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应用质量功能展开(QFD)技术与卡诺(KANO)模型结合的方法,即QFD-KANO法,优化慢病药学服务模式,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应用QFD-KANO法分析慢病诊疗过程中医师、护理人员、药师、患者的需求,针对核心需求对现有的慢病药学服务模式进行优化,比较优化前后药学服务效果。结果 慢病药学服务模式优化后,处方的平均前置拦截审核时间由10.0min降至1.5min,药品使用不合理率从0.34%降低到0.19%,每季度接受用药教育的患者例数从768例增加至每季度2301例,每季度血药浓度监测解读例数从135例提高至215例,医护技三位一体药学服务覆盖率从10.00%提升至17.00%,慢病患者满意率从92.44%提升至97.89%。结论 QFD-KANO法有助于挖掘慢病药学服务中医师、护理人员、药师和患者的核心需求,能够优化慢病药学服务模式,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品管圈活动为载体,提高科室员工参与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建规范优质门诊药学服务模式。方法整理、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7月我院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调配组的调配差错条数、发药组不合格处方审核张数、咨询组的不合理用药处方干预成功例数。结果门诊药房品管圈活动干预后,调配差错率降低65.8%,不合理处方审出量提高22.8%,不合理用药处方干预成功率提高39.6%。结论通过这次品管圈活动,药师调配、发药、药物咨询与指导服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创建了优质门诊药学服务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应用品管圈管理方法 ,提升药学人员自我管理,主动改善意识,实现医院药学服务品质的持续改善。方法门诊药房人员自发组建品管圈,以PDCA管理循环为基础,严格按照品管圈"十大标准"步骤,开展持续的改善活动。结果门诊发药差错率由活动前的7.18次/万人次下降到3.26次/万人次。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升了药学人员自我管理的能力,使主动改善成为习惯,有效推进了科室品质管理和药学服务水平的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过组建品管圈活动改进中药房的工作模式,提升药学服务水平.方法 在中药房内组织人员开展品管圈活动,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力,进行品管圈活动的前后对照.结果 经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工作效率、出勤率、用药安全、解决问题的能力、服务满意度、候药时间等明显高于未经组圈活动的对照组.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中药房的药学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持续改善医院药剂科的质量管理。方法:介绍品管圈实施的背景、理论基础和程序等,分析品管圈在医院药剂科质量管理持续改善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与结论:将品管圈改善方法导入到医院药剂科的质量管理中,可以全面提升医院药事管理的品质,并增加医院药剂科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药学服务品质的持续改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7,(12):133-135
目的对应用"品管圈"活动提升门诊西药房药学服务满意度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我院于2016年9~10月期间在门诊药房药学服务中引进品管圈模式理论,对实施前和实施后门诊药房管理中药学服务满意度进行统计并比较。目标达成率=[(改进前-改进后)/(目标值-改进前)]×100%。结果品管圈于本院门诊药房实施后,药师服务态度、服务流程分别为31例、9例,均显著低于实施前的56例、28例,目标达成率分别为89.57%、9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在门诊药房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能够使门诊药房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对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满意度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采用“品管圈”方法 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品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药学服务品质中的应用,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内差件数。方法: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减少处方调配内差中,分析处方调配内差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同时评估该活动的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处方调配内差件数明显减少,下降比例达50%以上,活动收到良好效果。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降低了处方调配内差件数,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提高门诊药学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分析门诊患者用药咨询情况,为医院药学服务模式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1—6月合肥市滨湖医院门诊药房记录完整的用药咨询案例130例,回顾性分析咨询方式、咨询内容、分布科室等,针对咨询重点问题和人群同时开展合理用药宣传。结果 130例用药咨询的方式以患者或家属以窗口咨询方式为主,咨询者的科室以儿科和急诊内科最多,咨询内容以药品用法用量(17.99%)、药品适应证(14.39%)、药品相关信息(14.39%)、给药方式与时间(12.95%)及注意事项(9.35%)等较为常见。针对咨询热点问题,药师撰写心血管、内分泌、甲状腺等慢性疾病长期处方患者教育单及儿童安全用药宣传资料,制作发布11个药学科普短视频。