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幅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建卡定期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单胎足月孕妇7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体重指数分成标准组和高于标准组,根据孕期体重增幅分成△BMI﹤4(A)、4≤△BMI≤6(B)、△BMI>6(C)三组,分别分析比较在GDM、剖宫产、产后出血、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果:孕前体重指数高于标准组GDM、剖宫产、产后出血、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标准组。产前△BMI≥4剖宫产发生率明显增加,△BMI>6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幅与妊娠结局有关,减少肥胖,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变化与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来该院进行产检的200例单胎足月孕妇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孕前体重指数分成标准组以及超标准组,结合孕期体重增幅变成Ⅰ组、Ⅱ组、Ⅲ组。对不同体重指数以及不同孕期体重变化的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孕前体重指数超标准组的GDM、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的发生率依次为:25%、58.3%、10%、10%、13.3%,均比标准组的3.8%、27.5%、2.5%、1.3%、3.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前△BMI>6的产妇,GDM、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的发生率依次为19.5%、62.3%、9.1%、5.2%、13.0%,明显高于产前4≤△BMI≤6,以及△BMI<4。结论孕前体重指数以及孕期体重变化与妊娠结局息息相关,合理保持孕前体重指数以及孕期体重,能够改善产妇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期增重情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间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分娩的4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进行孕前BMI分组与孕期增重分组,按孕前BMI水平分为低体重组、体重正常组、超重组与肥胖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孕前低体重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9年7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分娩孕妇,单胎、≥26周、活产,按孕前BMI分为极低体重组(BMI<16.5 kg/m2,n=104)、低体重组(BMI为16.5~18.4 kg/m2,n=969)、正常组(BMI为18.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指数增长(△BM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连州市人民医院建立围产保健卡进行孕产妇系统管理并住院分娩的孕妇51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前BMI分为三组(消瘦组、适宜组、肥胖组),比较各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早产以及剖宫产的发生率。再根据孕期△BMI的不同,将所有孕妇重新分为三组(不足组、合适组、过多组),再比较各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早产及剖宫产的发生率。结果:肥胖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出生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早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消瘦组、适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瘦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适宜组、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肥胖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适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BMI过多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早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不足组和合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足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过多组、合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过多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合适组(P<0.05)。结论:孕前BMI过高或过低,孕期△BMI过多或过少均有可能给母儿带来不良影响,应指导育龄妇女孕前控制BMI在适宜范围,并指导其孕期BMI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孕前体质指数、孕期体重增长与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将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81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按体质指数分为低于标准体重、标准体重和高于标准体重3组,并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 (1)高于标准体重组孕产妇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标准体重组和低于标准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标准体重组和低于标准组孕产妇间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孕期体质指数增幅≥6 kg/m2的孕产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及难产的比例明显高于体质指数增幅<6 kg/m2的孕产妇(P<0.01).结论 孕前体质指数及其增长是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孕期体重规划干预可避免体质指数增加过多,从而有效降低孕期并发症、巨大儿、剖宫产和高危新生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加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65例肥胖妇女,分析其产前、产时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肥胖组巨大儿和孕妇妊高征(PIH)的发生率分别为27.69%和13.85%,高于标准体重组和消瘦组(P〈0.01),消瘦组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高于正常组和肥胖组(P〈0.01);肥胖组孕妇手术产率为64.62%,与正常对照组和消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产程异常为12.3%,高于正常组(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3.85%,与其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密切相关,肥胖孕妇易发生产程异常,但并非难产和剖宫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桑琳  李兰  鲁大伟  杜世华 《安徽医学》2019,40(7):733-737
目的研究不同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与孕期体质量增加(GWG)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产检并住院分娩的34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BMI分为低体质量组(BMI <18. 5 kg/m~2,50例)、正常体质量组(18. 5 kg/m~2≤BMI <25. 0 kg/m~2,260例)与超重肥胖组(BMI≥25. 0 kg/m~2,39例);根据孕期GWG不同,分为GWG过少组(41例)、GWG适宜组(133例)、GWG过多组(175例)。比较各组产妇分娩方式、妊娠并发症和新生儿结局等情况。结果孕前超重肥胖组产妇剖宫产率、GDM、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巨大儿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孕前低体质量组产妇贫血、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胎儿窘迫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孕期GWG过少、GWG适宜组产妇相比,GWG过多组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巨大儿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孕期GWG过多、GWG适宜组产妇相比,GWG过少组产妇GDM、早产、胎儿窘迫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产科医师和产妇都要重视孕前BMI与孕期GWG异常对母婴的影响,临床应严格调控孕前BMI及孕期GWG在适宜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9.
