处淋巴结(38.67%)、骨骼(36%)及肝脏(25.33%)。ROC曲线示以3级为最佳截止点PET/CT诊断效能较高。原发灶与复发灶SUV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咽癌远处间隔转移发生率较高,最常见部位是远处间隔淋巴结,PET/CT诊断鼻咽癌远处转移的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在鼻咽癌首次分期、再分期及疗效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分析86例鼻咽癌患者^18F-FDGPET/CT扫描结果,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计算^18F-FDGPET/CT显像的准确性、特异性、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并与CT、MRI进行比较。结果^18F-FDGPET/CT与CT、MRI诊断鼻咽癌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18F-FDGPET/CT结果,改变了4例首次分期、14例再分期的临床诊断和22例患者的治疗方案。结论与CT、MRI相比,^18F-FDGPET/CT显像对鼻咽癌的临床分期及疗效监测具有更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甲状腺结节^18F-FDGPET/CT影像特征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研究68例[男24例,女44例,平均年龄(52.8±10.58)岁]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经PET/CT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且有术后病理结果的患者,分析其PET/CT图像特征并获得特征参数,包括结节边界清晰度、密度均匀性、钙化情况、包膜情况、平均CT值、结节大小及SUVmax。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x^2检验及ROC曲线对各参数的诊断效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病理结果显示恶性18例,良性50例。结节密度是否均匀、有无钙化灶、有无包膜对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均无统计学意义(x^2=0.21、0.01、0.43,均P〉0.05),结节平均CT值及结节大小亦无鉴别意义(均AUC〈0.5)。结节边界是否清晰对良恶性结节鉴别有统计学意义(x^2=8.06,P〈0.05),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55.6%(10/18)、80.0%(40/50)和73.5%(50/68)。良性结节SUVmax为3.16±1.84,恶性结节SUVmax为8.53±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281,P〈0.01)。以SUVmax为评价指标,其ROC的AUC为0.841(95%CI:0.726—0.955),最大约登指数(0.562)对应SUVmax为4.25,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2.2%(13/18)、84.0%(42/50)和80.9%(55/68)。结论可依据^18F—FDGPET/CTSUVmax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进行判断,但同机CT影像特征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HLH)的^18 F-FDG PET/CT显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初诊的31例(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42岁)sHLH患者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显像资料,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肿瘤相关HLH(MAHLH)组(13例)、感染相关HLH(IAHLH)组(13例)及风湿病相关HLH(RAHLH)组(5例),分别统计各组病灶FDG摄取情况和SUVmax.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样本t检验对各组SUV max进行比较.结果 23例患者脾肿大合并^18F-FDG摄取增高,RAHLH组、IAHLH组及MAHLH组对应例数分别为4、9和10例,对应脾脏SUVmax分别为3.16±0.61、5.67±3.37和6.04±3.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51,P>0.05).15例淋巴结增大合并^18F-FDG摄取增高:其中IAHLH组(8例)与MAHLH组(7例)肿大淋巴结SUVmax分别为5.35±1.69和10.14±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6,P<0.05).17例骨髓^18F-FDG摄取增高:其中RAHLH组1例,SUVmax为4.6;IAHLH组(7例)与MAHLH组(9例)骨髓SUVmax分别为5.31±2.05和6.36±3.71(t =-0.670,P>0.05).10例肝脏体积增大的患者中,4例合并^18F-FDG摄取增高,SUVmax为4.9~10.2.MAHLH组、IAHLH组及RAHLH组SUVmaw分别为8.15±4.38、5.62±2.45和3.02±1.31,MAHLH最高(F=9.123,t=2.562、5.236、3.030,均P<0.05).结论 RAHLH多表现为脾脏肿大伴^18F-FDG摄取轻度增高,IAHLH和MAHLH多表现为脾脏肿大,侵犯淋巴结及骨髓;且MAHLH FDG摄取最高.上述^18F-FDG PET/CT显像特点有助于对该病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