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第二代爱母含铜宫内节育器(AiMu MCuⅡIUD)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要求使用IUD避孕的825例育龄妇女,随机放置MCuⅡIUD(408例)与TCu380A IUD(417例),放置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定期随访,记录IUD使用情况。结果:随访36个月时MCuⅡ与TCu380A组随访率分别为98.78%、98.57%。MCuⅡ组3个月、36个月的副反应主诉率分别为20.34%和8.28%,除了36个月外,4次随访副反应主诉率均低于TCu380A IU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36个月MCuⅡ组带器妊娠率分别为0.98/100妇女、1.96/100妇女,5次随访MCuⅡ组带器妊娠率均高于TCu380A IUD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MCuⅡ组6个月的因症取出率和36个月的终止率分别为7.60%和22.06%,MCuⅡ组因症取出率及终止率均低于TCu380A IUD组,除了3个月外,其余4次随访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CuⅡIUD副反应少、续用率高,避孕效果与TCu380A相当,是当前可供选择的有效IUD。  相似文献   

2.
活性γCu380 IUD与TCu380A IUD多中心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通过增加原γCu2 0 0 IUD的铜表面积至 380 mm2 ,以期在不增加副反应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带器妊娠率 (包括异位妊娠 ) ,而达到与 TCu380 A IUD相似的避孕效果 ,并保持原来的低副反应发生率。方法 :1 998年 1~ 5月由全国五个中心参加的随机比较性研究 ,共随访 1 2个月。每个中心分别放置γCu380与 TCu380 A IUD各 1 0 0例 ,共 1 0 0 0例。结果 :1 2个月末 γCu380与 TCu380 A IUD脱落率每百妇女分别为 0 .80和 1 .99(P>0 .0 5)。带器妊娠率每百妇女均为 0 .2 0。异位妊娠率每百妇女分别为 0 .2 0和 0 .0 0 (P>0 .0 5)。因症取出率每百妇女分别为 1 .0 0和 2 .6 0 (P>0 .0 5)。结论 :γCu380 IUD临床效果与 TCu380 A IUD相似 ,而 γCu380 IUD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 TCu380 A IUD。本研究结果证实载高铜面积 γCu380 IUD是一种优质的 IUD。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宫腔形宫内节育器(Cu300)及TCu220C、TCu380A3种宫内节育器(IUD)放置10年的临床效果。方法 全国7个IUD临床应用中心,对2699例随机放置Cu300、TCu220C和TCu380A的农村妇女,共观察10年。结果 使用10年时,Cu300、TCu220C和TCu380A的带器妊娠率,分别为2.56、4.82和4.01/100妇女,Cu300明显低于其他两种IUD(P<0.05)。脱落率分别为4.54、5.46和9.68/100妇女,TCu380A显著高于其他两种IUD(P<0.001)。因出血、疼痛取出率分别为6.71、5.58和6.80/100妇女,3种IUD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使用10年时,3种IUD的续用率分别为74.86、66.22和63.56/100妇女,以Cu300续用率最高,TCu380A最低(P<0.01)。结论 Cu300、TCu220C和TCu380A的避孕效果好,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CuⅡ功能性宫内节育器(MCuⅡIUD)的临床使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在我国不同地域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分别放置MCuⅡIUD、MCu功能性宫内节育器(MCu IUD)及TCu220C IUD各500例,放置后1月、3月、6月、12月随访.结果:放置满12月,MCuⅡ IUD组累积带器妊娠率为0.20/百妇女,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uⅡIUD组累积脱落率为0.20/百妇女,与MCu IU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Cu220C IU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次随访总的副反应发生率MCuⅡIUD组、MCuIUD组与TCu 220C IU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uⅡIUD组与MCu IUD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副反应主要为月经异常、不规则流血、腰腹疼痛和白带增多.3组因症取出率依次为2.21/百妇女,2.42/百妇女,2.65/百妇女,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uⅡ IUD避孕效果好,脱落率低,放置后副反应发生率低,是比较理想的IUD.  相似文献   

