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内直视手术后肺及肾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40例先天性心脏病行心内直视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应用中低温低流量的灌注技术,对照组应用浅低温高流量的灌注技术。记录每组的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心脏复跳并行时间,术后进行肺、肾功能的评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心脏复跳并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肾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的体外循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婴儿心内直视手术,采用中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能够满足组织的血流灌注,减少回流保持术野的清晰,方便心内畸形的纠治,且未增加术后肺、肾功能的损害,为临床开展婴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2.
低温,低温体外循环及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三种基本方法应用于各类心脏病手术的范围。安全心内操作时间及防治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就7例手术病人结合有关文献进行探讨,单纯低温心内直视手术基本方法循环阻断时间限于8分钟,故允许手术的病种局限。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基本方法的心内安全操作时间(60分钟)充裕,术后并发症轻微而易于防治,已列为常规心内直视手术的基本方法。对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应用于一期手术治疗先天性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优点,及深低温停循环在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的应用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分析体外循环对胎儿的影响,探讨妊娠期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 方法 2006.5~2008.9对9例妊娠期因严重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患者实施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年龄23~30岁,平均24.8±2.7岁;孕龄13~24周,平均 17.7±3.8周;先天性心脏病6例,心脏瓣膜病3例, 其中8例伴有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过程全程监测胎心;7例采用常温或浅低温、高流量灌注体外循环灌注,2例采用中、深低温,中低流量灌注方式;术中维持平均动脉压60~80mmHg,流量3.0~3.6L/㎡, SvO2>70%,Hct>26%,依血气分析调整内环境;麻醉后给与黄体酮20~25mg. 结果 8例预后良好,康复出院;1例在术后18天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围手术期无死胎及自然流产现象发生;麻醉诱导插管、体外循环开始、主动脉阻断及开放等操作对胎儿心率有明显影响;低体温和低流量可导致胎儿心率明显降低. 结论保持高流量体外循环灌注及缩短低温灌注时间可减少心脏手术中死胎及流产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手术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选择40例先天性心脏病,采用心脏不停跳手术的体外循环方法,术中应用保持鼻咽温在34℃左右的高流量灌注:小儿2.8~3.0 L/(m2*kg);成人2.4~2.8 L/(m2*kg),术中头部降低15°~20°,保持心脏在空腔状态下手术;另选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结果与心脏直视停跳手术相比,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手术,体外循环时间短,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早,无1例发生血气栓,血液生化变化小.结论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能避免心肌的再灌注损伤,同时减少了体外循环时间,较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小儿先心病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转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心脏不停跳的方法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转流特点。方法:对1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浅低温不停跳、高流量的体外循环转流。结果:全组患儿均顺利停机,无低心排及脑部并发症,无血红蛋白尿的发生。结论: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转流的重点是预防术中发生心室纤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持续低温灌注体外循环(CPB)不降温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温组46例,低温组55例。对比两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血尿、乳酸水平、使用多巴胺时间等检测指标间的差别。结果常温组CPB时间、手术时间均比低温组短(P0.05),术后引流量、使用多巴胺时间、血尿发生率、乳酸水平均较低温组低(P0.05)。结论心脏持续低温灌注CPB不降温方法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心肌保护良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应用低温体外循环施行的心内直视手术为一安全和方便的基本方法。尤其加用了主动脉根部灌注冷停跳液和心脏局部深低温等心肌保护措施,可使心肌能耐受较长时间缺血,而不至发生心低排综合症和复苏困难等不良后果。我院心外科于1961年开始用低温低流量半身体外循环行心内直视手术51例(风湿性心脏病33例,先天性心脏病18例)。1065年后停顿十二年,1976年进行体外循环动物实验,1978年3月再次应用于临床,至1979年12月在低温体外循环下共施行心内直视手术39例,前后共施行90例。现将后39例之临床资料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浅低温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病例选择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999年3月-2009年5月期间436例简单先心浅低温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灌注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年龄≤12岁小儿组263例,年龄〉12岁成人组173例,对两组患者体外循环中流量、压力、温度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成人比较,小儿灌注流量明显高于成人(P〈0.01),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成人(P〈0.01);术中平均温度和转机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36例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于简单先心病患者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灌注管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灌注管理。方法:80例心内直视术,体外循环采用血液稀释,完全心肺转流期间保持心脏跳动,高流量灌注,鼻咽温维持32~35℃。结果:转流时间18~190min,其中先天性心脏病(48±30)min,瓣膜病(99±48)min;8例在转流初期一过性低血压,其余平均动脉压(MAP)在6.67~12kPa,转流中无室颤;5%碳酸氢钠溶液用量(10.3±6.2)ml,酸碱失衡4例;转机中尿量(2.8±0.6)ml/kgh-1;血红蛋白尿20例,其中转机时间<60min与转机时间>60min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全组停机顺利,无低心排综合征。结论: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灌注管理遵守体外循环的基本原则,主要特点是高流量灌注,维持好血压,适当降温,降低心肌氧耗量,避免酸碱失衡。  相似文献   

10.
