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调查与分析玉树地震灾区(平均海拔3 750m)重建人员在高原环境下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的变化.方法:运用便携式氧饱和度检测仪及血压计,检测148名健康重建人群的血氧饱和度( SaO2)、血压(Bp)及心率(HR),并按年龄分布和劳动强度分布,比较两因素对人体的SaO2 Bp及HR的影响.结果:玉树地区进驻人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种呼吸模式训练对部分呼吸肌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清华大学航院某班30人,并随机分成试验组20人、对照组10人。试验组每天进行30 min的多模态呼吸训练,即通过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胸腹联合呼吸、HP呼吸、卷腹、仰卧抬腿等模式相结合的呼吸训练,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训练,共干预8周。试验前后,采用核磁共振(MRI)对膈肌、腰大肌、腰方肌、竖脊肌、多裂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横肌进行扫描,测定相应的厚度或纵横径大小。结果 经过8周的呼吸训练,膈肌厚度和腰方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横肌较试验前均有增加(P<0.05)。结论 呼吸训练可以有效性的提高膈肌、腰方肌和腹壁肌肉大小,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对提高身体核心区的力量与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低氧是高原环境影响人体的主要因素,危及进入高原人员的健康,诱发急性高原病。心血管的功能就是运送组织需要的氧并根据组织代谢需氧量的变化做出适应性调节。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是反映心血管系统对低氧适应性调节的指标,并且容易进行实地测量。本文主要分析世居平原的健康青年男性在3600m高原习服1个月后乘汽车急进至4400m高原后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变化规律及其与急性高原病之间的关系。作者随机选择127名在3600m高原习服1个月后乘汽车急进至4400m高原的健康青年男性作为观察组,填写制式急性高原病流行病学调查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驻高海拔地区某部官兵吸烟行为与血氧饱和度和脉搏的关系。方法使用指夹式脉搏血氧仪,测定驻高海拔地区某部184名官兵的血氧饱和度和脉搏,按照吸烟量的大小分为甲、乙两组(各92名),比较两组之间血氧饱和度和脉搏的差异;再将不吸烟24名和重度吸烟的21名官兵进行比较,比较两组之间血氧饱和度和脉搏的差异。结果吸烟量大小两组之间的血氧饱和度没有显著差异,但吸烟量大组的脉搏增快;不吸烟与重度吸烟两组之间,血氧饱和度差异不显著,但重度吸烟组脉搏增快。结论高海拔地区吸烟行为不能增加血氧饱和度,减轻高原反应,相反可使心率增快,从而增加心输出量和耗氧量。吸烟有害无利,在高原官兵也是如此,建议戒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3000米爬山前后即刻对进驻高原军人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影响.方法:对比观察爬山前后即刻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的变化.结果:爬山后心率较爬山前明显增加.结论:高原爬山即刻即可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使心率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6.
可可西里地区进驻人员的血氧与心率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与分析可可西里地区(平均海拔4 550m)进驻人员的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及心率(HR)。方法:运用便携式氧饱和度检测仪及海拔表,检测32名分别来自平原(北京)、中度高原(西宁)地区的健康急进人群和当地(可可西里)长期居住人群的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及心率(HR)。结果:可可西里地区进驻人员的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及心率(HR)分别为:(83±4)%、(48.69±4.46)mmHg、(105±11)次/分。三组间平均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血氧分压(PaO2)及平均心率(HR)均有显著性差别。结论:可可西里地区(平均海拔4 550m)人体的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及心率(HR)明显不同于平原及中度高原地区。平原地区人员尤其应该遵循缓慢进驻高海拔地区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二十八烷醇在提高高原军事作业劳动能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驻3700 m高原1年以上的健康男性青年38名,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9名.实验组口服二十八烷醇胶囊(10 mg,1次/d),连续服用30 d;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胶囊(淀粉10 mg,1次/d),连续服用30 d.分别于服药前后测定受试者血红蛋白浓度,以及踏车运动前后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结果:服用二十八烷醇1个月后,受试者静息和踏车运动心率显著降低,血红蛋白浓度减少,90 W踏车运动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而对照组无此变化.结论:二十八烷醇能增强高原劳动能力,降低高原缺氧所致红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高原适应性训练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效果。方法对拟进驻高原的160名汉族男性青年战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名),在进驻高原前3个月进行适应性训练,3个月后当其抵达海拔5200 m驻地后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GJB 1098-1991《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对其进行评分,同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等生理指标。