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边劲  王琳  寻琛  黄伟  秦叔逵 《肿瘤防治研究》2014,41(12):1266-1270
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与吉非替尼不同时序应用对肺腺癌细胞A549和PC-9生长及凋亡的影响, 并阐述其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Western印迹法检测对EGFR下游信号通路及TS酶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 培美曲塞序贯吉非替尼、培美曲塞同步联合吉非替尼对PC-9和A549细胞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较单药组均提高(P<0.05),培美曲塞可以提高EGFR、AKT 、ERK磷酸化水平,而吉非替尼表现为抑制作用, 同时吉非替尼降低TS酶表达。培美曲塞序贯吉非替尼,培美曲塞同步联合吉非替尼抑制EGFR、AKT 、ERK磷酸化水平较单药更强。吉非替尼主要将PC-9、A549细胞阻滞在G0/G1期;培美曲塞主要将细胞阻滞在S期。培美曲塞序贯吉非替尼、培美曲塞同步联合吉非替尼较其他组G2/M期细胞比例提高(P<0.05)。结论 培美曲赛序贯吉非替尼、培美曲赛同步联合吉非替尼在PC-9、A549细胞中均起到协同增效作用,且培美曲赛序贯吉非替尼协同作用更为显著,可能主要与培美曲赛诱导EGFR、AKT 、ERK磷酸化及吉非替尼降低TS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TIP30能否逆转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吉非替尼耐药,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慢病毒LV-TIP30转染NSCLC吉非替尼耐药株PC9/GR上调TIP30,以PC9/GR、PC9/GR-LVTIP30和PC9/GR-LVNC为研究对象,分别加或不加5 μmol/L吉非替尼处理共6组细胞。CCK8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划痕修复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免疫印迹实验检测p-AKT、p-ERK、p-MEK以及核内EGFR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非吉非替尼处理组中,PC9/GR-LVTIP3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与PC9/GR细胞相比均受到明显的抑制(P < 0.05),吉非替尼处理组中PC9/GR-LVTIP30细胞较PC9/GR细胞抑制作用更明显(P < 0.05);过表达TIP30后,蛋白p-MEK、p-ERK、p-AKT表达水平降低,核内EGFR表达水平较PC9/GR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上调TIP30能够逆转人非小细胞肺癌PC9/GR细胞对吉非替尼的耐药性,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EGFR核内化,进而抑制下游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AKT、p-ERK、p-MEK激活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吴敏  袁媛  潘跃银  张颖 《肿瘤》2014,(2):128-134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吉非替尼对体外诱导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获得性耐药的人非小细胞肺癌PC9/吉非替尼耐药(gei tinib resistance,GR)细胞株的效应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作用于PC9/GR细胞后,MTT法检测各药物处理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及药物的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FCM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磷酸化AKT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联合应用对PC9/GR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促凋亡作用明显强于各单药组(P0.05);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的CI值1,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与未进行药物处理的对照组比较,培美曲塞联合吉非替尼可明显下调PC9/GR细胞中磷酸化AKT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结论:培美曲塞联合吉非替尼对PC9/GR细胞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这协同作用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和下调磷酸化AKT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吉泽  范理宏  季现秀  宋丽  祁慧薇 《肿瘤》2011,31(8):682-687
