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目的探讨3D FIESTA MR涎腺造影对于涎腺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11例涎腺梗阻性患者,进行MR涎腺造影检查,并对MR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3D图像及仿真内窥镜图像。将MR的重建图像结果与诊断内镜进行对比。结果MR涎腺造影诊断正确率为72.7%,涎腺仿真内镜与术中内镜视野具有高度的匹配性。结论MR涎腺造影能够显示涎管,MR仿真内镜可以作为术前检查的有效方法,提供手术的形态学及病理学信息。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63例曾经X线造影和超声显象检查后明确病理诊断的涎腺肿块进行对照分析。重点比较X线造影与超声显象在诊断价值上的优缺点,讨论了两项检查方法互相补充综合诊断的价值。结果:超声显象的诊断符合率为79%,X线造影为84%。两者综合诊断符合率提高到94%。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RI征象在涎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8例涎腺肿瘤116个瘤灶的MRI表现,116个瘤灶中良性肿瘤98个,恶性肿瘤18个。观察病灶的部位、形态、边界、MR信号、强化类型、均匀性、邻近组织的浸润及颈部淋巴结情况,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不同类型涎腺肿瘤间MR征象的差异。结果:涎腺良性肿瘤的MRI表现:形态规则(71/98)、边界清楚(66/98)。所有52个多形性腺瘤T2WI表现为高信号并呈延迟强化,32个腺淋巴瘤增强后均呈中度强化,其中18个病灶T2WI表现为等信号。涎腺恶性肿瘤的MRI表现:5个黏液表皮样癌中,3个中、低度恶性者呈囊实性,边界较清晰,2个中、高度恶性者呈实性,边界不清;3个腺样囊性癌中,2个以侵犯范围广泛为特征;4个腺泡细胞癌中,1个低度恶性者与良性肿瘤较难区分,1个肿瘤直径>3 cm,表现出明显浸润性生长特点;2个淋巴上皮癌呈实性,增强后中度强化;恶性多形性腺瘤(1个)表现为同时具有良性和恶性肿瘤的特点;鳞癌(1个)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蟹足样浸润;淋巴瘤(1个)和淋巴结转移瘤(1个)表现为腮腺结节合并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结节信号与颈部肿大淋巴结一致。结论:常见涎腺良、恶性肿瘤MRI表现各有特点,对大多数病例进行鉴别诊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类不同年龄组正常主涎腺磁共振成像(MRI)体积、信号强度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增龄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分析2009至2014年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常规头颈部MRI检查、无涎腺疾病的患者300例,测量4个年龄组共300例受试者600侧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的体积、T1WI、T2WI信号强度与ADC值.以脑脊液为对照,计算各涎腺的相对信号强度(RSI).结果 腮腺的体积、T1WI RSI、T2WI RSI和舌下腺的T2WI RSI与年龄有相关性(P<0.01).腮腺体积、T1WI RSI、T2WI RSI在老年期之前逐渐升高,老年期后有所下降,其中未成年组与中年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只有未成年组与中年组颌下腺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I能有效评价正常涎腺结构与功能的增龄性改变,可以为老龄化研究和涎腺疾病的评估提供基线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背景 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是涎腺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复发率和转移率高,因形状和特点与良性多形性腺瘤(plemorphic?adenoma,PA)相似,常被误诊为多形性腺瘤.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涎腺A...  相似文献   

6.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3):200-202
目的探讨声辐射脉冲成像技术(ARFI)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涎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PSS患者为PSS组,另收集健康志愿者35例为对照组,采用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法(VTQ)检测2组受检者腮腺及颌下腺横向剪切波速度(SWV),并绘制SWV诊断PSS患者涎腺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PSS组患者腮腺、颌下腺组织横向SWV均高于对照组(P<0.01)。ROC曲线显示,当SWV为2.21 m·s~(-1)时,诊断PSS腮腺病变的敏感度为92.5%,特异度为86.4%;当SWV为2.19 m·s~(-1)时,诊断PSS颌下腺病变的敏感度为83.7%,特异度为90.5%。结论 VTQ可以反映PSS患者的涎腺组织硬度及弹性异常,对PSS患者的涎腺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应用高频超声对30例涎腺疾病患者进行了检查,并对其中15例患者做了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检测,以评价高频超声和CDE在涎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表明:①根据肿瘤形态、边界及内部回声三个指标来判断涎腺良恶性肿瘤,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肿瘤符合率为86.7%,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87.5%。②高频超声对涎腺炎性病变及腮腺囊肿的诊断符合率为100%。③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恶性肿瘤血供较良性肿瘤丰富,周边血流信号以环绕状为主,内部血流信号以树枝状为主,良性病变则无血流信号或以星点状为主;恶性肿瘤收缩期峰值速度(PS)较良性病变高(P<0.05),如以PS>32cm/s为恶性肿瘤诊断标准,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分别为87.5%、100.0%、92.0%。④CDE能显示出较CDFI更丰富的血流信息,为涎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频超声在涎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频超声对30例涎腺疾病患者进行了检查,并对其中15例患者做了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检测,以评价高频超声和CDE在涎尕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表明:1根据肿瘤形态、边界及内部回声三个指标来判断涎腺良恶性肿瘤,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肿瘤符合率为86.7%,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87.5%。2高频超声对涎腺炎性病变及腮腺囊肿的诊断符合率为100%。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恶性肿瘤血供较良性肿  相似文献   

9.