5.
活性γCu380IUD与TCu380AIUD临床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增加原γCu 2 0 0 IUD的铜表面积至 3 80 mm2 ,其目的为了进一步降低带器妊娠率 (包括异位妊娠 ) ,以期达到 TCu3 80 A IUD相似的避孕效果 ,而其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 TCu3 80 A IUD。方法 :1 995年 8月~ 1 996年 6月由三个中心参加的随机比较性研究 ,共随访 2 4个月。每个中心分别放置γCu 3 80与 TCu 3 80 A IUD各 1 0 0例 ,共 6 0 0例。结果 :2 4个月末 γCu3 80与 TCu3 80 A IUD脱落率每百妇女分别为 0 .997和 2 .4 70 (P>0 .0 5)。带器妊娠率每百妇女分别为 0 .3 3 2和 2 .4 59(P<0 .0 5)。异位妊娠率每百妇女分别为 0 .1 6 1和 0 .3 3 0 (P>0 .0 5)。因症取出率每百妇女分别为 1 .6 6 1和 5.4 95(P<0 .0 5)。结论 :γCu 3 80 IUD临床避孕效果明显优于 TCu 3 80 A IUD;两种 IUD的异位妊娠率相似 ;γCu3 80 IUD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 TCu3 80 A IUD。本研究结果证实高铜面积 γCu3 80 IUD是一种优质的 IUD。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新型铜FlaxigardIUD(CuFixIUD)的避孕效果和副反应 ,以TCu380AIUD为对照组进行临床实验。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分配原则 ,共接收 2 0 0例受试者。结果  12个月内两组无一例发生妊娠 ,脱落率为每百妇女 10 2和 1 0 ,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累积使用率为每百妇女 88 8和 97 0 ,两组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2 4个月时累积使用率两组分别为每百妇女 88 8和 93 0 ,36个月时随访率为 10 0 %。妊娠率两组分别为每百妇女 1 0和 3 0 ,因症取出率为每百妇女 2 0和 5 0。最常见的副反应为出血和疼痛。累积使用率分别为每百妇女 85 7和 89 0 ,两组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新型铜FlaxigardIUD为一种低妊娠率、高效和长效的IUD。TCu380A仍不失为一种高效、低副反应的IUD。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第二代爱母牌功能性宫内节育器(MCuⅡIU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05年12月至2006年3月在国内临床多中心按统一标准选择2000例要求使用IUD避孕的育龄妇女,随机放置MCuⅡIUD与TCu380AIUD各1000例,放置后1、3、6、12个月定期随访观察。结果放置满12个月时,MCuⅡIUD组与TCu380AIUD组比较,继续使用率分别为96.36%、9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累积脱落率分别为0.51%、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累积带器妊娠率分别为0.41%、0.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症取出率分别为2.01%、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次随访主诉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uⅡIUD脱落率低、抗生育效果好,置取方便,置器后副反应小,是效果比较理想的IUD。  相似文献   

8.
固定式宫内节育器和TCu380A宫内节育器15年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固定式宫内节育器(固定式IUD)和TCu380A IUD远期应用的效果,观察15年IUD铜结构的保留状况.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比研究方法,共接收受试者200例,固定式IUD组和TCu380A组各100例.于置器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以后每年随访1次,15年时测定受试者血浆中的铜离子含量,并根据年龄设立对照组.整理全部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受试者各年粗累积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与置器时年龄有关(P<0.05).固定式IUD第1年的粗累积脱落率显著高于TCu380A组(P<0.01).5年末、15年末两组的粗累积继续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年末,两组各年主诉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年的粗累积因症取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细胞学检查未见肿瘤细胞.使用超过15年的受试者血浆铜离子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式IUD和TCu380A IUD使用15年的避孕效果基本相似,均为高效、长效、安全的宫内节育器.  相似文献   

