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爱华 《广西医学》2014,(2):207-209,212
目的:探讨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对肠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2例,含谷氨酰胺肠内营养组( Gln组)给予含谷氨酰胺营养液肠内营养,常规肠内营养组( EN组)给予普通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 PN组)给予普通肠外营养,3组疗程均为10 d。观察3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d、10 d的营养、免疫指标及手术情况。结果术后10 d,Gln组体重(BW)、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白蛋白(ALB)均明显优于EN组和PN组(P均<0.05),且ALB高于PN组(P均<0.05),总蛋白(TP)低于EN组(P<0.05),术后10 d,Gln组CD4+、CD4+/CD8+、IgA明显高于EN组(P均<0.05),CD8+明显低于EN组,并且CD4+、CD4+/CD8+明显高于PN组(P均<0.05)。3组肛门排气时间、拆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Gln组、EN组长于PN组(P<0.05)。结论应用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对改善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N)对维持和改善肝移植术后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移植术后进行营养支持的成年患者40例随机进入EN组和完全胃肠外营养(PN)组,每组20例,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8天检测营养状态指标,营养支持期间每日测定氮平衡,并计算累计氮平衡,统计术后感染率和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第8天,EN组白蛋白为(39.8±3.9)g/L,明显高于PN组的(35.7±3.5)g/L(P<0.05);血糖为(7.1±0.4)mmol/L,明显低于PN组的(10.5±0.5)mmol/L(P<0.05);肛门排气时间为(65.0±12.8)h,明显短于PN组的(98.0±9.6)h(P<0.01);平均营养费用为(4800±530)元,明显少于PN组的(11300±1120)元(P<0.01)。术后第3天起EN组每日氮平衡与PN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EN组的累计氮平衡为(-22.077±26.61 6)g,显著高于PN组的(-109.549±40.937)g (P<0.01)。EN组血液、肺部、消化道等处感染率明显低于PN组(P<0.05)。EN组营养支持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肝移植术后EN安全、可行。与PN支持相经,EN可更有效地改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移植肝功能的恢复,且可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费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对胃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每组30例,2组均于术后第1天和第2天给予1/3、2/3目标量,第3—8天维持目标量。于手术前1天和术后第3天、7天检测患者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计数(TLC)、白细胞介素6(IL-6)并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2组T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PA高于PN组,术后第7天TP、ALB高于PN组,术后第7天IL-6低于PN组(P〈0.05);E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PN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EN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IL-6的表达,对疾病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肠内营养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46例全胃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3例术后行肠外营养治疗(PN组),23例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治疗(EN组)。比较术前、术后第1、5、9天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术后第9天氮平衡,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前及术后1、5、9天CD3、CD4、CD8阳性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及CRP。结果EN组与PN组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EN组能明显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机体免疫水平(P〈0.05)。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李贵锋  蔡昶 《实用全科医学》2009,7(5):459-459,506
目的探讨营养方式的选择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营养治疗的SAP患者154例,其中78例接受全肠外营养(TPN);76例同时接受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与TPN组相比,PN+EN组患者的胰腺感染率PN+EN7.8%,TPN12.8%,P〈0.05,其他部位感染率PN+EN17.1%,TPN24.3%,P〈0.05,并发症发生率(PN+EN31.5%,TPN38.4%,P〈0.05)明显降低,住院时间[PN+EN(36.87±8.93)d,TPN(48.17±14.5)d]明显缩短,死亡率(11.8%,TPN10.2%,P〉0.05)两组无差异。结论PN和EN联合应用是SAP首选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6.
