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专科医院病儿开展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试验的规范化管理和成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年 3月至 2020年 2月和 2020年 6月至 2021年 5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取消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规皮试(仅保留说明书要求的头孢噻肟、头孢美唑皮试)前后,儿童病人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数据、药品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病人次均药品费用等指标变化情况,并对儿童病人皮试成本进行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皮试人次明显下降;保留常规皮试的头孢美唑、头孢噻肟消耗量降幅为 6.58%、4.73%,取消常规皮试的药物中头孢曲松消耗量增幅最高为 8.30%;各类头孢菌素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发生率均有提高( P<0.05);取消头孢菌素皮试前后,头孢噻肟、头孢美唑与其他头孢菌素类药物间 ADR发生率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儿童皮试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 1.27 DDDs下降至 0.55 DDDs;门急诊、住院病儿次均皮试药品费用平均下降 1.00元、 10.41元;头孢菌素皮试总成本下降 80.87%。结论取消儿童病人常规头孢菌素皮肤试验后,有利于降低病人用药负担,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的同时有效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某儿童医院取消头孢菌素常规皮试的实践与成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某儿童医院取消头孢菌素常规皮试前后一年静脉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头孢皮试相关数据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取消头孢菌素常规皮试前后一年:静脉用抗菌药物中,门急诊头孢菌素类用药人数占比从41.53%上升至61.64%,住院占比从40.49%上升至46.74%,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取消常规皮试后,因头孢皮试阳性而改选特殊级抗菌药物的情况未再出现;皮试人数显著下降,一年内减少皮试人次8 750人,减少皮试相关费用11.9万元,减少护药工作量约4 521 h;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过敏反应发生率,取消皮试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取消头孢菌素常规皮试,不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可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儿痛苦,缩短就诊时间,提升就医体验,同时进一步优化抗菌药物使用结构,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护人员对"取消头孢菌素皮试"的态度和落实"取消头孢菌素皮试"的主要困难。方法:通过"问卷星"平台制作题为《是否取消头孢菌素皮试的问卷调查》的调查问卷,通过微信平台发放,"问卷星"平台回收、提取数据,调查对象为该院的医生和护士。通过对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与"取消头孢菌素皮试"态度做单因素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取消头孢菌素皮试"态度的主要因素;对不支持取消皮试的主要顾虑做多选题问卷并做多重响应分析,明确该院对"取消头孢菌素皮试"的主要阻力。结果:收回问卷362份,有效问卷301份,问卷合格率83.15%;支持和不支持"取消头孢菌素皮试"的分别为81份(占比26.9%)和220份(占比73.1%)。单因素卡方检验显示科室和职称有显著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为支持"取消头孢菌素皮试"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多重响应分析显示"头孢菌素说明书有皮试要求""既定医疗流程中需做皮试"及"目前没有国家级政策性文件支持头孢菌素不需皮试"是取消头孢菌素皮试面临的主要阻力。结论:该院医护人员对"取消头孢菌素皮试"呈消极态度。药师应积极、准确地向医护人员传递头孢菌素皮试的相关信息,国家出台并强推"取消头孢菌素皮试"的文件,可为落实该项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结果对手术患者费用的影响,为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皮试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从湖南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数据中提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住院手术患者数据,根据倾向性评分按照1∶2的比例对头孢皮试结果阳性和阴性患者进行匹配,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患者药品费用、住院费用和术后住院时长。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结果阳性患者药品费用增加1 701.75元(95%CI:-248.91~3 652.40元),住院费用增加3 926.04元(95%CI:-1 680.31~9 532.39元)。在接受四级手术患者中,皮试结果阳性患者药品费用增加6 037.33元(95%CI:941.99~1 1132.67元),住院费用增加10 997.27元(95%CI:-3 686.01~25 680.54元),术后住院天数增加2.17 d(95%CI:0.55~3.80 d)。结论:应将头孢菌素类药物单纯一刀切形式的使用前皮试转变为详细询问过敏史、给药后密切观察、完善急救措施,并健全相关法规,为医生停止进行头孢菌素皮试普遍筛查提供法律保障,抑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探讨取消常规头孢菌素皮试的规范化管理和成效。方法 制定我院常规头孢菌素皮试操作规范、严重过敏 反应抢救流程及严重过敏反应抢救标准操作规范。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0年11月和2019年1月—2019年11月我院头孢菌 素皮试相关数据以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我院头孢菌素皮试人次显著下降,2020年1月—2020年11月头孢菌素皮试 人次数仅为1969人次,明显低于2019年同期。2020年进行头孢菌素皮试的主要原因包括:①部分医生仍存在一定疑虑(1808, 91.82%);②患者对是否有头孢菌素过敏史作出模糊回答(32,1.63%);③患者要求头孢菌素皮试(67,3.40%);④其他原因(62, 3.15%)。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次均费用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t=37.23,P<0.05)。因直接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导致药品 不良反应事件无统计学差异,取消头孢菌素皮试前后皮试阳性率结果有差异。