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观察肝部分切除术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7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观察组38例接受肝部分切除术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肝部分切除术联合T管引流术,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ELISA法或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日分别为(106.7±29.8)min、(261.7±64.2)mL和(15.5±3.5)d,显著长于或多与对照组【分别为(64.3±27.7)min、(190.3±49.0)mL和(10.2±2.3)d, P<0.05】; 在术后7 d,观察组血清CRP和IL-6水平分别为(38.0±5.9)mg/L和(99.6±10.7)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5.2±5.1)mg/L和(83.6±9.8)μg/L, P<0.05】;手术前后,两组血清肝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个月,术后两组出现切口感染、胆漏、胆道出血和胸腹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对13.3%,P>0.05);术后6周行超声检查,发现观察组结石残留率为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P<0.05),在随访12个月末,观察组结石复发率为1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 采取肝部分切除术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可减少结石残留和结石复发,其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胆肠Roux-en-Y吻合术留置皮下空肠盲袢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7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74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分别采用胆肠Roux-en-Y吻合术或胆肠Roux-en-Y吻合术留置皮下空肠盲袢治疗,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再次取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65.4±27.1)min,显著长于对照组【(243.5±25.6)min,P<0.05】;术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和γ-谷胺酰转肽酶水平均显著下降,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随访发现,在本组74例患者中有14例再次进行了取石治疗,其中观察组3例(8.1%),对照组11例(29.7%,P<0.05)。结论 采取胆肠Roux-en-Y吻合术并留置皮下空肠盲袢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有助于再次取石,值得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采用胆肠Roux-en-Y吻合术联合留置皮下空肠盲袢治疗肝内胆管结石(IH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9月~2021年6月我院诊治的71例IHS患者,其中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胆肠Roux-en-Y吻合术,另38例(观察组)接受胆肠Roux-en-Y吻合术联合留置皮下空肠盲袢取石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使用全自动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结果 在术后1个月,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8%(P<0.05);观察组血清GGT和ALT水平分别为(71.9±6.2)U/L和(38.7±5.9)U/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5.8±6.9)U/L和(62.6±6.8)U/L,P<0.05】;观察组血清CRP和IL-6水平分别为(60.8±8.1)mg/L和(89.8±20.1)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8.3±9.2)mg/L和(65.7±23.5)pg/mL,P<0.05】;观察组结石残留发生率为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2%(P<0.05)。结论 采用胆肠Roux-en-Y吻合术联合留置皮下空肠盲袢取石治疗HIS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可提高结石清除率,防止术后返流性感染,同时也为复发结石、胆管狭窄或梗阻等提供了一条方便的进入肝内胆管的永久性胆道通路,是较为实用的治疗IHS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采取规则性肝叶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298例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139例接受规则性肝叶切除术,另159例接受不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ELISA法或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21.3±25.2)min,显著长于对照组【(116.7±22.8)min,P<0.05】,而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52.3±60.0)mL、(18.9±3.2)h和(11.2±2.3)d,均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分别为(301.7±70.2)mL、(20.1±4.1)h和(14.5±3.5)d,P<0.05】;在术后7 d,观察组血清CRP、IL-6和PCT水平分别为(23.8±6.0)mg/L、(80.8±10.1)μg/L和(1.4±0.5)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7.9±6.8)mg/L、(96.7±11.3)μg/L和(1.8±0.4)ng/mL,P<0.05】;观察组血清ALB水平为(34.1±2.9)g/L,显著高于对照组【(32.5±2.7)g/L,P<0.05】;在随访6个月末,观察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胆漏、胆道出血和胸腔积液并发症发生率为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7%(P<0.05】,观察组结石复发率为1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9%(P<0.05)。结论 采取规则性肝叶切除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可能更有利于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其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我国的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率较高,要做到彻底清除结石,解除肝内胆管狭窄比较困难.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找到一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较好方法.方法本组38例患者,男14例,女24例.过去做过手术的(2~5次)31例(81.6%).第一次手术7例(18.4%).38例患者中,Ⅱ,Ⅲ段切除9例,Ⅱ,Ⅲ,Ⅳ段切除4例(过去做过左外叶切除术)Ⅳa(方叶)切除7例,Ⅴ切除2例,Ⅳ,Ⅴ切除4例,Ⅵ,Ⅶ除3例,Ⅴ,Ⅵ,Ⅶ,Ⅷ段切除4例.