在本组43例~(99m)Tc 涎腺显像中(25例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5例慢性腮腺炎及1例结核性腮腺淋巴结炎),42例腮腺及1例颁下腺均显示在涎腺显像图中.照相显像均显示了良性或恶性涎腺肿瘤的大小、范围及部位,无假阴性.相比之下,涎腺造影有3例假阴性.本文表明虽然~(99m)Tc 涎腺显像对腮腺Warthin 瘤无特异性,不能鉴别涎腺良、恶性肿瘤,但该检查是一种安全而简单的诊断技术,且比常规涎腺造影敏感.与涎腺造影对照有助于炎症与肿瘸、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Cyclin D3与Ki-67在涎腺腺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cyclin D3和Ki-67在ACC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cyclin D3和Ki-67蛋白在10例正常涎腺组织(NSG)及34例ACC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yclin D3 LI在ACC组高于NSG组(P<0.05).复发组的cyclin D3 LI高于无复发组(P<0.05).Ki-67 LI在ACC组明显高于NSG组(P<0.05).小涎腺组的Ki-67 LI低于腮腺组显著性(P<0.05).Ki-67 LI在复发组高于无复发组(P<0.05).在ACC中cyclin D3的表达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392,P<0.05).结论 Cyclin D3的表达在ACC的发展过程中有一定作用,促进了细胞增殖.并可能与复发有关.Ki-67可能是一个重要的ACC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1.
49例疑口腔干燥综合征患者接受了99mTCO4-唾腺显像,根据腮腺显影情况、速度、与甲状腺放射性比及排泄情况将显像结果分为正常(-)5例;轻度异常(+)19例;中度异常(+)20例和重度异常()5例。显像表现与性别、年龄、病程、一般化验结果间无明确相关,但与患者γ球蛋白量相关。()表现者病情较长。大部份病例治疗后好转,临床痊愈2例显像均为(-),而无效2例均为()。核素唾腺显像阳性率为90%,特异性91.6%。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运用头颅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成像检查在诊治上颌埋伏阻生牙中的口腔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口腔科进行上颌埋伏阻生牙诊断并最终接受矫治的患者共5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传统X线片检查和CBCT成像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口腔临床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BCT成像检查诊断上颌埋伏阻生牙形态结构特征、萌出方向、牙弓内位置的正确率均明显高于传统X线片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BCT成像检查能清晰显示上颌埋伏阻生牙所致并发症,并发现牙列不齐的发生率>邻牙牙根吸收的发生率>邻牙阻生的发生率>囊肿的发生率>牙瘤的发生率.结论 CBCT能在三维空间上清晰反映上颌埋伏阻生牙的具体真实信息,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且可指导矫正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HDCT成像原理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多排CT在功能性成像方面的最新进展,着重阐述了HDCT(高清CT)能谱栅成像的技术原理、实现能谱成像的技术方法和临床方面利用CT扫描、实现组织定性分离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唾液皮质醇(SC)与血皮质醇(PTC)的相关性,探讨SC筛查库欣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以18例经病理证实的库欣综合征患者作为疾病组,13例单纯性肥胖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3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8:00、16:00、24:00及1 mg地塞米松过夜抑制试验(DST)后次日8:00的血液和唾液,收集24 h尿液并记录尿量.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唾液、血液和尿游离皮质醇(24 h UFC)浓度. 结果 SC与PTC在4个时间点呈显著直线相关,相关系数r值依次为0.71、0.74、0.78、0.71,总的相关系数r=0.73,P均<0.05;SC与24 h UFC在4个时间点也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5、0.70、0.76和0.58),库欣综合征组的午夜SC均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性肥胖组(P<0.001); 8:00 SC以6.21 nmol/L作为临界值,筛查库欣综合征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84.0%;若以8.33 nmol/L作为临界值,筛查库欣综合征的灵敏度为62.5%,特异性为100%;午夜24:00 SC以2.80 nmol/L作为临界值,筛查库欣综合征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3.9%;若以4.56 nmol/L作为临界值,筛查库欣综合征的灵敏度为93.8%,特异性为100%.结论 SC与PTC及24 h UFC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午夜24:00 SC是一种简单方便且无创的库欣综合征筛查指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在骨骼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骨伤科2011年8月~2013年2月收治的经X线普通摄片检查未能确定为骨折的68例患者,对其行数字断层融合技术与CT检查。结果数字断层融合技术检查出隐匿性骨折患者66例(97.05%),而CT检查出隐匿性骨折患者56例(82.35%),两种诊断方法的隐匿性骨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断层融合技术检查的图像优秀率为94.11%,CT检查的图像优秀率为85.29%,两组优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断层融合技术诊断准确率高、图像清晰、辐射剂量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黄安林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7):1120-1121