食道癌病人术后营养支持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食道癌病人术后营养状态的影响,探讨食道癌病人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方法:选择食道癌病人115例,术前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n=38)、肠内营养组(EN组,n=38)及肠外、肠内营养联合应用组(EN+PN组,n=39),同时将只进行常规补液的食道癌病人42例作为常规补液组。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营养支持或补液,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8天测定营养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再比较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支持平均费用、住院费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等临床相关指标。结果:术后第8天4组病人体重均较术前下降,其中常规补液组和EN组下降幅度较大(P〈0.05),而PN+EN组和PN组下降幅度较小(P〉0.05),与常规补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PN+EN组和PN组病人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P〈0.05),且与常规补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EN组病人的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较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P〈0.05),但低于PN+EN组和PN组(P〈0.05),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的水平高于常规补液组(P〈0.05),但与术后第1天相比无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8天常规补液组上述指标在术后第8天较术后第1天均无明显升高,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的水平甚至低于营养支持前(P〈0.05)。常规补液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也高于其它3组(P〈0.05)。PN组的日均营养支持费用、住院费用高于EN组和PN+EN组(P〈0.05)。EN组和PN+EN组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PN组和常规补液组(P〈0.05)。PN组、EN组和PN+EN组术后住院天数少于常规补液组(P〈0.05)。结论:食道癌病人术后肠内、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可避免单用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的不足,并可降低手术和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达到最佳的费用效益比。  相似文献   

7.
胃癌根治术后肠外与肠内外营养联合应用的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肠外营养与肠内外营养联合应用对患者疾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胃癌根治术后的患者按营养方式不同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和肠内外营养联合组(EN+PN组),两组分别为30、34例,对患者术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N+PN组患者在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单独P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PN组TFN、PA与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B、HG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外营养联合应用可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及蛋白的合成,减少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可作为胃癌术后的首选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8.
谷氨酰胺对25例烧伤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添加谷氨酰胺(Gln)对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将5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标准营养(EN)组:给患者喂食能全力。免疫营养(EIN)组:喂食能全力加Gln,分别于伤后1、4、7、10天清晨空腹抽血,检测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F)和免疫球蛋白IgG、IgA的浓度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CD4+/CD8+的比值。结果4、7、10天,EIN组PAB浓度分别为(90±14)、(92±16)、(106±21)mg/L显著高于EN组(60±15)、(64±13)、(72±17)mg/L,(P〈0.05)。伤后7、10天,EIN组CD4+细胞百分比为(55±5)%、(56±5)%,明显高于EN组(45±5)%、(49±5)%,(P〈0.05);CD4+/CD8+比值EIN组为(1.92±0.31)和(2.36±0.36),明显高于EN组(1.53±0.2)和(1.72±0.42),(P〈0.05);IgA分别为(2.8±0.6)、(3.1±0.6)g/L显著高于EN组的IgA(2.2±0.5)、(2.5±0.5)g/L, (P〈0.05);IgG分别为(12.1±1.3)、(14.2±1.3)g/L,显著高于EN组的IgG(9.8±1.2)、(10.4±1.3)g/L,(P〈0.05)。结论添加Gin的肠内营养制剂可以促进免疫球蛋白IgA、IgG的合成,并增加PAB浓度、促进机体蛋白合成,降低蛋白分解,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纠正免疫功能紊乱,明显减轻伤后肠黏膜受损程度,且临床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孙羽 《重庆医学》2016,(1):97-9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和延迟肠内营养对严重腹部创伤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和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4例严重腹部创伤术后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延迟肠内营养,观察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及肠黏膜通透性。结果观察组术后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B)和转铁蛋白(TRF)分别为(69.27±4.93)g/L 、(36.68±2.65)g/L 、(251.45±10.54)mg/L 和(2.25±0.26)g/L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10±2.65)g/L 、(30.42±2.43)g/L 、(165.48±9.20)mg/L 和(1.83±0.28)g/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 IgA 、IgM 、IgG 水平及淋巴细胞总数分别为(1.48±0.35)g/L 、(1.34±0.35)g/L 、(9.76±1.21)g /L 和(1.74±0.05)×109/L 均显著高于手术前的(0.84±0.24)g/L 、(0.98±0.20)g/L 、(6.73±1.20)g/L 和(1.34±0.04)×109/L (P<0.05)及对照组的(0.90±0.23)g /L 、(0.90±0.14)g/L 、(7.01±1.62)g/L 和(1.36±0.03)×109/L (P <0.05);观察组手术后血浆 D-乳酸水平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 /M )比值分别为(13.04±1.65)mg/L 和0.22±0.10,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7.72±1.91)mg/L 和0.41±0.