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任晓兰  肖迎平  杨洋 《武警医学》2019,30(9):784-786
 目的 了解驻高原武警官兵健康质量情况,评估其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ischem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s,ICVD)发病之间的风险。方法 对武警某驻高原地区的官兵进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pe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5 dimensions,EQ-5D)调查分析与10年缺血性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探讨驻高原官兵的健康生命质量与ICVD间的相关性。结果 高原组在疼痛不适、焦躁抑郁中的得分分别为(2.75±0.58)、(2.49±0.44),与平原组相比评分较高(P<0.05);在视觉刻度尺(EQ visual analogue scale,EQ-VAS)中的评分为(73.67±15.36),显著低于平原组(P<0.05)。同时高原组的吸烟率为55.98%,高血脂症发病率为15.35%,均显著高于平原组(P<0.05)。结论 驻高原官兵的健康生命质量与心血管健康相关指标及10年IVCD发病率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EQ-5D的调查可反映出官兵潜在的ICVD发病风险,帮助具有相关风险的官兵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入伍时间、海拔高度、焦虑、抑郁和睡眠对高原武警官兵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 2015年4-10月,选取西藏地区的武警官兵共1621名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情绪状态量表(POMS)评价其情绪状态。结果 (1)入伍时间(F=3224.000,P<0.001)、海拔高度(F=1614.000,P<0.001)、焦虑(F=4832.000,P<0.001)、抑郁(F=4832.000,P<0.001)、睡眠(F=1614.000,P<0.001)对情绪状态的紧张-焦虑(T)、忧郁-沮丧(D)、愤怒-敌意(A)、有力-好动(V)、疲惫-惰性(F)、困惑-迷茫(C)六个维度的得分均有明显影响(P<0.001);(2)入伍时间在3~5年的官兵,T、D、F和C四个维度的得分最低,而V维度的得分最高。海拔高度越高,焦虑、抑郁越重、睡眠越差,T、D、A、F、C得分越高,V得分越低;(3)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和官兵类别后,入伍时间与V和F得分有关;海拔高度与T、D、A、F和C得分有关,与V得分无关;焦虑程度和睡眠质量与POMS量表的6个维度得分均有关系(P<0.05)。结论 入伍3~5年的一期士官情绪状态最好,应作为部队的中坚力量。心理和睡眠干预,是改善武警官兵情绪状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武警士兵驻藏时间对体能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更好地指导士兵习服及高原体能训练。方法 选取驻西藏海拔3700 m武警某部男性士兵69人为研究对象,按入伍驻藏时间的不同分为急性高原暴露组(n=36)和慢性高原暴露组(n=33),分别于3 km测试前后进行睾酮(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 (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红细胞数目(RBC)、血红蛋白浓度(HB)检测,并在3 km测试后应用运动自觉强度(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评估疲劳程度。结果 慢性高原暴露组3 km测试成绩明显优于急性高原暴露组[(910.00±62.20)s vs. (944.56±74.46)s, P<0.05],RPE评分明显低于急性高原暴露组[(7.53±0.81)分 vs.(8.39±0.75)分,P<0.05],且3 km测试成绩及RPE评分与驻藏时间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311,P=0.009和r=-0.344,P=0.004);3 km测试前,慢性高原暴露组T、RBC、HB明显高于急性高原暴露组,而CK、CK-MB、LDH、AST则明显低于急性高原暴露组(P<0.05)。3 km测试后,两组T、CK、CK-MB、LDH、AST均显著增加(P<0.05),但RBC、HB均无明显变化;两组相比各项指标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驻高原武警士兵对高原低氧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伴随生化指标的相应变化;随着驻藏及训练时间的延长,其低氧环境生理适应性更强、体能更好。  相似文献   

4.