过去有手术史患者中,有13例行胆肠吻合术.本组38例患者中,附加胆肠吻合术23例.肝方叶切除的目的主要是更好的显露肝内胆管,以便有效的清除结石,解除狭窄,大口径的胆肠吻合术,左外叶结石一定要判断有否向叶结石,否则易遗留内叶结石,造成术后复发.术前要有完整的影像学检查,以确定结石的部位,有否肝叶萎缩.尽可能避免紧急手术.因为在急诊情况下,患者全身情况较差,检查不够全面,从而限制了较大范围的手术.结果经肝叶(段)切除的3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肝内局限某一叶(段)结石,采用肝切除的方法效果令人满意,可以达到根治目的.肝方叶切除主要是显露肝内胆管.左外叶切除易遗留内叶结石,要引起充分重视.胆肠吻合术,仍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切除和肝动脉栓塞术(TAE)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差异。方法 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9例肝血管瘤患者,其中131例行肝切除治疗(A组),48例行TAE治疗(B组)。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评价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将患者一般资料和随访内容录入 Epidata 数据库,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术后1周,A组血清ALT、AST和肌酐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日和住院费用均显著高于或多于B组(P<0.05);术前,两组总GL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组GLQI评分总体变化趋势有显著差异(F=5.331,P<0.05),在术后12个月,A组GLQI评分显著高于BA组(P<0.05)。结论 TAE治疗肝血管瘤患者具有微创的特点,但肝切除治疗具有确切的疗效,还有助于改善患者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侧叶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72例,其中38例采取肝侧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另34例接受非肝侧叶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随访1年。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77.4±20.7)min、(220.6±22.5)ml和(7.1±1.5)d,与对照组【分别为(185.6±25.3)min、(226.2±23.7)ml和(7.5±2.0)d】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7 d,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35.5±4.2)U/L、(52.4±6.9)U/L和(61.5±6.2)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0.6±5.3)U/L、(79.8±7.2)U/L和(87.6±7.3)U/L,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100.0%,对照组为97.1%(P>0.05);术后,观察组出现切口感染、化脓性胆管炎、膈下脓肿和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5%(P<0.05);在随访期间,观察组结石残留率、结石复发率和再手术率分别为0.0%、2.6%和2.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7%、20.6%和20.6%,P<0.05)。结论 采取肝侧叶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近期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残留率、结石复发率和再手术率较低,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内外胆管结石多次手术的原因及再次手术治疗的结果。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有多次胆道结石手术史患者,分析再次手术的原因和手术方法 ,使用影像学检查评估疗效,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100例患者均为结石复发或残留,合并原胆肠吻合口狭窄9例(9.0%),合并继发性胆管癌7例(7.0 %),合并胃间质瘤侵袭肝内胆管3例(3.0%);29例(29.0%)行部分肝叶切除术,24例(24.0%)行部分肝叶切除术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14例(14.0%)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联合胆道镜探查术,10例(10.0%)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联合胆道镜探查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5例(5.0%)行部分肝叶切除术联合原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口拆除和胆道镜探查术,6例(6.0%)行原胆肠Y攀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4例(4.0%)行肝内胆管切开取石术和胆道镜探查术,4例(4.0%)行部分肝叶切除联合残留胆囊切除术,3例(3.0%)行部份肝叶切除术联合残留胆囊切除术1例(1.0%)行残留胆囊切除联合胆道镜探查、原胆肠吻合口拆除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即时结石清除率为63%,最终结石清除率为88%;出现术后并发症45例,其中19 例出现切口感染、10例术后胆瘘、9胸腔积液、7例术后胆道出血;胆汁培养细菌阳性75例,其中主要为大肠杆菌(35%)、铜绿假单胞菌(28%)、肺炎克雷伯菌(19%)和阴沟肠杆菌 (18%);术后患者住院时间为22.7±6.1 d;术后6 m,79例生存患者躯体疼痛评分为87.9±3.1,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评分分别84.9±6.3、73.8±9.9、73.9±8.1、65.4±5.8、76.0±10.0,与术前比,显著改善(P<0.05)。结论 结石残留和复发为胆道多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临床如何提高结石清除率,防止复发,还是一个需要克服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胆道造瘘碎石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并对影响术后结石复发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行经皮胆道造瘘取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894例,在T管引流术后行经皮胆道造瘘碎石取石术治疗。术后行定期超声检查发现结石复发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894例患者中,结石完全取尽者844例(94.4%);随访期间87例(9.7%)患者结石复发;单因素分析发现复发患者年龄≥60岁、胆结石最大直径≥1 cm、胆结石数目≥10个、存在胆管扩张、黄疸、胆汁细菌培养阳性和结石类型为胆色素结石或混合型结石比例显著高于未复发患者(均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胆结石最大直径≥1 cm和胆结石数目≥10个为影响患者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经皮胆道造瘘碎石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取石安全有效,结石取尽率高。但对于年龄≥60岁、胆结石最大直径≥1 cm和胆结石数目≥10个有高危结石复发因素者,应密切随访,尽早发现,早期处理。  相似文献   

10.
