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老年烧伤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为老年烧伤防治领域提供切实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烧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慢性病、居住地点、致伤地点、院前急救创面处理方式、就医途径、致伤原因、发病季节、烧伤部位、烧伤面积、烧伤深度、烧伤严重程度、治疗方式、住院时间、临床转归、死亡患者分析、住院费用等情况。对数据行卡方拟合优度检验、χ2检验、线性关联、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秩和检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1)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共471例,随年份增长,老年患者占同期住院患者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P < 0.01)。男女比例为1.75∶1(300/17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 < 0.001);患者年龄分布为69(64,77)岁。总计247例(52.44%)患者合并慢性病,常见慢性病依次为高血压141例次(33.41%)、糖尿病71例次(16.82%)、陈旧性脑梗死51例次(12.09%)。(2)居于农村者显著多于城市,家中烧伤显著多于公共场所(P < 0.05)。院前急救中有381例(80.89%)患者创面未经任何处理;经120救治仅34例;常见致伤原因为火焰烧伤274例(58.17%)、热液烫伤155例(32.91%)。7 a间入院人数最多的是冬季(168例,35.67%)和春季(130例,27.60%)。常见烧伤部位依次为下肢350例次(74.31%)、上肢230例次(48.83%)。烧伤总面积≤10%TBSA 272例(57.75%),其中合并Ⅲ度烧伤170例(占总人数的36.09%)。烧伤严重程度由多到少依次为中度234例(49.68%)、轻度102例(21.66%)、重度80例(16.99%)、特重度55例(11.68%)。(3)入组患者最终治愈好转288例(61.15%)、自动出院164例(34.82%)、死亡19例(4.03%)。年龄、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伤后并发症、合并慢性病是影响老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住院时间11(5,22) d,住院费用14 320.62(6 347.92,39 638.06)元,因住院费用呈偏态分布,取其对数后受住院时间、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治疗方式、并发症影响。  结论  老年烧伤好发于冬春季农村家中,男性居多,以火焰烧伤、热液烫伤为主。患者多为年轻老人(60~74岁),小面积深度烧伤多见,集中于下肢和上肢,治疗费用高。多数家庭烧伤急救知识匮乏,120急救人员关于烧伤创面应急处理相对不充分,应优化老年烧伤具体应急防治策略,加大烧伤急救及慢性病防治宣教力度,强化社会支持,以降低老年烧伤发病率、病死率,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特重度烧伤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64例住院的特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应用Pearson X2检验,多因素应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特重度烧伤占同期收冶烧伤患者的12.6%;致伤原因主要为火焰烧伤最为常见,占58.2%;烧伤面积为50%~69%发生率最高,占48.1%;农村病例明显多于城市病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患者、烧伤深度、烧伤面积、休克及呼吸道损伤是影响特重度烧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烧伤深度、烧伤面积及呼吸道损伤是影响特重度烧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合并有呼吸道烧伤的特重度烧伤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小儿烧伤入院前处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烧伤入院前处理对治疗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02例小儿烧伤患者入院前补液量与并发症的关系,以及入院前创面处理与住院时间、并发症、转归的关系。结果:入院前轻度和中度烧伤组补液与未补液仅2例(0.90%)发生休克,重度和特重度烧伤组未补液组、补液量不足1/3总量组、补液量超过1/3总量组休克发生率分别88.24%、55.56%、3.85%(P<0.01);入院前创面用自来水冲洗82例,未作任何处理142例,不正确处理78例,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5±2.0)d,(11.3±1.6)d,(15.1±2.3)d(P<0.01),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0%、11.97%、26.92%,愈合和好转率分别为98.75%、95.77%、92.30%(P<0.01)。结论:小儿烧伤后正确的院前处理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切(削)痂植皮术时液体治疗方法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烧伤患者86例,其中26例特重度烧伤。26例特重度烧伤分别于1周内行首次切(削)痂植皮术;其中16例采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2例采用头静脉切开置管,另8例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行液体治疗。结果:4例因病情过重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均安全度过手术期和恢复期。结论: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切(削)痂植皮术中,不应拘泥于现有的烧伤治疗输液公式,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化验室检查指导液体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更有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SPECT-CT核素显像在中耳炎咽鼓管功能检查的应用。  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A组)、中耳胆脂瘤(B组)及外伤性鼓膜穿孔(C组)的患者40例分为3组,均行咽鼓管SPECT-CT核素显像(观察组),Valsalva检查(对照组),对3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研究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A组、B组与C组行咽鼓管SPECT-CT核素显像咽鼓管阻塞程度比较,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B组与C组行咽鼓管SPECT-CT核素显像(观察组)与Valsalva检查(对照组)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说明咽鼓管阻塞是中耳炎的病因、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咽鼓管SPECT-CT核素显像可以动态观察咽鼓管阻塞的程度,有助于咽鼓管阻塞部位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对肠息肉患者实施日间手术全程护理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方法  抽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取肠息肉日间手术的86例患者为试验组,同期选配86例采用择期手术常规住院的肠息肉患者为对照组。