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可手术小肝癌选择性适时半肝血流阻断法与肝十二指肠韧带阻断法(Pringle法)对患者中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 根据肝血流阻断不同方式,将我院腹部外科222例小肝癌手术患者分为无肝门阻断、选择性适时半肝血流阻断与Pringle法3组,对以上患者进行随访,收集生存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选择性适时半肝血流阻断组与无肝门阻断和Pringle法组患者之间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0.04)。无肝门阻断、选择性适时半肝血流阻断和Pringle法组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81.3%、93.3%和76.0%,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5年生存率分别为70.6%、90.8%和50.7%,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选择性适时半肝血流阻断组3年生存率与5年生存率均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在小肝癌可手术患者中应用选择性适时半肝血流阻断较Pringle法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与美蓝染色法在肝癌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对30例肝癌患者采用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与美蓝染色法联合应用的临床资料.首先解剖出拟切除肝段的肝蒂,B超引导下从肝段门脉注入美蓝染色后阻断肝蒂,使拟切除肝段染色,按染色的界限行肝段切除.结果 Glisson鞘内注射美蓝染色的成功率为100%,30例患者均行精准肝切除,其中右半肝切除6例,左半肝切除6例,Ⅱ、Ⅲ段肝切除5例,Ⅲ段肝切除1例,Ⅴ、Ⅷ段肝切除3例,Ⅴ段肝切除3例,Ⅵ、Ⅶ段肝切除5例,Ⅶ段肝切除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125±32)min,出血量为(250±55)ml.术后并发症:中等量(800~2 500ml)腹腔积液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住院时间为(19±5)d.结论 Glisson蒂横断式精准肝切除与美蓝染色法的联合应用对肝实质离断过程中的切面选择具有引导作用,有助于提高肝切除的精准性,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肝癌切除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翟润  张海洋  厉冰  门中俊 《实用癌症杂志》2022,(11):1829-1832+1841
目的 研究入肝血流不同处理方式对肝癌手术患者的疗效及对其不良反应等的影响。方法 104例肝癌患者需要行手术,根据入肝血流不同处理方式进行分组,其中53例患者采用Glisson鞘外血流阻断为观察组,51例患者采用Pringle全入肝血流阻断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临床指标,术前及术后1 d、3 d、7 d肝功能指标,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术后情况,术前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肝血流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天数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7 d观察组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蛋白(albumin, ALB)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2%,低于对照组(29.41%)(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肝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区域性肝血流阻断肝癌切除38例,全肝入肝血流阻断(Pringle法)肝癌切除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谷草转氨酶(AST)、引流量、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标本切缘满意率。结果:与Pringle法肝癌切除组比较,区域性肝血流阻断肝癌切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AST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标本切缘满意率显著提高(P<0.05)。而术中输血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法行肝癌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打击小,肿瘤切缘满意率高,术后渗出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对肝内、外管道走行及肝段划分的正确认识,是肝叶、肝段和亚肝段手术切除的基础.近年来,普遍采用的肝段划分法是Couinaud's肝段,Couinaud's肝段是依据Glisson系统的分支、分布和肝静脉的走行进行划分的,Glisson系统包括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及胆道.通过综述Glisson系统的解剖学及影像学研究与进展,将为肝癌的介入治疗、肝叶肝段和亚段切除方式及肝移植手术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常温下半肝血流阻断后肝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79例肝癌的回顾性分析研究,讨论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与全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对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37例行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42例行全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术后对两组病例的各项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79例无手术死亡。94.6%行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的患者和40.4%行全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的患者于术后两周肝功能恢复正常或术前水平。