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为减轻胃肠道症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确诊为ASD的儿童20例和健康儿童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两组儿童粪便提取总DNA,扩增16S rDNA中V4/V5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ASD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 两组在样品文库的覆盖率(Z=242.500,P=0.256)、丰度指标Chao1(Z=250.000,P=0.181)、 ACE(Z=234.000,P=0.365)、Shannon(Z=259.000,P=0.114)和Simpson(Z=146.000,P=0.145)指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样性无差异。门水平上,两组儿童在8种菌群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属水平上,两组儿童在20个属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D儿童和健康儿童在肠道菌群属水平上具有差异;临床上可根据不同菌属特点对ASD儿童肠道菌群进行精准调整,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减轻ASD儿童胃肠道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为减轻胃肠道症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确诊为ASD的儿童20例和健康儿童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两组儿童粪便提取总DNA,扩增16S rDNA中V4/V5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ASD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 两组在样品文库的覆盖率(Z=242.500,P=0.256)、丰度指标Chao1(Z=250.000,P=0.181)、 ACE(Z=234.000,P=0.365)、Shannon(Z=259.000,P=0.114)和Simpson(Z=146.000,P=0.145)指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样性无差异。门水平上,两组儿童在8种菌群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属水平上,两组儿童在20个属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D儿童和健康儿童在肠道菌群属水平上具有差异;临床上可根据不同菌属特点对ASD儿童肠道菌群进行精准调整,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减轻ASD儿童胃肠道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特征,为临床应用益生菌进行NRDS辅助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择2020年1—5月因NRDS在济南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早产儿15例为NRDS组。同时选择在本科排除NRDS诊断的早产儿1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血浆标本和粪便标本,提取粪便 DNA,进行高通量16S rRNA基因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两组间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NRDS组肠道菌群在种、属、科、目、纲、门各水平细菌分类OTU数均较少;2)β多样性分析说明 NRDS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肠道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3)“科”水平上,肠杆菌科在NRDS组富集(Z=2.78,P=0.009);“门”水平上,厚壁菌门在对照组中富集(Z=2.18,P=0.021)、变形菌门在NRDS组富集(Z=2.02,P=0.014)。结论 NRDS患儿存在肠道菌群生态失衡,并且菌群物种的丰富度及多样性降低;NRDS患儿与正常早产儿肠道菌群结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分析孕期增重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基于前瞻性出生队列,随机选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纳入队列的具有完整孕期随访信息的323名孕妇,留取分娩后新生儿胎粪样本进行16S rDNA肠道菌群测序,并对测序成功的207个样本序列进行分析。按照美国医学研究所的孕期增重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孕期增重不过量组(n=129)和孕期增重过量组(n=78)。结果 孕期增重量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丰度,和孕期增重不过量组相比,孕期增重过量组的新生儿肠道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较高(P<0.05),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相对丰度较低(P<0.05)。在调整孕前体重指数、分娩方式、生育史、孕周、宫内抗生素暴露等因素,并按性别分层后,结果显示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男性新生儿肠道菌群的Shannon指数(β=-0.378,P=0.013和β=-0.502,P=0.041)、Simpson指数(β=-0.055,P=0.012和β=-0.073,P=0.039)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孕期增重过量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组成并降低男性新生儿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分析孕期增重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基于前瞻性出生队列,随机选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纳入队列的具有完整孕期随访信息的323名孕妇,留取分娩后新生儿胎粪样本进行16S rDNA肠道菌群测序,并对测序成功的207个样本序列进行分析。