结论 规范化管理常规头孢菌素皮试,不仅显著 降低头孢菌素皮试人次数和医疗费用,也有效保证了医疗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取消头孢菌素常规皮试规定实施前后,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皮试和使用情况,为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实施前)和2022年(实施后)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资料,对患者既往过敏史、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皮试和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施后皮试率显著降低(98.94%vs.5.45%,P<0.05),头孢唑林或头孢呋辛使用率无显著性差异(98.02%vs.97.86%,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抗菌药物过敏反应。对于无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过敏史的患者,实施后皮试率显著降低(99.51%vs.0%,P<0.05),而头孢唑林或头孢呋辛使用率显著上升(98.52%vs.99.65%,P<0.05)。对于有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过敏史的患者,实施后皮试率、头孢唑林或头孢呋辛使用率均显著降低(分别为92.00%vs.73.91%和92.00%vs.75.36%,P<0.05)。结论:取消头孢菌素常规皮试减少了皮试人次数,同时保证了医疗安全。但是对于有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过敏史的患者,临床可能更倾...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全身用抗菌药物的限制支付范围进行分析和解读,以更好贯彻执行医保政策。方法: 整理汇总《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中全身用抗菌药物的限制支付范围与药品说明书适用范围,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对限制支付范围进行解读。结果: 54个药品具有限制支付范围,限制支付范围与药品说明书存在差异的药品有49个。结论: 对于全身用抗菌药物,限制支付范围与药品说明书适用范围不一致的现象较为普遍,相关部门应依据药品说明书和临床诊疗指南,逐步扩大药品的支付范围,以提高药品的可及性。同时,应制定准确和详细的限制支付范围,并对限制支付范围进行标准化解读,以便医药机构更好执行医保政策,充分保障患者的参保利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其进一步规范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医院药品信息库提供的数据,对我院2010-2012年住院患者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种类、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我院住院患者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品种数、销售金额逐年下降,其中2012年出现大幅度下降;DDDs呈逐年下降趋势。从构成结构上看,第二代头孢菌素在2012年取代第三代头孢菌素,位居各类头孢菌素销售金额之首。3年来DDDs排序一直在前10位的药物有注射用头孢硫脒、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注射用头孢孟多、注射用头孢替安4个品种。结论:我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以第二、三代为主,第一代品种受限,但属于第一代头孢菌素的注射用头孢硫脒DDDs排序一直靠前。注射用头孢硫脒存在过度使用现象,这将会导致细菌耐药的增加,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9.
奚炜  梅昭  谭月晴  关涛  邹莉  邓群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1,41(14):1470-1475,1484
目的:分析某院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的相关性,为抗菌药物的临床管控和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某院2016-2020年临床标本分离细菌的耐药率与同期抗菌药物DDDs,利用Pearson分析法对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DDD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16-2020年检出G-菌排名前4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的耐药率有所升高;G+菌前3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与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的DDDs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11,0.925,0.987,P<0.05或P<0.01);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与头孢噻肟的DDDs呈正相关(r=0.891,P<0.05);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的DDDs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41,1.000,P<0.05);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的DDDs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971,0.972,P<0.01);G+菌耐药率与常用抗菌药物DDDs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该院G-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DDDs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应加强监管,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10.
何艳  章登政  付伟  李娟  刘东  杜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0,40(18):1937-1941,1991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湖北省内各家医院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的实际情况。方法: 通过湖北省临床药学质量控制中心向湖北省内各市、州部省属医疗机构临床药学部门发出调查问卷,调查各医疗机构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前的皮肤试验方法。结果: 收到反馈信息完整的问卷有849份(反馈率为91.09%),其中二级及以上医院303家,基层卫生院及社区医院546家。调查显示各医疗机构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试品种、皮试方法、存在过敏史时药物的选择以及口服青霉素制剂是否进行皮试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本研究反映了湖北省内医疗机构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卫生部门亟需尽快制定相关临床指南或操作实施规范,以保证临床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安全性与规范性。  相似文献   

11.
