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人36例进行治疗,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晚餐后服,连服3个月。于治疗前后用B超监测子宫体积,内膜异位囊肿体积及检测血肝功能、促卵泡素、黄体生成素、泌乳素、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指标。结果 病人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痛经症状消失、囊肿无增大且有缩小(P>0.05),性激素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一定效果,副作用小,12.5mg/d剂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米非司酮组(治疗组),于月经第一天起口服米非司酮片12.5mg/d,连服6个月;避孕药(炔诺酮)组(对照组),于月经第五天起口服炔诺酮片2.5mg/d,一日一次,连服21d。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优于避孕药,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后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8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单纯的手术治疗,米非司酮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有效性;药物安全性;干预前后患者FSH、E_2、LH性激素指标。结果米非司酮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有效性高于对照组,P<0.05;米非司酮组药物安全性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FSH、E_2、LH性激素指标相近,P>0.05;干预后米非司酮组FSH、E2、LH性激素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患者症状改善的作用确切,可有效改善性激素水平,且药物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依据临床表现,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确诊和因盆腔包块手术确诊的40例病例口服米非司酮25mg每日一次,连续用药三个月。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控制症状率100%,副作用轻。  相似文献   

5.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00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洁 《中国医药指南》2011,9(8):278-279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于月经周期第2天起口服米非司酮10 mg,每天1次;连续用药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血清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0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1%(91/100),治疗后反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及丹那唑用于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了135例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随访资料,比较术后应用米非司酮,丹那唑及未用药组的复发率和副反应发生率.结果米非司酮、丹那组复发率11.1%、15.6%.低于未用药组46.7%(P<0.05).米非司酮组反应发生率15.6%,低于丹那唑组68.9%(P<0.05).结论米非司酮、丹那唑用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辅助治疗是有效的,米非司酮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王勇 《贵州医药》2006,30(12):1105-1105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易复发,因而术后用药物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米非司酮是近几年来应用于药物流产的药,由于其抗孕激素作用而应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本文对米非司酮与内美通应用于重度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方面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进行观察比较,了解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诊2004年5月~2012年7月对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使用米非司酮5~10mg剂量口服治疗.结果 40例患者使用米非司酮后均有明显疗效,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囊肿消失者13例,消失率为32.5%,囊肿缩小者24例,缩小率为60%,总有效率为92%.结论 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7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米非司酮组40例和达那唑组35例,观察不同组别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痛经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同时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米非司酮在临床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主要效果进行探究,并做出讨论。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组并且给予不同的治疗,比较各组之间的临床结果。结果:米非司酮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普通治疗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结论:在临床中,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是十分好的,需要我们进行创新,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腔镜术后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和孕三烯酮组各30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低于孕三烯酮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比较小剂量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23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病例,随机分为小剂量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治疗两组,通过术后的随访研究,比较术后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小剂量米非司酮组、孕三烯酮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缓解和改善症状都有效,有效率均>80%,效果对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剂量米非司酮组的疗效优于孕三烯酮组。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均有阴道少量出血,小剂量米非司酮组少于孕三烯酮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肤黏膜变化、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能显著降低该病复发率,米非司酮可使异位子宫内膜萎缩、疼痛缓解,对炎性因子有一定抑制作用。比较两组治疗结果,小剂量米非司酮组的疗效优于孕三烯酮组[3],小剂量米非司酮组的不良反应少于孕三烯酮组[4],更易被患者接受,也是最经济可行的。因此,小剂量米非司酮可作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一线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3.
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9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随访资料,比较术后应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辅助治疗的复发率和副反应发生率。结果:米非司酮组、孕三烯酮组复发率分别为12.5%、10%,较单纯手术治疗的复发率33.3%明显降低,两组间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米非司酮组副反应发生率为15.6%,显著低于孕三烯酮组的73.3.%(P<0.01%)。结论:米非司酮、孕三烯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术后治疗能显著降低内异症的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1月~2006年1月我院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患者90例,其中腹腔镜手术43例;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47例,术后第2天口服米非司酮10mg,1次/d,连服4个月。所有患者随访9个月。结果随访率为95.6%(86/90),联合治疗组有效率59.6%,单纯手术组有效率37.2%。联合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服用米非司的患者仅有2例转氨酶升高。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手术治疗,可作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取孕激素、促性腺激素静脉滴注的传统药物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口服米非司酮片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经过6个月的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方面,耐受性好,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6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好于单纯腹腔镜手术,复发率较低,结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6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39例,达那唑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小剂量米非司酮组体质量增加及痤疮等发生率明显低于达那唑组,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同时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给予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选取4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140例,可用A、B、C表示。分别为纯手术治疗组A;术后加用米非司酮治疗组B和术后加用孕三烯酮治疗组C,将三组不同阶段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结果纯手术治疗组A疗效明显低于B、C。结论采用手术后加用米非司酮和孕三烯酮治疗对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治疗药物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6月-2005年6月子宫内膜异位症35例,其中,治疗组20例,术后采用米非司酮10mg口服,1次/d,疗程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对照组15例未用药,观察术后应用米非司酮及未用药患者的复发率。结果用药后治疗组控制症状有效率为100%,复发率为15.0%,对照组复发率为40.0%。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服用米非司酮可显著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20.
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手术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8月至2006年10月三明市第一医院保守性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手术组(对照组)43例,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组(观察组)55例,术后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2.5 mg连续3个月.所有患者随访3~15个月.结果 随访率为94.9%(93/98).观察组有效率61.5%,对照组有效率46.3%,观察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后联合米非司酮治疗优于单纯手术治疗,可以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