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复发是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再处理方法是当今胆道外科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目前临床上处理方式很多但大部分患者远期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非手术方法包括溶石、碎石、取石等.手术方法有肝实质切开取石、肝叶(段)切除、胆肠吻合术及肝移植等.其中肝叶(段)切除及肝移植能一次手术完成肝胆管结石外科治疗原则要求的彻底的根治性手术.应该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腰骶段脊柱结核术后复治的相关原因及临床应对策略。方法 搜集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河北省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84例腰骶段结核患者,将15例复治患者作为观察组,初治术后未复发的6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腰骶段结核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对观察组患者制定并实施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术后联合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18~24个月,随访观察病灶愈合及植骨融合情况,并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术前血白蛋白水平、植骨融合率、术后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比率、手术彻底清除病灶比率分别为(35.56±6.04)g/L、53.3%(8/15)、60.0%(9/15)、46.7%(7/1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8.71±5.25)g/L、85.5%(59/69)、89.9%(62/69)、87.0%(60/69)];观察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其他部位并发结核的发生率分别为33.3%(5/15)和60.0%(9/1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6%(8/69)和29.0%(20/69)];上述各项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5、χ 2=7.90、χ 2=21.84、χ 2=12.39、χ 2=4.45、χ 2=5.24,P值分别为0.043、0.010、0.000、0.000、0.035、0.0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血白蛋白水平<35g/L(OR=7.32,95%CI:1.04~51.28)、手术病灶清除不彻底(OR=25.17,95%CI:3.06~207.29)、未行植骨融合(OR=9.38,95%CI:1.13~77.90)、术后应用抗结核药物不规范(OR=20.44,95%CI:1.23~339.25)、结核分枝杆菌耐药(OR=18.57,95%CI:1.61~213.77)、并发其他部位结核(OR=13.91,95%CI:1.64~117.87)均是腰骶段结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84例患者随访28~62个月,平均随访(36.5±11.2)个月;15例复治患者经调整治疗方案并再次行手术后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且术后植骨顺利愈合,随访期内未见复发患者。 结论 术前积极行营养支持治疗,规范施行抗结核药物治疗,参考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用有效的治疗药物,依据影像学表现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是减少腰骶段结核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肺结核患者的生命质量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1—12月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全军结核病研究所的住院肺结核患者336例,采用调查问卷和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对肺结核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共发放336份调查问卷,回收336份,应答率为100.00%,有效问卷为270份,有效率80.36%。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70例肺结核患者视觉模拟尺度(EQ-VAS)得分为(73.59±18.24)分,EQ指数(EQ-index)得分为(0.78±0.29)分,五维度测量水平存在困难构成比在21.5%(58/270)和30.7%(83/270)之间。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行动能力的危险因素有年龄[OR=4.291(95%CI:1.714~10.744)]、自觉结核病严重程度[OR=5.029(95%CI:1.810~13.971)]、是否咯血[OR=2.315(95%CI:1.036~5.173)];自我照顾能力的危险因素有年龄[OR=6.652(95%CI:2.495~17.734)]、自觉结核病严重程度[OR=6.248(95%CI:2.099~18.597)];日常活动能力的危险因素有年龄[OR=3.028(95%CI:1.295~7.081)]、自觉结核病严重程度[OR=3.640(95%CI:1.471~9.010)]、是否咯血[OR=2.522(95%CI:1.146~5.554)];疼痛或不舒服的危险因素有自觉结核病严重程度[OR=7.923(95%CI:2.431~25.822)];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有自觉结核病严重程度[OR=2.479(95%CI:1.007~6.102)]和患病后心理压力[OR=5.112(95%CI:1.736~15.052)];自我行动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的保护因素为是否接受过结核病相关健康教育[OR=0.259(95%CI:0.105~0.638);OR=0.227(95%CI:0.085~0.606)]。结论 年龄和心理压力是影响肺结核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加强对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健康管理。