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体重对于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的影响,减少低体重和超重发生,促进学龄前儿童的体质健康。方法 在上海市6所幼儿园中选取576名5~6岁的学龄前儿童,分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体重组。体质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10 m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和走平衡木,分析身体素质与体重的相关性。结果 随年龄增长,低体重组占同年龄段总人数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女童低体重组比例高于超体重组。三组间身体素质综合评分,表现为正常体重组>低体重组>超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组的体重指数(BMI)和其身体素质综合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364,r=0.344,P<0.05),超体重组的BMI和其身体素质综合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515,r=-0.498,P<0.01)。结论 不同体重组的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情况差异较大,提示体重对身体素质指标有影响,建议重视学龄前儿童低体重和超体重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19年宁夏6~18岁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和身体素质情况,为提高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宁夏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6 076名6~18岁儿童青少年,测量体重、身高、身体素质指标(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分析营养状况和身体素质情况,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距,用Logistic回归分析营养状况与身体素质的关系。  结果  2019年宁夏地区6~18岁儿童青少年消瘦率为6.9%、超重率为12.6%、肥胖率为8.7%;坐位体前屈、50 m跑、立定跳远的不及格率分别为10.0%,8.6%,26.7%,及格率分别为63.5%,63.7%,55.5%,良好率分别为14.7%,11.7%,12.3%,优秀率分别为11.8%,16.0%,5.5%;消瘦组坐位体前屈、50 m跑、立定跳远及格及以上率低于体重正常组;超重组50 m跑、立定跳远及格及以上率低于体重正常组;肥胖组坐位体前屈、50 m跑、立定跳远及格及以上率低于体重正常组(OR值分别为0.75,0.72,0.77;0.79,0.52;0.73,0.52,0.32,P值均 < 0.05)。  结论  2019年宁夏儿童青少年存在消瘦和超重肥胖的双重负担,身体素质与营养状况存在相关性,可以通过控制消瘦和超重肥胖来提高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昆明市城区连续三年3~6岁学龄前儿童体质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寻找学龄前儿童体质发展中的不平衡点,为制定体格锻炼、全面提高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的相关措施提供建议。 方法 选取2017-2019年连续进行体质测定的昆明市城区幼儿园38所,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相关指标包括:身高、体重、1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走平衡木8个体质项目,以及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身高别体重3个生长发育评价结果。 结果 2019年体质测定的优秀率从2018年的32.5%提高到35.7%(χ2=62.512,P<0.05)。坐位体前屈0分值比率从2018年的1.7%上升到2019年的3%;除10米折返跑外,其余五个项目5分值比率2019年较2018年上升了1.8%~8.8%。与正常儿童6个项目相比,身高低常儿童平均分低1.855分(t=-16.416,P<0.05),体重低常儿童平均分低1.856分(t=-17.346,P<0.05);体重超常儿童平均分低0.277分(t=-2.798,P<0.05),消瘦儿童平均分低0.917分(t=-6.073,P<0.05),肥胖儿童平均分低0.571分(t=-5.490,P<0.05);身高超常儿童平均分高0.812分(t=7.123,P<0.05),且这生长发育异常的儿童在6个体质项目表现中,大部分项目的低分(0~2分)比率高于正常儿童。 结论 重视儿童柔韧性、平衡性锻炼,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及认识的提高,做好儿童健康管理,做到早期预防及治疗生长发育相关疾病,才能持续促进体质健康发展,保障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4.
分析河南省大学生体质量指数(BMI)与身体素质的关系,为探讨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2010年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依据BMI标准将人群分为低体重、正常体重和超重肥胖组.计算身体素质指标(50 m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耐力跑和坐位体前屈)的Z分,5项Z分之和为身体素质指数(PFI).研究BMI与各项体能指标以及PFI的关系.结果 河南省大学生BMI总体分布在14.69~33.49 kg/m2,76.84%的大学生处于正常范围(18.5~24 kg/m2).肺活量、握力随BMI升高而增大,经过体重校正后的肺活量指数和握力指数则相反.男生3个体重组(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的PFI均值分别为-0.84,0.16,-1.86.男生的PFI、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m跑、坐位体前屈不同体重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两比较显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身体素质指标均优于超重肥胖组.PFI与BMI呈现负相关(r=-0.105,P<0.05),肺活量、握力与BMI呈正相关(P值均<0.05),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耐力跑、50 m跑、肺活量指数和握力指数均与BMI呈现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BMI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密切相关,且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身体素质优于超重肥胖组.  相似文献   

5.