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肝癌伴肝硬变的患者行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可以减轻肝血流阻断对肝功能的损害、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是目前较为恰当的入肝血流阻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癌肝外动脉在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3-2010-08山东省肿瘤医院2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DSA资料.所有患者行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及肝外动脉探查,并对其行超选择性插管及化疗栓塞治疗(TACE).结果:200例患者共接受257次TACE治疗,36例患者存在47条肝外动脉参入肿瘤供血,主要来自膈下动脉(10例),肋间动脉(4例),内乳动脉(1例),网膜动脉(3例),胃十二指肠动脉(8例),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10例).33例患者肝外动脉均行超选择性插管和化疗栓塞治疗,其余3例患者肝外动脉困未能成功超选择性插管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后CR.结论:肝外动脉的存在直接影响肝癌治疗的疗效,对肝外动脉供血支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对提高TACE的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在肝脏巨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SHVE)在肝脏巨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施行肝脏巨大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SHVE组(15例)和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肝切除范围、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术后2 d平均腹腔引流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以及肝切除范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HVE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82.1±286.5)ml,明显少于Pringle组[(721.5±512.1)ml,P<0.05].SHVE组患者术后第1、3、7天血清前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Pringle组(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含量明显低于Pringle组(P<0.05).SHVE组患者术后2 d平均引流量为(189.4±103.5)ml,明显少于Pringle组[(249.5±108.7)ml,P<0.05].Pringle组有1例发生肝功能衰竭,SHVE组无一例发生肝功能衰竭.Pringle组有4例发生肝静脉损伤,3例发生肝静脉破裂大出血,1例发生空气栓塞;SHVE组虽有5例发生肝静脉损伤,但无一例发生肝静脉破裂大出血或空气栓塞.结论 SHVE术可以提高肝脏巨大肿瘤切除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是合理安全的肝脏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根据精准肝切除理念行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与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遵循精准肝切除理念行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术.手术主要方式是根据术前影像资料精确定位病变范围,根据病变范围行选择性的入肝血流阻断或行遵循肝脏内部解剖结构的规则性肝切除.[结果]63例患者中,61例完全腹腔镜下完成,2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3.17%.腹腔镜平均手术时间(210±90)min,平均出血量(400±90)ml.术后出现腹水6例,右膈下积液2例,右侧胸腔积液7例,胆瘘1例,经相应处理均顺利康复,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3)d.[结论]腹腔镜行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并行基于肝段、叶的腹腔镜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肝癌是安全可行的,符合当代精准肝切除的理念,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15例第Ⅷ肝段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使用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采取选择性肝血流阻断,对15例第Ⅷ段肝癌进行肝段或联合肝段切除.结果 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手术死亡.其中13例行第Ⅷ肝段切除,2例行联合第Ⅶ、第Ⅷ肝段切除.术中肝血流阻断1-2次,时间12~25 min,平均(17.3±5.2)min,切肝时间(阻断肝血流至肝脏肿块切除时间)10-23 min,平均(18.3±4.7)min.出血量约(50-700)ml,平均(186±78)ml,2例患者需输血.术后有2例合并胸腔积液,1例胆漏并发膈下感染.结论 使用PMOD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下,安全快捷地行第Ⅷ肝段的切除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潘龙  黄平  杜成友  李德卫 《肿瘤防治研究》2015,42(10):1016-1019
目的 通过与经典的钳夹法断肝比较,探讨单用双极电凝断肝法在肝蒂横断法肝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101例行肝蒂横断法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离断肝实质方法的不同,分为钳夹法组及双极电凝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Child-Pugh分级、吲哚菁绿15 min清除率(indocyanine green clearance rate at 15min, ICGR15)、合并肝硬化情况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488.89±268.76)ml vs.(390.00±209.82)ml,P=0.041)]、术中输血率(25.92% vs. 8.51%, P=0.023)、术后第一日白蛋白(albumin, ALB)水平[(25.69±4.27)ml vs.(27.57±4.11)ml, P=0.026]及术后24 h腹引量[60.00(10.00, 135.00)ml vs. 50.00(30.00, 80.00)ml P=0.039]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独使用双极电凝断肝能够减少肝蒂横断法肝切除术出血量,降低输血率,术后白蛋白水平更高,渗出更少。