鞠双双  王英 《武警医学》2018,29(12):1148-1150
  目的 了解武警部队官兵的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别选取南方、北方地区武警某部官兵255名和138名,共393名。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了解官兵的生理健康、社会健康及精神健康状况。结果 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及不同入伍时间的武警官兵自测健康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南方地区组的总体健康评分(360.01±52.16)高于北方地区评分(335.35±4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25岁年龄组的总体健康评分(356.05±51.16)高于26~34岁年龄组评分(334.07±4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伍时间在2001—2011年的健康评分(337.66±44.13)高于入伍时间在2012—2017年组的评分(357.15±5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武警官兵的总体健康良好,但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及不同入伍时间的武警官兵健康状况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医学干预前后的比较研究,观察其对降低武警某部擒敌术训练伤发生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整群抽取武警部队驻津某部802名官兵进行问卷调查,对象全部为参加过擒敌术训练的中队官兵。在实施医学干预1年后,调查干预前后的训练伤发生情况,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擒敌术训练伤的发生率与发生原因在医学干预前后均有显著变化:干预后的训练伤发生率(6.7人次/100人年)比干预前的训练伤发生率有所(11.3人次/100人年)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作要领掌握不当在擒敌术训练伤发生的原因中所占的百分比,干预后(24.1%)与干预前(4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武警全训特勤部队擒敌术训练中,实施科学的医学干预可有效降低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辜红娟  龙文  刘瑛  唐慧娟  董薇 《武警医学》2021,32(12):1065-1069
 目的 探索武警官兵抢险救灾时期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疲劳的影响机制,探讨自尊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疲劳的影响是否起到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疲劳量表-14(FS-14)、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尊量表(SES)及一般资料调查表对267名武警官兵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描述各数据之间的关联性,采用PROCESS宏程序进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结果 抢险救灾时期武警官兵疲劳的平均水平为(3.20±3.02),疲劳发生率13.69%。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疲劳负向预测作用显著(B=-0.397,t=-6.930,P<0.001),并且对自尊正向预测作用显著(B=0.485,t=8.782,P<0.001),自尊对疲劳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B=-0.415,t=-6.947,P<0.001)。自尊占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疲劳总效应为50.72%,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疲劳的直接效应为49.28%。结论 自尊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对疲劳的影响中有部分中介效应。提升武警官兵自我效能感能有效降低疲劳感,而对于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个体,通过干预措施提高其自尊感从而降低疲劳也是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FEV1/FVC对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影响。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武警陕西总队医院2012-01至2015-03收治的小细胞肺癌患者 109例,均经EP方案化疗及放疗,治疗前测量肺功能,分为实验组(FEV1/FVC<0.70)及对照组(FEV1/FVC≥0.70),评价FEV1/FVC与临床因素,生存期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FEV1/FVC与患者死亡(P=0.008),小细胞肺癌的局部进展(P=0.018)及远处转移(P=0.025)均有密切的相关性,FEV1%与患者死亡有一定相关性。单因素分析发现,化疗周期、FEV1%、FEV1/FVC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总生存期有明显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化疗周期、FEV1/FVC是影响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化疗周期、FEV1%及FEV1/FVC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无进展生存期有明显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周期及FEV1/FVC是影响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实验组(FEV1/FVC<0.70)总生存期明显缩短,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29,P<0.05)。结论 治疗前肺功能FEV1/FVC可能是评价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抗真菌性外耳道炎药物载体应用于武警官兵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武警河南总队医院 2017-01至2020-12就诊的武警官兵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 85 例(109耳),随机分为载体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首先清洁病变区域,并给予病变区域抗真菌软膏涂抹,完成治疗后,载体组置入抗真菌外耳道炎药物载体,对照组患者自行涂抹抗真菌软膏,每日 1或2 次。2周后复诊,比较两组疗效;比较两组6个月后复发率。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55.81%(24/43),明显低于载体组的 95.23%(4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载体组复发率 2.50%(1/40),对照组复发率 29.17%(7/24), 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载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真菌性外耳道炎药物载体应用于武警官兵真菌性外耳道炎,可以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武警某机动部队官兵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随机抽取武警某总队机动部队官兵912名,填写一般情况问卷调查表,采用13C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对感染者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912名受检官兵Hp感染率为56.5%,其中<20、20~30、≥30年龄组Hp感染率分别为53.2%,56.1%和64.5%,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及大学以上文化程度Hp感染率为30.4%,明显低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0.7%的干部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明显低于战士的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入伍前居住城市者与居住农村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武警机动部队Hp感染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文化程度、职务因素及其入伍前居住环境对Hp感染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藏区医院住院武警官兵军事训练伤的特点,探讨卫勤保障前置后军事训练伤防治效果,为搞好军事训练伤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0 06至2016 06藏区医院因军事训练伤住院的武警官兵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军事训练伤的群体分布、受伤季节、受伤类型及受伤病程的特点。并对比“卫生资源前置”前(2010 06至2013 05)、后(2013 06至2016 06)军事训练伤住院官兵的院前时间、住院时间、致残率等。结论 驻高原山地藏区住院武警官兵军事训练伤发病季节以秋季最高发(34.7%),软组织损伤为主(55.1%),急性损伤所占比例最大(67.2%)。卫生资源前置后,军事训练伤住院官兵的住院时间、急性损伤的院前时间均缩短,致残率无显著变化。结论 应根据高原山地藏区武警官兵军事训练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卫生资源前置这一举措能更及时的开展救治  相似文献   

11.