5kg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5 kg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CHD)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管理策略,以减少婴儿先心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5 kg以下婴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的CPB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34例,年龄13 d至9个月,平均(3.71±2.25)个月、体质量2.5~5.0(4.23±0.59)kg;采用中低温中等流量CPB 18例、深低温停循环(DHCA)3例、深低温低流量CPB(DHLF)9例、DHCA结合DHLF 4例;26例行超滤.结果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34例(100%),无严重心律紊乱;32例顺利停体外循环,无严重的CPB并发症.死亡4例,死亡率为11.8%.结论小预充、CPB中较高的血球压积(HCT)和胶体渗透压、充分静脉引流及与温度匹配的足够灌注流量、良好的心肌保护和脑保护是低体重儿成功CPB的关键,适时的超滤是减少CPB术后并发症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低温体外循环,间断冷心肌保护液灌注至今仍是心内直视手术主流方法,但低温产生的一系列不良作用一直无法避免,昆明同仁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自2010年8月至2012年4月对231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行心内直视手术使用常温体外循环方法,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中比较降温期pH稳态血气管理和深低温阶段低流量灌注对脑保护的作用能力。方法:24头乳猪根据不同的体外循环脑保护处理方法随机平均分成四组,A组:深低温停循环、降温期alpha稳态血气管理;B组:深低温停循环、降温期pH稳态血气管理;C组:深低温低流量、降温期alpha稳态血气管理;D组:深低温低流量、降温期pH稳态血气管理。比较不同脑保护方法和体外循环阶段对脑血流(CBF)、脑氧代谢率(CMRO2)、脑乳酸含量、脑水含量和脑电图(EEG)的影响。结果:B组、D组降温末CBF均高于A组、C组,而CMR02,则低于A组、C组,B组、D组降温期EEG平坦波出现较早。C组、D组复温期CBF、CMRO2和EEG恢复好于A组、B组。复温末A组、B组颈内静脉乳酸含量显著高于C组、D组,组间无脑水含量的显著差异。结论:深低温体外循环低流量灌注对脑保护的作用能力强于降温期pH稳态血气管理。但两种方法配合应用具有脑保护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浅低温体外循环 (CPB)心脏不停跳与中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手术前后的脑电图(EEG)变化 ,探讨心脏不停跳技术对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择期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5 2例 ,分为A组 (n1 =2 6 ) ,在中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施行开心手术 ;B组 (n2 =2 6 ) ,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施行手术。两组患者术前进行脑电图检查 ,无脑电图明显异常者 ,术后 7d复查EEG ,比较分析两组术后EEG检查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 1周EEG的异常率A组6 5 .4 % ,B组 6 9.2 % ,较术前明显变差 (P <0 .0 1 ) ;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接受开心手术的先心病患者手术后EEG的异常率较风心病患者术后EEG的异常率高 (P <0 .0 5 )。结论 采用本院改进的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方法与常规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相比没有增加对脑组织的损伤程度 ;开心手术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脑组织的影响较成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重  相似文献   

14.
