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了解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 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 2017-2018年上海市某三甲医院ICU患者738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入住ICU 48 h后感染CRAB患者,对照组为入住ICU 48 h后无CRAB感染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738例患者中,62例患者发生CRAB感染,感染率为8.40%。CRAB感染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主,占54.84%;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33.87%)、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4.84%)、菌血症(1.6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1.61%)、泌尿道感染(1.61%)和器官腔隙感染(1.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U患者发生CRA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GCS<8分、白蛋白含量<25 g/L、机械通气>7 d、CRAB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种数两联及以上。结论 CRAB是ICU内检出率很高的条件致病菌,早期干预危险因素有助于减少ICU内CRAB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研究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 (CRAB)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ICU住院天数、插导尿管的时间、气管切开、低蛋白血症、糖尿病、使用三联以上抗菌药物,检出CRAB前使用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以及使用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多肽类抗菌药物的天数在CRAB和CSAB两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将低蛋白血症(OR=7.78,P=0.005)、碳青霉烯类(OR=51.71,P=0.005)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OR=7.57,P=0.023)纳入危险因素模型。结论 CRAB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是低蛋白血症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CRAB组在治疗和防控的医疗成本高于CSAB组。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研究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O)医院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CRO医院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住院患者466 128例,查出CRO医院感染共488例,CRO医院感染率1.05‰。在488例CRO医院感染患者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CRE)医院感染率为0.56‰,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医院感染率0.44‰,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医院感染率0.04‰。CRO医院感染病例分布,ICU病房高于普通病房,外科系统高于内科系统。感染部位分布,呼吸系统感染占79.30%,其次是血液系统8.81%,泌尿系统7.58%,手术部位4.10%。临床分离的CRO只对替加环素、头孢曲松和头孢吡肟等敏感,对其他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均比较高。结论 CRO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医院感染菌株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高,应加强CRO监测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研究骨科患者尿路感染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o)的耐药性及其导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式,对某医院收治的尿液培养大肠埃希菌阳性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患者尿路感染CREco的耐药性及其危险因素。结果 从该医院住院尿路感染送检标本中检出CREco菌株48例。CREco菌株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类敏感株(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住ICU、入住ICU>1周、留置导尿时间>14 d、近1个月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住院时间>30 d等因素构成骨科患者CREco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骨科患者尿路感染CREco耐药情况严重,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CREco所致尿路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ICU)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某院ICU确诊为MDR-AB医院感染的病例40例为观察组,同期确诊为非MDR-AB医院感染的病例40例为对照组,分析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多重耐药的危险因素。结果对基本情况和侵入性操作因素相关差异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入住ICU的时间、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和切口引流管是导致MDR-AB医院感染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入住ICU时间较长患者,临床应警惕抗菌药物使用和侵入性操作可能诱发MDR-AB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O)流性特征及耐药性分布。方法 回顾性调查2020—2021年某院所有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诊断资料,分析CRO的流性特征及耐药性分布。结果 2年间共分离出CRO 2 153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 1 060株,占49.2%;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共786株,占36.5%;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共307株,占14.3%。检出CRO的标本来源主要集中于痰标本,大部分来源于老年医学中心。CRAB和CRPA在男性、女性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61岁以上年龄组占比最高。CRE对头孢呋辛钠等耐药性较高,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CRAB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CRPA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低。结论 CRO的检出率和耐药性在2年间有轻微下降,CRE和CRAB的耐药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骨科医院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性及其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18年12月某院收治的146例肺炎克雷伯菌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药敏结果将患者分为CRKP组和CSKP组,比较两组患者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CRKP菌株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46例患者中CRKP菌株42例和CSKP菌株104例。CRKP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CSKP(P<0.05)。近3个月使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多发伤、入住ICU、留置至少一种插管、近3个月使用碳青霉烯类、近3个月使用三代或四代头孢菌素、住院时间>30 d是CR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骨科患者CRKP耐药情况严重,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CRKP菌株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张磊  刘济  方旭 《中国消毒学杂志》2021,38(10):764-769
摘要 目的 研究季节性因素对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方法 采用对应分析方法,对某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季节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多重耐药菌感染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例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相比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更耐受低气温、湿度,其他院内影响因素使感染分布产生差异。结论 高湿度和适宜温度会促使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不同类型多重耐药菌在病区、标本、感染类型等分布上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的方法,对某医院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CRO)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某医院在2018—2020年期间从临床送检标本中共诊断出CRO菌株感染患者1 290例,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436例,占33.80%|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499例,占38.68%|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355例,占27.52%。临床分离CRO主要来自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和呼吸危重症科,主要分离自痰液、尿液和分泌物。CRO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广泛耐药且耐药性较高。结论 该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分离率较高,应加强耐药菌监测和感染链控制。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临床分布及细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防控院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4-2016年某医院微生物室分离的CRAB住院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就其临床分布及药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347株鲍曼不动杆菌(AB)中CRAB检出率为39.7%,院内感染的CRAB占感染总数的73.4%;CRAB多见于老年患者,标本主要来自痰液和分泌物,分别占78.0%和16.3%;其科室分布主要是综合ICU、含专科ICU的急诊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分别占19.5%、15.2%、12.6%和12.4%;3年药敏结果统计显示,CRAB和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CSAB)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及头孢替坦耐药率均为100.0%,CRAB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等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CSAB(P均<0.05)。结论 CRAB检出率较高,感染主要来自院内,分布相对集中,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应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及高危人群CRAB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常规诊疗操作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在医务人员及患者周围环境的传播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和方便抽样的方法,对2018年12月1日-2019年2月28日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ICU中对CRAB感染患者进行吸痰、更换导管、整理床单元、换药、静脉输液和口腔护理等6项诊疗操作后医务人员隔离衣、手套及患者周围环境进行CRAB检测。结果 医务人员CRAB污染率(57.5%)高于周围环境(38.6%)。医务人员污染率较高的操作有换药、整理床单元、吸痰和口腔护理,分别为83.3%、70.0%、66.7%和66.7%。周围环境污染中患者枕头、监护仪导线和三通接头的污染率较高,分别为56.1%、50.7%和49.6%。结论 神经外科ICU应加强换药、整理床单元、吸痰及口腔护理等操作中医务人员的防护,及时更换三通接头、枕头、监护仪导线,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2.
