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高危儿综合管理模式对提高高危儿随访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以家庭为中心,与医疗相结合、医护与家长配合的综合干预模式,对2014-2015年2 694例高危儿进行跟踪随访。比较综合管理前、后1年高危儿随访率,比较综合管理前、后高危儿体格发育、智能发育水平。结果综合管理后1年与规范管理前1年比较高危儿建档数及3、6个月、1年随访率均有明显提高;综合管理后高危儿体格发育达标率91.7%明显高于综合管理前的58.3%,智能发育合格率83.3%明显高于综合管理前的4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管理模式可以提高高危儿随访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高危儿随访期应用婴幼儿发育商(DQ)评分进行临床干预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的高危儿27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未干预组,随访期到2周岁,对所有高危儿进行婴幼儿DQ评分,比较两组高危儿干预指导后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能力、语言及社交能力的评价结果,同时对高危儿出现神经异常和脑性瘫痪情况进行临床统计分析。结果高危儿1周岁和2周岁时,干预组的五个功能区及DQ总分均明显高于未干预组(均P0.05);干预组高危儿出现视听障碍、运动障碍、神经反射和异常姿势者明显低于未干预组,其中未干预组出现2例脑性瘫痪患儿,干预组未出现(均P0.05)。结论应用婴幼儿DQ评分有利于早期发现高危儿智力发育情况,根据测试结果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能够降低高危儿出现神经系统疾病和脑性瘫痪的发生率,临床应建立长期随访测评制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NICU出院高危儿6和18月龄神经精神发育特征,为开展高危儿发育监测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2017年12月出生并在上海市儿童医院高危儿随访门诊接受系统管理的高危新生儿进行随访,采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评估6和18月龄高危儿神经精神发育情况,分析不同分组高危儿发育特征。结果 6月龄共488例高危儿纳入分析,18月龄共294名高危儿纳入分析。6和18月龄时各组高危儿各能区发育商(DQ)均值可达量表平均值范围。6月龄男童不同出生胎龄(GA)分组的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DQ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18月龄不同GA高危儿4个能区D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与神经精神功能表现密切的运动能、应物能区,仍以晚期早产男童组DQ值最低。结论 NICU出院高危新生儿精神发育存在性别、出生胎龄间的差异;即使平均DQ达量表平均值范围,这一群体神经精神发育风险仍较高,且不同年龄高危儿侧重不同能区;需重点监测中期、晚期早产男童,持续开展家长教育和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在高危儿系统管理中的应用,为建立更为高效的系统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2年3月-2013年3月出生于某社区的高危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25例作为高危儿观察组,使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在发育关键月龄对高危儿进行筛查,在同一社区选取127名高危儿作为高危儿对照组,按照原有方式进行系统管理。在随访2年后对两组高危儿的随访率、转诊率以及与两组儿童未来生存质量有关的智能发育水平、社会-情绪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危儿观察组的随访率为92.8%、转诊率为43.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儿观察组的智能发育得分(90.25±3.16),高于高危儿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交-情绪得分(65.91±1.03)低于高危儿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用于高危儿系统管理,能提高高危儿的随访率和转诊率,提升高危儿的智能水平和社会-情绪能力,进而改善高危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高危儿6个月、1周岁的发育情况,以正常儿为标准,从运动发育、精神神经发育、原始反射、肌张力四个方面对高危儿进行全面评价,结果二个年龄组的发育评价差异无显著性(P>0.05)。部分高危儿6个月和1周岁的评价结果不一致。提示高危儿的发育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对发育异常者应多次随访并早期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分析高危儿体格发育状况及神经运动发育监测情况,探讨高危因素与发育监测结果 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 选取2006年9月~2008年9月在渭南市妇幼保健院高危儿门诊定期随访的在该院新生儿科出院的1~12月龄婴儿260例,按有无脑损伤高危因素分为高危组142例,对照组118例,并对其进行神经运动发育评估、体格发育评估及头围发育评价.结果 对两组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头围及神经运动发育检查和Vojta姿势评价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1.66、79.10、11.66、18.70,均P<0.05).结论 儿童生长发育监测是儿童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脑损伤高危因素的婴儿更需要定期进行神经运动发育监测及随访,尽早发现异常,早期干预,防止脑瘫或伤残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姜晓燕  赵玉德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0):2012-2013
