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瘀毒持续发展是病毒性心肌炎迁延、恶化的重要环节。从瘀毒角度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病机,指出邪毒侵心和瘀阻心脉是其基本病机。治则为活血解毒、益气养阴,对降低临床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意义较大。参考文献53篇。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心肌炎的分期辨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振涛 《河南中医》2003,23(2):44-46
对病毒性心肌炎进行深入探讨,抓住“虚、毒、瘀”三个病理关系。认识到各期病机特点为:急性期乃病毒内侵是发病的关键;恢复期和迁延期为余邪未尽,气阴两虚,兼有血瘀;后遗症期为脏腑功能失调,虚实夹杂。治疗上分急性期为风热犯侵心证,湿热侵脾攻心证两型;恢复期和迁延期为热毒不尽、伤阴耗气证,湿毒留恋、伤阳耗气证和气阴两虚、毒瘀互结证三型;后遗症期则应儿童和成人分别论治,儿童多为气阴两虚,虚火扰心,成人多为脏腑失调。分期分型辨治,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心肌炎发生时,因病毒的侵袭心肌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性改变,病毒的侵袭及其引起的免疫损伤贯穿病毒性心肌炎病程始终。这一现象符合中医温病学中毒蕴日久、痰瘀互结、正气虚羸的认识。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机要素可概括为虚、毒、痰、瘀4个方面:气阴亏虚、毒邪内侵入心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关键;毒蕴心经、伤阴耗气是病毒性心肌炎病机演变的基础;痰瘀互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机转归。虚、毒、痰、瘀相互促进,互为影响,使本病虚实夹杂,病重难愈。治疗时分清虚、毒、痰、瘀在病毒性心肌炎各病程的主次,以培其气阴亏虚之本,分解其胶结之邪。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心肌炎是因病毒侵犯心肌所致的心系病证。外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犯于肺胃,邪毒留恋,损耗正气,内舍于心,损伤心之气血阴阳是其基本病机。邪自皮毛、鼻咽而入者,首犯太阳,内陷少阴,损伤心阴心阳,从伤寒六经病论治;“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损伤心营,导致气阴两伤,从温病卫气营血论治。本文从伤寒及温病论治病毒性心肌炎,以中医经典理论为基石,阐明邪毒犯心的路径及治疗方药,值得在儿科临床中运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现代医学及中医学病因病机的角度探讨毒与干燥综合征的关系,以及毒邪在干燥综合征发病过程中的存在形式,即毒邪以燥毒,瘀毒,虚毒等不同形式。由于毒邪的存在,导致干燥综合征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因此,在临床辨治上应当注重辨识毒邪、祛除毒邪,运用甘寒解毒等治法,选用适当的药物,藉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李力  王振兴  王飞 《天津中医药》2017,34(10):683-685
毒邪所致心病病机是指毒邪侵犯心脏系统导致心的生理功能障碍,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形质发生异常的内在机制。本文将毒邪所致心系病机概括为毒气攻心、毒入营血、毒损心脉(络)、心经火毒下移小肠以及气阴两虚,温毒扰心6个方面。这对深入研究毒邪致病机理,明确其传变转归规律和辨证论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盛京 《四川中医》1993,11(12):23-24
心悸为心系疾患的重要病证,对其发病机理,多责之阳气不足,阴血亏损,而心失所养;或痰瘀阻滞,心脉不畅。论治常着眼于虚、痰、瘀。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日渐增多,特别是当其合并早搏等心律失常时,心悸常为其重要的主症,论治的中心。其心悸的始动因素是外感邪毒侵心,邪毒留连不解常致其心悸顽固难已。此类心悸在病因、病机及治疗上都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别在急性期,有别于其它病因所致之心悸。  相似文献   

8.
张治祥  杨磊 《中医药学刊》2004,22(10):1793-1794
系统介绍了杨培君教授运用中医药诊治病毒性心肌炎的独到见解。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为外感温热毒邪,内淫于心。急性期病位在心,与肺胃相关;恢复期气阴两虚,余毒未尽;慢性期气虚阳损,痰瘀阻络。采取分期辨治的方法,急性期轻宣肺卫,清降胃肠,解毒凉血;恢复期益心气养心阴,佐以清营降浊:慢性期益心气温心阳,佐以宣痹祛痰,化瘀通脉。随证治疗,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证候学专家问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专家经验角度研究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证候学。方法:在系统整理文献资料和总结既往临床工作的基础上,制定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证候学专家问卷,采取现场问卷、现场回收的方式进行专家问卷。结果:大部分专家认为病毒性心肌炎与中医的心悸、胸痹和温病密切相关;其发病的关键因素是邪毒、气阴两虚、瘀血、痰浊;主要病机为邪毒侵心,耗气伤阴,瘀阻心络,心脉失养;证候要素以热毒、气阴两虚为主,挟痰挟瘀为患;中医辨证分型为邪毒侵心型、气阴两虚型及瘀阻心络型;其治法为解毒护心,益气养阴,活血通络;邪毒侵心型常以银翘散加减,气阴两虚型常以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瘀阻心络型常以血府逐瘀汤加减。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心之气阴两虚,标实为热毒,兼挟痰瘀。  相似文献   

10.
中医认为病毒性心肌炎的基本病机是人体正气虚弱,温热毒邪入侵,正邪交争,正不胜邪,邪热内舍于心,使心体受损,心用失常。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气阴两虚是贯穿始终的证候,故在本病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补益心气,顾护阴液。  相似文献   

