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盐酸哌甲酯缓释片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生长的影响,以期为ADHD的药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ADHD儿童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治疗)和对照组(行为管理治疗)。定期监测儿童生长情况,包括身高、体质量、人体成分和24h膳食评估。结果 在完成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治疗时,治疗组儿童年龄的体质量Z评分(W/A-Z)(t=5.815、6.708、5.003、2.234,P<0.001)、年龄的体质量指数Z评分(BMI)/A-Z(t=3.776、4.666、6.431、7.467,P<0.001)、人体成分蛋白质含量(t=3.789、4.087、3.098、2.889,P<0.001)、骨骼肌含量(t=3.112、2.890、4.765、5.221,P<0.001)、脂肪含量(t=4.329、3.879、2.998、2.567,P<0.001);24h膳食评估的能量(t=11.657、12.887、5.091、3.765,P<0.001)、蛋白质... 相似文献
2.
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药物治疗是矫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重要措施之一。既往药物治疗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学龄儿童,对学龄前儿童关注较少。近年来进行的采用对照设计方法的试验结果表明,精神兴奋剂利他林治疗学龄前儿童ADHD有效,副作用轻微。建议对行为治疗效果欠佳或症状严重的3岁以上学龄前儿童给予利他林治疗,同时注意防止和正确处理用药过量。 相似文献
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该文就近10年来国内外关注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治疗及干预措施,从药物治疗、行为干预、营养及饮食干预、驱铅治疗、生物反馈等多种治疗模式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门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en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患儿对哌甲酯治疗的依从性,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 对1999年1月—2007年1月间所有首次诊断为ADHD,并给予哌甲酯处方的患儿,根据自编的《ADHD儿童电话随访问卷》进行电话随访。 【结果】 共有病例325例,204例获得有效随访,84.31%(172例)的患儿接受哌甲酯治疗。用药达6个月以上患儿占用药人群的71.52%。依从性好者占总人群的28.4%。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者占用药人群的29.7%,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主要拒药或停药原因为:怕药物副作用。药物剂型和是否合并家长教育或小组治疗对依从性有影响作用。 【结论】 ADHD患儿家庭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不高,长效制剂和父母小组干预有助于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社会技能是个体后天习得的,在特定社会情境中与他人进行有效社会互动的行为,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社会技能缺陷特征,并从行为、认知和情绪三个方面梳理了影响ADHD患儿社会技能表现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的药物治疗及部分患儿自行停药的原因. [方法]采用门诊登记统计和建病历随访,于2005年7月~2006年12月期间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全部首次就诊ADHD儿童.疗效评定主要根据临床症状描述. [结果]门诊一年半首诊ADHD患儿共613人,接受药物治疗的共280人,其中190人采用中枢兴奋剂(哌甲酯)治疗.追访在哌甲酯治疗有效者中有25.8%因担心长期用药会影响生长发育以及一些症状较轻的儿童选择停药,还有6.8%认为治愈停药,家长认为治疗效果不满意停药者仅占6.3%. [结论]中枢兴奋剂治疗对改善ADHD核心症状确有明显疗效,家长担心副作用发生以及患儿症状轻是导致停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是儿童期 ,尤其是学龄期最常见的行为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注意障碍、多动、好冲动和易激惹等。该病在学龄期中的发病率大约是 3%~10 % ,以男性为主 ,男女之比大约是 4~ 9∶1。ADHD的确切病因还不十分清楚 ,它可能是一种遗传异质性疾病 ,由遗传及环境因素造成。对双生子研究发现单卵双胎中两个子女同时患ADHD几乎占 10 0 % ,而双卵双胎中两个子女同时患ADHD占 10 %~ 2 0 % ,说明生后环境因素相同 ,只能用与遗传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门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儿童就医行为及药物治疗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以提高治疗依从性, 改善预后。方法 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本院心理卫生科首诊确诊并使用药物治疗的699例ADHD患儿采用自制量表进行一般社会学资料收集并进行心理测验。2012年7月采用回顾性访谈的方法对使用药物治疗的患儿家长进行电话随访及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共有病例699例, 有效随访490例。453例(92.45%)选用哌甲酯治疗。依从性好者185例(37.75%), 用药6个月以上178例。ADHD患儿就诊年龄与母亲受教育程度(r=-0.140, P<0.01)、总智商(r=-0.089, P<0.05)及ADHD亚型(r=-0.092, P<0.05)负相关。停药原因前三位为:担心药物副作用, 儿童行为问题无明显改善, 不规律使用药物。家长接受心理教育(Waldχ2=6.148, P<0.05)及家长对药物治疗的看法(Waldχ2=3.785, P<0.05)对依从性有影响。