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目的:利用BI决策支持系统开发集采药品临床使用监测系统,为落实药品带量采购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在原有监测系统基础上,根据药品带量采购政策变化情况,按照"聚焦问题、突出重点、自主管理、兼容并蓄"思路制定改造方案,实现集采药品临床使用监测。结果:对HIS系统和BI系统分别进行升级改造,新增中选药品信息维护模块、重点药品临床科室用药监测、临床科室查询模块等,新的集采药品临床使用监测系统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结论:在新的监测系统支持下,进一步加强临床药品使用监测与管理,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交流,督促临床科室优先选择使用中选药品,医院集采药品采购与使用按进度进展顺利,达到预期水平。  相似文献   

2.
辛昊  梁宇  姜明燕  邢曼  曹建华 《医药导报》2023,(10):1497-1501
目的 基于Power BI构建国家集中采购(集采)药品精细化管理平台,实现高效自动化数据分析,助力国家药品集采政策实施。方法 利用Power BI软件构建信息化管理模板,并导入国家集采药品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呈现可视化的数据分析画布。结果 基于Power BI构建的国家集采药品精细化管理平台能够提供标准化、同质化、可视化分析视图,显著提升国家集采药品全院任务量上报测算、科室任务量分配、全使用情况监测、完成情况分析等相关工作的效率。结论 通过该国家集采药品精细化管理平台,实现高效便捷的国家集采药品数据可视化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可视化工具FineB I对集中采购药品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进行可视化展示,形成的监测报表可作为药学部门决策参考。方法先用Excel处理从医院系统中导出来的集采药品采购量、销售量等原始数据,然后根据药品管理需求,用FineBI对数据处理,形成可视化图表。结果 生成集采药品采购进度查询、销售详情、药理作用分布、同通用名药品使用情况、可替代药品监测等可视化图形,可视化报表能在电脑端和移动端分享联动。结论 应用FineB I软件对集采药品数据处理,能够形成精细化、数字化、可视化程度高的报表,有助于药师开展集采药品数据分析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省际联盟带量采购药品(简称集采药品)工作监控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方法 基于Power BI软件开发可视化智能监控工具,获取并整理数据,运用M函数与度量值对数据建模分析,添加视觉对象生成交互式可视化报表。结果 基于Power BI软件自主设计集采药品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了以集采药品为业务场景的多维分析,可快速获取集采药品的合同量完成情况、中选与非中选药品采购量占比、采购金额占比等重要指标。结论 Power BI软件可为医院集采药品的管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并可实现数据使用规范化、统计分析智能化、数据呈现可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通过信息化手段,保障"4+7"带量采购药品约定用量的有效落实,引导医师、患者优先选择集采药品,为集采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方法:利用信息化管理理念与手段搭建集采药品监测体系,从医院信息系统中收集2020年1-9月及2019年同期通用名相同的集采药品及非中选药品使用情况,对比分析政策执行前后的药品销售金额、次均药费、医保资金支出药费、医保次均药费及药占比等相关数据指标,评价实践效果。结果:自搭建监测体系后,截至2020年9月,第一批集采药品(共计20种),已完成约定用量的149.42%,其中有18个品种已超额完成约定用量;对通用名相同的集采药品及非中选药品同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药品总费用、次均药费、医保资金支出药费、医保次均药费均有大幅下降;医院整体药占比由29.15%降至23.53%。结论:医院基于信息化手段搭建集采药品监测体系,为其用量得以顺利落实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建立信息化监测体系,实现国家集采药品全流程智能化管控,为国家集采药品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国家平台编码(YPID)规则的特点,赋予每个药品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化身份证,建立包括智能化提醒、任务分解、采购控制及自助实时查询等一系列信息化监控体系;分别对比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简称我院)前三批国家集采药品首个年度及上个年度同期同通用名药品用量及金额,评价实践效果。结果:智能化提醒模块让医生优先选择中选药品,任务分配模块能精细分配任务到主要使用科室,采购控制模块轻松控制中选采购占比,自助实时查询模块让临床科室随时知晓任务完成情况。通过上述模块的设置,我院前三批国家集采共88个药品全部超额完成约定任务量,中选使用占比符合要求,同通用名原研药仍占一定比例;前三批国家集采药品首个年度同比节省费用共3908.60万元。结论:我院信息化监控体系实现对国家集采药品的精准管控,满足患者不同的需求,减少医保经费的支出,增量降费效果显著,令多方受益。  相似文献   

7.