目的探讨计算机系统在社区高危儿规范管理与早期干预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计算机网络建立家庭、社区与转诊单位互动平台,设置高危儿管理流程,对1 694例建档高危儿随访、定期评价、营养及发育指导、实施早期干预。结果①规范管理后2年与前2年比较,管理后高危儿建档数以及半年、一年、两年随访率均有明显提高(P0.001)。②一岁时早产随访组Gesell各能区发育商DQ均高于早产失访组(P0.05、0.01)。早产随访组中胎龄大于36周的早产儿各评定值低于足月儿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失访组5个能区DQ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建立高危儿监测网,设立家庭、社区与转诊单位互动平台统一管理,配合家庭式干预模式,是提高高危儿管理率及生存质量的有效、可行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婴儿20项神经运动检查在高危儿脑损伤筛查中的意义.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门诊随访的580例高危儿,采用婴儿20项神经运动检查法对2~6个月龄小儿进行筛查,发现异常者给予早期干预,定期随访.结果 婴儿20项神经运动检查法能提高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率,筛查出儿童运动发育迟缓、脑瘫等疾病.结论 婴儿20项神经运动检查法是筛查高危儿脑损伤的最简便、最可靠的方法,值得在儿保门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高危儿的随访情况以提高随访率,使高危儿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方法:对2008年9月8日~2010年9月9日到该院高危儿随访专科就诊的高危儿1 268例进行研究,分析其高危因素的具体构成比、各类高危因素患儿随访次数、失访情况及原因。结果:高危因素中早产或低出生体重、窒息或缺血缺氧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为前4位因素,所占的比例高达88.5%;仅随访1次的高危儿占54.6%,随着高危儿年龄的增长,各类高危因素患儿的失访率均增高明显;失访原因以家长对随访重要性认识不足为主要原因。结论:完善高危儿系统管理,定期总结随访情况,加大对高危儿家长的健康教育活动,对降低失访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院高危儿随访现状,找出存在问题,进行改进,使高危儿系统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方法:以我院2008年1月1日~2010年8月2日就诊高危儿86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类高危因素构成比、各类高危因素患儿随访次数及失访情况。结果:早产、窒息高危因素所占比例高;随着高危儿年龄增长,失访率也随之增高。结论:应定期总结并分析随访情况,加大对高危儿家长的宣教力度,降低失访率,完善随访体系,从而减少高危儿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实施高危早产儿随访质量改进的效果, 为完善多学科合作的早产儿随访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7年7月1日-2018年7月31日, 从同济医院新生儿科出院的出生胎龄<32周和(或)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共268例, 纳入高危新生儿随访项目, 早期随访患儿为对照组(n=185), 给与常规出院指导与随访, 后期随访患儿为干预组(n=83), 实行随访质量改进措施, 比较两组高危早产儿在纠正月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随访率以及6月龄Gesell 评分。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患儿随访率在纠正月龄1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3个月、6个月时干预组随访率均较对照组增高,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7、7.965, P<0.05);纠正月龄6个月时干预组应物能和应人能得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9、3.661, P<0.05)。纠正月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均规律随访的早产儿, 其在大运动及应物能方面得分均高于未按规律随访的患儿(F=8.486、7.056, P<0.05)。结论 高危早产儿随访质量改进可提高随访率, 间接促进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早产儿24个月龄Gesell量表结果,研究早产儿生后24个月龄的神经心理发育情况,为改善早产儿的神经心理发育结局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钦州市妇幼保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且出院后定期随访、资料完整的早产儿为早产儿组(n=278),根据出生胎龄(GA)将早产儿分为GA<32周组(n=102)和GA≥32周组(n=176);抽取同期健康足月儿为足月儿组(n=113);收集所有研究对象24月龄Gesell量表发育商(DQ);比较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早产儿各组与足月儿组Gesell量表结果;了解不同出生胎龄早产儿在生后24月龄神经心理发育的差异。结果 各组生后24月龄Gesell量表结果:1)早产儿组大运动、精细运动异常发生率及其DQ值与足月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语言、个人社交和适应性异常的发生率较足月儿高,相对应的DQ值较足月儿低。2)GA≥32周的早产儿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适应性的异常发生率分别与足月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语言、个人社交和适应性的DQ值仍低于足月儿。3)GA<32周的早产儿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社交、适应性异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足月儿,相对应的DQ值均低于足月儿。