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开展教学评价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杜绝“水课”,打造“金课”,需要通过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来实现。本文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结合南方医科大学原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不足,在“金课”价值导向下,通过建立全员、全课程、全环节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达到加强评价指标的针对性和评价参与度、规范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发挥生药学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有力支撑新医科背景下健康中国战略需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以打造具备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即“两性一度”)的金课建设标准为指引,创新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建课程,有机融入生药文化内涵与德育元素,注重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设计,有效提升课程的“两性一度”,打造生药学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高质量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可为其他药学类课程的金课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具有较强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3.
在“大思政课”的理念下,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格局对课程思政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海市教委开展首批“大思政课”重点试验高校遴选工作,上海杉达学院入选“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高校。文章基于“大思政课”的理念,从多个角度理解其“大”的内涵,构建中医护理学课程思政体系。通过明确课程设置,科学定位课程目标,不断优化课程队伍,构建“与思政小课堂同向同行,与社会大课堂相辅相成,与网络云课堂虚实结合”的中医护理学课程思政大课堂,实现中医护理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推进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医护理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改革和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提出的“金课”概念是概括性与具体性的统一,是思想与实践的统一,是内涵与外延的统一。金课“两性一度”标准在遵循教育规律前提下提出的必然性体现了金课概念的科学性。临床医学课老师把专业课特点与金课标准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知识与临床思维诊疗能力、医学素养的结合体现临床医学金课的高阶性;通过学科之间的融合、课程讨论社区的搭建、学习结果评定个性化等方法实现金课的创新性;并不断引导学生在临床和理论学习中不断发现、不断寻求答案的过程体现金课建设的挑战度。金课课程建设不是闭环,而是螺旋式上升的开放性发展。因此,课程老师需要在实践中、在学生的反馈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药物分析课程是我国药学专业规定设置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该课程是对药品进行全面质量控制,保证临床能使用安全、有效、质量可控药品的方法学科,针对不同需求导向,精准教学模式最大程度的契合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基于创新创制需求引领构建药物分析精准教学模式,建立创新创制需求导向;针对不同需求导向构建“精准选题→文献调研→网络重建→跟踪汇报→个性评估”的精准教学模式;结合网络课程教学跟踪更新新技术,为药物分析质量标准提升提供基石与支撑,将为创新创制过程中药学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给医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地方医学院校应当在新一轮审核评估理念指导下主动作为。本文以齐齐哈尔医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例,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在专业评价、课程评价、临床教学评价与督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等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以促进医学教育教学的持续改进,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下,以健康教育学为例,探索在课堂内外开展课程思政的方法与途径。引导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聚焦国家政策、关注公共健康、注重学以致用,使学生放眼全球卫生、服务地方民生、践行医学誓言;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打造深度融合课程思政的,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专业“金课”,为全面推进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医学的本质决定了医学的人文内核,将“课程思政”融入医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医学伦理学是医学和人文的交叉学科,它与思想政治学科属性相近,价值导向同一,内容形式互补互促,使得医学伦理学开展“课程思政”较医学其他专业课程更具优势。医学伦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目标,着重培养医学生的爱国精神、敬业精神、科学精神和职业精神。教学方式可采用课堂讲授为主,结合案例分析、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角色扮演,课后的经典阅读、网络资源学习,以及伦理查房、社会调研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教学考核评价可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通过问卷调查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课程思政”视域下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挖掘教学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充分发挥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德育功能和引导作用,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全日制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问卷匿名自愿参与。结果  参与调研的956名医学生中,740人(占77.4%)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有需求,698人(占73.0%)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树立远大职业理想、激发学习热情和奋斗精神”,811人(占84.8%)希望课程中引入“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837人(占87.6%)认为“真实案例分享”有助于自己深入学习思考。结论  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要注重思政元素的提炼和渗透,把握文化传承和时代发展,深入挖掘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路径,不断完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0.
