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含消炎痛VCu200与VCu200临床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对1000例含消炎痛VCu200与100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性研究。在24个月末,每100妇女净累积续用率分别为83.20与83.36,其中妊娠率分别为2.20与1.41(P>0.05)。脱落率在12与18个月时药环组较对照组高(P<0.05),24个月时分别为8.81/100与6.62/100妇女,无显著性差别,但相对来讲药环组还是较对照组高。因症取出率对照组高于药环组(P<0.05)。主要原因是出血,具体表现在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与点滴出血。这三种现象两组之间P值均<0.01,药环与对照环避孕效果相似而药环基本解决了用IUD的主要副反应出血问题。本文分析脱落率较高的可能原因,并对药环的装置进行了改进,用改进后的药环观察一年,脱落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含药含气IUD与TCu 380A IUD临床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合药含气IUD,系由硅橡胶、聚乙烯、聚氨酯构成,内含微小空气间隙和定量消炎痛。研究分为两组,组Ⅰ为含药含气IUD408例,与组ⅡTCu380A408例进行随机比较性研究,随访一年两组随访率达100%。结果显示:组Ⅰ与组Ⅱ粗累积存放率分别为97.8%、96.8%;累积妊娠率分别为0.99%和0.49%;累积脱落率分别为0.49%和1.24%。两组因疼痛和出血取出率分别为0.74%(Ⅰ)、1.5%(Ⅱ),上述两组均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含药含气IUD和TCu380AIUD均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接受性,而合药含气IUD出血量则显著低于TCu380A(P<0.01)。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三种宫内节育器(IUD)VCu200 241例,金单244例和TCu220C 272例共计放置757例,观察五年。测定其月经血量和血红蛋白浓度。至五年时尚存390例。放器前平均MBL45.2ml。放器后两年内MBL变化与文献报道相似。至五年时期MBL接近放器前平均水平。三种IUD放器前其MBL≥80ml而在放置五年时MBL<80ml者占19.77%。放器前MBL<80ml在放器后第1年MBL≥80ml,至五年时其MBL<80ml者占44.35%。放器后Hb浓度金单相普遍低于放器前Hb平均水平,VCu200与TCu200C组的Hb浓度较放器前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第二代吲哚美辛 VCu IUD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 1 997.5~ 1 998.2 ,在包括城市和农村的 6个临床单位 ,放置第二代吲哚美辛 VCu IUD1 0 0 0 (V组 )例 ;放置后 6月、1 2月和 2 4月随访 ,并与 1 0 0 0例放置 TCu3 80 A IUD者 (T组 )比较。结果 :两组对象临床特征相仿。随访率 98.2 5 %。净累积续用率随访 6月时 T组 95 .5 % ,V组 97.5 % (P<0 .0 5 ) ;1 2月时分别为 93 .79%和94.78% ;2 4月时分别为 88.2 3 %和 89.77%。脱落率在各阶段均为 T组高于 V组。妊娠率和因出血、疼痛取出率两组基本相似。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和腹痛的发生率 T组始终高于 V组。点滴出血者在 1 2月内 T组多于 V组。 V组月经量减少者始终多于 T组。在置器 4~ 6月 ,T组总 B/S、平均B/S及最大 B/S段长均大于 V组 (P<0 .0 1 )。血红蛋白测定在放 IUD前两组相似 ,随访 2 4月时复查 ,T组较放置前有所下降 (P<0 .0 0 1 ) ,且低于 V组 (P<0 .0 0 1 ) ;V组与放置前相似。结论 :第二代吲哚美辛 VCu与 TCu3 80 A比较 ,具有相同的避孕效果及续用率 ,较低的出血、疼痛副反应 ,更有利于保护妇女的生殖健康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宫腔形宫内节育器(Cu300)及TCu220C、TCu380A3种宫内节育器(IUD)放置10年的临床效果。方法 全国7个IUD临床应用中心,对2699例随机放置Cu300、TCu220C和TCu380A的农村妇女,共观察10年。结果 使用10年时,Cu300、TCu220C和TCu380A的带器妊娠率,分别为2.56、4.82和4.01/100妇女,Cu300明显低于其他两种IUD(P<0.05)。脱落率分别为4.54、5.46和9.68/100妇女,TCu380A显著高于其他两种IUD(P<0.001)。