单用双极电凝断肝应用于肝蒂横断法肝切除术较传统钳夹法断肝更有优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25例(联合组)与非规则性肝切除23例(非规则组)治疗肝癌作前瞻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包括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和4 d AST的水平、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率和1年生存率等,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联合组平均手术时间较非规则组少[(120.16±15.45) min vs(130.26±8.48) min,t=2.77,P<0.05];联合组术中出血量较非规则组少[(252.40±81.25) ml vs (493.44±100.96) ml,t=8.42,P<0.05];联合组术后1 d、4 d AST水平上升幅度较非规则组小[(1 d AST:(143.76±49.48)U/L vs (253.82±77.79) U/L,t=5.90,P<0.05;4 d AST:(79.36±24.51) U/L vs(129.57±45.66) U/L,t=4.80,P<0.05];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分别为4.0%和8.7%(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联合组较非规则组低(12.00% vs 39.13%,P<0.05);术后1年复发率联合组较非规则组低(20.00% vs 47.83%,P<0.05);术后1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0% vs 78.26%,P>0.05)。结论 美蓝染色标记法联合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较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癌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地佐辛联合盐酸曲马多用于肺癌患者开胸术后自控镇痛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择肺癌开胸手术后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地佐辛联合盐酸曲马多组(观察组)40例:术后镇痛给予地佐辛25 mg+盐酸曲马多1 g+托烷司琼10 mg;舒芬太尼联合盐酸曲马多组(对照组)40例:给予舒芬太尼50 μg+盐酸曲马多1 g+托烷司琼10 mg。两组静脉镇痛泵设置为背景剂量2 ml/h,自控给药量1 ml每次,锁定时间15 min。观察两组术后6、12、24、48 h的生命体征、镇痛、镇静评分、按压次数、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镇痛满意度。结果 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6 h时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与实际按压次数之比在6和12 h,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时段P<0.05)。结论 地佐辛联合盐酸曲马多用于肺癌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与舒芬太尼联合盐酸曲马多相同,但是镇静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保守性手术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alignant ovarian germ cell tumor, MOGCT)患者治疗中的价值,为MOGCT患者选择合理的治疗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将MOGCT患者分为保守性手术组33例和广泛性手术组36例,从卫生经济学、手术安全性、月经、生育情况及疗效指标等多方面对两种治疗模式进行评价。结果 (1)卫生经济学指标:保守性手术组、广泛性手术组患者的平均初次住院时间分别为16.27、19.91天,平均初次住院费用分别为16603.11、24 701.58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安全性:保守性手术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肠道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广泛性手术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者平均拔尿管时间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12%(4/33)、47.22%(1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保守性手术组、广泛性手术组患者治疗结束后月经规律比率、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疗效指标:保守性手术组患者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4%、87%,广泛手术组患者均为94%;保守手术组患者3、5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均为92%,广泛手术组患者均为9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守性手术在缩小手术范围、减少手术创伤、提高MOGCT患者生存质量同时,不影响MOGCT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引导下单次腰方肌阻滞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早期康复及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行胃癌根治手术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后经彩超引导下行双侧腰方肌阻滞(注射盐酸罗哌卡因),对照组单纯注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血清CD4+CD25+ T细胞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和补救性镇痛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镇痛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 h、6 h、12 h和24 h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CD4+CD25+ T细胞含量差值高于对照组(2.0±0.8 vs 1.1±0.6,t=5.248,P<0.001);观察组麻醉后发生恶心呕吐比例(5.9% vs 26.5%)、眩晕比例(2.9% vs 20.6%)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超声引导下单次腰方肌阻滞可减少胃癌根治术患者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提高术中和术后镇痛效果及术后疼痛满意度,且T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更快,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何首乌有效成分对大鼠骨癌痛的镇痛作用。