裴芳英  车道标 《中国药房》2014,(21):1931-1933
目的:研究医院供应链药事服务项目的设计、实施及效果,构建完善的医院供应链药事服务体系,实现对医院内药品流通环节的全程精细化管理。方法:通过建立医院供应链运营管理中心,在该平台的基础上,将药品供应企业一体化管理系统与医院各级药库管理系统实现对接,采用条码技术实现医院内药品物流的全程精细化管理和库存药品的品规化管理;并对此项目运营前后的关键绩效、运营效果和考核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医院供应链药事服务项目运营两年来,药库组织架构及成员职能发生了显著变化,人员减少,效率提高;库存优化,大库常备库存减少40%60%,库容节省50%;配送差错率降低至0.5‰以下;同时还实现了财务部门对医院药事服务项目运营实际成果的精确核算。结论:通过医院供应链药事服务体系的构建,全面提高了医院药品流通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以及医院药品的财务核算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升医院药品管理水平.方法:介绍医院门诊电子标签信息系统的生成、特点并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与结论:建立电子标签系统有助药品管理走向正规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医院内高危药品管理的方法和切入点,以提升药物安全管理水平.方法 制定我院高危药品目录,开设用药安全宣传栏及安全用药教育,介绍常用高危药品种及注意事项,通过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结合我院实际管理工作情况,加强我院高危药品管理.结果 我院通过实施有效的管理降低了高危药品在各个环节的潜在风险.结论 在目前"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合理安全用药的情况下,有必要在医疗机构内对高危药品实施针对性管理.建议各医疗机构制定本机构相应的高危药品目录和管理制度,以提高对高危药品安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院麻醉和精神药品信息化管理,提升临床科室麻精药品管理水平.方法: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在医院现有的信息系统基础上开发端口,自动获取数据,并生成麻醉和精神药品报表.结果:麻醉和精神药品信息系统实现了麻精药品报表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麻精药品信息系统能提高临床科室麻精药品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医院麻精药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收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国家集中采购(以下简称"集采")中选药品和非中选药品说明书条目情况,为提高药师研读药品说明书的能力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对比分析该院61组同通用名集采中选药品和非中选药品说明书各条目一致性、完整性,重点剖析差条目。结果: 61组同通用名的集采中选药品与非中选药品说明书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其中,29组说明书差别较大,有7个或以上的差异项目,占比47.54%。结论:集采中选药品在药理毒性、临床试验、警示语、药物过量、药动学及特殊人群用药等项目上存在严重缺失。相关部门与药师、医师应积极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重视说明书的修订和更新,促进药品说明书及其监管工作的规范化,确保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加速仿制药替代的背景下,提出促进仿制药使用的政策建议。方法:选取江苏省某胸部专科医院治疗肺癌的8种既有原研药也有仿制药的品种,按季度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原研药和仿制药使用量占比、使用金额占比、价格比,以及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执行集中采购前后仿制药替代潜在的费用节省率。结果:2018年第1季度至2020年第2季度,原研药、仿制药使用数量占比分别由22.38%下降至14.26%、77.62%上升至85.87%,使用金额占比分别由39.43%下降至21.56%、60.57%上升至78.44%,仿制药与原研药价格比从2.08上升至2.75。在执行集中采购后,仿制药替代原研药潜在可节约费用1 061 254.51元,费用节省率为55.93%。结论:随着仿制药相关政策的推进,仿制药使用数量和金额占比都在上升,仿制药替代确有降低药品费用支出的作用。因此,加快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同时配合仿制药政策的宣传,着力提高医患对仿制药的认同,再通过集中采购政策,可以促进仿制药利用以节约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精细化设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用药规则,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利用临床合理用药智能管理系统,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适应证、用法用量、疗程等进行精细化设置;通过分析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退费率以及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合格率,评价精细化用药规则的实施效果。