是否接受结核病相关健康教育是影响肺结核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保护因素,应强调结核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保护意识和预防意识,从而改善结核病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耐药肺结核患者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科收治的所有耐药肺结核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主要内容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评估患者社会支持程度,根据《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总评分50分为界点将患者分为高分组(68例)和低分组(92例),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耐药肺结核患者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6.900;95%CI:2.984~15.953;P=0.005)、初中及以下学历(OR=2.870;95%CI:1.236~6.665;P<0.001)、未婚(OR=1.257;95%CI:0.545~2.899;P=0.045)或离异(OR=3.960;95%CI:1.742~9.001;P=0.030)、轻度抑郁(OR=6.325;95%CI:2.910~13.750;P=0.022)或中度及以上抑郁(OR=10.733;95%CI:3.847~29.950;P<0.001)、农村地区(OR=2.294;95%CI:1.209~4.353;P=0.040)、家庭人均月收入<2500元(OR=5.881;95%CI:2.348~14.733;P<0.001)、复治(OR=2.030;95%CI:1.074~3.838;P=0.013)及耐多药(OR=1.860;95%CI:0.854~4.048;P<0.001)或广泛耐药(OR=3.409;95%CI:1.533~7.581;P<0.001)均是耐药肺结核患者领悟社会支持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0岁、初中及以下学历、未婚或离异、抑郁、农村地区、家庭人均月收入<2500元、复治及耐多药或广泛耐药等,是耐药肺结核患者领悟社会支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患者术后未愈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312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经手术治疗未愈者24例,治愈者288例。收集研究对象性别、年龄、营养状况、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手术入路、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患者依从性、脊柱病变节段、是否并发其他部位结核、耐药情况、病灶清除情况、内固定稳定性、术前规范抗结核时间、全程随访情况、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评定等信息,分析导致患者术后未愈的影响因素。结果 未愈组不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者、脊柱病变>2个节段者、耐药结核病者、病灶清除不彻底者、全程未进行规律随访者、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评定为无效者、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12个月者、行后路手术者分别占75.0%(18/24)、66.7%(16/24)、41.7%(10/24)、66.7%(16/24)、58.3%(14/24)、58.3%(14/24)、41.7%(10/24)、66.6%(16/24),均明显高于治愈组[分别占27.4%(79/288)、35.8%(103/288)、12.1%(35/288)、35.8%(103/288)、26.4%(76/288)、29.2%(84/288)、4.9%(14/288)、17.7%(51/2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10.11、7.19、15.64、8.97、11.01、8.75、12.14、12.29,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OR(95%CI)=3.15(1.03~9.64)]、脊柱病变>2个节段[OR(95%CI)=2.52(1.29~4.94)]、耐药结核病[OR(95%CI)=4.31(1.25~14.88)]、病灶清除不彻底[OR(95%CI)=4.90(1.39~17.27)]、全程未规律随访[OR(95%CI)=3.99(1.39~17.27)]、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评定为无效[OR(95%CI)=4.46(1.34~11.84)]、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12个月[OR(95%CI)=12.30(2.20~68.80)]及行后路手术方式[OR(95%CI)=6.51(1.77~23.91)]是脊柱结核患者术后不愈的危险因素。 结论 脊柱结核诊治过程中要早期就诊,采用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方案治疗,避免适应性耐药,手术尽量选择前路手术方式,术中尽可能彻底清除病灶,术后注重全程随访,及时调整不合理抗结核药物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MDR-PTB)患者治愈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搜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来自全国15个省份的18家医院的经长程(18~24个月)化疗方案(6Am-Lfx-P-Z-Pto/18Lfx-P-Z-Pto;Am:阿米卡星,Lfx:左氧氟沙星,P:对氨基水杨酸钠,Z:吡嗪酰胺,Pto:丙硫异烟胺)治愈并随访3年的600例MDR-P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临床信息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慢性病病史、结核病病史(接受本长疗程化疗方案前)、治疗用药情况,以及痰涂片、痰培养、药物敏感性试验、胸部CT扫描、血常规、血红细胞沉降率、尿常规、肝肾功能等资料。分析MDR-PTB患者治愈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复发危险因素对MDR-PTB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600例研究对象,治愈后随访3年,发现有40例复发,复发率为6.7%(40/600;95%CI:4.9%~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红细胞沉降率升高[OR(95%CI)=2.705(1.136~6.444)]、总胆红素水平升高[OR(95%CI)=5.329(1.408~20.170)]、尿蛋白水平升高[OR(95%CI)=5.642(1.650~19.292)]、尿糖水平升高[OR(95%CI)=5.333(1.357~20.954)]、使用环丝氨酸[OR(95%CI)=11.771(3.920~35.347)]、肺结核初次诊断到MDR-PTB初次诊断时间≥1年[OR(95%CI)=8.730(2.710~28.119)]、有空洞[OR(95%CI)=32.806(6.096~176.557)]是MDR-PTB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以logistic回归分析总体模型为检验变量时,曲线下面积最大(0.932)。结论:应重点关注血红细胞沉降率、总胆红素水平、尿蛋白水平、尿糖水平高于正常值范围,以及肺结核初次诊断到MDR-PTB初次诊断时间≥1年和合并空洞MDR-PTB患者的治疗和随访,并合理规范使用环丝氨酸。  相似文献   

16.