目的:探讨研究三维CT成像在颁面部创伤合并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6年6月~2008年6月,我院门诊和住院颌面部外伤合并骨折患者38例,螺CT扫描及三维CT重建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3D显示17例前壁骨折中有10例合并颅面部塌陷,其内凹深度(3~5)mm不等;3例合并眶下缘骨折并累及眶下孔.3D对上颌骨粉碎性骨折的位置、范围、碎骨块的移位、眶下孔受累、尤其对不规则骨折线的畸形走行等窄间信息显示清晰、直观,优于2D.3D图像除对于1例下颌升支小撕脱骨折娃示不佳外,均能清晰显示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类型,骨折块移位的方向和距离、与颞颌关节窝的空间关系以及下颌升枝断端移位的程度等优于2D.结论:通过本组病例的螺CT扫描及二维CT重建是图像处理技术的一大飞跃,对颌面部骨折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不仅能提高诊断率.发现横断面图像不能显现的一些骨折,而且对手术复位、整形外科、愈后判断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CT影像诊断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诊治的55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术前CT检查、复发CT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结果 55例患者均得到病理证实,术前和术后复发CT影像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5%、88.2%,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影像诊断的准确度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在上颌埋伏阻生牙矫治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就诊的24例患者,经根尖片和CBCT确诊有埋伏阻生牙存在,进行固定矫治,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CBCT能对颌骨内埋伏阻生牙准确定位,与颌骨内的实际情况所见完全一致,极大地提高了埋伏牙正畸牵引的成功率。结论 CBCT可以直观地显示埋伏阻生牙在颌骨内的情况,对上颌骨埋伏阻生牙的定位、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检查对骶髂关节炎的应用价值分析研究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以骶髂关节炎症状入我院的患者98例,通过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磁共振对骶髂关节炎的确诊率、磁共振成像技术对骶髂关节炎检查的运用,分析磁共振成像检查对骶髂关节炎的应用价值。结果经MRI扫描诊断为骶髂关节炎症的患者95例,MRI扫描对骶髂关节炎症的确诊率为96.94%(95/98),其中包括骨关节面变粗糙紊乱42例(44.21%),关节骨质破坏增生硬化15例(15.79%),囊性改变变17例(17.89%),关节融合11例(11.57%),关节腔隙变窄10例(10.52%)。MRI成像技术对骶髂关节炎成像显影清楚,病灶强化直观,对病灶活动期提示准确。结论MRI扫描对骶髂关节炎早期的确诊率高,关节腔内病变显示清楚,与周围组织解剖关系直观明了,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析CT在支原体肺炎中的影像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62例患者进行研究,以年龄大小实行分组,31例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为此次研究的研究组,而31例未成年支原体肺炎患儿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CT扫描检查,并对比组的CT检查影像特点进行对比.对全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的影像学进行分析,并对比两组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全部患者入院治疗后2周,磨玻璃样变和小斑片状或结节状实变影等影像学表现均消失,其中表现为大片状实变影、 纵隔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的仅有2例,均为6.45%,少于入院时的25.81%和77.42%,P<0.05,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占3.23%,少于入院时的12.90%;经过4周的时间治疗后,各项影像学特征均消失.研究组的磨玻璃样变、小斑片状或结节状实变影还有树芽征这几个影像学特征表现上的比重分别为77.78%、75.00%和80.00%,明显多于对照组的22.22%、25.00%和20.00%,P<0.05;而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大片状实变影、纵隔淋巴结肿大还有胸膜腔积液的比重为33.33%、12.50%、0.00%和29.17%,则小于对照组的66.67%、87.50%、100.00%和70.83%,P<0.05.结论 将CT扫描检查方法应用在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上,能够获得较为明显的影像学特点,进而提升患者的临床诊断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