目的:研究联合洛伐他汀(lovastatin)和吉非替尼(gefi tinib)对体外诱导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PC9细胞凋亡以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洛伐他汀联合吉非替尼处理耐吉非替尼的非小细胞肺癌PC9细胞株后,采用WST-1法检测不同药物处理对PC9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FCM法观察细胞凋亡状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洛伐他汀联合吉非替尼可在体外诱导耐吉非替尼的PC9细胞凋亡,抑制其细胞增殖;洛伐他汀联合吉非替尼可诱导耐吉非替尼的PC9细胞中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hosphorylate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p-EGFR)、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和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1/2,p-ERK1/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结论:在体外诱导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PC9中,洛伐他汀可以克服吉非替尼耐药,两者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提示两药联合对于出现吉非替尼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可能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 研究mircoRNA-214(miR-214)对PC9肺腺癌及吉非替尼耐药细胞(PC9/GR)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在PC9细胞中转染miR-214模拟物及PC9/GR中转染miR-214抑制剂,使用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检测其表达。MTT检测细胞转染miR-214模拟物或其抑制剂后的存活及增殖。在PC9细胞中顺时转染miR-214模拟物以检测上调miR-214对PC9细胞耐药性的影响,在PC9/GR细胞中顺时转染miR-214抑制物以检测下调miR-214对PC9/GR细胞耐药性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PTEN在PC9和PC9/GR细胞中的表达。构建PTEN 3’-UTR荧光素酶报告质粒验证miR-214的靶基因;建立异种移植模型检测miR-214抑制物对肺癌移植瘤的影响。[结果] PC9细胞中miR-214低表达,上调miR-214的表达后PC9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降低,并且抵抗吉非替尼诱导的凋亡;而在PC9/GR细胞中低表达miR-214后,下调miR-214增加PC9/GR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并且可以增强吉非替尼诱导的凋亡作用。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实验证实PTEN是miR-214在细胞内的靶基因。动物异种移植模型表明miR-214抑制物可以增强PC9/GR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结论] MiR-214可能通过靶基因PTEN调控吉非替尼的获得性耐药。  相似文献   

6.
范理宏  祁慧薇  王杰军 《肿瘤》2011,31(3):222-227
目的:观察单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 (ge? tinib) 或联合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024作用于人非小细胞肺癌耐药株PC9/G细胞后,该细胞对吉非替尼耐药性的影响,并探讨IGF-1R与肿瘤细胞耐药的相关机制。方法:用吉非替尼和AG1024单独或联合作用于PC9/G细胞后,采用MTT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并利用中效原理判断两药联用的效果;FCM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磷酸化EGFR(phosphorylated EGFR, p-EGFR)、磷酸化Akt(phosphorylated Akt,p-Akt)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p-ERK)的表达水平。结果:吉非替尼和AG1024单独作用于PC9/G细胞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和细胞凋亡促进作用;而吉非替尼和AG1024联合作用,能更显著地抑制细胞增殖,且凋亡细胞显著增加(P<0.05)。 Western印迹法检测发现,联合用药组的p-EGFR、p-Akt和p-ERK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结论:IGF-1R抑制剂AG1024和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联用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提高耐药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黄素逆转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 TKI)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持续诱导的方法构建NSCLC EGFR-TKI耐药细胞株HCC827/GR;应用MTS法检测大黄素(30μmol/L)、吉非替尼(1μmol/L)及两药联合处理HCC827和HCC827/GR细胞48h后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CC827和 HCC827/GR细胞中p EGFR、p-AKT、p-ERK1/2及p-MET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MTS法检测结果显示,经单药吉非替尼或大黄素处理后,HCC827/GR细胞增殖能力未减弱,而两药联合处理组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HCC827、HCC827/GR细胞中p-EGFR、p-ERK1/2明显表达,而p-AKT表达微弱;HCC827/GR 中p-MET表达水平较HCC827明显上调。