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对症治疗或调整滴注速度后均得到明显缓解,不影响肠内营养的进行。结论严重腹部创伤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其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且具有保护肠黏膜屏障的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延迟肠内营养组,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大肠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治疗组和肠外营养(PN)治疗组,均予以营养支持治疗至第7d。测定手术前后的淋巴细胞计数(LC)、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指标变化。临床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EN组的LC、TP、Alb、Pa、Tf、ALT与P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il低于PN组(P<0.05)。EN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PN组。结论 大肠癌术后早期应用EN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对食管癌术后早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EN组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组。EN组从术后1d开始经营养管予EN治疗,疗程7d;PN组从术后1d开始给予全外周静脉营养,疗程同EN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营养支持治疗并发症;术后1d及术后8d检测两组患者清蛋白(albumin,ALB)、转铁蛋白(transferrin,TEN)、前清蛋白(prealbumin,PreALB)和免疫球蛋白G(immunoglubinG,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ubin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ubinM,IgM)以及淋巴细胞(1ymphocyte,LC)计数。结果E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少于PN组(P〈0.01);EN组术后消化道症状不明显。与术后1d比较,术后8d两组PreALB和TEN水平显著升高(P〈0.01);术后8d,EN组PreALB和TEN水平显著高于PN组(P〈0.05)。术后8d,EN组IgA、IgG和IgM水平显著高于PN组(P〈0.05,或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EN治疗能够促进肠道功能早日恢复,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和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给予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78例胃癌术后患者进行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并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探讨两种护理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术后8d的前白蛋白为(252.3±6.2)mg/L、清蛋白为(34.2±5.9)g/L、总蛋白为(67.4±10.1)g/L,对照组则分别为(224.8±5.6)mg/L、(29.7±5.3)g/L与(63.2±9.61)g/L,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肠鸣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术后护理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患者给予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干预能加快肠功能的恢复、提高创口愈合能力,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40例。EN组和PN组分别于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两组患者基本等氮、等热量。于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检测患者血清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前清蛋白(PA),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析感染治疗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术后EN组和PN组的营养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N组比较,EN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P<0.05),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P<0.01);EN组营养支持费用和感染治疗费用低于PN组( P<0.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方案,不良反应少,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65例胃肠道肿瘤且伴有营养不良的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后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34例,肠内营养(EN)组31例,PN组给予静脉营养,EN予静脉营养的基础上,术后24 h内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9天抽取外周血,测定营养状况及免疫指标。结果 术后EN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较PN组恢复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EN组患者的IgA、IgM和淋巴细胞计数较PN组上升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肠内营养可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机体炎症反应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EN组及肠外营养(PN)组,各40例,EN组于术后第1天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PN组于术后第1天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营养指标[IgG、氮平衡(NB)、总蛋白(TP)、血清蛋白(ALB)]、MDA、SOD及炎症因子白介素-2、6、8(IL-2、6、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情况。结果:与术后1d相比,两组治疗术后7dIgG、NB、TP、ALB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而EN组术后7d各营养指标改善效果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清SOD水平显著下降,术后第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而EN组术后第7天MDA值恢复至术前水平,PN组MDA值高于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IL-2、6、8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术后第7天两组IL-2、6、8和TNF-α水平低于术后第1天,且EN组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机体营养,调节血清sOD、MDA变化,降低机体炎症应激性反应,促进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标准营养组30例,采用能全力按83.74~125.60J/(kg·d)标准配制,经鼻饲管滴注;匀浆膳食组28例,采用自行混制而成匀浆汤液200mL/次,经鼻饲管注入,4~6次/d。