评价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MDR-PTB)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搜集有...  相似文献   

17.
AIM: To evaluate the long-term outcomes of Oddi sphincter preserved cholangioplasty with hepatico-subcutaneous stoma (OSPCHS) and 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ce in hepatolithiasis. METHODS: From March 1993 to December 2012, 202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hepatolithiasis underwent OSPCHS at our department. The Oddi sphincter preserved procedure consisted of common hepatic duct exploration, stone extraction, hilar bile duct plasty, establishment of subcutaneous stoma to the bile duct.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stones can undergo stone extraction and/or biliary drainage via the subcutaneous stoma which can be incised under local anesthesia. The long-term results were reviewed. Cox regression model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for stone recurrence. RESULTS: Ninety-seven (48.0%) OSPCHS patients underwent hepatic resection concomitantly. The rate of surgical complications was 10.4%. There was no perioperative death. The immediate stone clearance rate was 72.8%. Postoperative cholangioscopic lithotomy raised the clearance rate to 97.0%. With a median follow-up period of 78.5 mo (range: 2-233 mo), 24.8% of patients had recurrent stones, 2.5% had late development of cholangiocarcinoma, and the mortality rate was 5.4%. Removal of recurrent stones and/or drainage of inflammatory bile via subcutaneous stoma were conducted in 44 (21.8%) patients. The clearance rate of recurrent stones was 84.0% after subsequent choledochoscopic lithotripsy via subcutaneous stoma.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residual stone wa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stone recurrence. CONCLUSION: In selected patients with hepatolithiasis, OSPCHS achieves excellent long-term outcomes, and residual stone i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stone recurrence.  相似文献   

18.
许金红  杨松  张立新  钟颖  邱倩 《中国防痨杂志》2019,41(12):1301-1309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发生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主要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为我国提供有效预防MDR-TB的措施,达到病因预防(一级预防)的目的。方法 时间限定为2005年1月至2019年5月,在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与维普)检索中国耐多药结核病发病危险因素的相关论文,经过对论文的筛选、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 根据检索结果、入选及排除标准,共纳入55篇论文,通过Meta分析,发现MDR-TB相关的危险因素有9种。结果显示外省户籍人口(OR=1.92;95%CI=1.48~2.51)、家庭收入低下(OR=2.12;95%CI=1.72~2.63)、患者分类为复治患者(OR=6.28;95%CI=4.72~8.36)、既往有抗结核药物治疗史(OR=5.73;95%CI=4.56~7.20)、既往抗结核药物治疗史次数≥2次(OR=4.41;95%CI=3.35~5.80)、药物不良反应(OR=4.89;95%CI=2.48~9.62)、中断治疗(OR=3.59;95%CI=2.02~6.38)、肺部空洞(OR=1.56;95%CI=1.25~1.93)和吸烟(OR=1.59;95%CI=1.12~2.25)与MDR-TB的发病密切相关。结论 中国MDR-TB的发病危险因素可能为外地人口、家庭收入低下、复治患者、既往抗结核治疗史、既往抗结核治疗史次数≥2次、药物不良反应、中断治疗、肺部空洞和吸烟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