经单药吉非替尼处理后,HCC827细胞株p-EGFR、p-ERK1/2表达水平下调,HCC827/GR细胞株p-EGFR表达明显下调;大黄素可显著下调HCC827/GR细胞株p-MET表达,但对p-EGFR、p-ERK1/2的表达无影响;而大黄素与吉非替尼两药联用可明显抑制HCC827/GR细胞株p-EGFR、p-ERK1/2以及p-MET的表达。结论 大黄素可以逆转NSCLC EGFR-TKI耐药,可能是通过抑制c-Met的活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肺岩宁方联合吉非替尼对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细胞H1975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成功建立H1975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吉非替尼组、肺岩宁方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10只,分别用相应药物干预4周,检测肿瘤体积、瘤重、体重等,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肿瘤抑制率;应用TNUEL法检测移植瘤细胞凋亡;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EGFR-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各组的抑瘤率模型组为0,吉非替尼组21.91%,肺岩宁方组25.11%,联合用药组53.28%;各组移植瘤组织中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模型组(15.11±1.6)%,吉非替尼组(26.64±0.69)%,肺岩宁方组(28.88±1.61)%,联合用药组(55.06±2.39)%。联合用药组与模型组及单用吉非替尼、肺岩宁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肺岩宁方联合吉非替尼在不影响EGFR、AKT、mTOR总蛋白表达的情况下,可显著下调p-EGFR、p-AKT、p-mTOR水平。结论 肺岩宁方联合吉非替尼可显著抑制H1975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EGFR-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鼻咽癌细胞中顺铂(DDP)是否能通过改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蛋白激酶B(AKT)的磷酸化蛋白水平以及对吉非替尼疗效的影响,寻找能够预测两者联合效应的分子指标。方法:MTT法分别测定CNE1、CNE2和SUNE1细胞中单药DDP和吉非替尼以及两药三种顺序联合的生长抑制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DDP、吉非替尼不同浓度对CNE1、CNE2细胞内EG-FR、p-EGFR、AKT以及p-AKT表达的影响。结果:DDP和吉非替尼单药在一定作用浓度内对CNE1、CNE2和SUNE1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随吉非替尼浓度增加,可以使CNE1、CNE2细胞中的p-EGFR、p-AKT表达下调。在CNE1细胞中,DDP与吉非替尼相互拮抗,且先用DDP后用吉非替尼较先用吉非替尼后用DDP拮抗效应更明显,P=0.039;DDP可以诱导CNE1细胞的p-EGFR和p-AKT表达水平下调。而在CNE2细胞中,DDP与吉非替尼相互协同,DDP可以诱导p-EGFR和p-AKT表达水平上调。结论:DDP与吉非替尼联合在CNE1和CNE2细胞中分别显示拮抗和协同效应。DDP对吉非替尼效应的影响可能是通过改变p-EG...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与吉非替尼不同时序应用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和PC-9的生长影响及其细胞学机制。方法 qPCR-HRM法检测人肺腺癌细胞EGFR和K Ras基因突变,MTT法检测细胞增殖, 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信号蛋白及磷酸化表达,FCM法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人肺腺癌A549细胞为EGFR基因野生型,PC-9细胞为EGFR第19外显子突变型。多西他赛和吉非替尼单药或联合用药均能抑制A549和PC-9细胞生长,呈浓度依赖性。多西他赛对A549和PC-9细胞生长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24×10-7和2.13×10-8mol/L,吉非替尼分别为1.28×10-5和4.58×10-8mol/L。在IC50浓度时,多西他赛序贯吉非替尼对A549和PC-9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0.00%和57.45%,均较单药组明显增高(P<0.05);而同时用药只对PC-9细胞有增效作用,抑制率为53.46%,较单药组明显增高(P<0.05)。多西他赛表现为增强A549、PC-9细胞EGFR和ERK磷酸化,吉非替尼表现为抑制,两药均抑制PC-9细胞IGF-1R磷酸化。多西他赛序贯应用吉非替尼显著抑制EGFR和ERK磷酸化,两药同时应用对抑制PC-9细胞的IGF-1R磷酸化具有增强作用。多西他赛将A549及PC-9细胞阻滞在G2期,吉非替尼将PC-9细胞明显阻滞在G1期。