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双能量CT构建的列线图在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大容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22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PTC并接受双能量CT检查的患者274例。根据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结果,将患者分为小容量CLNM组(198例)和大容量CLNM组(76例)。274例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92例)和验证集(82例)。分析两组临床及常规CT特征(年龄、性别、肿瘤最长径、肿瘤位置、包膜外侵犯和钙化)、双能量CT参数[动脉期和静脉期的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λHU)和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nZeff)]。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大容量CLNM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绘制ROC曲线,根据AUC、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估列线图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肿瘤最长径及包膜外侵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容量CLNM组PTC动脉期NIC、λHU、nZeff及静脉期NIC...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评估独立危险因素对转移淋巴结的预测效能。方法 收集279例PTC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声像图资料,以术后病理为依据,根据患者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特征,探寻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独立危险因素对颈部转移淋巴结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癌结节最大径、边界、形态、微钙化、距被膜的距离等特征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均<0.05);男性、癌结节最大径≥10mm、微钙化、距被膜的距离≤2mm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4种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效能最高,其AUC为0.785(95%CI:0.721~0.849,P<0.05)。结论 男性、癌结节最大径≥10mm、微钙化、距被膜的距离≤2mm是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4种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可辅助评估PTC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像组学方法提取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纹理特征以预判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方法前瞻性
收集本院接受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证实为PTC的189例患者,常规超声检查有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然后基于其PTC的超声横
切面、纵切面及双切面的纹理特征,利用随机森林方法对纹理特征进行筛选并建立预测模型,预测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是否发生
转移,并以最终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比对。结果189例患者中,术前甲状腺超声检查诊断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准确
率为35%,灵敏度为28.6%,特异度为55%。影像组学分析PTC的超声横切面/纵切面/双切面预测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准
确率为66.06%/68.12%/77.69%,灵敏度为53%/46%/40%,特异度为52%/53%/51%。结论结合PTC的超声横及纵双切面纹理
特征,影像组学方法预测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较单切面高,且远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为更好的制定手术范围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行甲状腺手术及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甲状腺癌微小乳头状癌患者120例。回顾分析患者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20例患者总体转移率为73例(60.8%)。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肿瘤播散、腺体外侵犯、原发肿瘤位置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等有统计学差异,而与性别、年龄、是否存在沙砾体、癌灶数目及病灶单、双侧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中,仅有肿瘤位置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明显。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出现中央区或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极为常见,在当原发肿瘤位于甲状腺中部或下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时,在术前或术中,应仔细评估侧颈部淋巴结,如出现可疑淋巴结转移应积极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为单侧PTC的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183例cN0单侧PTC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预防性中央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将预测概率和真实值构建ROC曲线,分析该模型对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果。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55岁、肿瘤最大径>1 cm及钙化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Logit(P)=-1.814+1.105×性别+0.953×年龄+0.707×肿瘤最大径+0.863×钙化形成;ROC曲线下面积为0.716(95%CI:0.641~0.790)。结论:建立的单侧cN0 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果以及实用价值,可在术前使用该模型进行计算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概率,P值越大则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越高,可进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首次细胞学诊断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47例,术后病理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按是否伴有CLNM,分为淋巴结转移组(CLNM组,45例)与淋巴结未转移组(nCLNM组,102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甲状腺功能实验室结果及甲状腺结节超声结果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结节的边缘、微钙化、纵横比、最大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甲状腺结节的质地、回声、孤立灶及TIRADS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4,95% CI:1.006~1.103)、性别(OR=6.499,95% CI:1.902~22.200)、TSH(OR=1.904,95% CI:1.395~2.598)、TGAb(OR=3.022,95% CI:1.005~9.084)、边缘(OR=11.483,95% CI:3.196~41.255)、纵横径比(OR=4.409,95% CI:1.508~12.890)及最大径(OR=1.894,95% CI:1.250~2.869)是甲状腺乳头状癌CLNM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性别、TSH、TGAb、甲状腺结节边缘、纵横比及最大径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CLNM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经手术治疗的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06例PTMC患者中,中央区淋巴结的转移率为22.6%(24/106)?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最大径(>5 mm)?多发癌灶?双叶肿瘤与PTMC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 < 0.05)?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与中央区淋巴结阳性发现率显著相关(P <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5 mm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OR=0.092; 95%CI=0.028~0.306)?结论:对于临床触诊阴性的PTMC患者,原发肿瘤直径>5 mm?多发癌灶?双叶肿瘤者有必要行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49例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PTMC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 PTMC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9.8%(99/249).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年龄<45岁、肿瘤多灶、肿瘤直径>5 mm、肿瘤穿透被膜是影响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PTMC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对于年龄<45岁、肿瘤多灶、肿瘤直径>5 mm、肿瘤穿透被膜的患者更应警惕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研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以及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收治的94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肿瘤数量、肿瘤位置、多灶性、被膜侵犯、血流信号、肿瘤侧别、肿瘤钙化、肿瘤纵横比、促甲状腺素激素、淋巴细胞性甲... 相似文献
10.