按照美国医学研究所的孕期增重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孕期增重不过量组(n=129)和孕期增重过量组(n=78)。结果 孕期增重量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丰度,和孕期增重不过量组相比,孕期增重过量组的新生儿肠道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较高(P<0.05),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相对丰度较低(P<0.05)。在调整孕前体重指数、分娩方式、生育史、孕周、宫内抗生素暴露等因素,并按性别分层后,结果显示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男性新生儿肠道菌群的Shannon指数(β=-0.378,P=0.013和β=-0.502,P=0.041)、Simpson指数(β=-0.055,P=0.012和β=-0.073,P=0.039)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孕期增重过量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组成并降低男性新生儿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强化四周抗结核药物治疗对结核病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方法 收集青岛市某医院10名强化四周抗结核治疗结核病患者及10名健康对照组的粪便标本,提取细菌基因组DNA,PCR扩增16S rDNA 的V3~V4区特定序列,用Illumina HiSeq 平台测序。对序列进行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聚类和物种注释;通过Alpha多样性反映单个样品物种丰度及物种多样性;通过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观察两组之间菌群结构的差异程度;通过比较门和属水平各细菌的相对丰度来描述菌群结构的差异并进一步采用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line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Se)找出两组的差异菌。采用 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比较。 结果 四周抗结核治疗的Alpha多样性指标Chao1指数和Ace指数分别为(140.13±34.73)和(145.18±30.7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6.56±37.12)和(197.62±31.76)(分别U=13.000,P=0.004;U=11.000,P=0.002);抗结核治疗组的Shannon指数为(2.31±0.57),与对照组(2.89±0.46)相比略有降低,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U=30.000,P=0.143)。基于binary jaccard的PCoA分析显示两组整体菌群结构有显著差异。抗结核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肠道菌群组成发生改变,其中厚壁菌门、毛螺菌科的相对丰度明显低于对照组(46.4% vs. 72.4%, χ2=5.491,P=0.019;72.4% vs. 43.1%, χ2=5.851,P=0.016);而拟杆菌门、拟杆菌属的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39.0% vs. 18.8%, χ2=4.166,P=0.041;31.4% vs. 10.3%, χ2=7.406,P=0.007)。 结论 强化四周抗结核药物治疗可使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肠道菌群结构失衡;肠道毛螺旋菌科等丰度减少,拟杆菌属等丰度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陕西省婴幼儿冬春季肠道菌群定植抗力的影响因素,为改善婴幼儿肠道菌群定植抗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按照年龄分层,抽取数量相当的腹泻患儿和健康婴幼儿,采集粪便样本同时收集婴幼儿的社会人口学信息、喂养及腹泻患病相关信息。采用二代测序的技术检测样本粪便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结果 城市户口(Z=4.57,P<0.001),顺产(Z=2.75,P=0.01),母亲文化程度更高(Z=1.72,P=0.04)及母亲工作类型属于脑力劳动型(Z=2.74,P=0.01)婴幼儿的粪便微生物定植抗力更强。腹泻组婴幼儿的B/E值为0.13±0.27,肠道菌群定植抗力要强于正常对照组婴幼儿(F=5.419,P=0.022);肠道菌群的定植抗力随着月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强(F=2.357,P=0.076);辅食模式为“添加肉类辅食不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组的B/E值为0.374±0.532,定植抗力较强(F=5.976,P=0.001)。胃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与消化道定植抗力的增加呈正相关。结论 提高母亲文化程度,提倡正常顺产,普及科学合理的婴幼儿喂养模式可以改善婴幼儿肠道菌群定植抗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0~36月龄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变化特点以及0~6月龄是否纯母乳喂养对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方法 于2021年1—4月,在北京市海淀区、昌平区及通州区招募0~36月龄健康单胎婴幼儿并收集新鲜粪便,最终纳入291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77例6~36月龄的婴幼儿按照目前是否仍喂养母乳分为持续母乳喂养组和已断奶组,分析0~6月龄是否纯母乳喂养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利用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对16S rRNA V4区进行测序。结果 1)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随年龄变化,Shannon指数随月龄呈现上升趋势。