结论 多西他赛序贯吉非替尼能够抑制EGFR野生型和突变型的A549及PC-9细胞生长,且呈增效作用,可能与影响细胞EGFR和ERK磷酸化有关;两药同时应用仅对PC-9细胞具有增效作用,可能与IGF-1R磷酸化抑制有关;不同时序应用的效果均可能与细胞周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联合吉非替尼对NSCLC耐药株H1975耐药突变、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不同处理组H1975细胞的T790M突变进行相对定量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处理组H1975细胞的凋亡率;免疫印迹检测不同处理组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2.5 Gy电离辐射组相较于0 Gy对照组,H1975细胞株T790M突变量降为原来的0.67倍,随电离辐射剂量的增高,T790M突变量降低(P<0.05);电离辐射联合吉非替尼组的细胞凋亡率为(44.35±8.49)%,相较于单独电离辐射组(21.84±5.62)%或吉非替尼组(17.38±6.78)%明显升高(P<0.05);电离辐射联合吉非替尼可诱导H1975细胞中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hosphorylate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p-EGFR)、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 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结论 在吉非替尼耐药的NSCLC细胞株H1975中,电离辐射可以克服吉非替尼耐药,与吉非替尼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型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用药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活检证实为肺腺癌的176例EGFR突变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靶向治疗方案分为埃克替尼组和吉非替尼组,并依据RECIST 1.1标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的差异。结果 埃克替尼组和吉非替尼组客观缓解率(60.0% vs 63.2%),疾病控制率(94.0% vs 92.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5个月 vs 8.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21.7个月 vs 18.5个月),药物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31.0% vs 34.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细胞免疫指标(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自然杀伤细胞)和体液免疫指标Ig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吉非替尼组体液免疫指标IgG和IgA水平高于埃克替尼组(均P<0.05)。结论 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在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相似。用药后两组细胞免疫功能亦相似,但吉非替尼组治疗后体液免疫IgG和IgA水平略优于埃克替尼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培美曲塞与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吉非替尼联合应用对人肺腺癌细胞SPC—A1生长的影响,探索二者序贯用药是否比单药更有效,并从细胞周期角度分析其可能的细胞学机制。方法:RT—PCR法检测人肺腺癌细胞SPC—A1中EGFR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SPC—A1细胞中EGFR蛋白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thiazol-2-y1)-2,5-diphenyl—tetrazoliumbro—mide,M1Tr]显色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别观察培美曲塞与吉非替尼单独、同时及间隔24小时序贯作用。结果:SPC—A1细胞中有EGFR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其表达量为过表达。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分别在0.1pmol/L-1umoL/L和109-10-1g/L浓度范围内明显抑制SPC—A1细胞生长,呈浓度依赖性,IC50分别为:61.2nml/L(吉非替尼)和16.2ug/ml(培美曲塞),二者在IC50下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96h时达最大抑制。二者联合作用于细胞时对生长的影响与二者加药的次序有关,跟单药组相比,先用培美曲塞后用吉非替尼组对抑制细胞生长有明显增强作用(P〈0.05),同时给药或先用吉非替尼后用培美曲塞组对抑制细胞生长无显著增强作用(P〉0.05)。细胞周期研究显示: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作用于不同的细胞周期,分别将SPC—A1细胞阻滞于G,期(G0/G1)和S期,先用吉非替尼后用培美曲塞组G1(G0/G1)期细胞显著增多,G2期(G2/M)细胞显著减少(P〈0.05)。同时用药组G1期(G0/G1)和s期细胞比例无显著变化,G2期(G2/M)细胞显著增多(P〈0.05)。先用培美曲塞后用吉非替尼组G1期(G0/G1)细胞显著减少,s期细胞比例无显著变化,G2期(G2/M)细胞显著增多(P〈0.05)。结论: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都能抑制SPC—A1细胞生长,二者联合作用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与给药次序有关,先用吉非替尼后用培美曲塞对抑制细胞生长无显著增强作用,而先用培美曲塞后用EGFR—TKIs则表现有明显的协同性,且这种关系可能与它们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相关。  相似文献   

14.
