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药物性肝损伤(DILI)预后的因素。方法 2008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住院期间发生DILI患者69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各个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发病年龄主要在50~59岁,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肝细胞型占78.3%;各年龄段患者临床类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76.1%DILI患者预后良好,未愈者占23.9%;中药引发的DILI占43.5%,且预后较其他种类药引起者差;患者在住院期间恢复还是未愈与患者性别、年龄、用药至发病时间或是否合并慢性疾病无显著性相关(P0.05),而与临床类型、是否有过敏史、发病时是否出现免疫特性临床表现有显著性相关(P0.05);初始发病时血清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和碱性磷酸酶水平是预测预后的较好指标(P0.05)。结论 DILI患者预后主要取决于用药种类和个体体质差异,初始发病时肝功能指标对预后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2.
231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对近4年多我院收治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231例诊断为药物性肝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Maria药物性肝损伤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231例患者中,Maria评分≥14分者69例,10~13分119例,6~9分43例,其中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患者依次为24例(34.78%)、72例(60.50%)及14例(32.56%)。涉及药物频率由高至低,主要为抗结核药47.62%(110/231),中草药18.61(43/231),其他抗生素7.36%(17/231),其他药物26.41%(61/231)。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84.42%(195/231),胆汁淤积型6.49%(15/231),混合型9.10%(21/231)。结论Maria评分表在对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进行评估时,其分值相对较低。抗结核药及中草药引起的肝损伤最为常见,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及重视。方法 连续收集98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B超及停用已知或可疑药物后疾病的转归特点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药物性肝损伤无明显性别差异,年龄以40岁以上者多见,占75.51%。导致药物性肝损伤前三位药物依次为中草药(41.84%)、解热镇痛消炎药(14.29%)、抗生素(11.22%)。肝功能检测几乎都有转氨酶升高,以谷丙转氨酶(ALT)升高为主(92.86%),ALT≥500 U/L者占59.18%。胆红素升高占85.71%,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64.29%)。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时间因药物种类不同而异,最快发生在用药后5 d,最慢发生在用药后10月余,多发生在3个月内。药物性肝损伤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及时停药为治疗的关键。结论 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肝细胞损伤及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详细询问用药史至为重要,单纯药物性肝损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陈建刚  王月珍 《肝脏》2014,(10):772-774
目的:对3年多来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收治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作回顾性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尽早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20例药物性肝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1997年 Maria药物性肝损伤评分标准进行评价,总结临床特征。结果120例患者中, Maria评分≥14分者39例,10~13分60例,6~9分21例。涉及药物发生率由高至低,主要为抗结核药46.67%(56/120),中草药20.83%(25/120),其他抗生素15.83%(19/120),其他药物16.67%(20/120)。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50.830%(61/120),胆汁淤积型15.0%(18/120),混合型34.17%(41/120)。结论抗结核药及中草药引起的肝损伤最为常见,少数可引起急性肝衰竭而死亡,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江红接 《肝脏》2013,(12):823-824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成都军区机关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患者中 DILI 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对诊断为 DILI 的102例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结果DILI 占该门诊病人总数及肝功能损伤者的比例分别为0.27%、7.1%,女性(0.35%、10.2%)高于男性(0.20%、5.0%)(P<0.01,P<0.001)。临床分型分别为肝细胞型肝损伤(59.8%),胆汁淤积型肝损伤(14.7%),混合型肝损伤(25.5%)。常见药物病因分别为中草药(28.4%)、抗生素(20.6%)、各种保健药(9.8%)等。发病年龄以≥45岁者居多(78.0%),而用药到发病时间以2周至1个月者多见(52.9%)。常见临床表现分别为乏力55例(53.9%)、黄疸45例(44.1%)、食欲不振40例(39.2%)等。结论DILI 已成为较为常见的肝功能损害因素,临床上无特征性表现,药物病因涉及面较广,有必要提高对该病的预防及诊治能力。  相似文献   

6.