结论 多种形式的用药咨询是药学服务的实践形式之一,其可借助高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积极为患者传递药物治疗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静脉输液药学相关风险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综合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实施各项活动,分析某省级三甲医院静脉输液药学相关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探讨并采取相应改进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使静脉输液药学相关风险发生率由改善前的21.98%降低至7.1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静脉输液药学相关风险,保障输液质量,同时显著提升圈组成员的药学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慢性病复诊患者提供治疗用药和药学服务,降低非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并减缓病情进展,积极探索门诊药学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online to offline,O2O)模式。方法:基于我院线上问诊平台,增加线上处方和药品邮寄模块,统计分析2020年2月19日-2020年3月7日线上门诊药学服务实践中患者年龄、就诊科室以及处方审核、药品调剂等相关数据。结果:开展线上药学服务后,线上问诊10 269人次,就诊科室主要为心内科、神经内科、感染科、内分泌科等慢性病科室;医院药师调剂线上处方6 880张,调剂药品总数125 864盒/瓶,有效缓解了慢性病患者用药困难。患者就诊年龄集中于20~70岁,35岁以上患者达到74.30%,表明中老年患者可通过自身或他人帮助享受慢性病线上就诊服务。药师处方审核率100%,审核不通过处方483张,不合格率7.02%,主要不合理因素为用法用量不适宜。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线上门诊药学服务对防控疫情和救治慢性病患者具有重要作用,也表明公立医院和患者已具备共同参与"互联网+医疗"的能力。门诊药师应积极探索药学服务O2O模式,借助"互联网+"重构药品供应保障服务体系,挖掘和重塑药师的专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方法在药剂科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品管圈方法引入药剂科的质量管理工作中, 在我科各调剂药房按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实施各项活动,改善药剂质量的管理方式,对比分析药房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药剂质量管理情况。结果: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门诊药房平均每周调剂差错件数分别为21.75 件(100%),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平均每周调剂差错件数为8.85件(40.69%)明显低于进行品管圈活动前(下降了59.31%),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调剂药房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品管圈活动后的各项能力评分高于进行品管圈活动前,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药剂质量管理中应用品管圈的管理办法效果较好,降低了调剂药房药剂调剂差错的件数,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提升了调剂药房药师的工作能力,是改善医院药剂科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降低处方调剂差错数,提高门诊药房服务质量。方法利用"品管圈"的方法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结果调剂差错数从改善前的每周21.80件下降为改善后的10.27件,药师解决问题的自信与能力增强。结论 "品管圈"能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持续改善门诊药房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提高服务质量。方法运用“品管圈”(QCC)的手法,进行“现况分析”、“解析”、“对策拟定”、“实施检讨”等步骤,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结果调剂差错数从改善前的每周28件下降为改善后的每周9件,提高了药学服务水平,药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的质量管理手法,能够帮助药师解决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能够持续改善门诊药房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降低药品月盘点帐物不符药品品种数,提高盘点准确率,提升医院的药事管理水平。方法利用品管圈,分析造成药品盘点帐物不符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门诊药房药品月盘点帐物不符药品品种数下降了65.9%,活动收到良好效果。结论品管圈活动在医院药剂科的持续推行,提升了药学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增强了人员自身综合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在降低深圳大学总医院中药饮片处方不合格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采用柏拉图、二八法则和鱼骨图等方法,分析深圳大学总医院中药饮片处方不合格的类型、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的处方不合格率的变化。结果中药饮片处方不合格率从品管圈活动实施前8.70%降至实施后3.85%,其中改善重点"特殊煎法未标注"和"用法错误"类型的处方不合格率分别从3.2%降至1.79%和4.4%降至1.44%。结论 QCC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降低中药饮片处方不合格率,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同时也提高了药师的工作效率和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中心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西药房调配差错率中的效果,以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方法:多中心圈采用双盲法从时间、岗位人员、窗口、配药区全方位进行分层查检,找出导致调配差错(内差)要因,再根据查检原始数据溯源,得出导致调配差错的真因,针对真因拟定有效对策并实施。结果:多中心圈总调配差错率由改善前8.43‰降至改善后4.04‰,达成率为102.57%,进步率为52.07%;多中心圈无形成果在质量改善手法和沟通与协调能力都有显著提升。结论:多中心品管圈活动是一个创新方法,有利于快速大范围平行推广,标准化成果可供其他三甲医院共享和借鉴,进一步拓展品管圈成果的应用范围,保证药学服务的质量和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从事社区药学服务的工作实践、模式创建、评价指标及该模式产生的各种良好结果等,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指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