方法 将36只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A组为正常空白对照(n=6),B组大鼠注射无菌生理盐水(n=6),C组大鼠左后腿胫骨注射乳腺癌细胞walker256建立骨癌痛模型(n=24)。建立骨癌痛模型的C组SD大鼠按灌胃药物随机分成C1、C2、C3、C4 4组,每组6只。建模成功后14 d、15 d、16 d连续对C1~C4组大鼠分别灌胃生理盐水(2 mL)、二苯乙烯苷(60 mg/mL,2 mL)、大黄素(60 mg/mL,2 mL)和儿茶素(60 mg/mL,2 mL)。每次灌胃前、灌胃后30 min、灌胃后1.0 h测量大鼠左脚掌的机械痛阈值。结果 癌痛模型喂养第5天起,与A、B两组比较,C组大鼠机械痛阈值降低(P<0.05),骨质明显破坏;A、B两组大鼠机械痛阈值无明显差异,骨质结构正常。C2组大鼠各时点的机械性痛阈值均较C1组、C3组、C4组明显增加(P<0.05)。与灌胃前比较,C2组大鼠模型灌胃30 min和灌胃后1 h后机械性痛阈值明显升高(P<0.05),但灌胃30 min和灌胃后1 h后的机械性痛阈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何首乌可有效降低大鼠的骨癌痛,其有效单体成分是二苯乙烯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53β异构体在rmhTNF联合顺铂干预人胃癌细胞MKN45和SGC7901生长实验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不同浓度rmhTNF单独或联合顺铂作用于人胃癌细胞MKN45和SGC7901,应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试剂盒)检测抑制率;巢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p53β和bcl-2 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rmhTNF单独或联合顺铂(4 μg/ml)作用MKN45细胞24 h,联合组抑制率大于单独组,且随rmhTNF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GC7901细胞中,联合组抑制率虽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hTNF单独使用对MKN45细胞中p53β和bcl-2表达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6,P>0.05;F=1.179, P>0.05),而与顺铂联合作用可明显上调p53β和下调bcl-2的表达,并且随rmhTNF浓度的增加,p53β逐渐增加,bcl-2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77,P<0.01;F=169.309, P<0.01)。在SGC7901细胞中未见p53β表达,但bcl-2高表达。rmhTNF和顺铂单独或联合作用时bcl-2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40, P>0.05)。p53β与bcl-2表达呈负相关(r=-0.897, P<0.01),细胞抑制率与bcl-2的表达呈负相关(r=-0.906, P<0.01)。结论 rmhTNF和顺铂对p53β阳性的胃癌细胞MKN45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应且rmhTNF和顺铂联合作用时可表现出协同抗肿瘤作用,其协同抗肿瘤效应可能是通过p53β调节下游分子bcl-2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局部微波消融联合髋臼球囊扩张骨水泥成形术与传统髋臼球囊扩张骨水泥成形术治疗晚期髋臼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晚期髋臼转移瘤的患者32例,患者行局部微波消融联合髋臼球囊扩张骨水泥成形术(观察组)或传统髋臼球囊扩张骨水泥成形手术治疗(对照组).通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肿瘤负荷评分(tumor burden score,TBS)预测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487例行肝切除术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时间依赖的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评价TBS预测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准确性。多因素Cox回归筛选影响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 ROC曲线分析显示,TBS预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AUC为0.722,高于肿瘤最大直径的AUC (0.711)和肿瘤数目的AUC(0.548)。TBS可将患者分成4个不同预后风险组,即TBS≤3组(n=70,14.4%)、3n=175,35.9%)、5n=150,30.8%)、TBS>8组(n=92,18.9%),各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依次为87.5%、75.7%、62.9%和36.3%;5年无瘤生存率依次为62.4%、44.2%、31.1%和12.9%。组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BS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 TBS可较好地预测肝细胞癌患者肝切除术后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表达及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研究其在白血病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的相互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71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对照组3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收集研究对象骨髓液单个核细胞,应用Real-time PCR方法对VEGF-C及CTGF 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VEGF-C、CTGF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呈正相关(r=0.709,P<0.05)。经1周期化疗后,达完全缓解患者及部分缓解患者与未治疗时比较,VEGF-C、CT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未缓解患者与初发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C、CTGF mRNA的表达在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不同程度各组及是否伴髓外浸润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C、CTGF在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共同参与了白血病的发生、浸润及转移,并且与白血病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