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危害药品概念、负压调配环境、调配操作规范、防护着装要求、成品输液复核打包、废弃物处理、溢出应急预案等方面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危害药品调配的相关内容进行全方位解读,深入探讨危害药品调配各环节的注意事项,以提高静配中心负责人对危害药品调配环境的重视程度,确保负压环境,强化调配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严格着装和规范操作,最大程度地减少职业暴露,降低职业伤害。只要我们严格按照《指南》规定执行落实,遵守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技能培训和监督管理,危害药品调配完全是可以安全运行的。 相似文献
2.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简称“静配中心”)的工作关系到静脉用药的用药安全、合理用药以及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防范,环节比较复杂。做好静配中心工作,需要有规范的质量管理制度。因此,静配中心应当按照《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对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素进行总结,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制定对应的实施细则,在工作中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定义,工作的专业范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简称“静配中心”)具体工作如用药医嘱审核、防范给药错误、确保药品稳定性、以及溶媒、基础输液的选择等诸多环节阐述了静配中心工作内涵,即完成药物调剂、确保用药安全,其工作人员应具备药学专业资质的必要性,药学人员是静配工作最终质量达成的最重要的要素。纵观中外静配的发展史,可以判定静配中心工作人员主体是药学人员符合静配属于药学工作的发展规律,药学人员可以确保医院临床调配输液药物、使用输液药物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及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ovenous admixture service, PIVAS)工作特点,对PIVAS选址、房屋布局及功能区设置要点进行详细分析,梳理其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区与注意事项:选址应综合考虑位置、楼层、周围环境等因素,严格避免设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功能区布局划分时应避免设置淋浴室、卫生间与地漏;各功能区设置时要保证空气洁净,并兼顾工作的便利性。PIVAS设计的合理性是保证顺利运营、成品输液安全的重要前提,对进一步推动PIVAS建设规范化、同质化,保障我国PIVAS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肠外营养液和危害药品本身具有特殊性,其静脉用药的质量和用药安全影响因素较多。肠外营养液和危害药品实行集中调配可全流程保障输液质量和用药安全,防止职业暴露和环境污染,减轻护士压力、提高临床护理服务,有利于资源优化利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降低静配中心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的方法。方法 通过Plan(计划)、Do(执行)、Check (检查)、和Action (处理)四个阶段对我院静配中心出现的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干预前后所出现的调配差错率的变化。结果 实施PDCA循环法后我院静配中心静脉调配用药调配差错率显著下降,调配差错率降低27%,达到设定目标值。结论 利用PDCA循环法,能够显著降低静配中心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优化静配中心的药学服务流程,提高工作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骆晶晶;赵光瑞;蔡文;翟晓宇;王亚;乔岩 《中南药学》2024,(10):2787-2791
目的 降低静配中心药品混合调配残余率。方法 按照品管圈十大步骤法,分析静配中心调配残余率原因,探讨对策并组织实施,进行效果评价,制订标准。结果 静配中心药品混合调配残余率偏高主要由难溶性药物溶解不全、微量药液抽吸不净、缺乏督查机制等原因产生。针对以上原因,制订根据药品性质及西林瓶大小选用适宜初溶液量、定期抽查考核调配人员操作、不定期抽查调配药液残余量情况,定期考核等相关整改措施。改善后静配中心药品残余率由39.03%降至14.00%,制订的标准化保证了静配中心混合调配的平稳运行;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解决了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巩固了品管圈方法的运用,各圈员之间加强了参与、协作与集体荣誉感。结论 运用品管圈手段降低静配中心药品残余率的方法可行,可为静配中心药品混合调配残余率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和PIVAS工作特点,梳理出药学人员培训管理体系的框架与内容。培训模式主要为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与继续教育相统一;培训内容为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相结合;其中,岗前培训为不少于2周的全脱产形式,培训内容主要为PIVAS概况、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基础理论及基本操作技能等;在岗培训主要为专业技能的深入和强化培训,内容依岗位而定,培训周期应不少于10周;继续教育包括每年常规培训学习安排及个人专业提升学习计划等。PIVAS药学人员培训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是保障培训工作规范、系统开展的前提,对进一步提高临床静脉药物合理应用水平,促进我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和管理指南(试行)》(下称《指南》)及附件1“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基本要求”的相关规定,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下称“静配中心”)建设规划过程中的平面布局、建筑装修施工图设计与审核要点等进行逐一解读,详细论述项目规划、正确选址、合理平面布局、建筑施工图设计与审核对建设静配中心的重要性。承担设计和建设静配中心的工程技术人员应认真学习《指南》及其附件的规定,深入理解与掌握静配中心的设计要点与装修要求,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静配中心的规范化建设水平,保证静配中心的建设符合标准,保障成品输液的调配质量,同时保护调配人员免受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即配即用药品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集中调配的可行性,以提高静脉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分析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静脉用药品说明书,汇总带有“即配即用”“临用前调配”“不可长时间放置”等字样的药品,通过检索临床诊疗规范、指南及相关文献等,获取即配即用药品的稳定性数据,从医嘱批次的划分、调配顺序的安排、临床宣教等方面进行调整。