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异症 )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白细胞介素 6、8(IL -6、IL -8)、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变化及其在内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 5 8例内异症患者和15例非内异症患者 (对照组 )血清和腹腔液中的IL -6、IL -8、TNF -α的含量 ,并分别与R -AF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内异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IL -6(分别为 :3 2 .77± 15 .2 3 pg/ml;12 6.79± 184.5 5 pg/ml)、IL -8(分别为 :5 3 .3 9± 43 .45pg/ml;15 5 .66± 190 .99pg/ml)、TNF -α(分别为 :3 1.0 9± 19.2 9pg/ml;3 5 .92± 2 2 .0 3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 :17.5 9± 4.97pg/ml、18.15± 6.3 8pg/ml、11.15± 3 .71pg/ml;腹腔液 :2 1.5 1± 8.44 pg/ml、2 0 .15± 6.3 8pg/ml、12 .5 3± 7.15 pg/ml) (P <0 .0 1) ,且Ⅲ~Ⅳ期浓度升高。除腹腔液中IL -8外 (P >0 .0 5 ) ,内异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IL -6、IL -8、TNF -α的浓度与R -AFS评分均呈正相关。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IL -6、IL -8的水平明显高于血清 (P<0 .0 1~ 0 .0 5 ) ,而腹腔液中TNF -α的水平与血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内异症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异常水平的IL -6、IL -8、TNF -α是血清和腹腔免疫动态?  相似文献   

2.
测定血清IL—6和TNF—α在Graves眼病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Graves眼病 (GO)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GO患者、无眼病的Graves病 (GD)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清IL -6和TNF -α浓度。结果 :GO患者血清IL -6和TNF -α水平分别为 (3 14 .7± 15 1.8)pg/ml和 (787.4± 110 3 .5 ) pg/ml明显高于GD患者的水平 (174.7± 5 0 .3 ) pg/ml和 (5 97.9± 40 0 .0 ) pg/ml(P <0 .0 1,P <0 .0 5 )。G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之间血清IL -6和TNF -α水平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GO病人血清IL -6和TNF -α浓度呈正相关 (r =0 .45 ,P <0 .0 1)。结论 :IL-6和TNF -α在GO发病机制中可能是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王海燕  邹谦 《河北医学》2004,10(10):872-874
目的 :通过研究新生儿脓毒症血清TNFα、IL - 10的浓度水平及IL - 10 /TNFα比值的变化 ,评价患儿的免疫状况及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在患儿被诊为脓毒症后的d1、d3、d5、d7、d14、d2 1、d2 8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TNFα、IL - 10浓度并计算IL - 10 /TNFα比值及当天的APACHEⅡ和SOFA评分 ,至脓毒症消失。结果 :4 8例脓毒症患儿中 ,18例死亡 ,30例存活。血清TNFα、IL - 10水平及IL - 10 /TNFα比值与APACHEⅡ或SOFA评分无相关性 (P >0 0 5 ) ;死亡组血清IL- 10水平及IL - 10 /TNFα比值均明显高于存活组 (P <0 0 5 ) ,但死亡组与存活组之间的d1、d3及最后1d血清TNFα、IL - 10水平及IL - 10 /TNFα比值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清IL - 10水平或IL - 10 /TNFα比值高的脓毒症患儿 ,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 (CHD)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O)与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含量变化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酶法和ELISA法测定 30例老年CHD患者及 2 2例健康老人血清NO及TNF -α水平。结果 老年CHD组患者血清NO水平 (2 1 6 6± 13 5 5 ) μm ,显著低于对照组 (4 7 4 9± 16 82 ) μm ,血清TNF -α水平(37 8± 8 0 2 )pg/ml,显著高于对照 (14 4± 8 33)pg/ml(P均 <0 0 1) ,两者含量变化呈显著负相关 (r=- 0 4 73,P<0 0 1)。结论 老年CHD患者血清NO分泌减少 ,TNF -α水平升高 ,二者相互影响 ,共同参与CHD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时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水平。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 5 8例感染患儿血清IL 6含量 ,其中 2 2例重症感染患儿及 36例轻症患儿 ,另设3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感染患儿血清IL - 6为 (2 1 0 2± 13 0 7) pg/ml,重症患儿血清IL 6为 (30 6 2± 15 5 1) pg/ml,轻症患儿为 (15 16± 6 40 )pg/ml,对照组为 (5 49± 2 82 ) pg/ml,感染患儿血清IL 6含量高于对照组 ,且重症患儿含量高于轻症患儿 ;感染 48小时内血清IL 6含量较高。结论 :提示IL - 6是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炎症介质 ,对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白介素 -6 (interleukin ,IL -6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3 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 15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IL -6含量。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 -6值为 (5 2 .4± 16 .3 )pg/ml,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IL -6值 (2 8.6± 8.7) pg/ml。 3 8例中IL -6水平高 (>46 .0pg/ml)的患者 ,其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可达 10 0 % ,IL -6水平低 (≤ 46 .0 pg/ml)的患者 ,总有效率为 81.3 %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 -6表达水平升高的患者 ,临床疗效明显优于IL -6水平低的患者 ,提示IL -6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损伤修复过程中起神经保护及神经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7.