因出血、疼痛取出率分别为6.71、5.58和6.80/100妇女,3种IUD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使用10年时,3种IUD的续用率分别为74.86、66.22和63.56/100妇女,以Cu300续用率最高,TCu380A最低(P<0.01)。结论 Cu300、TCu220C和TCu380A的避孕效果好,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放置宫形Cu300宫内节育器200例5年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宫形Cu300宫内节育器的5年临床效果。方法在农村妇女中随机放置宫形Cu300和对照组TCu380A与TCu220c各200例,共600例。观察5年。结果使用5年时三种IUD妊娠率每百妇女分别为6.96,9.19和8.05,三组间无显著差异;脱落率每百妇女分别为3.68、14.72和5.84,TCu380A明显高于其它两种IUD(P<0.001);因出血疼痛取出率每百妇女分别为4.48,3.59和6.29,三组间无显著差异。使用5年时三种IUD续用率每百妇女分别为80.50、71.50和77.50,以宫形Cu300为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宫形Cu300避孕效果好,适合在农村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全国13省市共23个单位,对不锈钢金属单环、V Cu200及T Cu220c三种宫内节育器(IUD)进行随机临床多中心比较性研究。自1987年7月1日至1984年3月31日共接受对象6236例。五年末随访率为96.0%。60个月时每百妇女累积续用率以金单为最低,55.8%,V Cu及T Cu各为68.8%及72.4%。V Cu和T Cu的妊娠率分别为7.32%和7.24%,显著地低于金单的20.2%。60个月时金单、V Cu和T Cu的脱落率分别为19.0%、9.7%和5.6%,三者间呈显著性差异。因出血和/或疼痛取出率以金单为最低,二种带铜宫内节育器间无差别。三种IUD使用情况城市与农村间比较,城市的累积续用率均高于农村;妊娠、脱落和个人原因停用农村均高于城市。用Cox比例危险模型和似然比检验,发现金单的失败危险与以下因素有关:年龄、过去IUD使用史、劳动姿态、孕次和宫腔深度;前四个因素对VCu失败危险有影响;TCu失败危险除与前三个因有关外,哺乳期放器对其失败危险亦有影响。年龄和孕次均影响三种IUD的妊娠危险;过去IUD使用史分别作用于金单和VCu;宫腔深度分别影响金单和TCu的妊娠。T Cu的脱落仅受哺乳期放器影响;年龄、孕次、过去IUD使用史影响着VCu的脱落;金单脱落除上述三因素外,还受宫腔深度的影响,且前三个因素均呈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在全国11个省100个分中心对国产Ⅰ型和Ⅱ型皮下埋植剂进行临床多中心比较研究,共接收合格对象19673例,目前已完成一年随访。一年随访率95.9%,继续使用率分别为95.49%(Ⅰ型)和95.80%(Ⅱ型)。埋植后6个月和12个月时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845%和4732%。副反应的发生率有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减少的趋势。6个月时Ⅰ型皮下埋植剂和Ⅱ型皮下埋植剂副反应发生率较接近。12个月时到反应发生率1型皮下埋植剂(48.90%)显著地高于巨型皮下埋植剂(45.78%)(P<0.001)。主要副反应为月经失调,约为副反应发生率的92%~94%。其中月经频发、不规则出血和点滴出血等问题发生率高于月经稀发和闭经。闭经、月经稀发/口量少和点滴出血的发生率Ⅰ型高于Ⅱ型。一年观察中,因月经问题而终止使用者占总终止人数的76%,与月经问题有关的一年累积终止率Ⅰ型为每百妇女3.44,Ⅱ型为3.21。一年的累积妊娠率Ⅰ型和Ⅱ型分别为每百妇女0.029和0.073,其间未见显著性差异。一年观察研究表明,两种国产皮下埋植剂的副反应发生率和避孕效果以及一年的续用率与进口的Norplant相似。  相似文献   

9.
含铜宫腔形宫内节育器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进行了宫铜器两年临床效果观察,一年半宫颈粘液中铜离子浓度及一年月经血量测定,并随机与宫形器和 TCu220C 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共接收对象660例,随访率为99.5%。三种 IUD 二年末每百妇女累积续用率分别为95.50、90.00和94.47,宫铜器与宫形器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5);妊娠率宫铜器显著低于宫形器(P<0.001)和 TCu220C(P<0.05);脱落率和因出血/疼痛取出率宫铜器与后两种 IUD 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宫颈粘液铜离子浓度宫铜器组与 TCu220-C 组相似。月经血量宫铜器组略高于宫形器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05)。  相似文献   

10.