结论 大多数早产儿,生后24个月龄的大运动、精细运动已达到足月儿水平,但语言、个人社交和适应性的发育仍落后于足月儿;GA<32周的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未达到足月儿水平,仍需延长随访和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规律,为采取针对性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0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儿保科就诊并建立专案管理的,符合入组条件的326例早产儿(其中高危早产儿123例,低危早产儿203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随机抽取206例足月儿作为对照组,并在其(纠正)6月龄、12月龄、24月龄采用Gesell对其神经心理发育水平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1)纠正6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时高危早产儿、低危早产儿和足月儿三组之间Gesell各能区迟缓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3.247、26.600、10.652、15.587、12.920、18.475、30.471、19.339、51.203、6.999、11.601、15.888、7.506、13.564、7.696,P<0.05);2)同组儿童在纠正6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时Gesell结果比较,三组儿童在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三个能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287、17.416、16.492、29.209、14.267、19.768、17.679、39.345、11.448、P<0.05)。结论 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落后于足月儿,高危早产儿尤为明显,且各能区发育存在不均衡性,正确认识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规律,对实施早期干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早期被动操结合主动运动训练对早产/低体重儿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为其在早产/低体重儿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中的促进作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选取 2017年7月—2019年7月在金安区妇幼保健院高危儿门诊建档的218名早产/低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家长是否按照要求坚持对早产/低体重儿进行早期(校正6月龄前)被动操及主动运动训练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不同进行分组,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神经心理发育评估,比较各组校正6月龄、12月龄时体格发育及Gesell评分情况。结果 早期被动操及主动运动训练频率越高及持续时间越长,早产/低体重儿在校正6月龄与12月龄时其体格测量值及智能发育商数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训练频率≤1 d/周组相比,除校正6月龄头围外,训练频率2~3 d/周组及≥4 d/周组的早产/低体重儿在校正6月龄及12月龄时体重、身长和头围测量值及适应能力、大运动、精细动作能区发育商数更高(P<0.05);与持续时间0~2个月组相比,持续时间5~6个月组的早产/低体重儿在校正6月龄及12月龄时体重、身长及适应能力、精细动作、社交行为等能区发育商数更高(P<0.05)。结论 家长坚持给予早产/低体重儿做被动操及主动运动训练对其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儿童2岁时神经心理发育状况,为促进儿童早期发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5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早期发展门诊定期随访的1 042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出生胎龄分为4组,即早期早产儿(28~33+6周)组、晚期早产儿(34~36+6周)组、早期足月儿(37~38+6周)组和完全足月儿(39~41+6周)组,并在其校正年龄2岁时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神经心理发育评估。结果 4组儿童Gesell发育量表5个能区发育商(DQ)比较,适应性、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52、2.821、5.256,P<0.05);组间两两比较,早期早产儿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均落后于早期足月儿和完全足月儿,晚期早产儿精细运动落后于完全足月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儿童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发育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40、27.128,P<0.05),且表现为完全足月儿<早期足月儿<晚期早产儿<早期早产儿。与完全足月儿相比,晚期早产儿2岁时精细运动发育落后的风险增加(OR=1.809,95%CI:1.102~2.970,P<0.05)。结论 早期早产儿和晚期早产儿在2岁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心理发育落后,需延长随访并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预后的影响,为改善早产儿脑损伤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期间诊断脑白质损伤,出院后在本院儿童健康发展中心随诊至矫正胎龄12月的131例早产儿的资料,分为母乳喂养组(n=69)和人工喂养组(n=62)。比较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期间日增体重、住院时间、肠外营养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院内感染率、以及在住院期间所患疾病发生率;比较两组患儿矫正2、6、12月龄体重,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总运动发育商和小儿神经运动心理发育评分。