2009、2010年全军军事训练伤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随机抽样调查2009、2010年全军监控点部队军事训练伤的发生与分布情况,分析其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趋势.方法 随机抽取全军10个军事训练伤监控点部队,以2009年度和2010年度的参训军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采集所有军事训练伤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两年中被调查的63 132名参训军人共发生各类训练伤10 775例,其中2009年参训军人27 230人,发生军事训练伤4076例,总发生率15.0%; 2010年参训军人35 902人,发生军事训练伤6699例,总发生率18.7%,2010年军事训练伤发生率明显高于2009年(P<0.01).军事训练伤中骨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器官损伤的构成比2009年分别为33.5%、48.4%、18.1%,2010年分别为19.7%、73.3%、7.0%,其中骨关节损伤及器官损伤的构成比明显下降,而软组织损伤的构成比显著上升.2009、2010两年度军事训练伤发生率连续出现双高峰期现象.结论 在军事训练伤中应重视相关损伤的预防.加强军事训练伤预防知识的普教育,严格贯彻《军事训练健康保护规定》是有效降低军事训练伤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驻徐部队变应性鼻炎(AR)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及对官兵睡眠、生活及训练的影响.方法 2011年3-4月,随机整群抽取驻徐部队官兵1030人为研究对象,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分两阶段,首先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根据问卷结果筛选出的AR可疑对象进行临床检查予以确诊.结果 共发放问卷1052份,回收有效问卷1030份.驻徐部队官兵AR整体患病率为17.1%,男、女发病率分别为17.0%、1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1).合并支气管哮喘等变应性疾病以及家族史与AR发生密切相关,为其重要的危险因素(OR=0.967,P=0.001; OR=2.098,P<0.001).44.9%的AR患者认为其睡眠受影响,75.6%的AR患者生活、训练受到影响.结论 AR在驻徐部队官兵中的发病率较高,家族史、合并其他变应性相关疾病增加了其发病危险性,并对官兵的生活训练休息造成重大影响,合理防治AR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海岛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采取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西沙某岛420名官兵和内地海军某部450名官兵进行心理测试,比较2组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西沙官兵一定程度上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且常见心理异常症状的发生率高于内地组,尤其以情绪低落、焦虑、恐惧、失眠、纳差等更为显著(P<0.01).结论 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包括人员身份、文化程度、城乡来源和驻岛时间等.因此要加大对西沙官兵心理健康教育力度,严格新兵入伍心理检测,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诊疗心理疾病水平,改善生活条件,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以缓解小岛官兵心理问题,提高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14.
高原部队进驻高海拔地域演练官兵心理应激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高原部队进驻高海拔地域演练时官兵心理应激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应激源调查表对参加演练的某部官兵进行调查分析。把该部不同海拔驻地和不同参演次数官兵的应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参加演练的某部官兵心理应激发生率为 63 7%。其中以急性高原反应、环境不适应、气候不适应引起的心理应激发生率最高 ,分别为 5 4.3 %,3 3 .2 %,2 5 .2 %。它可能因海拔升高而增高 ,因参演次数增加而降低。结论 心理应激可能是高海拔地域部队演练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应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分析野战条件下血尿 (FCH)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直接参加战术合同训练实兵实弹对抗演习的各兵种一线干部战士发生血尿者由一线卫生人员立即进行尿样采集与血压监测 ,并填写血尿调查表。结果  1 2 5 86例中共发生FCH者 5 64例 ,发生率为 4 48%;以步兵、装甲兵FCH发生率最高 (P <0 0 1 ) ;军龄以 9个月者发生率最高 (P <0 0 1 ) ;性别间FCH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血压升高者FCH发生率明显增加 (P <0 0 1 )。发生脱水者与无脱水者FCH发生率比较差异较显著(P <0 0 1 ) ;以无症状者为主 (P <0 0 1 )。结论 演习中FCH的发生可能与血压升高、脱水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某区部队伤害住院患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提出预防建议。方法:应用我院的病历数据库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意外损伤、军事训练伤、运动伤是导致部队伤害住院的3大主要因素。伤害主要发生在18~24岁(占76.77%)之间,干部意外损伤、运动伤、斗殴伤和交通伤高于战士,军事训练伤则战士明显高于干部。结论:部队要重视和加强伤害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原驻训官兵心电图状况及其与年龄、驻训海拔高度和驻训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阿坝藏区各驻训部队官兵中575份体检心电图报告作为研究对象,以海拔高度、驻训时间和年龄作为分组变量。所有心电图报告由同一心内科高级职称医师复核并修正后形成最终的心电图报告,记录异常心电图情况。结果 575例中,异常心电图者238例,占41.39%。其中窦性心动过缓188例,占32.70%,窦性心律不齐109例,占18.96%。其他异常心电图28例,占4.87%,包括ST段改变13例,束支传导阻滞4例,T波改变3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房性期前收缩2例,心房颤动1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1例,异常Q波1例,P波增宽1例。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发生率在不同年龄组、不同海拔高度组和不同驻训时间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异常心电图的发生率在不同海拔高度组和不同驻训时间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海拔高度越高驻训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结论 高原驻训官兵心电图异常以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为主,其他异常心电图类型发生率低,但与海拔高度和驻训时间呈正相关,需重点关注及防治。  相似文献   

18.