某院头孢菌素类药的利用及皮肤试敏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丹露  王文芳  胡宝荣 《中国药师》2010,13(7):1000-1002
目的:调查分析某院2009年1~6月注射用头孢菌素类药的利用及皮肤试敏(简称皮试)情况.方法:运用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的使用情况;统计选择应用头孢菌素类药原液进行皮试的出院病例(975例),分析皮试阳性率与用药频度(DDD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金额排序/DDDs排序的排序比≥1的药物占77.8%;头孢菌素类药原液皮试阳性率为18.8%,与DDDs之间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该院注射用头孢菌素类药的使用基本合理;头孢菌素类药原液皮试阳性率相对较高,与DDDs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实施前(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实施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某院重症监护室(ICU)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菌检出情况,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同期ICU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该院ICU检出率较高的革兰阴性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占分离菌总数的50%以上。AMS实施及专科临床药师参与后,ICU含酶抑制剂青霉素类的DDDs显著上升,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第3代、第4代头孢菌素类的DDDs显著下降(P <0.05)。3种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与含酶抑制剂青霉素类的DDDs呈高度正相关(r=0.99,0.98,0.95,P <0.05);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碳青霉烯类的DDDs呈正相关(r=0.80,0.79,0.82,P <0.05);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与喹诺酮类的DDDs呈正相关(r=0.98,0.95,P <0.05),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与喹诺酮类的DDDs无相关性。结论 ICU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与含酶抑制剂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DDDs相关,且前两种革兰阴性菌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DDDs相关;AMS干预及专科临床药师参与可降低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及第3代、第4代头孢菌素类的DDDs,同时3种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并评价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信息系统收集2013~2015年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对抗菌药物的费用比例、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DDC)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DDDs排名前10位的药品基本来自头孢菌素类、其他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及青霉素类复方制剂,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占总销售金额的比例逐年上升,头孢菌素类使用频度较高,部分药物DDC较高。结论我院还存在部分药物DDDs偏高的情况,应严格限制头孢菌素类(尤其是三代头孢菌素)、其他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尤其是左氧氟沙星)及青霉素类复方制剂的临床应用,避免DDDs的过快增长,加强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统计分析某三甲医院2011年-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革兰阴性细菌耐药率,为临床降低细菌耐药性和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2013年送检病原菌培养结果、同期各类别抗菌药物累计使用频度和细菌耐药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2013年排名前五位的革兰阴性病原菌均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阴沟肠杆菌,每年所占比例无明显变化。抗菌药物总用药频度逐年减少,从2011年的255456.37 DDDs下降到2013年的155024.25 DDDs,头孢菌素 酶抑制剂类及大环内酯类用量排名逐年升高,三四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类用量排名则逐年减少,抗真菌类及碳青霉烯类排名无明显变化。各类细菌对阿莫西林耐药率均较高,2013年基本达到100%,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逐年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类抗菌药呈逐渐耐药趋势。 结论 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部分细菌的耐药率有增加的趋势,需要更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缓目前的耐药形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我院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我院第4代头孢菌素类药的销售金额和DDDs呈上升趋势,碳青霉烯类的销售金额和DDDs居首位,抗真菌药的销售金额构成比呈下降趋势而DDDs逐年上升。结论:我院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不尽合理,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6.
龙云  唐捷 《中国药业》2013,22(10):113-115
目的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至2011年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利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分析统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T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法,计算各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用药强度(AUD),对统计结果进行排序。结果2009至2011年3年中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为86.60,88.41,62.13。头孢菌素特别是第3代头孢菌素DDDs,AUD始终占据抗菌药物使用的主导地位。结论2009年和2010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偏高,2011年通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AUD有所下降,但仍需继续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本院2015~2019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5~2019年65641例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常用的抗菌药物种类和用药频度(DDDs)、各级别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本院抗菌药物总使用率为51.46%,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排名前3位依次为儿科、呼吸科、普外科,不同科室抗菌药物AUD排名前3位依次为呼吸科、普外科、儿科。常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排名前3位依次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DDDs排名前3位依次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各级别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中,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46.84%),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次之(43.80%),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最低(9.36%)。结论本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但日常仍应持续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