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牙周炎是成年人失牙的首要原因。目前的治疗方法能有效阻止炎症进一步发展,但牙周组织再生仍然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研究表明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牙周组织再生。与传统的二维细胞培养技术相比,三维培养细胞的形态及分子调控与体内细胞更接近。本文就牙周组织再生中细胞治疗策略的细胞应用种类、应用方式及其优缺点,以及三维多细胞球体培养技术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牙周组织再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理想的牙周组织再生,应同时包括牙骨质、牙周膜和牙槽骨的再生。作为牙周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牙骨质的再生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牙骨质的理化特性和临床意义、牙骨质特异性蛋白、成牙骨质细胞的来源、成牙骨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牙骨质组织工程做一综述。回顾牙骨质的理化特性和临床意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牙骨质再生的意义。探讨成牙骨质细胞的来源和体外培养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寻找最适宜的牙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对于牙骨质组织工程的探索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模拟实现牙周组织再生过程中的调控机制,也有助于牙周组织仿生材料的研发和改进。  相似文献   

3.
上皮-间充质转化( EMT)是源于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细胞获得迁徙和侵袭能力的重要生物学过程。恶性上皮性肿瘤细胞和基质细胞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诱导和促进了肿瘤细胞的EMT过程。有研究表明TGF-β借助于Smad依赖性或非Smad依赖性信号转导通路,诱导或抑制EMT过程关键基因的表达;细胞外及细胞膜的多种因子则对上述信号转导过程产生调节作用。结果提示,在TGF-β诱导的肿瘤细胞的EMT过程,涉及一个复杂而精细的信号转导调控网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溶酶体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 L)是否通过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影响宫颈癌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方法 利用荧光定量PCR来检测人宫颈癌细胞HeLa、CaSki以及HeLa229中Cathepsin L的表达水平;设计并合成靶向Cathepsin L的特异性shRNA,通过脂质体转染法转染Cathepsin L表达最高的宫颈癌细胞HeLa以构建稳定低表达Cathepsin L细胞株,通过Western blot和定量PCR来验证shRNA的干扰效率,拟将Cathepsin L-shRNA和空白对照载体转染HeLa细胞,并将构建好的稳定细胞株命名为HeLa/shRNA,空白组和对照组分别为HeLa和HeLa/Con.通过Transwell法检测干扰后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EMT相关指标E-cadherin和N-cadherin以及其上游信号分子Snail、WNT-5a的变化.结果 Cathepsin L-shRNA转染后,能够有效抑制HeLa细胞中Cathepsin L的表达;Transwell法检测结果显示,Cathepsin L干扰组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 <0.001).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发现,Cathepsin L干扰组细胞的E-cadherin表达增加,N-cadherin的表达降低;此外,Cathepsin L干扰组细胞的Snail、WNT-5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 运用RNA干扰技术能够有效沉默HeLa细胞的Cathepsin L基因,并诱导其迁移侵袭能力的下降,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调节EMT的上游信号分子Snail、WNT-5a的表达来调控EMT,从而影响宫颈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提示Cathepsin L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抑制Cathepsin L的表达可能成为一种治疗宫颈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从骨髓分离出的一种非造血前体细胞,这些细胞除了具有支持造血的功能之外,还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腱细胞、脂肪细胞、平滑肌细胞和神经细胞等。由于MSCs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因而利用它进行再生医学研究及应用具有以下优势:①来源广泛,取  相似文献   

6.