蒋洪宇  刘兵  王伟 《广西医学》2008,30(11):1688-1689
目的 观察小儿心内直视手术中乳酸和血糖变化.方法 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婴儿组20例,年龄<1岁;幼儿组22例,年龄1~3岁.分别于麻醉后体外循环(CPB)前(T1 )、CPB 10 min(T2)、停体外循环前(T3)采集动脉血测血浆乳酸和血糖水平.结果 体外循环中两组血浆乳酸和血糖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婴儿组乳酸和血糖浓度高于同时点幼儿组.停体外循环前幼儿组乳酸有所下降,婴儿组无明显下降.两组血糖浓度均进一步升高.结论 CPB对小儿糖代谢及氧代谢有明显影响,CPB期间糖代谢紊乱,血糖明显升高,组织氧供失衡,血中乳酸浓度升高.CPB对低龄低体重患儿氧代谢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lo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和经验。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473例10kg以下婴幼儿行心内直视手术,月龄1~36个月,平均(10.2±4.8)个月;体质量2.7~10k,平均(6.9±1.7)垤。所有手术均使用进口婴儿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浅或中低温中高流量灌注。采用4:1冷氧合血灌注进行心肌保护。全组患者术中术后均使用改良超滤结合常规超滤。结果全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31~206min,平均(78±1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108min,平均(39±11)min。术中灌注压30~60mmHg,转流过程平稳,尿量均〉2ml/(kg·min),心脏自动复跳率95.8%,全部顺利脱机,464例痊愈出院。术后死亡9例,死亡率1.90%。结论建立更适用于婴幼儿非生理状态下的婴幼儿体外循环过程,合理的预充和血液稀释,合适的灌注流量和灌注压,加强液体出入量平衡的管理,以及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和超滤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婴幼儿围手术期成功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中度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对1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手术纠治,降温至肛温(25.9±0.74)℃,鼓膜温(24.3±1.37)℃,维持流量(1.24±0.11)L·min-1/m2。灌注压力5~6.7kPa,低流量时间(32.2±11.9)min。体外循环各时限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血液乳酸值未升高,静脉血氧饱和度均在80%以上,提示中度低温低流量灌注是临床可以选择的一种体外循环方法。  相似文献   

17.
莫安胜  林辉  何巍  冯旭 《广西医学》2005,27(6):795-798
目的研究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不停辅助呼吸对肺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的心内手术是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实验组的心内直视手术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两组病人术后送回ICU用西门子900C呼吸机辅助呼吸,潮气量设定为体重(kg)×12mL,频率为12次/min,氧饱和度为100%,采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停CPB后2h、3h、4h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同一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不停呼吸辅助心内直视手术可减轻肺的损伤,对肺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与评价低温室颤法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4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随机分为冷心脏停搏液组(n=13)和低温室颤组(n=11),分别行心内直视畸形纠治术,观察心肺转流(CPB)时间、辅助通气时间、心律失常发生率、多巴胺使用率、循环指标、血气分析指标、ICU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 冷心脏停搏液法的术中CPB时间、辅助通气时间、多巴胺使用量多于低温室颤组;心律失常率、循环指标、血气分析指标、ICU恢复时间等两组无差异。结论 低温室颤法不存在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的良好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矫正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手术的经验。方法:126例先天性心脏病均在浅低温(32℃-34℃)不阻断主动脉,心脏不停跳施行心内畸形矫正术。结果:全组均无气栓发生,术后低心排血量5例,室性心律失常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亡1例,死亡率0.79%。结论: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简化手术操作,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低体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自1990年6月~1997年6月,进行低体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Ⅰ期根治手术103例,体重8-15kg,年龄1.4-8岁,其中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54倒,复杂先天性心脏病25例。经右腋下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手术9例,经胸部正中切口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91例,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手术3例。体外循环时间(56.4±20.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7.5±11.7)min。结果:住院死亡6例,存活97例,随访2月~3年,无并发症和死亡,心功能Ⅰ级。结论:低体重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行Ⅰ期根治手术是可行的,效果良好;经右腋下小切口进行选择性心内直视手术简便安全、美学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