结果 母乳喂养组院内感染率(25%)和早产儿脑室白质周围白质软化发病率(11%)比人工喂养组低(5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χ2=4.431、5.380,P<0.05);矫正2月龄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总运动发育商(95.5±8.8)较人工喂养组(91.1±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8,P<0.05)。结论 母乳喂养对早产儿脑室白质损伤预后改善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调查儿保门诊婴儿喂养情况,探讨母乳喂养与婴儿神经行为发育相关性。 【方法】 对长沙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7-12月进行健康体检的274例6~12月龄婴儿进行现况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婴儿喂养情况,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婴儿的神经行为发育进行评估。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出生后纯母乳喂养占67.9%,纯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占13.1%。婴儿发育商比较,女婴发育商高于男婴(P<0.05);纯母乳喂养组高于人工喂养组和部分母乳喂养组,在适应性、大运动能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纯母乳喂养时间为婴儿发育商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纯母乳喂养时间的延长有利于婴儿的神经行为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全身运动结合Gesell评估(GDS)预测高危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价值,为尽早筛查存在运动发育障碍高危早产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接收的高危早产儿64例,分别于扭动运动阶段及不安运动阶段施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随访至12月龄以临床诊断与GDS明确其运动发育结局,统计应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对预测高危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的价值。结果 64例高危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脑瘫3例(4.69%),运动发育迟缓16例(25.00%),运动发育正常45例(70.31%);对运动发育异常预测:不安运动阶段、扭动运动阶段预测特异度为97.78%、84.44%,敏感度为15.79%、52.63%,阴性预测值为73.33%、80.85%,阳性预测值为75.00%、58.82%。对脑瘫预测:以不安运动阶段与CS扭动运动阶段评估特异度最高均为96.72%。结论 全身运动结合GDS有助于预测高危早产儿运动发育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30~34周小于胎龄儿(SGA)与同胎龄适于胎龄儿(AGA)校正18~24月时神经发育的差异,为临床上完善早产儿的诊疗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对高危儿门诊随访的出生胎龄30~34周高危儿病例,按胎龄与出生体重分为SGA组与AGA组,比较两组早产儿一般出生情况、围产因素、早期合并症以及校正6~12月、18~24月龄时体格增长和神经发育情况,同时分析SGA早产儿早期并发症对神经发育的影响。结果 纳入研究的随访早产儿共122例,SGA组58例,AGA组64例,两组早产儿围产及早期合并症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6~12月龄时SGA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和语言发育商比较,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个人社交发育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18~24月龄时SGA组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发育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适应性、语言和个人社交发育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SGA早产儿发生神经发育迟缓(发育商≤75)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GA早产儿校正18~24月龄时大运动及精细运动发育商落后于同胎龄AGA早产儿,早期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可能为神经发育迟缓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不同出生胎龄的低出生体重儿(LBWI)2岁内神经心理发育规律,为开展针对性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出生、在上海闵行完成2岁内随访的280名LBWI分为早期早产儿组(胎龄28~33+6周,EPT)、晚期早产儿组(胎龄34~36+6周,LPT)和足月儿组(胎龄37~41+6周,T),采用全身运动(GMs)评估及Gesell量表随访至2岁。结果 6月龄内GMs异常检出率:在“早产/扭动”阶段,胎龄越小组越高(χ2=7.36,P<0.05); “不安运动”阶段组间无差异(χ2=4.36,P>0.05);9、18和24月龄[(生后(9±1)月、(18±2)月、(24±3)月]3次Gesell监测显示: 除EPT 组的9月龄5个能区与18月龄“言语能和应人能”外,其余月龄能区均达正常水平(DQ≥86);除24月龄的“言语和应人能”外,其余月龄能区DQ在胎龄越小组越低(P<0.05);“发育落后”(DQ<86)检出率仅在9月龄的5个能区和18月龄的“精细动作、应人能和应物能”表现为胎龄越小组越高(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儿童、父母以及家庭的多个混杂因素后,除24月龄的“应人能”外,其余月龄能区与胎龄均呈显著正相关(β:0.612~2.382,P<0.01)。结论 出生胎龄是影响LBWI2岁内神经心理发育的重要因素,胎龄越小组发育越差;早产儿在2岁内呈发育追赶趋势,至2岁时平均可达到正常水平,但在粗大与精细动作及应物能的发育仍落后于足月儿;应重视LBWI尤其合并有早产者早期系统保健,以实现发育落后儿的早发现、个性化早干预,促进其早期合理追赶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