结论 混合型ADHD总智商偏低, 药物治疗依从性差, 家长对ADHD及药物治疗的认知程度低, 未接受心理教育是ADHD治疗结果的影响因素, 提升家长对药物治疗的正确认知, 可能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和青少年期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约影响全世界5%~11%的儿童。药物治疗是6岁以上ADHD儿童首选方案,约70%患者药物治疗有效。多种药物已被应用于ADHD临床治疗,如盐酸哌甲酯和苯丙胺、盐酸托莫西汀及可乐定和胍法辛等。药物副作用、药物剂型、患儿生长速度、家庭因素、患儿用药体验、睡眠问题或障碍等多种因素均会影响药物依从性。医生、父母和患儿共享信息、商讨治疗方案、监测疗效和副作用,并积极开展医教结合、家校结合,实施行为管理和干预,有助于提高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学业成绩及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0.
杨斌让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9):899-90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于儿童期的慢性疾病。循证医学证明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但治疗的长期效果并不理想。药物治疗存在潜在的风险。在治疗过程中应按照慢性病管理要求,严密观察、定期随访,以确保最大获益及最小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表现为与发育程度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并伴有社交、学业等方面的功能损害。目前ADHD的病因尚不清楚,普遍认为ADHD是由遗传、环境及其交互作用共同引起的一种行为疾病,可能与额叶纹状体脑功能障碍和单胺神经递质系统功能受损有关。不同的肠道菌群可产生不同的神经递质,通过微生物-肠-脑轴的双向交流参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因此,了解肠道菌群、微生物-肠-脑轴和ADHD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为ADHD的早期干预和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脑电图的改变。方法对37例临床诊断为ADHD儿童及3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儿童进行定量脑电图分析。记录安静闭目状态下的脑电图,经傅里叶转换得到α1、α2、α3、β、θ频段绝对及相对功率,以及αL/αR、θ/α等。结果 ADHD组较对照组θ活动增加,α、β活动在不同的脑区结果不同,θ/α升高,αL/αR于额部降低。结论 ADHD患儿的脑电图与正常儿童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3.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和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龄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率约为 11.5 % ,这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故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日益受到广泛重视 ,该文对目前国内外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拟为诊断和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试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对基本面部表情的识别能力,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面部表情识别障碍特点。方法 采用计算机系统对32例ASD儿童和32例ADHD儿童和32例正常儿童进行测试, 以反应时长、正确率为分析指标,三组儿童在发展年龄上进行匹配。结果 1)ASD组和ADHD组相比,两组对高兴、愤怒情绪的注视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0.16,P>0.05);ASD组对悲伤、惊讶、恐惧的注视时间均短于对AD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1.79 、2.96,P<0.05)。ASD组和ADHD 组对各表情的平均注视时间均短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SD组对高兴、愤怒识别正确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8、0.067,P>0.05 );ASD组的悲伤、惊讶、恐惧的识别率低于正常组(χ2=0.428、8.532、5.455 ,P<0.05);ADHD组仅对恐惧的识别率低于正常组(χ2=5.406,P<0.05);ADHD对其他几种情绪的识别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SD儿童的面部表情识别障碍不仅仅源于视觉注意减少;ASD患儿的情绪识别障碍主要体现在对悲伤、惊讶、恐惧的情绪的识别中,对高兴、愤怒的识别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5.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神经心理缺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技术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及病理机制的研究中 ,有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脑结构、脑功能以及认知神经心理方面的研究成为该领域的热点。该文就近几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神经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做一简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将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应用于门诊中疑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儿童,探讨该量表在辅助ADHD诊断及共患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3月~2007年5月期间收集疑似ADHD儿童1478名,家长填写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同时专业医生按照DSM-IV标准对儿童进行诊断,将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根据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的结果进行共患病筛查。