11.
背景常规超声检查指标单独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灵敏度较低,而淋巴结转移(LNM)与否可影响患者的诊疗方案。目的探讨超声检查指标联合预测PTC颈部CLN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至2020年5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手术及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446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及超声检查指标(结节直径、结节数目、单发位置、多发部位、内部成分、内部回声、边界、边缘、微钙化、纵横比、后方回声衰减、被膜侵犯)。依据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发生颈部CLNM 159例(35.65%),未发生颈部CLNM 287例(64.35%)。采用二元逐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PTC患者发生颈部CLNM的影响因素。绘制各指标预测PTC患者发生颈部CLNM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不同性别、年龄、结节直径、边缘、微钙化、纵横比、被膜侵犯PTC患者颈部CLNM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727,95%CI(1.059,2.816)〕、年龄<45岁〔OR=2.690,95%CI(1.728,4.187)〕、结节直径>10 mm〔OR=2.385,95%CI(1.544,3.684)〕、被膜侵犯〔OR=1.773,95%CI(1.153,2.724)〕是PTC患者发生颈部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回归方程:Logit(P)=-1.627+0.546×性别+0.989×年龄+0.869×结节直径+0.572×被膜侵犯。Logit(P)联合指标预测PTC患者发生颈部CLNM的灵敏度为67.92%、特异度为61.67%(最佳截断值为0.32),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95〔95%CI(0.650,0.738)〕;联合指标预测PTC患者发生颈部CLNM的AUC分别大于性别、年龄、结节直径、被膜侵犯单独预测(Z值分别为4.137、3.682、3.070、3.679,P值均<0.05)。结论男性、年龄<45岁、结节直径>10 mm、被膜侵犯是PTC患者发生颈部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上述4种指标联合预测PTC患者发生颈部CLNM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发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PTMC)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318例病理确诊为单发PTMC并行“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发PTMC中同侧和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0.57%(129/318)、9.75%(31/3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癌灶位于甲状腺下份、甲状腺被膜浸润、同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及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癌灶位于甲状腺下份及同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单发PTMC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比较低,不应该常规行对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癌灶位于甲状腺下份或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有转移者,可考虑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3.
《医学综述》2019,(23)
目的探讨CT结合高频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诊治的50例PTC疑似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均行CT、高频超声检查,比较分析CT与高频超声影像学相关资料、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CT结合高频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明显高于CT、高频超声单独诊断。经病理诊断,50例患者有47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94. 00%; CT联合高频超声诊断的符合率显著高于CT、高频超声单独诊断[95. 74%(45/47)比74. 47%(35/47),76. 60%(36/47)](P <0. 05)。结论 CT结合高频超声在PTC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且较CT、高频超声单独诊断更加准确全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初次行甲状腺手术的855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超声特征,采用逐步回归方法筛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建立危险评分数学模型并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性别(P<0.001)、年龄45~55岁(P=0.004),≥55岁(P=0.003)、结节最大径1~2 cm(P<0.001)、最大径>2 cm(P=0.008)、结节多灶性(P=0.029)、合并微钙化(P=0.019)、微钙化呈弥漫性分布(P=0.001)和血流分级2~3级(P=0.002)均为建立模型的最强预测因素。在建模组中评估模型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AUC)为0.78(95%CI:0.74~0.82),在验证组中AUC为0.70(95%CI:0.67~0.76),模型预测效能良好。结论基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建立了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量化模型,根据模型对评分高的PTC患者可推荐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5.