〖HT5"H〗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肺部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三甲医院老年患者肺部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患者肺部感染CRKP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收集老年患者肺部感染肺炎克雷伯菌186例,其中发生CRKP感染42例,检出率为22.58%。药敏结果提示,除替加环素外,CRKP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为50%~100%。多因素分析显示,存在糖尿病、合并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病原菌种类≥2种、外院转入、入住ICU是老年患者肺部感染CRK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患者肺部感染CRKP耐药形势严峻,临床应早期筛选CRKP感染高危人群,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研究住院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病原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某肿瘤医院内科住院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与感染病原菌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该医院肿瘤内科共纳入肺癌化疗患者 1 530例,发生医院感染56例,感染率3.66%。从56例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7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5株、革兰阳性菌16株和真菌13株。除真菌之外,所分离的病原菌均普遍耐药,尚未检出耐碳青霉烯类和耐万古霉素菌株。多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14 d、化疗周期≥2周和大量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等构成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耐药情况严重,缩短化疗周期和严格抗菌药物使用为主要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其高危因素,为有效控制NICU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儿童医院NICU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共调查住院新生儿患者9 544例,发生医院感染232例、244例次,医院感染率为2.43%、例次感染率2.56%。感染部位居前3位的分别为呼吸道、血液或导管和消化道,感染率构成比依次为48.77%、43.03%和5.33%。早产儿和体重<1 500 g、有创性操作、有激素治疗史、住院时间长等构成NICU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NICU医院感染以早产儿为主要感染群体,应针对高危因素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变化。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患者的CRAB菌株数据,描述其临床分布,并用WHONET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1 182株非重复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中,检出CRAB 514株,其中CRAB感染菌株367株;2014-2016年CRAB感染检出率逐年上升;CRAB标本多来源为痰液,占61.31%;CRAB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下呼吸道,占47.1%;CRAB感染菌株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胸外科、急诊科、普外科胃肠和呼吸科,占59.67%;3年间CRAB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CRAB感染主要发生在神经外科和胸外科等科室的下呼吸道感染病例中,CRAB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采取合理的抗菌药物管理措施可降低其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评价重症监护室(ICU)肠道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筛查及干预效果,为医院CRE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原菌分离鉴定技术,对某医院ICU住院患者肠道CRE进行筛查并实施干预措施。结果 从487例ICU住院患者送检的730份肛拭子或肠道拭子标本中共筛查出36例72份标本CRE阳性。筛查出的肠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28株,占77.78%,CRE定植率为7.39%。36例肠道CRE筛查阳性患者中,第1次筛查阳性患者为21例,第2次筛查阳性患者为11例,第3次及以后筛查阳性患者为4例。实施干预措施期间CRE感染率为1.44%。结论 该医院ICU住院患者肠道CRE定植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采取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CRE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JP2〗了解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s)临床分布及感染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病原菌分离鉴定和医院感染监测,对某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与感染分布分析。 对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和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及其所属患者目标性监测后的资料进行回顾调查。结果 该医院在2年间共分离出多重耐药菌4种79株,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科和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来源中,医院内获得感染和社区获得感染分别占27.85%和72.15%。结论 加强病原高强度筛查和监控有助于降低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b>研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患者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NICU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b>通过目标性监测方法,对丽水市中心医院NICU住院新生儿患者医院感染现状进行调查,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b>共监测该医院NICU住院患儿868例,确诊医院感染患儿16例、19例次,感染率为1.84%、例次感染率为2.18%。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和胃肠道,构成比分别为31.25%和25.00%。呼吸机的使用、侵入性操作和住院时间长构成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从19例次感染患儿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4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9株、革兰阳性球菌11株、真菌1株。结论 <\b>该医院NICU患儿医院感染率较低,主要发生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提示应重点加强肺部感染防控。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血流感染特点与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2014年1月-2018年5月487例医院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MDRO血流感染率为19.71%;单因素分析得知患者糖尿病史、感染前住院时间≥7 d、入住ICU、APACHEⅡ评分≥20、手术治疗、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留置导尿、使用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抗菌药物种数≥3种、联用抗菌药物≥3种、血糖>11.1 mmol/L、血清白蛋白<30 g/L等14个因素是医院MDRO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得知患者入住ICU、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联用抗菌药物≥3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等6个因素是医院MDRO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诊疗操作,缩短入住ICU时间,加强ICU医院MDRO防控是降低医院MDRO血流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b>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 <\b>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某医院NICU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b>从该医院NICU收治的852例新生儿中,查出医院感染患儿31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64%、例次感染率4.58%。新生儿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构成比为54.83%,其次是血液相关感染,占29.03%。出生体重、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静脉全营养、住院时间等因素是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b>该医院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是防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