张淑贞  钟春华 《广东医学》2007,28(10):1667-1668
目的 探讨孕妇孕早期及孕期异常增高体质指数(BM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426例足月单胎初产妇,按孕早期体质指数随机分为正常组(BMI:20~24 kg/m2)和高BMI组(BMI>24 kg/m2),并计算孕早期后妊娠期体质指数增长幅度(△BMI),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 孕早期高BMI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痛 糖耐量异常、剖宫产 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和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孕期△BMI≥6 kg/m2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 糖耐量异常、剖宫产 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和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BMI<6 kg/m2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孕早期及孕期体质指数异常增高是孕期并发症和巨大儿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肖建平  许建娟 《医学综述》2009,15(17):2643-2645
产妇中,体质量超标和肥胖与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子痫、剖宫产和巨大儿相关,妊娠肥胖逐渐增多,不良妊娠结局增加,已引起多方关注。本文复习近几年相关文献,综述妊娠肥胖相关的生理、病理变化及妊娠肥胖妇女妊娠期、分娩期及远期母儿风险,提示肥胖妇女妊娠控制体质量增长或体质量不增可能会有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孕前体重指数(pBMI)异常与孕期高血脂水平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于杭州市妇产科医院规律产检、孕前无血脂相关疾病并确诊为GDM的235例患者为GDM组,按照年龄采用1∶3个体匹配的方法纳入同期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产检的705名孕期糖耐量正常(NGT)的孕妇为对照组。采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对pBMI-血脂与GDM之间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进行探索,计算交叉验证一致性、均衡检验准确性及P值,以评估每个模型的交互作用。结果 GMDR模型分析表明,包含pBMI与孕期血脂两个因素的二阶模型为最佳模型(P=0.001),交叉验证一致性为10/10,均衡检验准确性为64.48%。校正混杂因素后发现,超重/肥胖合并高三酰甘油(TG)者的GDM发病风险最高(OR=14.349,95%CI=6.449~31.924,P<0.001)。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高TG水平组中超重/肥胖者比正常体重者的发病风险要高(OR=2.243,95%CI=1.173~4.290,P=0.015)。结论 pBMI异常及孕期高血脂水平是GDM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且两者间存在交互作用,超重/肥胖且高TG水平的孕妇更容易患GDM。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中国西南地区育龄妇女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不同时期体质量增长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GDM组3 593例,对照组15 346例)的方法,选取18 939例于2013~2015年在四川、贵州、云南定期产检的单胎孕妇,测量身高及孕期体质量,于孕24~28周进行GDM筛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暴露水平1)、孕期增重(暴露水平2)与GDM结局的关系。结果 孕前超重和肥胖可增加GDM的发生风险〔比值比(OR)=2.44,95%可信区间(CI):1.98~2.99;OR=4.98,95%CI:2.52~9.91)。采用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IOM)孕期增重标准,调整了预产年龄及孕前BMI后,与增重适宜组相比,孕早期增重过多或孕中期增重过多均是GDM的危险因素(OR=1.33,95%CI:1.03~1.70;OR=1.48,95%CI:1.26~1.72)。孕早期,高龄组(预产年龄≥35岁)中,与增重适宜者相比,孕期增重过多发生GDM的风险更大〔OR和95%CI为1.42(1.02~2.28)〕,而非高龄组(预产年龄OR值无统计学意义;孕中期,高龄组和非高龄组发生GDM的风险均是增重过多者高于增重适宜者〔OR和95%CI分别为1.59(1.14~1.88)和1.49(1.20~1.72)〕。结论 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妇女中,孕前超重和肥胖、孕期增重过多均是GDM的危险因素,孕期增重过多的高龄妇女尤应注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产妇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体重增长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1160例足月、单胎健康产妇,根据IOM指南对孕前BMI及体重增长情况进行分组,分析孕前BMI、体重增长情况及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结果:1160名产妇中,孕前体重正常820例,消瘦265例,超重及肥胖75例,32.8%孕妇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孕前消瘦及孕期体重增长不足产妇产下的低体重儿比例较高(14例及12例),孕前超重及肥胖、孕期体重增长过多产妇产下的巨大儿较多(11例及38例)。