9.
置入新型MCu功能性宫内节育器1050例24个月临床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为了研究新型MCu功能性宫内节育器 (MCu IUD)的安全性、可接受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由 4个临床中心共放置MCu IUD10 5 0例 ,并随机抽样MCu IUD与TCu2 2 0C IUD各 10 9例 ,作临床效果对比观察。结果 :放置满 2 4个月时 ,随访率 >95 %。 10 5 0例使用MCu IUD者 2 4个月带器妊娠率为 0 2 9% ,脱落率为 0 ,续用率为 92 6 7%。放置MCu IUD与TCu2 2 0C IUD各 10 9例 ,观察 2 4个月 ,续用率分别为 93 5 8%和 81 6 5 % ;两组累积妊娠率分别为 0 92 %和2 75 % ;两组累积脱落率各为 0和 2 75 % ;两组因症取出率分别为 2 75 %和 9 17% ,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5。副反应发生率MCu IUD组少于TCu2 2 0C IUD组 ,12个月时P <0 0 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 4个月时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MCu IUD置、取方便 ,具有抗生育效果好、脱落率低、带器妊娠率低、副反应少、安全等特点 ,是当前应用效果比较理想的IUD。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3种常用宫内节育器(IUD)在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来自全国7个省市的12个协作中心的1800例研究对象于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IUD,放置的IUD类型分为宫形含铜IUD宫铜200、T形含铜IUDTCu380A和活性γ型IUD 3种,每种分别观察600例,并随访12个月.结果 1798例完成了使用12个月的随访,2例失访(失访率为0.11%,2/1800);17例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未产妇资料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时被剔除.3种IUD使用者均未发生妊娠(或带器妊娠),且均无子宫穿孔、IUD异位等并发症发生.活性γ型IUD的医疗原因终止率为1.02/百妇女年,低于宫铜200、TCu380A(分别为3.60/百妇女年、2.25/百妇女年),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宫铜200、TCu380A和活性.y型IUD中,与IUD使用相关的终止率分别为7.58/百妇女年、7.30/百妇女年和3.72/百妇女年,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 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宫铜200、TCu380A和活性γ型IUD的避孕效果均良好,均安全可行,尤其是国产活性γ型IUD,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李军  韩丽晖 《生殖与避孕》2010,30(4):253-257
目的:探讨固定式铜宫内节育器(CuFixIUD)的避孕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比性研究方法,共接收20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CuFixIUD组(n=100)和TCu380AIUD组(n=100),观察8年。结果:8年末随访率为95%。CuFixIUD组1例意外妊娠,无一例带器妊娠,而TCu380AIUD组8年累积妊娠率每百妇女为6.75。CuFixIUD组3个月随访时脱落率每百妇女为9.18,随访1年至5年各年的累积脱落率明显高于TCu380AIUD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年末的累积脱落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各时期因症取出率以及续用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uFixIUD为一种低妊娠率、高效和长效的IUD。  相似文献   

12.
新型固定式宫内节育器与TCu220C的临床效果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系研究新型固定式宫内节育器(Fix-Cu300IUD)的临床避孕效果,副反应和可接受性,选用目前公认较为理想的TCu220C作对照,采用多中心随机比较性研究,自1993年2月到5月共接收合格对象2104例(各1052例)1年随访率为99.95%,使用12个月结果表明:Fix-Cu300IUD累积妊娠率为0.09%,对照组为1.43%(P〈0.01),脱落率分别为0.95%和2.28%(P〈0.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9省市17个中心,对不锈钢金属单环(金单),VCu200及TCu200c三种宫内节育器进行随机临床多中心比较性研究。自1983年7月1日至1984年3月31日共收集5090例。第10年末的随访率为91.26%。TCu220c第10年末每百妇女累积续用率为56.74,显著地高于金单(44.77)和VCu200(44.56)。TCu220c和VCu200的累积妊娠率分别为每百妇女9.69和10.70,显著地低于金单的23.47。第10年末时,金单的累积脱落率为21.79%,VCu200为16.48%,TCu220c为8.28%,三种宫内节育器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因出血和/或疼痛取器,金单最低;从第7年开始,VCu200因出血和/或疼痛取器逐渐高于TCu220c,到第10年末时其间显示出显著性差异,取出的VCu200中发现有些已散架成铜丝剥落。VCu200组自第5年起,因个人原因取器分别显著地高于金单和TCu220c,变换避孕方法者比以前增多,变换避孕方法的要求主要来自使用者,取器时发现有的无几丝,X光或B起检查发现有些器已变形。农村因要求妊娠而取器者极为显著地高于城市地区。建议VCu200的使用期限可定为5?  相似文献   