结果两组GJB评分值、脉搏、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测量值等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体温、呼吸、收缩压等测量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适应性训练可有效地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玉树地震灾后重建中平原工人对高原的习服过程,并探讨高原习服的生理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赴玉树进行灾后重建的平原工人50人,观察其在初进高原(1—7)d、30d、45d的临床症状、心率、呼吸、血压、血糖、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变化,并与平原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急性高原病的相关临床症状多于初进高原(1—7)d出现,(2—7)d症状消失;心率、呼吸、血压、血糖、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表现为初进高原(1—7)d、30d、45d与平原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体对高原环境具有较强的习服能力,但经45天后仍不能恢复至平原水平,因此,应在一定限度内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手段,来加强和促进高原习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苏醒期不同体位对肩关节镜全身麻醉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关节镜下冈上肌腱缝合术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平卧位组和头高30°组。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取平卧位,B超下采集膈肌移动度作为基线。术后平卧位组拔除气管插管入麻醉苏醒室后即刻进行血气分析,常规面罩吸氧,监测心率、呼吸、无创动脉血压和血氧饱和度,体表加温,记录生命体征。头高30°组在进入麻醉苏醒室将床头抬高30°后再进行同样护理操作。比较两组入麻醉苏醒室后即刻、脱氧5分钟和脱氧15分钟的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神经阻滞前(术前)及苏醒期(患者离开麻醉苏醒室前)两时刻深呼吸状态下的膈肌移动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低氧血症、憋气、舌后坠等。结果:与平卧位组相比,抬高床头30°组在术后苏醒期脱氧15分钟的PaO2、SpO2明显升高(P<0.05),深呼吸时膈肌移动度明显增大(P<0.05),术后憋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侵袭性垂体瘤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与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 (gene of 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some ten, PTEN)表达水平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后垂体瘤标本62例(侵袭组32例,非侵袭组30例)和60例正常垂体组织标本(对照组)。通过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比较VEGF、PTEN、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hosphate-Serine/threonine Kinase, p-Akt)、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hosphate-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MAPK)在垂体瘤和正常垂体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 垂体瘤标本中VEGF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侵袭组(3.61±0.16)中的表达高于非侵袭组(2.06±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0, P<0.05),而PTEN在垂体瘤标本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尤其在侵袭组(0.42±0.10)中的表达显著降低(t=6.31, P<0.05)。垂体瘤标本中p-Akt和p-MAPK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侵袭组(p-Akt 3.90±0.14; p-MAPK 2.52±0.11)明显高于非侵袭组(p-Akt 2.27±0.11; p-MAPK 1.89±0.05)(p-Akt,t=12.95, P<0.05; p-MAPK t=7.29, P<0.05)。结论 侵袭性垂体瘤中VEGF、p-Akt及p-MAPK水平明显增高,而PTE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提示上述变化可能与垂体瘤的侵袭性相关,其可能为诊断并治疗侵袭性垂体瘤靶点的选择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王春来  宁勇  尚景瑞 《武警医学》2022,33(4):315-318
目的 探讨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警山东总队医院神经重症单元2015-06至2020-06收治的52例神经外科重症(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常规治疗的26例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结合低温治疗的2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浆内皮素-1及颅内压监测数值,比较同一时期两组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ICU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患者开展早期活动对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CRRT患者或家属自愿签署统一的知情同意书。通过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18例CRRT患者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CRRT上机期间进行主被动关节活动,比较两组的活动前、活动中及活动后CRRT压力参数(动脉压、静脉压、滤前压、跨膜压)和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8例患者均完成研究,试验组完成41例次早期活动,对照组记录36例次数据。