141例药物性肝衰竭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衰竭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2002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141例药物性肝衰竭(drug-induced liver failure,DILF)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药物种类、并发症、预后等相关指标.结果 女性发生DILF比例高于男性,发病年龄以青中年为主.急性DILF41例(2...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总结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2015年1月 ~2019年12月我院诊治的DILI患者164例,收集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 本组DILI患者被诊断为肝细胞型97例,胆汁淤积型24例,混合型43例;肝细胞型患者年龄为(47.2±13.3)岁,显著小于其他两型(P<0.05);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病因、分型和肝功能变化等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至2018年于我院因DILI住院患者103例,记录其年龄、性别、用药种类、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及预后等资料进行比较,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在103例DILI患者中男性为42例,女性为61例,男女比为1∶1.5;肝损伤类型中最常见类型为:肝细胞型86例(83.5%);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最常见,共计45例(43.7%);导致DILI的药物中首位的是中药27例(26.2%);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好转出院77例(74.8%),痊愈13例(12.6%),治疗无效12个(11.7%),死亡1例(0.9%)。结论 103例DILI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中老年发病较多见,肝损伤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引起DILI的药物为:中药及中成药、化疗药、抗微生物药等,多数预后较好,少数可引起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伴自身抗体阳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自发病起至半年内自身抗体是否阴转,分析影响自身抗体转阴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主要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且血清学自身抗体检测至少有一项阳性的患者资料。根据半年内患者自身抗体是否阴转,分为转阴组和未转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服药史、肝损伤类型、肝功能指标及自身抗体分布等临床数据。结果:转阴组患者肝细胞损伤型32例(32/43,74.4%),未转阴组患者肝细胞损伤型89例(89/143,6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转阴组重度黄疸患者较未转阴组占比多(21/43,48.8%vs 29/143,20.3%)、半年内转阴组患者肝功能恢复率较未转阴组高(28/43,65.1%vs 47/143,32.9%)、球蛋白水平相对较低[28.1(26.7~31.8)vs 32.3(28.5~37.1)],但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未转阴组比较,转阴组患者只存在一种自身抗体阳性的病例数占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自身抗体阳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在半年内有接近1/4的患者自身抗体阴转,且以仅存在一种自身抗体阳性的病例为主;半年内患者自身抗体阴转病例肝功能恢复相对较好,仅存在一种自身抗体阳性患者自身抗体转阴相对容易,且自身抗体转阴可能更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因服用中草药和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临床表现。方法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12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50.1±16.9岁。42例中为中草药制剂所致者占28.5%,抗结核药物引起者占23.5%。所有患者在停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预后良好。结论中草药和抗结核药物为目前主要的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近年来所收集的中草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及肝组织病理学资料的特点。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05例中草药所致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甲型肝炎病毒IgM、抗戊型肝炎病毒IgM、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EB病毒 IgM和抗巨细胞病毒IgM,常规进行肝活检。结果 本组DILI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有纳差(46.6%)、乏力(64.3%)和脾肿大(78.0%);临床分型以肝细胞型(40.0%)为主,87.9%患者发病前用药持续时间大于2周 ;肝组织病理学表现为中度炎症和纤维化(G2-3S2-3 占59.0%);致肝损伤的单一中草药主要为何首乌(11.8%)、雷公藤(10.8%)和黄药子(9.2%),中成药复合制剂主要以治疗银屑病(13.8%)和骨关节类疾病(5.6%)中成药为主;三种单一中草药发病前用药时间均短于中成药复合制剂;停药及对症治疗24 w后284例(93.1%)患者恢复正常。结论 中草药致肝损伤发病前用药时间较长,起病较缓慢,需要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中药制剂在我国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与其同时,有关中草药及其制剂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有增多之势,最近新发现了一些既往文献无相关毒性记载的案例和毒性物质.因此,重视部分中草药的肝脏毒性,合理用药并加强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儿童药物性肝损伤(DI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以提高对儿童DILI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2015年12月诊治的DILI的年龄<14岁的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RUCAM量表诊断。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AV、HBV、HCV、HEV、CMV、EBV、单纯疱疹病毒、微小病毒B19标记物。