张楚  王琳 《肿瘤防治研究》2015,42(10):965-969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Gefitinib, G)联合鸦胆子油乳(Bruceolic oil emulsion, B)对肺腺癌PC-9、A549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PC-9、A549细胞进行实验,两细胞株在实验中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MTT比色法、TUNEL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实验组对肺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诱导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等作用。结果 吉非替尼、鸦胆子油乳单药均能抑制PC-9、A549细胞的生长、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效应。与鸦胆子油乳联合后,吉非替尼对PC-9和A549细胞的IC50较单用时分别下降了50.72%和66.56%。两药联合后对两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进一步增强。结论 吉非替尼联合鸦胆子油乳能显著抑制肺腺癌PC-9、A549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可能与药物对细胞周期的阻滞作用有关。两者合用时鸦胆子油乳可对吉非替尼起到增效增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舒尼替尼对肝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培美曲塞和舒尼替尼单药或联合处理肝癌SK-Hep1细胞后,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FCM检测细胞的周期变化和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和切割型半胱天冬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培美曲塞和舒尼替尼均能够呈时间-浓度依赖性抑制SK-Hep1细胞增殖,72 h IC50分别为(2.89±0.20)μmol/L和(2.12±0.12)μmol/L(P<0.05);培美曲塞和舒尼替尼均能够诱导SK-Hep1细胞凋亡(P<0.05);培美曲塞使SK-Hep1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舒尼替尼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P<0.05);培美曲塞和舒尼替尼均可使p-AKT、PCNA、Bcl-2的表达下降,Cleaved caspase-3表达升高。两药联用使SK-Hep1细胞阻滞在G2/M期,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较单药更加明显,且p-AKT、PCNA、Bcl-2表达下降及Cleaved caspase-3表达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舒尼替尼可抑制SK-Hep1细胞增殖,并诱导SK-Hep1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p-AKT、PCNA、Bcl-2表达和上调Cleaved 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既往研究显示,细胞毒化疗药物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吉非替尼同时使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无临床获益。本研究观察紫杉醇与吉非替尼序贯应用对人肺腺癌细胞SPC-A1生长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探索二者序贯用药是否比单药更有效及其可能的细胞学机制。方法RT-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SPC-A1细胞EGFRmRNA和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SPC-A1细胞EGFRmRNA及蛋白呈过表达,在(1×10-14-1×10-6)M范围内,紫杉醇和吉非替尼均明显抑制SPC-A1细胞生长,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二者联合作用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与给药的次序有关:跟单药组比较,同时给药或先用吉非替尼后用紫杉醇组对抑制细胞生长无显著增强作用,先用紫杉醇后用吉非替尼组对抑制细胞生长有明显增强作用。细胞周期显示:紫杉醇和吉非替尼分别将SPC-A1细胞阻滞于G2期和G1期,同时用药组或先用吉非替尼后用紫杉醇组G1期细胞显著增多而G2期细胞显著减少,先用紫杉醇后用吉非替尼组G2期细胞显著增多而G1期细胞显著减少。结论紫杉醇和吉非替尼都能抑制SPC-A1细胞的生长,二者联合作用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与给药次序有关,同时给药或先用吉非替尼后用紫杉醇对抑制细胞生长无显著增强作用可能与它们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相关,先用紫杉醇后用吉非替尼对抑制细胞生长的增强作用可能与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细胞株对不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为分子靶向治疗失败的患者选择化疗方案提供临床前的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腺癌细胞株PC9和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株PC9/G,采用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测定PC9和PCg/G细胞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以及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PC9和PCg/G细胞凋亡的影响及P-170蛋白的表达;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PC9和PC9/G细胞的表达基因谱差异;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C9和PC9/G细胞中总Akt、磷酸化Akt和整合素β1的表达.结果 MTT和凋亡检测的结果 表明,与PC9细胞相比,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细胞株PC9/G对顺铂的耐药指数为5.4,细胞凋亡减少,联合LY294002后对顺铂的敏感性显著增加(P<0.05).PC9/G细胞对多西紫杉醇较PC9细胞更为敏感,培美曲塞对两株细胞的IC50及凋亡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9/G细胞中P-170蛋白的表达水平为5.32,与PC9细胞(7.