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白细胞介素-8水平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新生儿血清白细胞介素 -8(IL -8)水平变化及在HIE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以 17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脐血为对照组 ,对 3 6例HIE患儿疾病极期、恢复期初血清IL -8水平进行观察。血清IL -8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 (ELISA)法检测。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结果  3 6例HIE患儿疾病极期血清IL -8〔( 5 9 85± 3 0 45 )pg/ml〕水平较对照组〔( 6 13± 2 2 5 ) pg/ml〕显著升高 ( q =11 8814 ,P <0 .0 0 1) ;恢复期初血清IL -8〔( 2 1 66±14 0 6) pg/ml〕水平较极期显著下降 ( q =10 44 0 0 ,P <0 .0 0 1) ,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 (q =3 5 195 ,P <0 .0 5 )。 结论 HIE疾病极期血清IL -8水平急剧升高。IL -8参与了HIE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儿童重症肺炎血清致炎性细胞因子变化及意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小儿肺炎时,血清致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和8(IL-6、IL-8)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2~2003年杭州市中医院儿科收治的肺炎患儿74例,根据病情轻重将患儿分为重症肺炎组(51例)、非重症肺炎组(23例)。采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的血清TNFα、IL-6、IL-8的动态变化。同步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血C反应蛋白和血白细胞总数的动态变化。结果重症肺炎患儿的血清TNFα(55.94±28.99pg/ml)、IL-6(151.60、±68.75pg/ml)、IL-8(39.09±16.97pg/ml)浓度明显高于非重症肺炎患儿的血清TNFα(13.96±8.01pg/ml)、IL-6(33.76±17.16pg/ml)和IL-8(7.74±3.34pg/ml),两组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重症肺炎组的血清TNFα(18.08±7.26pg/ml)、IL-6(11.95±5.11pg/ml)、IL-8(5.81±2.64pg/m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非重症肺炎患儿的血清TNFα(8.49±4.72pg/ml)、IL-6(8.3±3.31pg/ml)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IL-8(6.74±2.51pg/ml)的浓度变化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白细胞总数呈相似的变化,重症肺炎组患儿血CRP(40.18±18.83mg/L)和白细胞总数[(11.883±4.553)×109/L]均高于非重症肺炎组CRP(8.21±5.51mg/L)和白细胞总数[(8.850±2.492)×109/L)。治疗后重症肺炎组血CRP仍高于非重症肺炎组(P<0.01),血白细胞总数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在小儿肺炎的发病过程中,存在着致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L-8的过度释放。TNFα、IL-6、IL-8可作为反映肺炎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朱义红  佘正明 《海南医学》2003,14(12):16-18
目的 探讨脑缺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1(IL -1)、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 -1(sVCAM)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脑缺血后第 1、2、5天患者血清中IL -1、TNF -α、sVCAM -1水平。结果 发病后 2 4小时内患者血清中IL -1、TNF -α、sVCAM -1水平即开始升高 ,分别为 0 .3 8± 0 .16ng/ml、1.63± 0 .61ng/ml、687.19± 3 5 6.76ng/ml。其中IL -1、TNF -α血清浓度于 2 4小时内达到最高峰 ,第二天有所下降 0 .2 5± 0 .12ng/ml、1.40± 0 .71ng/ml,第五天下降至接近正常水平 0 .18± 0 .0 9ng/ml、0 .73± 0 .3 2ng/ml。sVCAM -1血清浓度于发病后第二天达到高峰 990 .79± 3 68.3 6ng/ml,第五天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977.70± 3 84.16ng/ml。发病后第二天IL -1水平与sVCAM -1水平升高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脑缺血患者血清IL -1、TNF -α、sVCAM -1水平均升高 ,表明IL -1、TNF -α和sVCAM -1可能参与了脑缺血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0.
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免疫异常的双向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时炎症性细胞因子和抗炎症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变化 ,并探讨生长抑素(思他宁 )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机理。方法 实验选用 SD大鼠 ,分为正常对照组 (n=6 )、急性胰腺炎组 (采用开腹胰管注射 5 %牛黄胆酸钠 1.0 m l/ kg诱导急性胰腺炎 ,不治疗 )和生长抑素治疗组 (胰腺炎诱导成功后 0 .5小时静脉注射思他宁 2 0μg/ kg)。后两组动物分别在术后 2小时 (n=6 )、6小时 (n=6 )和 2 4小时 (n=8)处死抽血 ,用 Bioassay法检测血中炎症性细胞因子 IL - 1、TNFα和 IL - 6 ;用 EL ISA检测血中抗炎症性细胞因子 IL - 10和 TGF-β;作血清淀粉酶及胰腺湿重测定。结果 对照组血中 IL - 1为 0 .5 6± 0 .0 6 ng/ m l,TNFα为 2 3.5 0± 1.871IU / m l,IL - 6为 6 9.0±6 .40 IU/ m l,IL- 10为 32 .0 5± 14.87pg/ ml,TGF- β为 6 6 .4± 13.2 0 pg/ ml。急性胰腺炎组成模后 2 4小时其血中 IL-1为 1.15± 0 .13ng/ m l,TNFα为 5 5 .33± 12 .79IU/ m l,IL- 6为 12 7.17± 13.91IU/ ml,IL- 10为 6 8.13± 19.90 pg/ml,TGF- β为 10 3.77± 2 8.95 pg/ m 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 (P<0 .0 5 )。生长抑素治疗组在生长抑素治疗后2 4小时 ,其血中 IL- 1为 0 .83± 0 .12 ng/ m l,TNFα为 33.0 0± 7.40 I  相似文献   

11.
