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
3.
替加环素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提高对替加环素不良反应的认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文献,对替加环素不良反应病例中患者一般情况、原患疾病、不良反应类型、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治疗方法及转归等进行分析,同时报道1 例使用替加环素后引起低血糖反应患者的诊疗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出10 例替加环素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其中胰腺炎8 例,腹泻1 例,凝血功能异常1 例.本文报道的1 例78 岁男性患者诊断为重症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机械通气过程中,痰培养多次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使用替加环素静脉滴注后出现顽固性低血糖.结论:应用替加环素时,应高度警惕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4.
替加环素为广谱抗菌药物,具有耐受性良好、安全有效等特点.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替加环素相关的、危及生命的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个案报道逐渐增多,仍缺乏系统性临床研究.本文综述了替加环素在治疗中出现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危险因素和潜在机制,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导致替加环素引发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9年1月至12月接受替加环素治疗的感染性疾病患者病例资料,分为研究组(凝血功能异常)和对照组(未发生凝血功能异常)。比较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替加环素用法用量、合并用药等因素上的差异,对存在显著差异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获得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19例患者,研究组29例,对照组90例,2组在合并休克(χ2=5.540,P=0.019)、接受重大手术(χ2=10.194,P=0.001)、合并肾功能不全(χ2=5.903,P=0.015)、用药前白细胞计数(WBC)(t=-2.748,P=0.007)、用药前凝血酶原时间(PT)(t=-4.868,P=0.000)、高剂量替加环素(χ2=4.214,P=0.000)、替加环素用药时间(t=-3.197,P=0.002)及合并使用两种及以上抗菌药(χ2=4.712,P=0.030)方面有显著差异。对上述指...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评价我院替加环素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所有使用替加环素的出院患者病历67份,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感染部位、病原学检查结果、替加环素用药适应证、给药方案、用药合理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7例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U重症患者应用替加环素(tigecycline, TGC)后TGC相关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TGC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各ICU 331例接受TGC治疗的成年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TGC使用剂量分为大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根据用药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水平是否<2.0 g·L-1分为低FIB组和正常FIB组。应用单因素和logistics回归分析TGC相关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危险因素,并分析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TGC相关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总发生率为59.9%,大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61.2%vs.58.3%,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疗程、合并肾损伤是TGC相关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s分析显示疗程>9 d是独立危险因素(OR:3.100,95%CI:1.707~5.631,P<0.01),而高水平的基础FIB值则是保护因素(OR:0....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病例及其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不良反应个案报道,并对患者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联合用药,以及低维蛋白原血症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及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1例独立文献报道,患者多为男性,偏老龄。11例病例中5例采用常规剂量治疗,3例采用较高剂量治疗。11例患者中有8例使用替加环素后纤维蛋白原FIB低于1g·L-1,3例FIB介于1~2g·L-1。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时间多介于3~10d,多数患者在停药、对症治疗3~7d后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替加环素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不良反应较少,但后果严重,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头孢菌素类药品导致成人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不良反应(ADR)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11-2018年黄石市中心医院、黄石市普爱医院、黄石市中医医院和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收集的271例头孢菌素类药物致成人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干预措施及预后情况,调查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合并基础疾病、联合用药、头孢菌素类药物名称及累积用药时间等相关因素,数据采用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头孢菌素类药物致凝血功能异常例数占总ADR的例数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从16.06%上升至22.76%;共涉及12种头孢菌素类药物,排序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美唑和头孢曲松。合并低蛋白血症、肾功能不全、联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及累积用药>5 d是头孢菌素类药物致成人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所有患者经停药、对症干预等措施后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未出现大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合并出血危险因素的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期间应严密监测凝血功能,及时发现凝血功能异常与出血倾向,预防致死性出血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与其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05—2010年该市使用标准化疗方案的确诊肺结核患者1 368例为研究对象,对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结核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7%,主要的不良反应事件为肝功能损害及胃肠道反应;单因素统计结果发现年龄、BMI、月收入、诊断分型及肝炎病史为抗结核治疗相关可疑危险因素,多因素统计分析发现年龄≥60岁(OR=3.27,95%CI=2.073~5.439,P=0.002)、BMI〈18.5(OR=1.377,95%CI=1.021~3.548,P=0.037)及肝病史(OR=1.82,95%CI=1.003~6.248,P=0.046)为治疗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抗结核药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当患者存在高龄、营养状态差及肝炎病史可一定程度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肺癌病人住院化疗期间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s)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36例肺癌病人的临床因素与化疗期间发生严重ADRs的关系。结果:年龄,性别,肝、肾功能,以及同时患有多种疾病且服用多种药物均能影响肺癌病人化疗期间严重ADRs的发生。老年病人和女性病人发生严重ADRs的风险比分别为1.048和1.033。与严重ADRs相关的临床因素按风险比由大到小依次为: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同时患有多种疾病且服用多种药物。结论:对于存在上述风险因素的病人应监测血药浓度,注意化疗方案的选择以及联合用药情况,以减少严重AD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研究热毒宁注射液不良反应(ADR)与其可能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总结热毒宁注射液ADR发生特点,为减少热毒宁注射液ADR特别是严重ADR的发生提供有益信息。方法 对2017年1月—2022年12月河南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热毒宁注射液相关ADR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ADR风险增加的可能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和原患疾病等。使用Apriori算法评价ADR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有效ADR报告1 028例。近2/3的ADR发生于14岁及14岁以下患者中。主要累及器官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5.54%),其次有全身性损害(15.18%)、胃肠系统损害(11.77%)和神经系统损害(5.25%)。关联规则分析中,根据支持度和置信度的值挖掘了多个强关联规则。其中,规则“是否伴随用药=是and年龄段=2~6岁”与“ADR分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置信度最高其支持度、置信度和提升度分别为6.42%、81.82%和1.47。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14岁以下人群;2~6岁且伴随用药的儿童尤其需要密切监测皮肤及附件损害类ADR。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促肝细胞生长素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归类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文献。对促肝细胞生长素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病例进行分析,包括病例基本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与预后、临床表现及用药关联性评价等方面。结果:促肝细胞生长素不良反应中出现低血糖反应的患者21例,占34.4%;主要发生于输液前30分钟内(30例。49.2%);大部分经过积极处理后恢复正常,无后遗症和并发症。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对受损的胰岛口细胞具有修复和促分泌作用,在用于肝病治疗时,应关注其引起的低血糖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