试验组实施日间手术全程护理,包括制定日间手术多学科、全程化护理路径;采取宣传手册、口头讲解、微信公众号等多样化日间手术宣教形式。  结果  试验组术前等待时间、住院天数、直接医疗费用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001);患者满意度试验组(98.8%)高于对照组(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2组肠道准备不充分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对肠息肉患者实施日间手术全程护理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可增加患者满意度,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湿热烧伤膏对经正压静脉留置针输注特殊药物患者的正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例经正压静脉留置针输注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应用湿热烧伤膏沿静脉走向涂抹厚度约1~2 mm,外层包裹保鲜膜,每日用药2次;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干预,只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  结果  正压静脉留置针置时间达72 h者,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4%,对照组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满意度比较,对照组为96%,观察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湿润烧伤膏对肿瘤神经外科经正压静脉留置针输注高浓度、高刺激性的特殊药物患者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效果显著,且经济实惠,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依托咪酯在不同程度烧伤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方法  选取行切痂植皮烧伤患者45例,按轻中重度烧伤分为A、B、C 3组,每组15例。45例患者开始以舒芬太尼TCI给药,TCI舒芬太尼15 min(Tt15)时开始静脉恒速泵注依托咪酯(0.4 mg/kg),2 min泵注结束,辅以罗库溴铵,右美托咪定,七氟烷麻醉维持,维持BIS值在40~60。在TCI开始后20、30、40、50、60、90 min及TCI停药时(停时)和TCI停药后1、3、5、8、10、20、30 min时间点采集动脉血2 mL,测定标本血浆中依托咪酯的Cm,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  结果  C组的K31、CL1、CL3小于A组和B组(P < 0.05);C组的V3、T1/2r 大于A组和B 2组(P < 0.05)。A组和B组的K31、CL1、CL3、V3、T1/2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重度烧伤患者依托咪酯药代动力学参数中,K31变小、V3增加、CL1、CL3降低,T1/2r明显延长,可适当减少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在住院期间母婴分离产妇保持正常泌乳状态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分娩,其新生儿分娩后即刻转科的产妇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模式下增加了叙事护理模式。分析两组的护理相关结局指标。  结果  采用χ2检验,叙事护理组的产后首次挤奶时间、住院期间产后平均挤奶次数、泌乳Ⅱ期启动时间、产后抑郁评分等均优于对照组(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泌乳II期启动时间与产后抑郁呈正相关,解释的总变异量为67.00%。  结论  叙事护理有利于住院期间母婴分离产妇保持正常泌乳,且能提升纯母乳喂养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特重度烧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92年—2008年收治的276例特重度烧伤患儿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6例中,治愈243例(88%);死亡21例(7.6%);自动出院12例;并发休克116例,因休克导致早期死亡6例,出现与休克有关的严重并发症48例;发生创面脓毒症47例,血培养阳性29例,因感染死亡12例;有吸入性损伤26例中,死亡11例,死亡率57.9%。结论由于小儿特殊的生理和病理特点,特重度烧伤后往往病情变化快,并发吸入性损伤者治疗难度更大,休克、感染、脓毒症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由此造成的死亡率也较高。因此,在休克防治、吸入性损伤的处理、烧伤感染的治疗、烧伤创面处理、加强营养、积极处理并发症等方面,应及时、准确、有效地进行治疗和干预,有效地减少并发症,提高小儿特重度烧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重症烧伤对炎症因子、28 d全因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重症烧伤患者8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CRRT组与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每组43例。CRRT组:常规治疗+CRRT,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在CRRT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连续7 d。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 d后的危重评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arshall评分)、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8)、抗生素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全因死亡率。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的28 d生存情况。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arshall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7 d后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 0.05)。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患者治疗7 d后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arshall评分显著低于CRRT组(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8均低于治疗前(P < 0.05)。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患者治疗7 d后的血清TNF-α、IL-6、IL-8显著低于CRRT组(P < 0.05)。乌司他丁联合CRRT组和CRRT组的28 d全因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26% vs 44.19%,P < 0.05)。  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CRRT治疗重度烧伤患者可降低APACHEⅡ、SOFA及Marshall评分、血清TNF-α、IL-6、IL-8水平及28 d全因死亡率,缩短治疗时间,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诊疗提供依据,提高创伤性脑损伤的综合救治。