两组CRRT压力参数在不同时间点(0、15、30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30 min时动脉压[(-80.41±31.91)mmHg]与0 min时[(-76.54±33.59)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15 min时静脉压[(57.05±20.99)mmHg]与0 min时[(54.80±22.82)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30 min时静脉压[(59.85±21.73)mmHg]与0 min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0 min时跨膜压[(84.39±25.80)mmHg]与0 min时[(80.78±27.69)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两组生命体征在不同时间点(0、15、30 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点与0 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开展早期活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张希国  刘小丰  苏嘉  张永 《武警医学》2013,24(9):804-806
 目的评估院前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76例符合诊断标准的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限制液体复苏组和常规液体复苏组,各38例。比较两组入院前后一般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住院期间器官衰竭、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院前两组比较,限制液体复苏组输液量较常规液体复苏组显著降低[(789.6±109.4)mlvs(2381.9±403.5)ml,P<0.01],院前复苏时间明显缩短[(59.3±15.5)minvs(80.1±17.4)min,P<0.01];院内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限制液体复苏组血红蛋白(Hb)升高[(101.0±12.9)g/Lvs(92.1±11.8)g/L,P<0.01],凝血功能好转[(78.8±8.2)%vs(63.1±12.6)%,P<0.01],输入血制品减少[浓缩红细胞:(6.4±2.1)Uvs(7.5±4.6)U,P<0.01;冷冻血浆(5.1±3.0)Uvs(6.4±2.0)U,P<0.01];住院期间限制液体复苏组器官衰竭发生率(21.0%vs39.4%,P<0.01)和感染发生率(13.1%vs26.5%,P<0.01)等并发症降低。结论院前维持适量的液体复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休克期机体的氧供和凝血功能状态,并降低创伤后期器官衰竭和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郭晓东  张巍  郭静  苏清明  杨贵荣  张杰  孙鲲  王立祥 《武警医学》2015,26(12):1216-1220
 目的 探讨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溶栓药物尿激酶对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20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被分为溶栓组和常规复苏组,每组10只。采用氯化钾注射法结合窒息法致心搏骤停后,常规复苏组只进行心肺复苏及基本生命支持,溶栓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尿激酶2万U/kg进行干预。通过细胞凋亡原位检测(Tunel),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以此来证明尿激酶对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溶栓组复苏24 h后大脑皮质和海马Tunel和 Casepase-3阳性细胞均明显低于常规复苏组,Tunnel:皮质29.22±7.86比37.20±7.04(t=-2.392,P=0.028),海马18.80±7.58比27.4±8.15(t=-2.442,P=0.025),Caspase-3:皮质22.1±9.93比33.1±12.64(t=-2.165,P=0.044),海马31.3±15.23比46.8±16.73(t=-2.167,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复苏组与溶栓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s)、自主呼吸恢复时间(min)、平均动脉压(mmHg,)均无明显差异[自主循环恢复时间:307.9±96.4比242.0±71.0(t=-1.741,P=0.09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20.6±12.5比19.3±10.0(t=-0.256,P=0.801),平均动脉压:65.5±6.2比69.0±6.7(t=1.217,P=0.239)]。结论 心脏骤停后在心肺复苏时给予溶栓药物尿激酶可以改善并减轻因细胞凋亡所致脑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武警士兵驻藏时间对体能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更好地指导士兵习服及高原体能训练。方法 选取驻西藏海拔3700 m武警某部男性士兵69人为研究对象,按入伍驻藏时间的不同分为急性高原暴露组(n=36)和慢性高原暴露组(n=33),分别于3 km测试前后进行睾酮(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 (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红细胞数目(RBC)、血红蛋白浓度(HB)检测,并在3 km测试后应用运动自觉强度(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评估疲劳程度。结果 慢性高原暴露组3 km测试成绩明显优于急性高原暴露组[(910.00±62.20)s vs. (944.56±74.46)s, P<0.05],RPE评分明显低于急性高原暴露组[(7.53±0.81)分 vs.(8.39±0.75)分,P<0.05],且3 km测试成绩及RPE评分与驻藏时间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311,P=0.009和r=-0.344,P=0.004);3 km测试前,慢性高原暴露组T、RBC、HB明显高于急性高原暴露组,而CK、CK-MB、LDH、AST则明显低于急性高原暴露组(P<0.05)。3 km测试后,两组T、CK、CK-MB、LDH、AST均显著增加(P<0.05),但RBC、HB均无明显变化;两组相比各项指标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驻高原武警士兵对高原低氧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伴随生化指标的相应变化;随着驻藏及训练时间的延长,其低氧环境生理适应性更强、体能更好。  相似文献   

17.