杨阳  宋祖玲  刘璐  李霞  陈杨 《中国校医》2018,32(11):839-841
目的 了解目前成都市学龄前儿童影响体质水平的各运动素质指标,探讨学龄前儿童各运动素质指标的年龄性别差异及发展特点。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成都市5所公立幼儿园1 077名 3 ~ 6 岁学龄前儿童,并依据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进行体质测试,采用方差分析对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儿童的运动素质指标评分进行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的运动素质指标评级进行比较。结果 除坐位体前屈外,男童女童立定跳远、走平衡木、双脚连续跳、10 m折返跑、网球掷远5个项目的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提高;男女童仅有坐位体前屈与10 m折返跑2项指标的评级分布存在差异,且女童均优于男童。运动素质指标单项分析中,儿童在双脚连续跳表现最优,而坐位体前屈中表现最差。结论 成都市 3 ~ 6 岁学龄前儿童不同运动素质指标的发展存在显著差异,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及不同运动素质指标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干预策略,以增强学龄前儿童的体质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9-2014年左家庄社区学龄前儿童的体质测试结果,为学龄前儿童体质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5 222名儿童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资料,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进行体质测试。根据身体形态测试结果,采用2006年WHO公布的Z评分法评价儿童的营养状况,并比较不同营养状况儿童的身体素质单项指标。结果 5 222名学龄前儿童中,体质测试总体优秀率为42.34%。其中,男童与女童体质测试优秀率分别为38.18%和4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儿童与4岁儿童体质测试优秀率分别为35.37%和4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营养状况正常、超重/肥胖儿童体质测试优秀率分别为12.50%、43.59%和1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9-2014年儿童体质测试优秀率呈下降趋势;随着时间进展,女童与男童体质测试优秀率均呈线性下降趋势。在4岁男童组,营养不良组男童1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坐位体前屈4项成绩均差于正常组男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组男童立定跳远成绩差于正常组男童,网球掷远成绩好于正常组男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岁女童组,营养不良组女童坐位体前屈成绩差于正常组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女童营养不良组走平衡木的成绩差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3,P=0.023)。结论 2009-2014年左家庄社区学龄前儿童体质健康状况有下降趋势,且不同营养状况儿童的体质测试成绩有差异,幼儿园应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锻炼,家长也应更多地陪伴孩子进行体育活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青少年不同体重指数(BMI)对体能各指标的影响,为提高儿童青少年体能水平,保持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抽取南京市43 424名儿童青少年体质数据,依据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及营养不良筛查标准分为营养不良、正常、超重肥胖组,了解不同体重指数学生各体能指标及体能指数(PFI)间的关系。结果南京市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占6.19%,正常占74.57%,超重肥胖占19.24%。男生随着BMI的增加,肺活量和握力指标也随之增高,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立定跳远、50 m跑、1 000/800 m跑、坐位体前屈和体能指数方面正常组学生的成绩优于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组学生。儿童青少年不同体重指数与肺活量、握力呈现正相关关系(P0.01),与立定跳远、50 m跑、1 000/800 m跑和体能指数(PFI)呈现负相关关系(P0.05)。男生不同体重指数与坐位体前屈呈现负相关关系(P0.05),女生则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儿童青少年不同营养状况与体能指标及体能指数存在密切联系,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对体能均会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学生体质指数(BMI)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所确定的测试指标和方法 ,对3 997名医学生进行体质测试,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及左右眼视力;BM I与体质测试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医学生BM I均值为(21.79±1.84)kg/m~2,87.57%的学生处于BMI正常范围内,超重肥胖学生比例为10.84%;BMI正常组男、女生肺活量体重指数[分别为(61.4±12.73)、(53.08±14.1)mL/kg]和男生立定跳远[(2.27±0.22)m]、座位体前屈[(11.24±7.04)cm]及引体向上[(6.36±4.16)个]成绩均明显高于超重肥胖组(P0.05);BMI正常组男生视力水平[左眼(4.68±0.25)、右眼(4.68±0.27)]、女生视力水平[左眼(4.68±0.24)、右眼(4.67±0.27)]和女生立定跳远[(1.68±0.17)m]、座位体前屈[(13.12±6.76)cm]成绩均明显高于低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P0.01);BMI与女生50 m跑用时呈正相关(r=0.049,P0.01),与男、女生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成绩及左右眼视力呈负相关(P0.05)。