超声联合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淋巴结转移的准确诊断会影响患者的手术方式与预后。目前常用超声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但准确性不高。近年来超声造影和超声弹性成像有望提高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目的探究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以及弹性成像在PTC颈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收治的PTC患者124例,根据术后的淋巴结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转移组53例和反应组71例。记录并比较两组常规超声征象〔淋巴结前后径(S)、横径(L),并计算L/S(L/S分为>2或≤2)、淋巴结边缘形态(规则/不规则)、淋巴门(有淋巴门/无淋巴门)、淋巴结皮质回声(低回声、等回声、高回声)、淋巴结钙化(无钙化/有钙化)、液化表现(无液化/有液化)、血流分布(中央型血流、周边型血流、混合型血流)、血流分级(0~2级)〕、超声造影〔淋巴结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P)、时间-强度曲线下面积、造影分布(均匀、不均)、灌注区(有、无)以及边界情况(不清、清楚)〕以及弹性成像数据〔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PTC颈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AUC检验不同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转移组L/S、淋巴结边缘形态、淋巴门、血流分布、PI、造影分布和RTE评分高于反应组(P<0.05)。L/S、淋巴结边缘形态、淋巴门、血流分布、PI、造影分布和弹性评分为PTC颈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PI、弹性评分、淋巴门、L/S联合诊断PTC颈淋巴结转移的AUC高于PI(Z=6.183,P<0.001)。联合诊断的拟合方程为Logit(P)=-13.168+2.888×L/S+4.232×淋巴门+0.159×PI+3.029×弹性评分。结论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可有效提高诊断PTC颈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行外科治疗且病理确诊为PTC的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及CT检查,回顾性分析两者对CLNM的诊断价值。结果 32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242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80例无转移。患者年龄(χ2=20.34,P<0.001)、原发灶大小(χ2=27.34,P<0.001)和颈侧区转移淋巴结最大径(χ2=4.30,P<0.001)在CLNM组与非CLNM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中央区、颈侧区和中央区+颈侧区,超声诊断CLNM的灵敏度(χ2=82.26,P<0.001;χ2=114.01,P<0.001;χ2=82.26,P<0.001)、准确度(χ2=20.27,P<0.001;χ2=15.56,P<0.001;χ2=44.00,P<0.001)均高于CT,与超声联合C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超声诊断中央区和颈侧区CLNM的特异度低于CT(χ2=17.01,P<0.001;χ2=21.29,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在中央区、颈侧区和中央区+颈侧区,超声诊断CLNM的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CT(Z=2.99,P=0.003;Z=3.86,P<0.001;Z=4.47,P<0.001),与超声联合CT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7,P=0.062;Z=1.68,P=0.093;Z=1.61,P=0.107)。结论 超声与CT在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的诊断中各具优势,总体上,超声对于CLNM的诊断效能优于C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甲状腺超声图像建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人工智能诊断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至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甲状腺切除及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30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所有病例被分为训练集(265例)、测试集(44例)。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建立甲状腺超声图像预测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在测试集中评估该系统的诊断性能。结果 在测试集中,本模型预测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可达80%、76%、83%、0.794。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诊断模型可用于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联合CT在甲状腺乳头癌(PTC)早期诊断及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本院80例PTC患者高频超声与CT诊断影像学资料,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高频超声联合CT在甲状腺乳头癌早期诊断及淋巴结转移预测价值.结果 80例PTC患者高频超声与CT扫描显...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