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质疏松症的理想治疗方案是针对病因的治疗。目前大多数药物如雌激素、降钙素、二膦酸盐等都是抑制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的,这类药物更有利于那些高转换性骨质疏松的治疗。而氟化物、维生素D及其他类药物、他丁类药物等可促进成骨细胞性骨形成。  相似文献   

2.
李静 《中国疗养医学》2013,(11):984-98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病因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老人和多种慢性病病人,对骨质疏松症引起的一系列严重后果是医学界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目前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临床上主要有骨矿化物药物、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新型药物及中医中药治疗,对此本人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讨论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目前一些新突破,在抗骨质吸收药中提出雷洛昔芬,是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促进骨药物有甲状旁腺激素1—34片段;正在研制开发的有锶盐,他汀类药,抗破骨细胞分化因子抗体的疫苗,护骨素,整合素配体,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破骨细胞质子泵抑制剂等。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循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同时也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发病机理复杂,治疗药物(或方法)也多种多样。虽然如此,但治疗目的却是明确的——即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率。本文拟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对已经广泛用于临床的常见治疗药物(或方法)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艺 《中国临床康复》2003,7(9):1433-143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指以低骨量和骨组织的显微结构退化为主,其结果使骨的脆性和骨折易感性增加。骨质疏松症按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妇女,白种和亚洲人员为多见,60岁以上的白种女性患病率为25%—50%,中国的患病人数据调查不少于2000万。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目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大疾病。俗话说:“人老骨头脆”,就概括地道出了老年人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病理现象,它不仅大大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耗费了大量的医疗费用。随着社会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及其伴发的骨折也会逐年增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不仅是一个医疗问题,也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骨质疏松症治疗的目的在于缓解疼痛,防止骨钙进一步丢失,提高骨密度,预防骨折。对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要标本兼治。因为有原发病的存在,应重在治疗原发病,如控制好糖尿病、肾病、治疗慢性消化道疾病等。但同时要兼顾对骨…  相似文献   

7.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研究显示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nnone,PTH)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重要性,绝经后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可伴有PTH水平下降。随后,有人试图用PTH片段治疗骨质疏松症患,可明显增加骨小梁体积。然而,鉴于PTH对骨代谢的双重作用,早期也有相反的研究结果报道。但经过近30年的漫长研究发现PTH类似物teriparatide,或称重组人PTH(rhPTH1-34)能够增加骨量及改善骨微结构,降低骨折风险,2002年经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Forteo。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包括骨吸收抑制剂(钙剂、维生素D、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和伊普拉封等)和骨形成刺激剂(氟化物、同化激素和甲状旁腺素及其片段等)。本文就它们的药理作用、机理、用法剂量和副作用等分别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11  
为临床更好掌握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检索国内外献报道、分析并加以归纳。按药理作用分类分别对促骨形皮药物、抗骨吸收药物、骨矿类药物、雌激素和中药制剂等各种药物作用机制、特点和不良反应等进行介绍和评价,如氟化物、双膦酸盐类、钙制剂、雌激素和中药淫羊藿。多种类药物联合使用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治疗的新进展(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减少骨吸收药物如雌激素、降钙素、二膦酸盐治疗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质量受损及骨强度降低,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IOF)有报告显示:中国成年人OP患病率约为7%,其中50岁以上女性的发病率为50.1%,预计2020~2050年中国患有OP和骨量减少的人数分别为2.87亿和5.33亿~([2])。OP是中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按其病因分为三大类:原发性OP、继发性OP和特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药物配合脉冲电磁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选择107例骨质疏松患者分为2组,综合组(57例)给予药物+脉冲电磁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单纯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和腰椎(L2-4)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8.25%,对照组为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腰椎骨密度均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综合组治疗后腰椎骨密度升高尤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药物联合脉冲电磁治疗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在分类中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Ⅰ型,与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相比,骨转换率明显增高,尤其绝经后的4~5年妇女进入快速骨丢失期,因此其治疗有其自身特点。本文就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研究近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rhPTH(1-34)]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临床研究,纳入2008年3-5月就诊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共39例,予rhPTH(1-34)20μg1次/d皮下注射,疗程18个月。治疗期间均同时口服钙制剂600mg/d及维生素D3125U/d作为基础治疗。患者治疗前采用双能X线检测腰2~4椎体(L2~4)和股骨颈骨密度(BMD)、肝肾功能、血钙、血磷,治疗后6、12、18个月复查BMD和上述生化指标改变,记录患者不良事件,对患者治疗前后L2~4、股骨颈BMD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5例患者完成全疗程治疗,其中男2例,女33例;平均年龄65岁,平均病程6.5年;治疗6、12、18个月时L2~4BMD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而股骨颈BMD在治疗6、12个月时改善不明显(P〉0.05),18个月时表现出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腰椎平均BMD增长率为12.27%,股骨颈BMD增长率为4.11%;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少,均不需特殊处理而自行好转。结论 rhPTH(1-34)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对改善椎体BMD疗效迅速明显,对改善股骨颈BMD起效慢;适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丽 《中国康复》2007,22(1):50-51
骨质疏松症(OP)是以骨组织纤维结构受损为主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疾病,以骨痛及腰背痛、驼背、易发骨折为其3大主症。病理条件下,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平衡被打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而引起OP。现就OP的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雌激素替代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引发的争议   总被引:26,自引:9,他引:17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强度减低、骨脆性增加而易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笔者从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序贯疗法三个方面综述了骨质疏松症防治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特征的全身性骨病。该病可发生于不同的性别及年龄,但绝大部分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其发病与遗传、个体生活习惯、生理状态及生存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根据OP发病的机制,可将其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OP又包括绝经性OP(原发性Ⅰ型OP)、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甲状旁腺激素(PTH)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8.3)、EMBASE(1974—2008.3)、Cochrane图书馆临床试验资料库(2008年第1期)、Current Controlled Trials、The National Reseach Register、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3—2008.3)、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8.3),并手工检索相关领域其它杂志。检索不受语种限制,时间截至2008年3月。纳入以患原发性质疏松症或骨量减少的绝经后女性为研究对象、比较甲状旁腺激素与其它疗法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用RevMan4.2.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555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PTH单用或与其它药物联用与对照组比较,减少椎体骨折风险达66%[RR=0.34,95%CI(0.26,0.45),P〈0.00001];增加腰椎[SMD=0.41,95%CI(0.19,O.63),P=0.0003]和股骨颈[SMD=0.19,95%CI(0.10,0.28),P〈0.0001]的骨密度优于对照组。PTH发生副作用导致的退出和失访多于对照组[Peto—OR=1.69,95% CI(1.39,2.05),P〈0.00001]。结论PTH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肯定,能提高腰椎及股骨颈的骨密度,降低椎体骨折的风险。PFH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优于阿伦磷酸盐,但不宜和阿伦磷酸盐联合使用,骨量严重低下和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绝经后女性是PTH较适合的人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骨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N末端肽/肌酐)的影响。方法: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片,1片/次,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20μg/次,1次/d,皮下注射。2组均连续用药6个月。测定2组治疗前与治疗3,6个月后腰椎、股骨、髋部骨密度,治疗6个月后骨碱性磷酸酶和Ⅰ型胶原N末端肽/肌酐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3,6个月,治疗组腰椎骨密度较治疗前增高(P<0.01),髋部及股骨密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腰椎、髋部及股骨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骨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N末端肽/肌酐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6个月后尿钙均较治疗前增高(P<0.01),2组治疗后6个月尿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旁腺激素可增加骨转换指标,提高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