结论 BMI等级与医学生不良的体质健康有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西城区3—6岁儿童体质现状,评价儿童健康状况,为幼儿园体质测试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二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西城区抽取349名儿童,测试形态指标(身高、体重)和体能素质指标(10m往返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双脚连续跳、网球掷远、走平衡木)。结果10m往返跑、立定跳远、双脚连续跳、网球掷远、走平衡木这5项体能素质随着儿童年龄增长稳定提高,其中反映柔韧性的坐位体前屈指标女童大于男童,反映速度力量的网球掷远指标男童大于女童。结论儿童体质状况有年龄和性别差异,应根据年龄和性别特点开展不同的体育活动,促进体质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身体素质状况,探讨单纯性肥胖对儿童素质的影响。方法随机分层整群抽取8所幼儿园,对在园儿童进行健康体检,按身高标准体重并排除病理性肥胖,筛选出肥胖儿童216名作为病例组,按1∶1配对原则,选择体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以统一方法检测2组儿童身体素质,进行身体素质综合评级比较。结果肥胖组儿童身体素质综合评级达标率68.05%,其中优秀率0.46%、良好率5.09%、合格率62.50%;对照组达标率为93.98%,其中优秀率9.25%、良好率25.92%、合格率58.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儿童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网球掷远成绩差于对照组,10米折返跑、走平衡木、双脚连续跳所需时间肥胖组多于对照组。立定跳远、走平衡木、双脚连续跳3个项目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可导致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下降,对儿童健康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学龄前肥胖儿童体能现状,为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法和标准化测试,了解儿童日常体力活动情况及体能水平。结果获得学龄前肥胖儿童平均每天睡眠、静坐、活动时间及活动强度和体能相关各项指标的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学龄前肥胖儿童平均每天静坐时间长、活动时间短,活动强度低。男童体能综合评价均不合格,女童仅16%合格。体能单项指标,肥胖男童坐地前伸、网球掷远、连续双脚跳、折返跑、立定跳远、走平衡木的合格率分别为28.6%、4.8%、4.8%、11.9%、7.1%、0%,肥胖女童坐地前伸、网球掷远、连续双脚跳、折返跑、立定跳远、走平衡木的合格率分别为24%、28%、16%、8%、16%、8%。结论肥胖儿童日常体力活动水平低,体能差,需进行个性化、针对性强的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烟台市城区3~6岁儿童超重(肥胖)情况与体质状况,探索超重(肥胖)对儿童身体素质的影响,为改善学龄前儿童体质,防制儿童肥胖并促进其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多阶段整群抽取烟台市城区13所幼儿园3~6岁儿童795名,运用频数分析、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检验方法,对超重(肥胖)分布、体质综合评价、超重(肥胖)对身体素质影响等进行分析。结果3~6岁儿童超重(肥胖)比例为34.33%,不同性别(P=0.001)、不同年龄(P=0.000)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P=0.000)、不同年龄(P=0.000)正常体重与超重(肥胖)儿童体质综合评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超重(肥胖)对儿童10 m折返跑(OR=0.836)、双脚连续跳(OR=0.824)有负向影响,对网球掷远(OR=1.245)有正向影响。结论烟台市城区3~6岁儿童超重(肥胖)比例较高,男童、5、6岁儿童是重点干预对象;相比正常体重儿童,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超重(肥胖)儿童体质综合评价均较差,超重(肥胖)女童、3岁超重(肥胖)儿童体质健康问题最为突出;超重(肥胖)儿童耐力素质和下肢力量较差,上肢力量较好。  相似文献   

13.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对儿童青少年体能素质的影响,为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及提升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2014年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共43 650人),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和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营养不良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分别计算各项体能指标的Z值,将每人6项指标的Z值相加得出体能指数(PFI).结果 共检出营养不良2 621(6.0%)人,超重肥胖8 549(19.6%)人,男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136.246,308.444,P值均<0.05).不同年龄组男、女生肺活量和握力测量结果均为超重肥胖组>正常体重组>营养不良组(P值均<0.05);男生50 m跑、立定跳远、耐力跑、坐位体前屉测量结果均为正常体重组优于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组,女生则为超重肥胖组低于其余2组;体能指数均为正常体重组最高.剔除年龄因素影响后,男、女生营养状况和各项体能指标及PFI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 河南省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同时存在,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均会导致体能素质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体质水平现状。方法对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社区内幼儿园1 146名3~6岁儿童进行体质测试,并对体质测试总得分及单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男童(r=0.111)、女童(r=0.168)的体质测试总得分随年龄的增长呈较为明显的线性趋势(P0.01);1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和走平衡木5项指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提高(P0.05);各年龄组男童的网球掷远成绩显著好于女童(P0.05),各年龄组女童的坐位体前屈成绩显著好于男童(P0.05)。