分别于入院第1、10天测定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观察2组患者营养指标的变化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标准营养组入院治疗第10天与入院第1天比较ALB、PA值下降不明显(均P〉0.05);匀浆膳食组入院治疗第10天与入院第1天比较,ALB[(34.3±2.1)g/L vs (38.8±2.1)g/L]、PA[(158.3±22.1)mg/L vs (198.6±30.8)mg/L]均有降低(均P〈0.05)。入院第10天,标准营养组ALB为(38.5±2.2)g/L、PA为(192.8±26.4)mg/L,均高于匀浆膳食组[ALB(34.3±2.1)g/L、PA(158.3±22.1)mg/L](均P〈0.05)。标准营养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匀浆膳食组(26.7%VS35.7%,P〈0.05);肺部感染患者其人院时ALB低于无并发肺部感染患者[(33.4±5.6)g/L vs (42.5±3.7)g/L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减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恶化,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促进恢复、减少并发症及减少降低费用等方面的作用。方法:将133例食管癌与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N,n=61)、肠外营养(PN,n=54),及对照组(n=18)。前两组均营养支持8天。分别对三组病人测定术前及术后第8天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谷丙转氨酶、胆红素、尿素氮、肌酐、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及并发症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N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血脂在术后第8天与PN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各组术后谷丙转氨酶、胆红素、尿素氮、肌酐、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血糖均无显著差异,13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8例,其中EN组1例,PN组4例,对照组3例。EN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早于PN组及对照组(P〈0.05),后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住院时间EN组明显较另两组减少(P〈0.05),住院费用也较PN组减少(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状况,促进恢复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老年胃癌患者营养状况,为营养治疗提供依据,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胃癌术后患者的治疗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 2013年10月期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52例老年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评分,NRS2002评分为3分以下的10例患者未进行营养支持治疗(no nutrition,NN).采用数字表法将存在营养风险的42例老年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N)组和肠外营养(parental nutrition,PN)组,EN组2O例术中置鼻肠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PN组22例给予肠外营养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测定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营养指标以及血CD3%、CD4%、CD8%、CD4/CD8免疫指标并比较.结果 NRS2002评分结果显示,总评分在3分以上者在老年胃癌患者中所占比例为80.8% (42/52);EN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5 ±0.6天,平均住院天数17.1 ±3.5天,均低于PN组(P<0.05),住院费用3.3±0.6万元,显著低于PN组(P<0.01);治疗1周后EN组血前白蛋白由116.2±11.7mg/L升高为289.5±18.6mg/L(P<0.01),比较PN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N组治疗1周后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均升高(P<0.01),治疗后同PN组相比,CD4%、CD4/CD8上升更明显(P<0.01),而CD8%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N组在治疗1周后白蛋白及前白蛋白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NRS2002评分指导老年胃癌患者营养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老年胃癌患者营养风险概率较高,术后早期EN能更好地加强老年胃癌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改善免疫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肠内营养对老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老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老年科监护室住院的各种疾病所致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7例,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合理氧疗,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合理利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及洋地黄制剂等治疗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分为肠内养组(EN组)43例及肠外静脉营养组(PN组)44例,观察患者14 d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中心静脉压及生存例数。结果:经两种不同营养支持治疗14 d后,患者EN组与PN组血清白蛋白[(36.0±3.2)g/L vs(34.0±2.5)g/L]、血红蛋白[(12.1±1.8)g/L vs(9.8±2.2)g/L],EN组与PN组比较均升高明显(P〈0.05);中心静脉压(CVP)EN组较PN组[(12.1±2.5)cm H2O vs(13.5±3.2)cm H2O]下降(P〈0.05);生存例数EN组(30例)较PN组(20例)增加明显(P〈0.05)。结论:正确运用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老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术后早期行瑞能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瑞能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63例食管癌术后用瑞能行肠内营养的病人(EN组)与61例食管癌术后肠外营养的病人(PN组),观察两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并对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N组恢复肛门排气时间较PN组早(t=3.31,P〈0.001),EN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低于PN组(t=4.684、t′=8.47,P〈0.01)。结论食管癌手术后早期行瑞能肠内营养具有一定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