结论:孕前及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对新生儿体重有影响,控制孕前BMI和孕期体重增长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基于大样本人群出生队列研究,探索不同孕期增重速率与子代出生至2岁内体格发育轨迹的关联,为 健康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2013年10月至2015年4月于武汉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行健康体检的1831 对母婴对,并随访至子代2岁。按照美国医学研究所2009年指南对不同孕期增重速率进行分类。采用基于组的轨迹模 型估算儿童0~2岁的身体质量指数Z分数(BMIZ)轨迹。采用多项 Logistic回归估算不同孕期增重速率与子代 BMIZ 轨迹的关联。结果 通过 BMIZ轨迹模拟识别出5个组:稳定慢生长组、赶上生长组、生长适宜组、稳定快生长组和生长 过快组。以孕早期增重速率适宜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孕早期增重速率过低可显著增加子代出现赶上生长轨迹(OR= 1.45,95%CI:1.13~1.87)和稳定快生长轨迹(OR=1.22,95%CI:1.01~1.47)的风险,而孕早期增重速率过高可显著 降低子代出现赶上生长轨迹的可能性(OR=0.72,95%CI:0.58~0.89)。以孕晚期增重速率适宜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孕 晚期增重速率过高与降低子代出现稳定慢生长轨迹的风险有关(OR=0.76,95%CI:0.59~0.98)。结论 过低或过高 的孕期增重速率可影响子代 BMIZ发育轨迹,提示孕妇控制合理孕期增重对子代健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合并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关系,为孕期保健及降低孕期并发症、改善母婴结局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高血压等疾病及分娩巨大儿的单胎活产产妇603例,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孕期体重增加(gestational weight gain,GWG)标准分别分为低体重组31例、正常体重组365例、超重组146例、肥胖组61例及体重增加不足组163例、体重增加正常组230例和体重增加过多组210例,对各组孕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如剖宫产率、肩难产、巨大儿出生率、低出生体重儿、入住NICU率等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孕前肥胖是子痫前期影响因素;不同孕前BMI孕妇的子痫前期、剖宫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转NICU的发生率随着孕前BMI的递增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期体重增长各组的巨大儿、肩难产、子痫前期及剖宫产的发生率随着GWG的升高依次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孕前BMI过高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度均会增加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并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升高。医院及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孕妇孕期体重管理和教育,对孕期体重进行全程干预,以减少妊娠合并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联合体质指数用于筛查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在北京市丰台区铁营医院妇产科进行产前保健或分娩的疑似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妊娠期糖尿病诊断金标准,65例孕妇分为阳性组(35例)和阴性组(30例)。分别评估两组孕妇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体质指数。结果阳性组孕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8.71±0.42)%比(5.03±0.27)%,t=42.578,P<0.05];阳性组孕妇体质指数显著高于阴性组[(27.41±4.02)kg/m2比(22.34±3.11)kg/m2,t=5.614,P<0.05]。糖化血红蛋白诊断妊娠糖尿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0.0%、90.0%、90.0%,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9)。体质指数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1.2%,72.7%和76.9%,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Kappa=0.54);联合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3%,100.0%和96.9%,与金标准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94,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联合体质指数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中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在筛查妊娠期糖尿病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