结论辖区学龄前儿童的体质总体水平较好,并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此时期各项素质指标也出现了性别差异,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锻炼,促进幼儿体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10年山东省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 分析超重肥胖消瘦与体能发育水平的关系。方法 利用2010年山东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数据, 根据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筛查出体重正常、超重、肥胖及消瘦的儿童青少年;根据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划分出中心型和外周型肥胖。控制性别和年龄的影响, 对不同营养状况儿童青少年的生理功能和运动素质指标进行偏相关和协方差分析。结果 超重、肥胖和消瘦的检出率分别为14.7%、11.4%、7.9%;中心型肥胖和外周型肥胖分别占肥胖儿童青少年的77.4%、22.6%;控制性别和年龄的影响, BMI和WC与收缩压、舒张压、50 m跑用时、耐力跑用时呈正相关(P<0.01), 与肺活量指数、握力指数、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呈负相关(P<0.01);不同营养状况体能发育的协方差分析显示, 超重、肥胖和消瘦儿童生理功能和运动素质的平均水平均低于BMI正常组;中心型肥胖儿童的生理功能和运动素质水平低于外周型肥胖儿童。结论 山东省2010年儿童青少年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良问题并存;超重、肥胖和消瘦可导致儿童青少年生理功能和运动素质下降;中心型肥胖对儿童青少年体能发育的影响高于外周型肥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京津冀地区不同营养状况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水平及其相关性,为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和干预提供参考和帮助。  方法  2019年9—12月,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京津冀地区对4 424名7~18岁中小学生进行营养状况、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指标测试。  结果  中小学生消瘦、正常、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7.93%,67.36%,24.71%。不同营养状况男生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斜身引体/引体向上、立定跳远、50 m跑、1 000 m跑、体能指数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9.6,55.2,118.6,332.5,122.8,15.6,49.5,47.5,12.6,113.5,P值均<0.01);不同营养状况女生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1 min仰卧起坐、立定跳远、50 m跑、800 m跑、体能指数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3.9,24.5,46.5,262.5,102.6,32.5,27.5,33.6,27.6,51.6,P值均<0.01)。男生体质量指数与收缩压、舒张压、50 m跑、1 000 m跑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0.31,0.14,0.16),与心率、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斜身引体/引体向上、立定跳远、体能指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07,-0.62,-0.41,-0.21,-0.35,-0.29)(P值均<0.05);女生体质量指数与收缩压、舒张压、800 m跑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0.27,0.22),与心率、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体重指数、体能指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2,-0.49,-0.32,-0.18)(P值均 < 0.05)。  结论  京津冀地区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与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存在相关,超重肥胖者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较低。应有效控制超重肥胖的发生,以更好促进身体素质和生理功能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北京市3~7岁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率的变化情况,评价城乡儿童生长发育趋势差异。方法 数据来源于北京市2000—2020年间5次国民体质监测,共计纳入31 117名3~6岁儿童,计算生长发育指标,采用χ2检验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20年北京市学龄前儿童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率分别从1.5%、1.4%、0.9%下降到0.6%、0.6%、0.8%,超重率、肥胖率从17.1%、4.8%上升到20.1%、9.6%。2020年城乡男女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均低于1%,2010年后农村男女童肥胖率超过城市男女童,2014年后农村男女童超重率超过城市男女童。趋势检验显示2000—2020年农村儿童营养不良率下降(生长迟缓、低体重P<0.001),超重、肥胖率上升(P<0.001);城市女童呈两极化趋势,消瘦率上升(Z=2.426,P=0.015),肥胖率也呈上升趋势(Z=3.405,P=0.001)。结论 农村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率下降,超重肥胖率持续增高反超城市儿童,需要有效的营养政策和健康战略应对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