在门水平上,肠道菌群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组成,新生儿中变形菌门丰富度最高,但随着月龄增加,厚壁菌逐渐替代变形菌成为主要优势菌。2) 在6~36月龄的婴幼儿中,若6月龄之前的喂养方式均为纯母乳喂养,那么断奶之后Shannon指数和Observed-OTUs指数高于持续母乳喂养的婴幼儿(Z=-2.400, P=0.015);在6~36月龄已断奶的婴幼儿中,6月龄之前纯母乳喂养婴幼儿肠道菌群的Shannon指数高于混合喂养(Z=-2.500, 杜拉拉P=0.011)。结论 婴幼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及构成随月龄变化明显,并且0~6月龄是否纯母乳喂养影响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探讨脑瘫儿童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 选择龙岗区社会福利中心诊断为脑瘫且正常进食的34例患儿作为脑瘫组;同时选取脑瘫伴癫痫且正常进食的20例患儿作为脑瘫伴癫痫组;另外选取同龄健康儿童22例作为健康组。留取所有受试者的粪便标本,提取总DNA并扩增,采用对16S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学分析。结果 1)健康组与脑瘫组、脑瘫伴癫痫组儿童相比肠道菌群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410、P=0.001;R2=0.450、P=0.001),但脑瘫组与脑瘫伴癫痫组儿童相比肠道菌群结构较为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2=0.025、P=0.272)。2)脑瘫组和脑瘫伴癫痫组儿童肠道菌群中Prevotella丰度均明显增加(脑瘫组均值为32.68%,脑瘫伴癫痫组均值为34.34%)。结论 正常进食的脑瘫组、脑瘫伴癫痫组儿童中Prevotella丰度明显增加,Prevotella也许是脑瘫儿童的“保护菌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探讨脑瘫儿童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 选择龙岗区社会福利中心诊断为脑瘫且正常进食的34例患儿作为脑瘫组;同时选取脑瘫伴癫痫且正常进食的20例患儿作为脑瘫伴癫痫组;另外选取同龄健康儿童22例作为健康组。留取所有受试者的粪便标本,提取总DNA并扩增,采用对16S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学分析。结果 1)健康组与脑瘫组、脑瘫伴癫痫组儿童相比肠道菌群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410、P=0.001;R2=0.450、P=0.001),但脑瘫组与脑瘫伴癫痫组儿童相比肠道菌群结构较为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2=0.025、P=0.272)。2)脑瘫组和脑瘫伴癫痫组儿童肠道菌群中Prevotella丰度均明显增加(脑瘫组均值为32.68%,脑瘫伴癫痫组均值为34.34%)。结论 正常进食的脑瘫组、脑瘫伴癫痫组儿童中Prevotella丰度明显增加,Prevotella也许是脑瘫儿童的“保护菌属”。  相似文献   

11.
王倩  朱穗  胡芳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28(12):1322-1327
目的 研究母亲孕期补充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与子代患过敏性疾病的关系,为婴儿过敏性疾病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1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分娩并进行儿童保健的806对母子,采用食物频率问卷、儿童过敏性疾病问卷等获取母亲孕期和哺乳期饮食模式、DHA补充情况,及筛选过敏性疾病可疑患儿。对可疑过敏性疾病患儿进行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进行确诊。结果 在806名儿童中,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为26.2%(211/806),其中湿疹的发病率为23.0%(185/806),食物过敏的发病率为8.7%(70/806)。母亲孕期DHA补充剂量≥250 mg/d时,儿童患过敏性疾病(OR=0.10,95%CI:0.01~0.79)、湿疹(OR=0.02,95%CI:0.01~0.20)的风险随着补充剂量的增加而降低。母亲有过敏史,增加其子代过敏性疾病、湿疹、食物过敏的发生风险(OR分别为4.09、23.75、14.71,P<0.05)。结论 母亲孕期DHA补充剂量达到一定剂量时,可能是儿童患过敏性疾病的保护因素,而DHA补充与食物过敏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倩  朱穗  胡芳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28(12):1322-1327
目的 研究母亲孕期补充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与子代患过敏性疾病的关系,为婴儿过敏性疾病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1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分娩并进行儿童保健的806对母子,采用食物频率问卷、儿童过敏性疾病问卷等获取母亲孕期和哺乳期饮食模式、DHA补充情况,及筛选过敏性疾病可疑患儿。对可疑过敏性疾病患儿进行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进行确诊。结果 在806名儿童中,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为26.2%(211/806),其中湿疹的发病率为23.0%(185/806),食物过敏的发病率为8.7%(70/806)。母亲孕期DHA补充剂量≥250 mg/d时,儿童患过敏性疾病(OR=0.10,95%CI:0.01~0.79)、湿疹(OR=0.02,95%CI:0.01~0.20)的风险随着补充剂量的增加而降低。母亲有过敏史,增加其子代过敏性疾病、湿疹、食物过敏的发生风险(OR分别为4.09、23.75、14.71,P<0.05)。结论 母亲孕期DHA补充剂量达到一定剂量时,可能是儿童患过敏性疾病的保护因素,而DHA补充与食物过敏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与健康儿童粪便肠道菌群结构及短链脂肪酸变化差异,从肠道菌群角度为ASD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取2019年1—1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被诊断为ASD的25名儿童和同期体检的24名生长发育正常的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分别为ASD组和对照组。