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临床上常见以颈部转移癌为首发症状的病人。其原发灶出现的时间可长短不一。现报告一例颈部转移癌放疗后六年,肺部找到原发病灶。  相似文献   

2.
原发灶不明颈部转移性癌34例放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治疗结果说明,放疗仍是主要治疗手段,尤其是对隐性头颈原发癌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原发灶的检出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目前颈部转移癌原发灶的检测以传统检查方法为主,近年来全内镜检查随机活检、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激光介导荧光内镜和基因检测等技术提高了原发灶的检出率。根据淋巴结转移部位、病理类型、N分期等对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现重点对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的传统和新近发展的诊治方法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治疗结果说明,放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尤其对隐性头颈原发癌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罗杨坤  谭燕  文浩 《西部医学》2010,22(3):555-557
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困难,治疗存在争议。放射治疗是原发灶不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分子影像学及适形调强放疗被用于其诊断及治疗,为精确放疗提供了依据,本文就国内外放射治疗的有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原发灶不明颈部转移癌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部淋巴回流丰富全身多处恶性肿瘤均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且大部分可通过临床检查及各种辅助检查找到原发灶。但仍有病人经全面仔细检查仍未发现原发灶,从而给治疗带来困难。回顾分析1996年5月~1999年3月.我科收治病例43例.随访41例,随访率95.3%.2例失访做死亡计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明原发灶的颈部转移癌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2009年收治的25例不明原发灶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病例资料,采用治疗方法为手术(S)、放疗(R)、化疗(C)、手术加放疗(S+R)、手术加化疗(S+C)、放化疗(R+C),手术加放化疗(S+R+C)。结果全组5年总生存率为48%,其中转移性低分化癌的治疗方式为以手术+放疗为主,转移性鳞癌则以手术+化疗为主,转移性腺癌以手术+化疗为主,其中的乳头状腺癌采用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式,锁骨上区转移癌以化疗及放疗为主。结论对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治疗,应根据淋巴结转移的部位、N分期、病理类型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决定,应选择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罗扬  冯奉仪 《北京医学》2009,31(9):516-519
目的 分析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31例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的中位生存期为0.94年(0.28,6.20年)。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期、LDH、WBC、NSE和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增高是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P〈0.05).根据这些预后不良因素建立预后指数评分,0分、1-2分、≥3分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53.72%和16.67%(x^2=18.98,P=0.0001)。化疗后评价为部分缓解、稳定、进展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82.96%、41.67%和25.00%(X^2=6.21,P=0.0448)。结论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预后较差,根据预后影响因素建立预后评分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提高化疗的疗效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陈伟良  潘朝斌 《广东医学》1998,19(9):702-703
原发病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临床上并非少见,目前治疗措施有单纯局部切除、放射治疗、颈淋巴清扫和化疗等,但对其疗效较少作评估。我科1988年1月~1993年1月收治以颈部转移癌为首诊的患者77例。其中40例查到原发病灶,37例原发病灶不明。现对两组病例的治疗作比较分析,探讨原发病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较有效的治疗手段。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77例颈部转移癌病者中,男50例,女27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79岁,中位年龄51岁,单侧73例(左34例,右39例),双侧4例,以往均无恶性肿瘤病史。1.2研究方法:全部病例作颈部肿块全切除,经…  相似文献   

10.
原发病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祥干  黄小红 《广西医学》2003,25(11):2357-2357
原发病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有的经过反复详细检查或长期追踪观察 ,可以找到原发病灶 ,但有的始终找不到原发灶。现将我院收治的 5 3例患者治疗效果观察如下。1 材料、方法与结果1 1 一般资料 :自 1985年 3月至 2 0 0 0年 6月共收治 5 3例原发病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其中上颈部 19例 ,中颈 11例 ,下颈 18例 ,锁骨上 5例 ,均经病理确诊。组织学分类 :鳞癌 37例 ,腺癌 12例 ,未分化癌 4例。1 2 方法 ;全部病例均作放射治疗或化疗 ,放疗剂量为 6 0~ 72Gy ,有 4 1例加化疗。在治疗中根据组织学类型和病人情况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细胞增殖标记ki67及上皮型黏附分子(E-cadherin)的表达差异,探讨两者在细胞增殖及迁移特性的差异.方法 60例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状细胞癌,采用免疫组化检测ki67及E-cadherin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原发灶及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口腔鳞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转移淋巴结淋巴细胞 ,哪一种更适于作过继免疫治疗。【方法】从 15例口腔鳞癌原发灶及其中 5例转移灶中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转移淋巴结淋巴细胞 ,体外培养 ,观察两种来源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用3H -TdR 4h释放法对 5例口腔鳞癌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转移淋巴结淋巴细胞对自体肿瘤杀伤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转移淋巴结淋巴细胞较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扩增高峰延迟 1周 ,转移淋巴结淋巴细胞培养 5周后仍显示强有力的扩增潜力。 3周时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对自体肿瘤的杀伤活性较转移淋巴结淋巴细胞强 (P <0 0 2 ) ,分别为 35 %和 2 3 % ;4周时转移淋巴结淋巴细胞对自体肿瘤的杀伤活性大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P <0 0 2 ) ,分别为 5 3 %和 40 %。【结论】在口腔鳞癌患者的过继免疫治疗中 ,转移淋巴结淋巴细胞比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有更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临床体检和影像学阴性(cN0)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病理确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cN0的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原发灶扩大切除术联合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确认颈部淋巴结转移区域和个数,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117例患者中病理确认颈部淋巴结转移36例(30.77%),其中Ⅰ、Ⅱ、Ⅲ区转移率分别为27.78%、38.89%和22.2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化程度、生长方式及病灶直径是影响cN0口腔鳞癌颈部淋巴结术后病理确认转移的重要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生长方式及病灶直径是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分化程度、生长方式及病灶直径为cN0的口腔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术后病理确认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具备上述因素的cN0患者应给予对应颈部淋巴结清扫;未接受或不规范根治性颈清扫患者,如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相应区域术后放疗可能存在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李少辉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0):1897-1899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以便探讨提高胸段食管鳞癌的根治性、减少复发、改善长期疗效的术式.