结果: 门诊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退费率由11.80%降低到2.47%(P<0.05),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合格率由87.62%提升至97.19%(P<0.05)。结论: 通过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用药规则的精细化设置,规范了医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药价虚低"现象.探讨如何规范药品市场、合理控制药价、保障药品质量、降低用药风险.方法:通过收集有关药物经济学、集中招标制度、药品价格等方面的文献资料.阐述当前"药价虚低"现象可能带来的用药风险.结果:"药价虚低"可能导致药品质量的降低,危害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可能导致一些临床效果好且廉价的药品淡出市场,老百姓的临床用药受限等用药风险.结论:要求我们政府规范当前药品生产企业的准入制度;加强监管和规范药品经营市场,推动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药品集中招标制度,统一招标规则和标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探讨合理用药。方法:把公立医院绩效考核55个指标中与药相关的10个指标分为3个方面即处方点评、规范药品采购和使用、每百张病床药师的人数进行分析。结果:医改新形势下医疗机构应强化处方点评、加大抗生素使用强度的管控、加强国家基本药物的采购与使用、增加国家集中采购中标药品的采购、降低门(住)诊次均药品费用、提高药师在医疗服务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的占比,使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结论:合理用药是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家卫健委在医改新形势下为医院药事管理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制定2型糖尿病临床药学路径并应用,为DRGs环境下的精细化用药及控费管理提供践行依据。方法:临床药师参考指南、药典、处方集等对医院药品目录中涉及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的107种药品从PK/PD、药物经济学、“4+7”集采、医保属性、医保限制适应证等方面比较,同内分泌临床专家讨论后制定出院内2型糖尿病临床药学路径。将2022年1至3月内分泌科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为主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临床药学路径品种。同时观察2组DRG支付盈亏、平均住院总费用、药品总费用、药占比、主要相关集采品种消耗、不合理医嘱、ADR、血糖、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DRG支付结余增加;平均药品总费用、药占比显著下降,集采药品消耗量占比较高,不合理医嘱、药品不良反应、血糖、平均住院天数等无明显差异。结论:DRGs环境下2型糖尿病临床药学路径的制定及其应用可在保证诊疗安全有效的前提下进一步控制药品费用,推动药品集采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避光药品管理全流程进行优化,明确各个管理要素来保障医院内药品质量安全,为构建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的院内药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打下基础,以提高管理效能,实现协同管理。方法:组织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个相关职能部门历时3个月,对全院56个临床科室护理单元小药柜避光药品管理现状进行检查,发现缺陷问题点后从室内外光线照度控制、避光药品专业知识、避光保存、避光输液、避光运输5个方面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结果:通过与6个职能部门协同管理,在质量管理工具的使用、药学专业知识的指导、质量管理能力的培养、避光药品管理工作流程4个维度进行改进,并实现3项创新以加强避光药品管理。临床科室避光药品管理缺陷大幅改善,药品遮光盒未使用下降率为28%,室内外光线未有效控制下降率为50.33%,避光输液袋未使用下降率为50.4%,避光药品专业知识知晓率达到100%。结论:改良后的七何分析法(5W2H)可以加强对临床科室避光药品的管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避光药品的发放、运输、储存、使用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得到了保障,院内药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李旭东  李忻  于倩  关丽英 《中国药事》2021,35(1):138-143
目的:探索通过信息化手段,保障“4+7”带量采购药品约定用量的有效落实,引导医师、患者优先选择集采药品,为集采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方法:利用信息化管理理念与手段搭建集采药品监测体系,从医院信息系统中收集2020年1-9月及2019年同期通用名相同的集采药品及非中选药品使用情况,对比分析政策执行前后的药品销售金额、次均药费、医保资金支出药费、医保次均药费及药占比等相关数据指标,评价实践效果。结果:自搭建监测体系后,截至2020年9月,第一批集采药品(共计20种),已完成约定用量的149.42%,其中有18个品种已超额完成约定用量;对通用名相同的集采药品及非中选药品同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药品总费用、次均药费、医保资金支出药费、医保次均药费均有大幅下降;医院整体药占比由29.15%降至23.53%。结论:医院基于信息化手段搭建集采药品监测体系,为其用量得以顺利落实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