结果在34例小儿DILI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龄在5个月~14岁,平均年龄(8.3±4.1)岁。平均住院日为22.0 d,其中38.24%患儿有呼吸道感染病史,35.29%患儿以恶心、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肝细胞型24例(70.59%),胆汁淤积型3例(8.82%),混合型7例(20.59%);用药种类以抗生素为最常见(26.47%),在中草药中以麻黄(11.76%)最常见。结论儿童DILI大多是由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而应用的抗生素和中草药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近3年来住院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临床特点及转归,为提高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以及保证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115例DILI患者,回顾性分析了其临床资料。结果 引起DILI的主要药物为中药、抗生素药物、免疫抑制剂、循环系统用药和抗肿瘤药物,所占比例分别为20.9%、18.3%、13.0%、10.4%、8.7%;本组胆汁淤积型66例(57.4%),肝细胞型16例(13.9%),混合型33例(28.7%);发病时血清ALT水平为(151.2±56.8)U/L,AST为(136.5±25.4)U/L,ALP为(251.6±79.4)U/L,TBIL为(39.8±11.3)μmol/L,GGT为(101.5±28.8)U/L,经2~3 w治疗,分别降至(21.7±10.2)U/L、(39.3±8.3)U/L、(120.8±70.5)U/L、(15.2±9.4)μmol/L、(37.6±7.2)U/L;76例(66.1%)DILI患者完全恢复,25例(21.7%)患者病情基本恢复,10例(8.7%)患者肝功能指标反复, 4例(3.5%)因肝衰竭而死亡。结论 引起DILI的药物种类繁多,中药、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等为主要的诱发药物,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治疗后预后良好,但临床医生应注意用药安全,尽量避免或降低DIL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病相关抗体阳性情况。方法 复习2002年6月~2012年3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中诊断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资料,分析肝病相关抗体的阳性情况。结果 104例患者中肝病相关抗体阳性率为54.81%,其中ANA 45.19%,ASMA 14.42%;ANA高滴度(≥1:320)的患者占ANA阳性患者的34.04%;2种抗体同时阳性的占阳性患者的26.32%,以ANA和ASMA阳性最常见;3种抗体同时阳性的占阳性患者的8.77%,以ANA/AMA/AMA-M2同时阳性多见;女性患者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肝细胞损伤型患者抗体阳性率高于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患者(P<0.05)。结论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病相关抗体的阳性率高达一半以上,尤其是女性、肝细胞损伤型患者,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比药物性肝损伤( DILI)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点,以分析它们各自的诊断要点。方法 2014年2月~2016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1例DILI患者和50例AIH患者,回顾性分析血清学和肝组织学特点。结果 DILI组血清ALT、AST、ALB和TBIL水平分别分306.35±214.84 U/L、311.21±168.24 U/L、39.21±6.89 g/L、276.48±169.20 μmol/L,均显著高于AIH组的223.12±179.26 U/L、245.31±220.62 U/L、26.07±8.39 g/L和139.55±87.27 μmol/L(P<0.05);AIH组血清ASMA、抗LKM-1、抗SLA阳性率分别为78.00%、86.00%和82.00%,均显著高于DILI组的43.90%、51.22%和29.27%(P<0.05); AIH组血清Ig G、Ig A和Ig M水平分别为23.12±5.26 g/L、3.86±1.26 g/L、2.38±0.94 g/L,均显著高于DILI组的10.44±6.34 g/L、1.91±0.82 g/L和1.02±0.67 g/L(P<0.05);AIH患者肝组织浆细胞浸润和肝细胞玫瑰花结样结构检出率分别为92.00%和86.00%,均显著多于DILI组的26.83%和7.32%(P<0.05),而DILI组患者汇管区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肝内胆汁淤积阳性率分别为90.24%和78.05%,均显著多于AIH组的38%和26%(P<0.05)。结论 DILI与AIH患者存在一些临床和肝组织病理学特点的不同,认真分析这些差异,有助于临床诊断和给予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病因构成、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2月我科诊治的300例DILI患者,根据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RUCAM)量表评估。结果 经RUCAM量表评分诊断为DILI患者290例;引起DILI的药物为中药,占42.8%,抗菌药和抗结核药物分别占9.3%和7.6%;基础疾病以胃炎最为多见,占18.6%;肝细胞型占54.5%;中度肝损伤占37.6%;肝衰竭发生率为5.5%,治疗有效率为93.8%,死亡4例。结论 应用RUCAM量表有助于DILI的规范化诊断,中药导致的肝损伤不可忽视,大部分DILI患者临床预后较好,少数发生急性肝衰竭,预后差,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病因构成及临床和预后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八一医院全军肝病中心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诊断为DILI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UCAM量表评价药物应用史与肝损伤的相关性,并分析药物种类构成、DILI的临床类型及预后特点.结果 引起本组患者DILI的前3位药物为中药87例(62.1%)、解热镇痛药14例(10%)、抗生素7例(5%).男女性别比为1∶1.69.>40 ~ <60岁患者71例(50.7%).患者RUCAM分值均≥3,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肝细胞损伤型DILI最多见,共72例(51.4%),胆汁淤积型43例(30.7%),混合型25例(17.9%);胆汁淤积型DILI患者的中位年龄(55.6岁)较肝细胞型(47.1岁)及混合型DILI (49.9岁)高.药物性急性肝衰竭患者占7.86%.结论 本研究患者中因中药引起的DILI所占比例最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其次为解热镇痛药物和抗生素类药物.DILI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但老年患者相对易出现胆汁淤积.绝大多数DILI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