外泌体是由真核细胞合成分泌的纳米级细胞外囊泡,主要通过传递核酸、脂质和蛋白质等信号分子参与多种细胞信号通路,可作为干细胞旁分泌活动的形式参与介导多种组织的再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除了通过多向分化和高度增殖能力加速组织的修复外,还可以通过分泌外泌体来调节内源性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进一步促进受损组织的愈合。外泌体的应用在再生医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对MSCs来源的外泌体在血管组织、神经组织、牙髓组织、牙周组织和关节软骨组织再生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是否通过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影响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方法 利用荧光定量PCR来检测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T24、EJ、MGH-U1以及BIU-87中heparanase的表达水平;设计并合成靶向heparanase的特异性shRNA,通过脂质体转染法转染heparanase表达最高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T24以构建稳定低表达heparanase细胞株,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和定量PCR来验证shRNA的干扰效率;通过transwell法检测干扰后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EMT相关指标E-cadherin和N-cadherin以及其上游信号分子Snail和WNT-5a的变化.结果 heparanase-shRNA转染后,能够有效抑制T24细胞中heparanase的表达;Transwell法结果显示,heparanase干扰组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 <0.001).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发现,heparanase干扰组细胞的E-cadherin表达增加,N-cadherin的表达降低;此外,heparanase干扰组细胞的Snail以及WNT-5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 运用RNA干扰技术能够有效沉默T24细胞的heparanase基因,并诱导其迁移侵袭能力的下降,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调节EMT的上游信号分子Snail、WNT-5a的表达来调控EMT,从而影响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提示heparanases可能在膀胱移行癌T24细胞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抑制heparanase的表达可能成为一种治疗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治疗是组织再生与修复的重要策略之一。近年的研究表明外泌体作为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重要产物可以起到类似于亲本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作为细胞间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外泌体(Exosomes)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在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组织工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侯佳妮  钟鑫媛  龚浩  卢宇 《重庆医学》2023,(9):1415-1418+1423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是CAD的主要病理基础。波形蛋白是中间丝蛋白家族成员,是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维持细胞的完整性,调控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血管生成等过程。新近研究发现,波形蛋白在与CA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炎症、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粥样硬化等。本文就波形蛋白在CAD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CAD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REGγ基因促进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的生物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REGγ的表达差异以及转移淋巴结中REGγ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不同人乳腺癌细胞系REGγ的表达差异。构建REGγ基因过表达和干扰载体并将其导入MDA-MB-231细胞中,然后用RT-PCR和细胞免疫荧光分别从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细胞标记物的表达水平的变化。分别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证实REGγ对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提示REGγ在乳腺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88.57%)和转移淋巴结(阳性表达率为87.5%)中较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为0)明显高表达( χ2=25.390,P=0.000; χ2=12.440,P=0.000)。MDA-MB-231细胞过表达REGγ后促进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使细胞侵袭能力增强(t=22.974,P=0.000);干扰REGγ后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使细胞侵袭能力减弱(t=12.118,P=0.000)。结论:REGγ促进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并促进肿瘤细胞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引导组织再生联合应用根内骨内种植的方法与单纯应用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中重度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引导组织再生 根内骨内种植治疗36颗牙,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38颗牙,术后3~6个月,观察牙周袋探诊深度、附着水平、牙齿松动度、X线根尖片牙周新生骨量,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术前、术后自身对比,牙周袋探诊深度、附着水平、牙齿松动度均比术前有明显改善,牙周有新骨形成,与术前比有显著性差异.术后两组之间比较联合组疗效好于单纯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治疗中重度牙周病,引导组织再生联合应用根内骨内种植术的临床疗效好于单纯引导组织再生术.  相似文献   

12.
陆琳  谭德昭 《华夏医学》2002,15(1):127-129