加温是一种对放疗中射线抵抗性细胞增敏的有效方法。加温是否对机体有损伤目前很少有人探讨。本文利用微波辐射、恒温水浴为热源对小白鼠加温,观察细胞染色体的改变,判定热疗过程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B超图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常规B超检查,并将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两组B超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7例肌瘤(94.0%)有假包膜或界限清楚,。28例腺肌病(93.3%)界限欠清;41例肌瘤(82.0%)探及栅栏样图像和后方回声衰减仅各有2例(6.67%)、18例(60.0%)呈高回声,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B超对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  相似文献   

13.
实验表明,伤立效对肾上腺素所致的小白鼠骨骼肌微循环障碍具有扩张微血管口径、加快微血管的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1988-1993年30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因素,包括剂量因素,边缘因素,病情估计不足及设野不合理等,其中病情估计不足造成的复发,占33.3%(10/30),克服病情估计不足,改进放疗设野布局,有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的可能,CT检查应列为鼻咽癌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时机。方法:对1994-1999年收治的14例女性外阴部血管瘤和7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毛细血管瘤全部治愈,海绵状血管瘤复发率为28.6%(2/7),1例出现部分皮拉坏死并发症。结论:女性外阴部毛细血管瘤不宜在观察中等其自然消退,应积极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单纯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效果不佳,宜采用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的方法 ,并建立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方法应用缩窄门静脉主干1/2加丝线慢性栓塞术制作犬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模型。然后,实施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即行脾切除后,保留贲门周围血管、食管曲张静脉及迷走神经,从根部离断胃冠状静脉等汇入门静脉系统的胃静脉血管,使胃的静脉血流经门奇间的交通支血管进入体循环。将已形成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犬12只随机分为脾切除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于开腹后、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测量门静脉及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术前及术后3周末测定肝功能指标。结果犬模型均存活。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与开腹后相比,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门静脉压力显著下降(F=7.386,q=3.503、3.121,P<0.05);食管曲张静脉压力亦显著下降(F=8.026,q=3.661、3.240,P<0.05)。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t=0.268~1.325,P>0.05)。结论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存活率高,制作方法简单易行,模型质量可靠,有助于研究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手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所作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例的经验教训。方法:将本院28年来外科施行的93例甲亢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8例,女85例,发病年龄男15~56岁,平均36岁;女16~70岁,平均34岁。肿块大小为3~20厘米,16厘米以上占77.42%,病理诊断: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92例,双侧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1例。基础代谢率27%~73%,平均46.3%。心电图异常50例占53.76%。术后1例并发甲亢危象,1例并发甲低,房室传导阻滞,均痊愈出院。结论:甲亢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效果可靠,优于药物治疗,并发症少,术前准备要仔细充分,术中操作要细致,严防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甲低、甲亢危象,旁腺和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冷冻时间(20s和3min)及不同方法保存的兔角膜膨胀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冷冻20s及3min,新鲜角膜组膨胀率(%)分别为29.45±1.9,49.74±1.6(P<0.05);冷冻保存组为31.65±0.8及54.67±2.7(P<0.05);干燥保存组为73.82±7.7及86.09±1.3(P<0.05)。干燥保存组角膜膨胀率与新鲜组及冷冻保存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提示在角膜组织镜片加工时,应考虑不同保存方法和不同冷冻时间所造成的不同膨胀率对其厚度的影响,从而减少镜片加工时的屈光度误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支气管类癌的临床特征,探讨手术治疗的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的30例支气管类癌病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术后病理证实,21例为典型支气管类癌,9例为非典型支气管类癌;手术治疗后21例病人存活超过5年,其中10例超过10年;4例3年内死于肝脑转移,5例术后不足5年,仍健在。结论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肺癌,支气管类癌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及预后。手术是治疗支气管类癌的主要方法,远处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癌误诊的常见原因是对其发病特点认识不足,术前临床资料不■实,术中处理不够慎重。为减少临床误诊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提高对此病诊断的警惕性,认真行颈部触诊,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依靠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以及石蜡块组织学检查而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