11.
中医毒邪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毒邪的含义主要包括五方面:一泛指药物或药物属性;二指病名;三指病因;四指治法;五为虚词。毒邪致病特点有峻烈性、顽固性、相兼性。毒邪可分为外毒、内毒。外感六淫、内伤火热与毒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外感病时,邪气亢盛病情危重时才可称毒,内伤病时,湿邪和瘀血长期蕴结淤积到一定程度,引起机体脏器功能严重损伤或衰竭,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才称为毒邪。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心肌炎治法探究:—论生脉散类方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云 《浙江中医杂志》1995,30(9):423-424
病毒性心肌炎治法探究──论生脉散类方的运用250014山东中医学院九三级研究生孙云病毒性心肌炎属祖国医学惊悸、怔忡、心痹、虚劳的范畴。其基础病因乃正气不足,邪毒内侵,而情志、疲劳、外感等是诱发因素。病初因体虚表疏,感受湿热邪毒,痹阻肺脾,易伤肺之气阴...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性心绞痛(UA)除具有冠心病(CHD)气虚血瘀的病机共性之外,还具有毒邪致病的特点。提出毒损心络为UA的重要病机,解毒为其重要治法。  相似文献   

14.
毒邪具有非孤立性.毒总是与其他病邪交织而存,临床上很难发现孤立存在的毒邪。毒以其成因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临床表征.但也有其临床共性,即毒损络脉,功能破坏,形质受损。中风病毒损脑络是其基本病机,风毒损络、(火)热毒损络、痰毒损络和瘀毒损络是中风病毒损脑络的主要表征形式,具体的临床表现又因其病程阶段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5.
杨辉舟  董立平 《光明中医》2012,27(10):1949-1950
毒邪,即有毒之邪也,指各种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的致病因素。关于毒,《金匮要略心典》曰[1]:"毒者,邪气蕴蓄不解之谓",王永炎院士[2]认为邪气亢盛,败坏形体即转化为毒。可见毒邪具有亢极或蕴结的特性。毒邪致病相当广泛,不仅外感病与毒邪有关,许多杂病也与毒邪有密切关系,毒邪可以外来,也可以内  相似文献   

16.
高热与毒邪探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通过对高热的病因病机的分析,论述了毒邪致热的机理及证治规律。首先论述了毒邪的概念、性质及其致热特点,认为无论外感时邪、内伤杂病,其高热必由毒邪所致。高热的产生除与毒邪的性质、数量以及烈性程度有关之外,其关键还在于正气充盛与否。毒邪盛,正气充,正邪剧争,故发高热。进而提出治疗高热以因势利导,祛毒清热为原则,制定出以排毒解毒而清热为主的高热证治八法,用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心肌炎为常见心血管病之一 ,中医对本病的发病及其病机转化过程取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 ,即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 ,气阴亏虚、邪毒犯心、心神失养是其重要病理机转。急性期多因感受外邪引起 ,治疗当以祛邪为主 ;恢复期邪气始退 ,正气已伤 ,治疗以扶正为主 ,兼祛余邪 ;慢性期邪毒伤正 ,临床常见气阴两虚 ,并有络脉运行受阻 ,治疗以益气养阴 ,佐以活血通络为治疗大法。其中气阴两虚证不仅是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内因 ,还是病变的必然结果 ,存在于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因此 ,生脉饮、炙甘草汤为临床上的常用方剂。但是 ,笔者在多年临床实…  相似文献   

18.
常智 《黑龙江中医药》2005,(3):63-64,F00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烈性传染病。中医认为,非典型肺炎是种外感病证,属于瘟病的范畴,是湿热毒邪从口鼻或肌表侵犯人体而引起的急性热病,其基本病机为邪毒壅肺、湿痰瘀阻.肺气郁闭、气阴亏虚。治疗非典型肺炎应从扶正与祛邪两大方面着手,根据人体的体质、病理、症状表现综合辨证、整体治疗。非典型肺炎的辨证可分为六型,即邪犯肺卫(本证多为初起);邪阻少阳(邪在半表半里,邪热偏蛊者);疲毒壅肺(多见于进展期);肺闭喘憋(多见于进展期及重症SARS);内闭外脱(见于重症SARS);气阴亏虚、痰瘀阻络(多见于恢复期)。此外,利用孙思邈的辟温法,可起到预防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及呼吸道传染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期心肌纤维化证治规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振涛 《四川中医》2003,21(12):8-9
中医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CM)有明显治疗优势,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的病机为:(1)热毒之邪留恋;(2)心之气阴耗伤;(3)瘀血阻滞心络。根据以上认识对中药干预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的证治规律作了探讨,在临床上拟定了益气养阴、活血解毒的治疗方法,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陈庆庆 《光明中医》2023,(15):3036-3039
此文介绍笔者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及治疗体会。笔者认为此病属中医学“温病”范畴,总结发病与感受温热毒邪有关,病机总不离热、毒、痰、瘀,疾病演变符合卫气营血传变规律,临床表现以热毒炽盛、阴液耗伤为主要特点。遵叶吴治温病大法,治以清热救阴为主法,擅用甘寒生津之品,强调顾护阴分贯穿此病治疗始终。并附临床医案1则,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