打造高阶课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环节。针对传统课程教学存在教学目标重知识、轻能力素质,教学方法重灌输、轻探究建构,教学评价重知识结果、轻能力过程等问题,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为例,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提升为导向,通过修订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全方位打造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讨论-线上学习-专题讲授-实验探究”四位一体高阶课堂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大思政课”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中山大学传染病学教研室针对临床医学生进行整合课程的改革和实践,以培养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把思政教育融合到传染病学临床与基础的整合课程中,实施效果好,提高了传染病学教学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尤其是医学人文课程思政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一线的医学教师需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进行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基于此,本文以《医学人文与实践》课程为例,以综合线上线下教学优势,整体设计《医学人文与实践》课程;以“两个五”融合工程为基石,探索课程思政实现的有效途径;以临床人文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五爱”医生-“十大思政要素”-“二十个思政元素”课程思政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四化”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实际案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为医学人文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是当今高等教育的一大趋势。本文论述了坚持翻译知识传授与思政价值引领相结合,深入挖掘中医英语翻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话题,从“读”“译”“思”“辨”“创”五个方面探索中医英语翻译教学与思政育人相融合的路径,并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程内涵、优化教学设计等措施,将中医知识的传承和中华文化的推广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活动,以提升学生对中医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实现中医英语翻译教学对语言能力和思政情怀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高等教育改革推进和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给医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地方医学院校作为医学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中主动作为。本文以广州医科大学一流专业建设为例,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通过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内涵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质量保障体系优化等方面进行探索,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强调“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行并重。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是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以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为例,探索并分析实施“课程思政”的途径和效果,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检验技术人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慕课"具有大规模、开放性、在线和共享性等特性,已经成为教育革命的一个新方向。欧美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尝试将慕课应用于医学教育。2014年,我国建立了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国内的中文慕课平台随之相继出现,课程内容主要为基础医学课程。慕课的发展需要坚持政府、企业及高校三位一体,由高校提供课程策划与具体内容设置,企业进行投资运营,政府或教育行政机构进行督导协调。同时,建立慕课联盟,可以更好地提高课程质量。在现阶段的课程中,慕课目前更加适合作为基础教育及继续教育的补充。慕课的内容更新较快,对网络、移动终端等硬件及师资、制作与维护等软件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慕课的课程质量评价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也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难点。在不远的将来,慕课将成为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因体系独立、观念陈旧、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当前思想政治课程教学陷入“孤岛化”困境,导致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脱钩,思想政治教育未能落到实处。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和医学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目标。课程思政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改进与创新,旨在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充分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文章首先从理论角度论述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医学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并从师资培养、制度保障及教学实施几方面就生理学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进行了探讨,将学科资源有效转化为育人资源,使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使得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有机统一,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化和发展,不断增强立德树人工作的实效性,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中外合作医学教育中批判性思维的应用与分析,促进教学质量评价在保障高等医学教育水平中的重要地位。方法 文章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验标准问卷、结合中英双方高校教师在协作教学过程中批判性思维的应用,对重庆医科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人口与社会科学(population and social science,PASS)”课程2021年9月—2022年1月的教学实践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以期为未来相关教学工作计划及改进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共有来自重庆医科大学中英合作办学PASS课程83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回答了问卷,有效参与率72.17%,其中,学生对“良好的教学”评价最高(平均值=3.997),“学习共同体”这一维度获得的评价尚可。“良好的教学”维度中,“教学人员努力使他们的教学主题变得有趣”的回归系数值为0.304(t=2.350,P=0.024<0.05),意味着该选项对总体满意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适当的学习量”和“学习评价”及“学习共同体”等维度多项问题得分也反映出与满意度显著的正向关系。此外,性别和英语等级证书的获得情况对总体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课程体验问卷能够...  相似文献   

19.
“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现“双轨合一”培养模式,既丰富了医学高等教育内涵,又拓展了继续医学教育外延。课程思政融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探究,其必要性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和医者仁爱精神素养的培育,在医学教育改革和新医科学科发展建设背景下具有可行性。审视课程思政融入临床专硕生教育存在的问题有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性”有缺失,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融入“契合度”存困境,研究生导师负责制的课程思政“能动性”未凸显。文章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通过对专业课程、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导师的课程思政功能三重建构,探究课程思政融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考评大学生课程体验问卷 (course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CEQ) 用于某医科大学学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信度和效度,了解医学生 CEQ 得分的分布特征,为提高医学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结束 4 门课程学习的 329 名不同年级专业的某医科大学在校生为样本进行CEQ 问卷调查,考评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评价 CEQ 的结构效度;采用问卷总分与各公因子得分的相关系数评价 CEQ 的内容效度。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描述与分析。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 313 份。CEQ 内部一致性信度的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962,分半信度的 Spearman-Brown 系数为 0.861。在结构效度评价中,因子分析得出的 3 个公因子可解释总变异的 77.895%。CEQ 总分与课堂质量与收获、良好的教学因子之间存在正相关,课堂质量与收获和良好的教学存在正相关 ( 均为 P < 0.001)。313 名医学生的 CEQ 问卷总分为 4.044±0.752,课堂质量与收获因子得分 4.149±0.790,良好的教学得分4.282±0.632,学习量合理因子得分 2.153±0.633。4 门课程的 CEQ 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实践课占比 44.4% 的早期接触实践训练课程 CEQ 得分最高。结论 CEQ 应用于医学生课程体验评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医学生总体对课程体验持肯定满意态度,处于中上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