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产儿出院家庭准备度自评表在早产儿照护者健康教育中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入我院新生儿科的116名早产儿照护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56名)和对照组(n=6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早产儿出院家庭准备度自评表的出院准备服务进行干预,观察比较2组早产儿照护者出院家庭准备度、生长发育达标率、再入院率的情况,延续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照护者出院家庭准备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生长发育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照护者对院外延续性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早产儿家庭准备度自评表的出院准备服务可以提高早产儿出院家庭准备度,提高早产儿生长发育达标率,降低早产儿再入院率,提高早产儿照护者对院外延续性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家庭参与式早产儿预出院病房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早产儿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在家庭参与理念指导下,护理人员对进入预出院病房的48个早产儿家庭给予综合干预措施,包括多学科团队的组建,提供硬件设施及环境保障,照顾者培训,制订出院计划。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与预出院病房早产儿病情严重程度等特征相匹配的48个早产儿家庭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早产儿出院时照顾者的照顾能力、焦虑情绪及早产儿的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早产儿出院时照顾者的照顾能力优于对照组,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早产儿未发生院内感染。【结论】家庭参与式早产儿预出院病房的建立可以提高照顾者的照护能力,减少焦虑情绪,是基于目前国情和医疗体制下可推行的照顾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 将Cameron适时理论应用于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出院准备服务计划制订中,以期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方法 将2020年4月-9月收治的52例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2020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的54例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设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出院准备,干预组采用基于适时理论的出院准备服务计划。比较2组出院准备度评分、出院指导质量评分、尿潴留发生率、首次残余尿量及恢复自主排尿时间。结果 干预组出院准备度得分、出院指导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15.696,P<0.001;t=-10.663,P<0.001),术后4周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327,P=0.038),首次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t=7.061,P<0.001),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早于对照组(t=7.501,P<0.001)。结论 基于适时理论的出院准备服务计划可提高宫颈癌手术患者出院准备度,提高护理人员出院准备指导质量,降低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并促进患者加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出院准备服务对早产儿家庭出院准备度的影响,以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减少再入院率。方法 以2021年1-6月收治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40例早产儿及其主要照护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以2021年7-12月收治的40例早产儿及其主要照护者作为观察组,采用“评估-指导-再评估-再指导”的院内外护理。比较出院时两组早产儿家庭的出院准备度评分,出院3个月后主要照顾者对延续护理的满意度,以及两组早产儿的再入院情况及身高、体质量的达标率。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早产儿出院家庭准备度评分为(23.28±7.23)分,高于对照组(19.28±5.95)分(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照顾者对延续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再入院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7.5%(P<0.05),且观察组早产儿身高及体质量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出院准备服务可提高早产儿家庭出院准备度及照顾者对延续护理的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降低其再入院率,有助于促进患儿健康及护理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青年肺结核患者营养护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 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现况调查和专家会议法形成青年肺结核患者营养护理方案。选取某三级专科医院2019年8月1日—10月30日入院的青年肺结核患者为试验组,实施青年肺结核患者营养护理方案;选取2019年4月1日—6月30日入院的青年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护理;比较入院时、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两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和生活质量。 结果 入院时、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试验组体重高于对照组(F组间=12.955,F时间=5.735,F交互=36.713,均P<0.05);出院后3个月,试验组CD3+、CD4+高于对照组(t=16.548,P=0.037;t=18.607,P=0.028),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t=5.351,P<0.001),但生理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和社会功能维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0.417,P=0.678;t=1.020,P=0.310;t=0.539,P=0.591)。 结论 青年肺结核患者营养护理方案可改善患者体重、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信健康教育在提高早产儿出院家庭准备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名早产儿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早产儿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015年7—12月入住新生儿科的早产儿主要照顾者90名为对照组,2016年1—6月入住新生儿科的早产儿主要照顾者90名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早产儿照护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微信健康教育。比较2组干预前和出院当天的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得分、早产儿出院家庭准备度得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2组早产儿主要照顾者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得分、早产儿出院家庭准备度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当天观察组的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得分、早产儿出院家庭准备度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当天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得分及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早产儿主要照顾者的自我效能和对早产儿照护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早产儿出院家庭准备度,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7月郑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收治的9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2月—7月入院的46例作为试验组,实施协同护理模式;2019年8月—2020年1月入院的46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恐动症水平、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及出院准备度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恐动症评估简表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评分、牛津髋关节功能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出院准备度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可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恐动症水平,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其髋关节功能恢复,提升出院准备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程个案管理模式对乳腺癌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乳腺外科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7-12月入院的4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1-6月入院的47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全程个案管理,比较2组生存质量、化疗不良反应和非计划再住院率。结果 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生存质量总分及生理状况、情感状况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生存质量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2组患者生存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1年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非计划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χ2=4.028,P=0.045;χ2=4.271,P=0.039)。结论 全程个案管理能够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的生存质量,降低患者化疗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非计划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以IIFAR为基础的信息支持对住院早产儿父亲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NICU 2019年8月-2020年3月收治的早产儿的父亲58例,按照早产儿入院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的是以IIFAR为基础的信息支持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在早产儿入院和出院时分别收集2组早产儿父亲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和对护士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父亲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不明确性维度、复杂性维度、信息缺乏维度、不可预测性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813,P=0.009)。结论 实施以IIFAR为基础的信息支持能更有效地降低住院早产儿父亲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其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家庭赋权在回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实施回肠造口手术患者的主要照顾者7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基于家庭赋权的健康教育。观察比较2组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准备度、照顾负担及照顾能力情况。结果 经干预后,2组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准备度评分较同组干预前上升,照顾负担和照顾能力评分较同组干预前均下降,且观察组的照顾准备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照顾负担及照顾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赋权护理应用于术后健康指导中,可有效帮助回肠造口患者主要照顾者提高照顾准备度、照顾能力及积极感受,减轻负担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于达标理论的教育项目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依从性、焦虑、抑郁及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达标理论的教育项目.在入院时、出院时、出院3及6个月后评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焦...  相似文献   

12.
陈燕  王莉  唐莎  杨静  何婷 《中国临床护理》2021,13(12):753-755
目的 探讨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内分泌科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时效性激励护理,干预3个月,比较2组患者合理饮食的依从性、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饮食控制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时效性激励护理,帮助糖尿病患者进行合理饮食安排和有效饮食控制,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与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自制红外线高度测量仪在颅脑术后患者脑室引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颅脑手术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收治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58),2020年收治的患者设为观察组(n=58),对照组行常规引流及护理,观察组采用自制红外线高度测量仪辅助进行脑室引流,比较2组引流袋入口高度准确率、引流管阻塞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引流袋入口高度准确率高于对照组(χ2 =6.576,P=0.010),引流管阻塞、脑疝、脑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5.949,P=0.015;χ2 =7.004,P=0.008;χ2 =7.017,P=0.008)。结论 自制红外线高度测量仪有助于临床护士精确调整脑室引流袋高度,降低患者脑室引流相关并发症及引流管阻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龚玲  陈璐 《中国临床护理》2021,13(5):272-275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对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6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 2018年1-3月收治的34例心力衰竭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2018年4-6月收治的46例心力衰竭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个案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以时间为节点组建住院期间基于医院的个案管理师团队、准备出院时从医院到社区的个案管理师团队、出院后基于社区的个案管理师团队,为患者提供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四位一体的连续个案管理。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再入院率。结果 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t=3.372,P=0.001),出院后6个月及12个月患者的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χ2=4.809,P=0.028;χ2=4.581,P=0.032)。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个人四位一体的连续个案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患者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