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芯片分析显示,PC9/G细胞中,整合素β1及DNA修复基因的表达上调,有丝分裂期基因表达下调.PC9/G细胞中总Akt、磷酸化Akt及整合素β1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32、1.82和1.59,PC9细胞巾总Akt、磷酸化Akt及整合素β1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83、0.87和0.57.结论 在吉非替尼获得件耐药细胞株中存在P13K的表达上调及激活、整合素β1及DNA修复基因的表达上调,其表达土调与顺铂耐药相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失败的患者在选择化疗方案时应避免使用铂类药物,可选择给予多西紫杉醇或培美曲塞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miRNA是一类通过结合mRNA调节基因表达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本研究目的是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miRNA与吉非替尼耐药的关系。  方法  CCK8法检测NSCLC吉非替尼耐药细胞PC9/GR相对于亲本细胞PC9的耐药倍数;miRNA芯片检测PC9/GR与PC9中miRNA的表达差异;RT-PCR验证miRNA芯片结果。将差异表达的miRNA模拟物/抑制剂转染至PC9/GR中,观察其对吉非替尼敏感性的影响。  结果  吉非替尼对PC9和PC9/GR的IC50值分别为42.89 nmoL/L和3.87 μ moL/L,耐药倍数为90.23倍。miRNA芯片结果显示,PC9/GR与PC9比较55条有差异表达miRNAs(P < 0.01),其中在PC9/GR上调的miRNAs有21条,包括miRNA-1 246、miRNA-125b等;下调的miRNAs有34条,包括miRNA-224、miRNA-125a~5p等。RT-PCR进一步验证其中9条miRNAs,有8条与芯片结果趋势一致。将上述8条miRNAs的模拟物/抑制剂转染至PC9/GR中,发现miRNA-125a~5p模拟物可降低吉非替尼敏感性。  结论  PC9/GR与PC9的miRNA表达存在差异,miRNA可能与NSCLC吉非替尼耐药相关,miRNA-125a~5p可促进PC9/GR对吉非替尼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Tspan8基因敲除联合安罗替尼对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质粒并敲除SW480细胞的Tspan8基因,Western blot法检测敲除效果。采用MTT法计算安罗替尼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实验分为对照组、安罗替尼组、Tspan8敲除组和联合组。采用细胞增殖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安罗替尼对SW480细胞中Tspan8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在Tspan8敲除组中,SW480-KO-Ⅲ细胞的敲除效率最高,用于后续实验。不同浓度的安罗替尼在不同作用时间均能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P<0.01),根据IC50选择14 μmol/L为后续实验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安罗替尼组、Tspan8敲除组和联合组的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水平明显提高(P<0.05),且联合组的上述变化较安罗替尼组或Tspan8敲除组更为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安罗替尼组SW480细胞的Tspan8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 Tspan8基因敲除联合安罗替尼能协同抑制SW480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吉非替尼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 应用MTT法计算康莱特注射液作用于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检测康莱特注射液(5、10、20、40、80、100、160 μl/ml)、吉非替尼(0.1、0.5、1.0、5、10、20、40 μmol/L)以及康莱特注射液(80 μl/ml)联合吉非替尼(0.1、0.5、1、5、10、20、40 μmol/L)作用于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24、48、72 h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 双标法检测康莱特注射液、吉非替尼及两药联合作用于A549细胞48 h后的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药物处理组作用于A549细胞48 h后FAS、AKT2蛋白表达;RT-PCR技术检测各组FAS mRNA、AKT2 mRNA的表达水平。均设未加药的A549细胞为空白对照组。结果 康莱特注射液作用于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48 h的IC50为80 μl/ml。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吉非替尼作用于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高于两单药组和空白对照组,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0.05)。两者的联合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现出协同的抗瘤效果。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两药联合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两单药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检测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康莱特组和两药联合组FAS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AKT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下调(P<0.05)。结论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吉非替尼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康莱特注射液可能增加人肺腺癌A549细胞对于吉非替尼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