收集其粪便,采用16S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气相色谱法检测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SD组儿童肠道菌群丰富度(Chao1指数及Ace指数)及多样性(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17、2.890、3.353,P<0.05);门水平上厚壁菌门、变形菌门丰度显著增高,拟杆菌门丰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80、5.761、5.970,P<0.05);属水平上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链球菌属丰度显著降低,梭状芽胞杆菌属、萨特氏菌属丰度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40、3.100、3.620、3.500、4.200、4.054,P<0.05);粪便短链脂肪酸中乙酸、丙酸及总短链脂肪酸含量显著增高,丁酸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牛奶蛋白过敏(CMPA)婴儿的气质类型、气质维度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为CMPA婴儿早期家庭养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正常体检的婴儿102例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在过敏专科门诊就诊的4~8月龄CMPA 102例婴儿作为病例组,对婴儿进行婴儿气质量表(CITS)、牛奶相关症状评分(CoMiSS)评估及维生素D水平检测,同时对母亲进行焦虑症自评量表(SAS)评估。结果 气质类型方面,两组婴儿的气质类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66,P<0.05),在气质维度水平除持久性和注意分散外,牛奶蛋白过敏组婴儿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适应性、活动强度、心境和反应阈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5.713、4.154、4.844、5.052、5.067、4.138、4.787,P<0.05);CMPA组婴儿中CoMiSS评分、母亲S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49.433、16.562,P<0.05);CMPA组婴儿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t=-16.981,P<0.05)。Spearman分析显示, CMPA组婴儿母亲的焦虑情绪、CoMiSS评分与婴儿的气质类型显著相关(r=0.191、0.228,P<0.05),同时母亲的焦虑情绪水平与CoMiSS评分呈正相关、与维生素D水平呈负相关(r=0.762-0.520,P<0.05)。结论 CMPA婴儿的气质类型存在难养型增加,易养型减少,应针对此类婴儿气质类型指导家庭养育,关注此类婴儿母亲的焦虑情绪对婴儿气质和家庭养育的影响,通过健康教育和规范诊疗,缓解婴儿过敏症状并改善营养状况,从而提高CMPA婴儿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描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和发育迟缓儿童家庭养育环境分布差异,分析ASD儿童家庭养育环境与发育评估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8月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保健科就诊的ASD儿童(n=42)和发育迟缓儿童(n=48)为研究对象。两组儿童均要求完成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同时要求家长填写《家庭养育环境量表》。结果 本研究中家庭养育环境整体评价结果中“不良环境”33例,占36.7%。其中ASD组家庭养育“不良环境”12例,占28.6%,低于发育迟缓组(43.8%)。ASD儿童“情感温暖”不良的检出率高于发育迟缓组儿童(Z=2.490,P<0.05),家庭养育环境其他维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家庭养育环境不良的ASD儿童其适应性行为评分均数偏低(F=3.662,P<0.05)。结论 ASD儿童的养育环境促进应受到关注,家庭干预和家长教育可能促进改善其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毒素(LPS)宫内注射构建大鼠早产模型的有效性及其对早产仔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为后期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建造SD孕鼠宫内感染早产模型,30只孕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于孕17日分别宫内注射100 μl 25% LPS溶液或100 μl生理盐水,观察妊娠结局;仔鼠于生后1月进行Morris水迷宫的定位航行实验及空间探索实验,检测子代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结果 实验组早产率(100%)和死产率(2.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7%和0.9%)(χ2分别为11.46,8.82, P<0.05);平均每窝活产仔鼠数(t=4.83,P=0.02)、仔鼠平均体重(t=3.75,P=0.03)、1月仔鼠存活率(χ2=3.68,P=0.0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水迷宫任务中实验组更多采取非有效策略,对照组更多地采取有效策略,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2)。实验组1月龄仔鼠的平均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t=6.92,P=0.001)。空间探索实验中,实验组1月龄仔鼠站台停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t=5.28,P=0.005)。结论 宫内LPS注射法是一种可行性较高、成功率较高的造模方法,该方法所致早产仔鼠学习记忆能力受损,可用于宫内炎症所致早产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