方法 选择2000-2004年在我院行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的200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其中Ivor-Lewis术145例,右胸、腹正中、左颈三切口55例,清扫的淋巴结详细标记后送病理检查.分析不同部位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本组共清扫淋巴结3 219枚,有癌转移752枚(23.4%).食管癌旁(252枚,占33.5%)、隆突下(156枚,占20.7%)、胃左血管旁(150枚,占20.0%)、下肺静脉旁(108枚,占14.4%)、贲门旁(80枚,占10.6%)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部位主要是食管癌旁(占60.0%)、隆突下(占33.3%)和颈部(占6.7%);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部位主要是食管癌旁(38.2%)、隆突下(28.8%)、下肺静脉旁(16.1%)等;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部位分别是食管癌旁(28.6%)、胃左血管旁(27.0%)、贲门旁(15.6%)、隆突下(14.6%)和下肺静脉旁(14.2%).患者5年生存率达54.3%.结论 胸上段食管癌主要向颈部淋巴结转移;胸中段食管癌主要向颈部、纵隔、腹部淋巴结转移;胸下段食管癌主要向纵隔、腹部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8月因胸段食管癌接受三野根治术的64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食管癌位于胸上段时,无论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有无转移,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均类似(P>0.05).食管癌位于胸中段、胸下段时,当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有转移时,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当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无转移时,则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纵隔淋巴结和腹部淋巴结转移数>4个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无转移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为51%,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为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舌鳞癌与其颈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iNOS与COX-2的表达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6,27(2):157-160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化酶-2(COX-2)在舌鳞癌原发灶及其颈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舌鳞癌转移的机制。【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83例舌部原发鳞癌和其中35例相应的颈淋巴结转灶石蜡包埋标本中iNOS、COX-2的表达。【结果】①舌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灶iNOS(9.6±2.1)、COX-2(8.7±0.9),相应的原发灶iNOS(7.7±1.8),COX-2(6.1±1.3)。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iNOS(3.5±2.7)。COX-2(2.4±1.9)。无转移的颈淋巴iNOS(0.7±0.3),COX-2(0.5±0.6),舌正常组织iNOS(0.6±0.4),COX-2(0.4±0.3)。上述组别两两比较,iNOS、COX-2免疫组化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②在舌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iNOS、COX-2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841,P〈0.01)。③在舌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灶中。M组iNOS(10.5±0.7)、COX-2(9.6±1.1)分别与N2组iNOS(9.4±0.6)、COX-2(9.1±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1组iNOS(6.1±0.4)、COX-2(5.5±0.4)分别同N0组iNOS(0.7±0.3)、COX-2(0.5±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2组iNOS、COX-2分别同N1组iNOS、COX-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NOS、COX-2在舌鳞癌的转移及颈淋巴结转移灶的生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根据外科食管癌根治术后病理结果,分析表浅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情况,预测T1期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及内镜下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44例行食管鳞癌根治术并经病理确诊的早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有/无淋巴结转移早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估计淋巴结转移的风险。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 P=0.004)、浸润深度( P=0.009)、分化程度( P=0.030)和淋巴管肿瘤浸润(( P=0.002)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 P=0.007)、浸润深度( P=0.003)、分化程度( P<0.050)和淋巴管肿瘤侵润( P<0.001)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直径<3 cm的高/中分化黏膜内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小,有行内镜切除术的绝对适应证;肿瘤直径≥3 cm的高、中、低分化黏膜内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大,如行内镜切除术,需关注术后病理及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 HPV)16/18与下咽鳞癌及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 ISH)技术检测20例下咽癌组织及其颈部淋巴结组织中HPV16/18 DNA的表达情况,并结合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下咽组织中检出HPV16/18 DNA阳性2例占10.0%,12例转移性颈部淋巴结标本中检出 HPV16/18 DNA 阳性1例占8.3%,颈部正常淋巴结中均未检出 HPV16/18 DNA。3例HPV16/18阳性病例均为临床Ⅳ期下咽鳞癌病例。结论 HPV16/18在下咽鳞癌及其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中的检出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食管上中段鳞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 ,探讨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方法 对 90例经手术根治性切除及病理证实的食管上中段鳞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淋巴结转移率 5 6 .7% ,转移度 11.2 % ,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为肿瘤浸润深度及分化 ;有淋巴结转移者 5年生存率 (9.80 % )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43.5 8% ) (P<0 .0 1)。 结论 食管上中段癌淋巴结转移表现为上、下双向性及远距离纵轴扩散的特点 ,淋巴结转移程度是食管癌根治术后最重要的预后因素 ,对病期较早的食管癌病例应适当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 ,选择“三野”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