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查阅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案室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在院救治的一系列病例资料共3 552例,其中2 044例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1 508例为外院转入患者,主要收集和进行统计学分析的资料有性别、年龄、职业、创伤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男性患者占75.08%,女性患者占24.91%,男患者与女患者所占比是3.01∶1,且各个年龄段的TBI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主要为中年患者(41.66±15.72)岁;农民工是发生创伤性脑损伤最多的职业;创伤发生原因排名前3的是车祸伤45.27%、高处坠落伤18.92%与跌倒伤17.57%;急性颅脑损伤是最主要的致死因素。结论 所收集的云南部分地区的病例资料分析提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主要以从事体力活动的中年男性为主,发病原因居于前3的依次是车祸伤、坠落伤与跌倒伤,减少TBI的发生和提高TBI的紧急救治成为了急危重症疾病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联合应用二维灰阶超声、CDFI(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PW(频谱多普勒)及CEUS(超声造影)对脑死亡器官捐献肝移植术后实现灰阶、血流、微灌注等检查,探讨多模态超声在肝移植术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脑死亡器官捐献(donors after brain death,DBD)移植肝患者57例,所有患者肝移植术后均进行常规超声实时、动态连续监测,对移植肝血管显示困难、血流充盈差、可疑狭窄或血栓、移植肝内或肝周出现不能确定的异常病变进一步行CEUS检查,分析超声检查对移植肝术后各种并发症的诊断,检查结果与其他影像学检查、临床、病理、实验室检查进行对照。  结果   多模态超声提示有血管并发症者7例,其中肝动脉狭窄2例(3.5%),门静脉血栓2例(3.5%),下腔静脉血栓1例(1.2%),下腔静脉狭窄2例(3.5%);胆道并发症4例(7.0 %):其中胆道狭窄3例(5.2%),胆汁瘤1例(1.2%),均经临床证实;一般常见并发症:胸腹腔积液57例(100%),肝内及肝周血肿31例(54.3%)。多模态超声漏诊肝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1.2%)。  结论  多模态超声检查作为肝移植术后的首选检查方法,能较准确的诊断肝移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某三甲医院胸痛中心成立前后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为胸痛中心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调查该院胸痛中心成立前后10 a间收治的4 44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分为成立前组(852例)及成立后组(3 593例),对其病案首页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胸痛中心成立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年均收治AMI患者较成立前增加超过3倍。3个显著增加:通过急诊入院的患者显著增加(P < 0.001);手术病例,特别是PCI病例占比显著提高,66.5%的患者植入一个及以上的血管支架(P < 0.001);医保病人占比显著增加(P < 0.001)。3个显著下降,死亡率显著下降(P < 0.01);术前住院日显著下降(P < 0.05);住院费用显著下降(P < 0.001)。  结论  胸痛中心的建设,极大提高了医院对AMI患者救治的效率和质量。在对AMI患者救治中,应针对其流行病学特征,采取预防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20年11月收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神经外科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鼻饲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益生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肠粘膜屏障功能及胃肠道并发症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在肠内营养开始后第7、21天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第7天血浆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胃肠道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有助于降低VAP发生率,减少炎症因子释放,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胃肠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发生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并构建疾病风险预测模型,旨在为早期识别并筛选AECOPD再次入院的高风险患者提供评估工具。方法 选取云南省某三甲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诊断为AECOPD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4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70%(307例)的患者作为建模组,剩余30%(107例)患者作为验证组。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再入院作为结局指标,分析AECOPD患者发生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并构建疾病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最终纳入年龄(OR=0.958)、雾化吸入激素种类(OR=1.893)、FEF75预计值(OR=0.583)、FEV1实际值(OR=1.947)、合并呼吸衰竭(OR=0.501)5个预测因子。预测模型公式:P=1/{1+exp[-(3.361+(-0.043)×年龄+0.638×吸入雾化激素种类+(-0.539)×FEF75预计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学科诊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云南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60例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随机分为MDT组和非MDT组。MDT组给予MDT诊疗模式;非MDT组给予常规诊疗模式。比较2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治疗前后心理状况、近期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MDT组治疗前等待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非MDT组(P <0.05); MDT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非MDT组的90.00%(P <0.05);MDT组患者满意率为96.66%,高于非MDT组的86.67%(P <0.05)。结论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MDT团队诊疗模式,能为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提供与病情相适应的最佳治疗,更好的保障患者围手术期安全。同时可以缩短医疗周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