【结果】以DSM-IV为参照标准,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对ADHD总敏感度为90.2%,特异度为62.2%,诊断一致率为72.5%;对注意缺陷为主型的敏感度为64.9%,特异度为82.3%,诊断一致率为78.0%;对多动冲动为主型的敏感度为62.2%,特异度为90.0%,诊断一致率为88.6%;对混合型的敏感度为62.6%,特异度为88.5%,诊断一致率为86.8%。ADHD儿童中筛查出对立违抗障碍者165名,品行障碍者34名,焦虑/抑郁者21名。【结论】Vanderbilt父母评定量表对ADHD及各亚型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与DSM-IV诊断结果较符合,能提供关于常见共患病及功能损害的信息,且易于填写和评分,可用于门诊或推广至基层卫生保健机构作为评估以及获得ADHD诊断相关信息、筛查共患病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综合干预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症状及执行功能缺陷的改善情况,为ADHD诊疗参考。方法 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18年1月-2019年2月儿少科门诊就诊的61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与药物治疗组,评估其症状及执行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1)综合干预组治疗后SNAP-Ⅳ评分中注意缺陷、多动、对立性因子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39、5.637、7.211,P<0.001);Stroop测试乙表正确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6,P<0.001);WCST持续错误数低于治疗前,分类完成数、概念化水平、持续应答数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61、-2.465、-5.585、-3.524,P<0.05)。2)治疗后综合干预组SNAP-Ⅳ评分中注意缺陷、多动、对立性因子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70、6.818、10.786,P<0.05或<0.001);Stroop色-词测试甲表正确率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25,P=0.001);WCST持续错误数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概念化水平、持续应答数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67、5.775、4.436,P<0.05)。结论 综合干预治疗可以改善ADHD患儿的核心症状和执行功能缺陷,是治疗ADHD的优化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评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功能状态,研究不同性别、年龄段、智力水平ADHD患儿的功能损害差异。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1月期间,收集疑似ADHD儿童1 718名,父母填写Weiss功能缺陷评定量表,同时专业医师按照DSM-5诊断标准对儿童进行诊断。符合诊断标准者纳入ADHD组,不满足诊断标准者纳入非ADHD组。结果 ADHD组1 011例,非ADHD组707例。在家庭、学习/学校、生活技能、自我观念、社会活动、冒险活动等维度及功能总分的功能损害方面,ADHD组均明显高于非ADHD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2.484、-15.629、-12.917、-9.435、-8.145、-11.026、-17.328,P<0.001)。在ADHD组中,男童在社会活动、冒险活动维度及总分的功能损害明显高于女童(Z=-3.322、-3.086、-2.350,P<0.05);年龄在9岁及以上组患儿在家庭、学习/学校、生活技能、自我观念、社会活动等维度及总分的功能损害,均明显高于低龄儿童(9岁以下)组(H=10.226、16.725、13.466、42.177、6.523、22.548,P<0.05);智力在中等至中下水平范围的两组(85~99,70~84)和智力低下组(<70)比智力在中等至中上水平范围的两组(100~114,115~129)在学习/学校维度有更严重的功能损害(H=54.528,P<0.05)。结论 ADHD儿童存在明显的功能缺陷,不同性别、年龄、智商水平的ADHD患儿的功能损害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以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ADHD儿童预后。 【方法】 2009年9月-2010年2月期间于上海市儿童医院儿保所门诊就诊的儿童,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初次诊断为ADHD、排除共病、就诊前未接受治疗,就诊后使用中枢兴奋剂治疗者,首次用药6个月后由家长填写自行编制的ADHD儿童用药依从性家长问卷,共随访642例,其中男514例,女128例。用χ2检验以初步筛选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因素,进一步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 【结果】 用药依从性好者占39.8%,影响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是否参加父母培训(OR=0.076,P<0.01)、担心药物副反应(OR=0.126,P<0.01)、人均月收入(OR=0.149,P<0.05)、服药次数(OR=0.201,P<0.05)、医疗费用支付方式(OR=0.262,P<0.05)和疾病分型(OR=4.000,P<0.05)。 【结论】 提高父母对ADHD认知水平,探讨ADHD社区服务的模式,有助于提高ADHD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