结果 62种药品说明书中注明“即配即用”“临用前调配”“不可长时间放置”等字样的药品,与溶媒配伍后的稳定性均≥2 h,通过合理分配输液批次、批次量、调整调配顺序等,保证不稳定成品输液可尽快使用。结论 医院即配即用药品的稳定性及集中调配流程,可提高药师的理论水平及文献检索能力,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是医疗机构静脉药物集中调配部门,其日常管理质量和风险管控能力关系着患者静脉用药安全,本文通过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涉及静配中心安全运行与风险管理、日常管理等规定的详细解读,以期为医疗机构静配中心建立安全运行与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日常管理,保证临床用成品输液的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按照《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文档管理体系。根据体系需要,确定文档管理体系的组成,文件的制定程序并组织人员编写文档管理体系文件。建立核心规章制度,明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文件包括范围及文件记录注意事项。规范的文档管理体系是文件传达、执行、监督、持续改进、保证结果可溯源性的关键环节,提取其中隐含的有用信息有助于科室的业务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结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中项目建设规划要求和我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行业发展现状,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项目建设规划和实施要点进行详细解读,并从医院领导、药学部主任、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负责人和感控专家四个层次和角度详细梳理医疗机构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项目建设规划与实施中的具体职责。医疗机构应重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对其筹备、建设标准、规划布局、人员配备、质量管理、监督指导等多方面进行规范,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实施,确保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项目建设合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配药机器人在危害药品调配中对质量管控与差错减少方面的效果.方法 结合医院PIVAS实际运行经验,同时查阅PIVAS常见差错文献,总结静脉用药调配相关的差错、原因、人工防范措施,通过对比配药机器人在安全与质量控制方面的特性,以及临床应用效果,研究配药机器人对调配安全与质量控制的优势和应用价值.结果 配药机器人在... 相似文献
15.
依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和管理指南(试行)》的相关规定,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筑、暖通、给排水等专业的设计施工,配套设施设备选择,材料选用,施工关注要点,以及评估验收等等相关规定进行了针对性定的解读,并提出了PIVAS维护保养的注意事项与建议,以达到正确、全面理解静配中心建设的特点和有关要求,贯彻“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建设,落实《指南》相关规定,确保成品输液质量,保障患者静脉输液使用安全、有效、经济、适宜。 相似文献
16.
为加强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监督指导工作,推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落实,对《指南》中PIVAS监督指导的机制建立及主要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从而帮助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相关专家、各医疗机构及其PIVAS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共同促进PIVAS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通过总结传统静脉用药调配工作模式和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模式的利弊,阐明我国建设和发展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与供应工作模式的必要性;根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加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用药医嘱审核和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是确保成品输液质量、保障输液安全的关键要点。 相似文献
18.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以下简称"静配中心")是医疗机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部门,是药学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静配中心承担着静脉用药医嘱审核干预、加药混合调配、用药咨询以及参与静脉输液使用评估等药学服务,为临床提供优质的可直接静脉输注的成品输液[1].我国于1999年在上海建立了第1家静配中心,实行由药师负责的集中调配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结合我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 PIVAS)现状和医院药学发展趋势,从实际应用角度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下称《指南》)中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基本原则与相关注意事项进行解读,为医院PIVAS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导和参考。PIVAS信息化、自动化建设要关注多方面问题,各医疗机构参照《指南》并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实施,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最大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及输液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某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相似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方法 从该医院PIVAS常备药品中分类整理出在规格、剂型、名称外观等方面相似的药品,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分析相似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共有相似药品52组,其中规格不同的有30组,剂型不同的有8组,名称外观相似的有14组.该院PIV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