14.
全国13省市共23个单位,对不锈钢金属单环、V Cu200及T Cu220c三种宫内节育器(IUD)进行随机临床多中心比较性研究。自1987年7月1日至1984年3月31日共接受对象6236例。五年末随访率为96.0%。60个月时每百妇女累积续用率以金单为最低,55.8%,V Cu及T Cu各为68.8%及72.4%。V Cu和T Cu的妊娠率分别为7.32%和7.24%,显著地低于金单的20.2%。60个月时金单、V Cu和T Cu的脱落率分别为19.0%、9.7%和5.6%,三者间呈显著性差异。因出血和/或疼痛取出率以金单为最低,二种带铜宫内节育器间无差别。三种IUD使用情况城市与农村间比较,城市的累积续用率均高于农村;妊娠、脱落和个人原因停用农村均高于城市。用Cox比例危险模型和似然比检验,发现金单的失败危险与以下因素有关:年龄、过去IUD使用史、劳动姿态、孕次和宫腔深度;前四个因素对VCu失败危险有影响;TCu失败危险除与前三个因有关外,哺乳期放器对其失败危险亦有影响。年龄和孕次均影响三种IUD的妊娠危险;过去IUD使用史分别作用于金单和VCu;宫腔深度分别影响金单和TCu的妊娠。T Cu的脱落仅受哺乳期放器影响;年龄、孕次、过去IUD使用史影响着VCu的脱落;金单脱落除上述三因素外,还受宫腔深度的影响,且前三个因素均呈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here is insufficient evidence on the continuation, safety and acceptability of immediate insertion of the intrauterine device (IUD) after medical abortion.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clinical outcomes of early IUD insertion, compared with those of delayed IUD insertion, following medical abortion.

Methods: Women undergoing medical abortion with mifepristone and misoprostol up to 49 days’ gestation and opting for Copper T 380A IUD contraception underwent early (5–14 days after mifepristone) or delayed insertion (3–4 weeks after mifepristone). The primary outcome measure was 6 month IUD continuation rate after medical abortion. 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s included user acceptability and safety.

Results: Between October 2015 and October 2016, post-medical abortion IUD insertion was performed in 120 eligible women fulfilling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ntinuation rates of the early and delayed IUD insertion groups at 6 months (76.7 versus 83.3%, p?=?.75). The 6 month IUD expulsion rates were 6.7 and 3.3% in the early and delayed insertion groups, respectively (p?=?.56). There were 10 (16.7%) removals in the early and eight (13.3%) in the delayed insertion groups (p?=?.77). Level of satisfaction with postabortal IUD use was comparable in both groups. Adverse events were rare and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We demonstrated high continuation rates, safety and acceptability of early IUD insertion after medical abortion.  相似文献   

16.
To compare the contraceptive efficacy of various types of intrauterine devices (IUD; copper devices, Nova-T, 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 systems, levonorgestrel-releasing devices), we reviewed all relevant publications on this subject that have been published over the last 2 decades. The first point to be highlighted by this review is the excellent effectiveness of IUDs, with a global cumulative pregnancy rate <2% at 5 years, whatever the type of device used. We observed a large variation in efficacy rate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IUD and also according to study design. Nevertheless, of all the types of IUDs, the 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UD and to a lesser extent the TCu380A IUD seem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with a cumulative pregnancy rate at 5 years of <0.5% for the 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UD and between 0.3% and 0.6% for the TCu380A IU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