饶南  孙金海  胡建 《武警医学》2017,28(12):1240-1242
 目的 调查武警官兵军事训练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武警某部534名官兵进行调查,按照是否发生军事训练伤分为受伤组(观察组)195例和未受伤组(对照组)33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军事训练伤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担负的任务、家庭所在地、训练自我评估、军事训练量、训练时的注意力、训练前的热身活动、训练后的整理活动、对训练内容的掌握情况、训练过程中的防护措施、训练计划的合理性、是否按纲施训、训练场地和训练鞋等对是否发生军事训练伤的影响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担负的任务、家庭所在地、训练自我评估、训练后整理活动、对内容掌握程度、训练计划合理性和训练场地适宜性为发生军事训练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担负的任务、家庭所在地、训练自我评估、训练后整理活动、对内容掌握程度、训练计划合理性和训练场地适宜性为发生军事训练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干预,减少甚至避免军事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王健  李成  史以超  刘辉  耿瑞慧 《武警医学》2022,33(5):427-430
 目的 探讨海拔高度对官兵军事作业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平原驻地海拔高度约50 m,高原驻地海拔高度3100、3650、4050 m武警某部官兵,依据GJB1337《士兵体能的测量和评价》,进行踏速为22.5 次/min和30 次/min的踏阶运动,采用Polar V800心率表测量静息心率和踏阶运动心率,测定官兵的体力劳动能力(physical work capacity,PWC170)、最大摄氧量、台阶指数。结果 随着海拔的升高,官兵有氧能力逐步下降,平原驻地官兵PWC170[(1276.9±229.6) kg·m/min]显著高于海拔3100 m[(994.0±230.1) kg·m/min]、3650 m[(962.4±226.7) kg·m/min]和4050 m[(759.2±154.1) kg·m/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海拔驻地官兵中海拔4050 m PWC170 显著低于海拔3100 m和3650 m(P<0.05),而海拔3100 m和3650 m军人PWC170无统计学差异;平原驻地官兵静息心率低于高海拔地区军人(P<0.05),高原3个海拔的静息心率间无统计学差异;踏阶运动试验中平原官兵的运动心率显著低于高海拔地区运动心率(P<0.05),海拔4050 m官兵运动心率明显高于3100 m和3650 m;最大摄氧量、台阶指数结果显示,海拔越高,结果越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海拔的升高,官兵体力劳动能力逐步下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指导。  相似文献   

20.
曾仁攀  王丹玲  钱平 《武警医学》2022,33(11):924-926
 目的 分析不同海拔高度高原驻训官兵肾脏健康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2021-07至2021-10四川阿坝地区驻训部队575名军人的体检报告进行研究,根据驻训海拔高度分为≤2600 m组(255例)和>2600 m组(320例)。血清尿素、肌酐、尿酸任何一项指标超出参考值范围即判断为肾功能异常。根据肾脏彩超检查结果,包括肾尿盐结晶、肾结石、肾囊肿、肾钙化灶等记录肾脏病变情况,出现任何一种阳性结果即判断为肾脏彩超异常。结果 575例中,肾功能三项异常者198例(34.43%),尿酸升高176例(30.61%),肌酐升高39例(6.78%),尿素升高7例(1.22%);肾脏彩超检查异常者88例(15.30%),肾尿盐结晶56例(9.74%),肾结石27例(4.70%),肾囊肿12例(2.09%),肾钙化灶1例(0.17%),肾错构瘤1例(0.17%)。>2600 m组肾功能三项异常、尿酸升高、肾脏彩超异常、肾尿盐结晶和肾囊肿的发生率显著高于≤2600 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高原驻训官兵肾脏检查结果异常多为血清尿酸升高和肾尿盐结晶,且多发生于海拔2600 m以上区域,应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