根分叉病变因其局部解剖复杂与多变,致病因素多种多样,病变破坏程度不同,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不满意。近20年来,随着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的迅速进展,为促使牙周组织新附着的形成展现了良好的前景,笔者系统回顾了根分叉病变的病因,非手术与手术治疗方法,特别是牙周再生技术在本病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的侵袭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口腔中约有30种细菌与牙周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是牙周病的优势菌。其中福赛斯坦纳菌、伴放线菌嗜血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齿垢密螺旋体等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的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在牙周病治疗方面,目前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主要有牙周膜细胞、骨髓基质细胞、脂肪细胞和特殊基因转染细胞;富血小板血浆含有丰富的促进修复的生长因子,被广泛应用于牙周组织再生。研究表明,其能有效促进牙周组织再生、提高牙周再生的效果;多项研究证实,釉基质蛋白能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且其参与诱导形成的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接近正常牙周组织;全身调节治疗是牙周病治疗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有研究表明,小剂量多西环素和化学修饰性四环素的使用均能有效降低牙周炎症过程中的宿主反应、抑制胶原酶的活性、促进牙周组织的胶原合成与表达。而一些具有益肾清火性能的中药复方则有改善牙周炎症、促进机体免疫、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作用。由于牙周病的致病机制复杂,其确切发病机制的揭示以及真正意义牙周组织再生的获得,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原代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及培养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的成功率。方法:组织来源于11~15岁青少年因正畸而拔除的前磨牙,刮取牙根中1/3的牙周膜组织,组织贴壁培养法进行培养采用冠根分离控制取材中的污染,首次传代前进行细胞分散的方法来提高传代的成功率,并对培养细胞的形态及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经免疫组化染色证实所培养的细胞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通过冠根分离法可有效的控制组织污染,首次传代前进行细胞分散可提高细胞传代成功率,从而使细胞培养成功率提高。结论:获得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培养成功率在15%~20%。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应用牙周再生术和替硝唑共同治疗后实际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接收的60例40岁以上的成年牙周炎患者为研究代表。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30,应用牙周组织再生技术)的观察组组(n=30,应用牙周再生术和替硝唑共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实际效果。结果:观察组应用牙周再生术和替硝唑共同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单独应用牙周组织再生技术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并且观察组治疗后咀嚼功能明显较优,疼痛评分明显较低,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牙周炎应用牙周再生术和替硝唑共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咀嚼功能的恢复,同时还能提高治疗效果,这一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陶成凤 《海南医学》2014,(8):1166-1168
牙周炎是以造成牙周组织破坏为特点的口腔疾病,牙周膜是口腔牙周组织重要的组成部分,牙周组织的丧失是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如何有效地终止病变并再生牙周组织在将来有可能会成为牙周炎新的治疗方法之一。牙周组织的再生研究中,动物模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牙周组织再生研究中使用的动物及其特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代次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在增殖及向牙周定向分化能力上的区别,为今后深入研究和可能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复苏不同代次(P5、P10、P15、P20)人牙龈成纤维细胞来源的iPSCs,观察细胞形态并比较其增殖能力,进一步将各代次细胞形成拟胚体,于含生长分化因子-5(growth/differentiation factor-5, GDF-5)的培养基中诱导分化14 d,同时分别设置未诱导自发分化组为阴性对照,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并半定量分析钙盐沉积量,qRT-PCR及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牙周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评价各代次间分化能力的差异。结果:不同代次的iPSCs均具有很强的体外增殖能力,经牙周定向诱导的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生长,茜素红染色可形成“矿化”结节,细胞钙盐沉积量较自发分化组显著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t=2.125,P=0.003;P10:t=2.246,P=0.021;P15:t=3.754,P=0.004;P20:t=3.933,P=0.002),但相同诱导条件下不同代次间钙盐沉积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周定向诱导组:F=2.365,P = 0.109;自发分化对照组:F=2.901,P=0.067),此外,相同代次细胞中诱导组牙周相关标记物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代次间的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涎蛋白:F=0.9267,P=0.450;波形蛋白:F=0.9171,P=0.455;牙骨质蛋白1:F=2.129,P=0.137)。结论:不同代次不会影响iPSCs的增殖及分化能力,体外长期培养的iPSCs易于扩增,较高代次者经诱导仍可高效定向分化,适合作为牙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以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作为种子细胞,改良的双相磷酸钙(biaphasic calcium phosphate,BCP)作为支架材料,应用组织工程学方法再生的牙周组织在施以正畸力后发生骨改建的变化过程中成长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选用雄性成年比格犬6只,体外培养其BMSCs并接种于改良的BCP,随后拔除其双侧上下颌第一前磨牙,实验组于第二前磨牙近中根颊侧制造牙周组织缺损,将体外共培物植入缺损部位,以自身为对照组,不予任何手术处理。牙周再生20周后施以正畸力,以尖牙为支抗,拉第二前磨牙向近中移动,控制正畸力为150g,于加力后1、2、4周分别处死2只犬,取材。Real-Time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再生的牙周组织中Cbfα1、Osterix及Smad4的表达。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Cbfα1、Osterix及Smad4表达趋势相同,程度相似:加力l周时呈阳性表达,2周时达高峰,第4周时阳性表达均减弱但仍高于1周时的表达量,Cbfα1、Osterix及Smad4的阳性表达情况与正常牙周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改良的BCP再生的牙周组织在被施以正畸力后发生牙周组织改建,其变化过程与趋势与正常牙周组织相似。  相似文献   

19.
中老年牙周病正畸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周病严重威胁牙齿的健康,中老年人牙周病的发病率很高,由于牙齿支持组织遭破坏,最终导致牙齿移位、松动甚至脱落。而成功的正畸治疗,可明显改善牙周组织的健康随着正畸技术的发展,中老年牙周病正畸已不是禁忌证,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矫治方法。近年来结合骨再生技术的应用,更加扩大了疾病的治疗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