含消炎痛VCu200对月经失血量和血红蛋白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本文用随机方法对185名健康妇女放置含消炎痛VCu 200(含药组)和不含消炎痛的VCu 200(不含药组)作为受试者,在放器前、后进行月经血量(MBL)、血红蛋白浓度(Hb)的测定。结果表明,置器后半年内,不含药组平均月经血量比含药组明显增多(P<0.01);血红蛋白值比含药组明显下降(P<0.01);半年后两组MBL、Hb值均无明显差别(P>0.05)。含药组放器前及后1,2,3,6,9,12周期的自身MBL、Hb值与不含药组自身对照相比,后者MBL明显增加,第一周期最为明显,增加达73%,直至第9周期基本恢复到放器前水平(P>0.05)。不含药组Hb值放器后明显下降,尤以第1、2周期最为明显,均下降9.0%含药组放器后MBL值略增加,Hb值略下降,但各周期与放环前相比差别无显著性(P>0.05)。不含药组放器后月经过多(MBL>80ml)、Hb<12g的发生率较高,以放器后半年内最为显著。含药组月经过多、Hb<12g的发生率均和放器前相仿,差别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1.
在全国9省市17个中心,对不锈钢金属单环(金单),VCu200及TCu200c三种宫内节育器进行随机临床多中心比较性研究。自1983年7月1日至1984年3月31日共收集5090例。第10年末的随访率为91.26%。TCu220c第10年末每百妇女累积续用率为56.74,显著地高于金单(44.77)和VCu200(44.56)。TCu220c和VCu200的累积妊娠率分别为每百妇女9.69和10.70,显著地低于金单的23.47。第10年末时,金单的累积脱落率为21.79%,VCu200为16.48%,TCu220c为8.28%,三种宫内节育器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因出血和/或疼痛取器,金单最低;从第7年开始,VCu200因出血和/或疼痛取器逐渐高于TCu220c,到第10年末时其间显示出显著性差异,取出的VCu200中发现有些已散架成铜丝剥落。VCu200组自第5年起,因个人原因取器分别显著地高于金单和TCu220c,变换避孕方法者比以前增多,变换避孕方法的要求主要来自使用者,取器时发现有的无几丝,X光或B起检查发现有些器已变形。农村因要求妊娠而取器者极为显著地高于城市地区。建议VCu200的使用期限可定为5?  相似文献   

12.
全围13省、市共23个单位,对不锈钢金属单环,V铜200及T铜220C进行随机化临床多中心比较性研究。自1983年7月1日至1984年3月31日共接受对象6,236例,其中210例作放置前后的月经血量和相应的血红蛋白测定。全组二年中仅有45例失访,随访率达99.28%。而二年末的每百妇女累积续用率分别为68.08%、85.99%及87.59%。结果表明:金单的脱落率和妊娠率显著地高于V铜及T铜(P<0.001);但因医疗原因取出率则以金单显著低于V铜及T铜(P<0.05~0.01)。副反应的发生率,三种宫内节育器均以放置后第一个月为最多,金单较二种带铜节育器显著为少(P<0.001),而V铜与T铜则甚为相近。它们均能引起月经血量的增加和血红蛋白的降低,以第3月经周期最为明显。到第24月经周期时仍未完全恢复到原有水平,但与第3周期相比,已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三种宫内节育器(IUD)VCu200 241例,金单244例和TCu220C 272例共计放置757例,观察五年。测定其月经血量和血红蛋白浓度。至五年时尚存390例。放器前平均MBL45.2ml。放器后两年内MBL 变化与文献报道相似。至五年时其MBL接近放器前平均水平。三种IUD 放器前其MBL≥80ml 而在放置五年时MBL<80ml者占19.77%。放器前MBL<80ml 在放器后第1年MBL≥80ml,至五年时其MBL<80ml 者占44.35%。放器后Hb 浓度金单组普遍低于放器前Hb 平均水平,VCu200与TCu220C 组的Hb 浓度反较放器前高。  相似文献   

14.
放置VCu200宫内节育器后五年内的铜离子释放规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研究了放置含铜V 型宫内节育器(VCu200 IUD)后五年内的宫颈粘液含铜量,从而了解VCu200 IUD 的使用年限。随机选择带VCu200 IUD 者1、3、6、12个月各30例;24、36、48、60个月各20例。同时随机选择带不锈钢IUD 者10例,并选16例不带器妇女作正常位对照。于月经第20~23天用玻璃吸管吸取宫颈粘液0.2~0.4克,用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铜离子浓度。结果带VCu200 IUD 者各期平均宫颈粘液的含铜量为2.61、1.98、1.96、1.82、1.22、1.20、1.15、0.98微克/每克粘液湿重,与正常未带器者及带不锈钢器者各期的含铜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释放量虽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y=-0.2764x+2.2340),至第五年与未带器者相比,仍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VCu200 IUD 使用五年仍有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