许超  杨永升 《武警医学》2019,30(11):956-959
 目的 观察和血明目片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药物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wAM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06至2018-06收治的96例(96只眼)wAM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48只眼)。治疗组给予雷珠单抗球内注射联合和血明目片口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雷珠单抗球内注射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区视网膜中央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黄斑出血面积、渗出面积及累积损伤面积等情况,随访结束后黄斑水肿复发情况,并进行统计学评价。结果 (1)BCVA:治疗3个月后,两组均比治疗前升高(t=8.320,t=4.689,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t=2.509,P<0.01);随访3个月后,两组均比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09,t=3.808,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t=3.164,P<0.01)。(2)CRT:治疗3个月后,两组均低于治疗前(t=16.864,t=14.175,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02);随访3个月后,两组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78,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t=2.687,P<0.05)。(3)治疗后3个月,两组眼底出血、渗出及总的累积损伤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均<0.05),且治疗组眼底出血面积(t=2.893,P<0.05)和累积损伤面积缩小幅度(t=2.164,P<0.05)较对照组更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7,P<0.05)。结论 抗VEGF球内注射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wAMD的临床疗效肯定,联合治疗在控制黄斑出血及水肿复发方面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电针足三里对失血性休克(HS)海水浸泡损伤延迟静脉复苏大鼠的生存率及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S+海水浸泡组(对照组)和HS+海水浸泡+电针组(电针组),每组50只。大鼠经颈动脉快速放血,失血量为全身血容量的45%。失血后立即将剑突下0.5 cm以下身体在(23±1)℃人工海水中浸泡30 min,海水浸泡完成后2 h,回输全部失血和2倍失血量的乳酸林格液。电针组于浸泡后0.5 h电针双侧足三里,对照组不针刺。监测两组动物的24 h生存率,及失血前,浸泡后即刻,浸泡后2、5、24 h的Cr、CK-MB、ALT及DAO的变化。结果 (1)电针组24 h生存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4,P=0.034)。(2)浸泡后2 h,电针组的DAO[(9.98±1.00)m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1.99±0.85)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5,P=0.001)。浸泡后5 h,电针组的CK-MB(501.00±204.94)U/L、ALT(6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不同训练方式对武警战士血浆肌酸激酶(CK)和血浆游离DNA(cf-DNA)的影响,探寻军事训练过程中早期诊断运动性疲劳和运动性肌肉损伤的敏感标志物。方法 45名某部队武警战士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有氧训练组(5 km跑)、向心力量训练组(俯卧撑和仰卧起坐)和离心力量训练组(原地蹲跳和蛙跳),每组各15人。于训练前、训练后即刻、训练后30 min、1 h、12 h和24 h测定血浆CK和cf-DNA。结果 有氧训练组各时间点血浆CK和cf-DNA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向心力量训练组血浆CK在训练后12 h显著升高[(315±95) vs (134±45) U/L,P<0.01],24 h即恢复至安静水平[(151±71) vs (134±45) U/L,P>0.05];cf-DNA在训练后即刻显著升高[(59.1±12.7) vs (43.4±8.0) pg/μl,P<0.05],30 min达峰值[(95.3±13.6) vs (43.4±8.0) pg/μl,P<0.01],12 h即恢复至安静水平[(47.7±10.9) vs (43.4±8.0) pg/μl,P>0.05]。离心力量训练组血浆CK与cf-DNA的变化与向心力量组基本一致,但各时间点升高幅度均高于向心力量组(P<0.01)。结论 cf-DNA对运动的反应具有训练方式依赖性,中等强度有氧训练对cf-DNA的影响不大,力量训练特别是离心力量训练对cf-DNA的影响最大;cf-DNA可能是军事训练中早期诊断运动性疲劳和运动性肌肉损伤的敏感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绝经前后子宫内膜息肉芳香化酶表达的异同。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且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按照是否绝经分为绝经前组及绝经后组,每组20例。绝经后组取其息肉组织为实验1组,取远离息肉的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1组;绝经前组取其息肉组织为实验2组,取远离息肉组织的子宫内膜组织为对照2组。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和图像分析软件检测绝经前后子宫内膜息肉及远离息肉的内膜组织中芳香化酶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1组和2组芳香化酶的表达分别为0.1001±0.0140和0.0651±0.0098,前者大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6,P<0.01);对照1组和2组分别为0.0269±0.0066和0.0342±0.00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1组和2组均远远高于相对应的对照1组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6,t=8.49,P均<0.01)。结论 无论绝经前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芳香化酶的表达均高于相应生理阶段的子宫内膜中该酶的表达;绝经前后子宫内膜息肉中芳香化酶的表达不同,绝经前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