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5 毫秒
1.
目的 探讨ERK1/2通路在耐药黑色素瘤药物成瘾性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究间歇性给药联合ERK1/2-MITF通路激活剂对耐药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黑色素瘤药物敏感株(A375和M14细胞)和对威罗菲尼耐受的细胞株(A375/R0.5、A375/R2.0、M14/R0.5和M14/R2.0),用MEK抑制剂U0126抑制ERK1/2激活,用Western-blot检测ERK1/2等蛋白的表达,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的增殖能力。利用活性分子TBHQ激活ERK1/2通路,利用ML329抑制MITF,二者均可上调ERK1/2-MITF通路活性,导致下游MITF抑制。采用耐药细胞A375/R2.0观察“撤除威罗菲尼”联合“TBHQ或ML329”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克隆形成实验显示,在撤除威罗菲尼后,耐药细胞增殖减慢,如在撤药同时,用MEK抑制剂U0126抑制ERK1/2活化,可逆转撤药导致的增殖抑制,证明ERK1/2活化是耐药细胞药物成瘾性的关键机制。相反,如在撤除威罗菲尼同时,添加ERK1/2激活剂TBHQ或MITF抑制剂ML329,以进一步激活ERK1/2-MITF通路,结果发现,二者均可进一步抑制耐药细胞的增殖,提示撤药和ERK1/2-MITF通路活化产生了协同抑瘤效应。结论 本研究从新的角度证明了ERK1/2通路在耐药黑色素瘤细胞药物成瘾性中的作用,并提示间歇性给药联合ERK1/2-MITF通路激活剂可更有效地抑制耐药黑色素瘤增殖,有望为防治黑色素瘤耐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甲基化CpG结合蛋白(Methyl-CpG-binding protein 2,MeCP2)表达对卵巢浆液性囊腺癌SKOV3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在TCGA数据库中获取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组织的RNA测序数据与临床病理学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eCP2在健康者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临床病理学分期、生存期的相关性;分别利用MTT实验、细胞克隆实验、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实验分析MeCP2表达对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获取MeCP2表达调节的关键信号通路,利用Western blot进行相关蛋白的检测。结果 MeCP2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显著降低;MeCP2的表达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病理学分期相关,而与组织学分级无关;生存期分析显示,MeCP2高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显著长于低表达患者,而MeCP2的表达对于患者整体生存期、疾病特异性生存期、无进展间隔生存期没有影响;细胞功能实验显示过表达MeCP2能够抑制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及阻滞细胞周期G1/S期的转化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MeCP2表达调节的信号通路分析显示,MeCP2能够抑制ERB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GFR、AKT)、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4表达,促进细胞凋亡蛋白BAX表达。结论 MeCP2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患者无病生存期相关,过表达MeCP2能够抑制卵巢浆液性囊腺癌SKOV3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Cystatin 6(CST6)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分析CST6在正常结肠上皮、无转移性结肠癌和转移性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表达高低与结肠癌预后的关系。同时,采用基因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及免疫组化方法探究结肠癌中CST6所影响的信号通路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 (1)CST6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结肠上皮,转移性结肠癌中CST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结肠癌;(2)具有高CST6表达水平的结肠癌患者疾病特异性生存期以及无进展生存期显著缩短;(3)GSEA分析提示在结肠癌中CST6高表达的患者中,上皮-间充质转化和血管生成通路显著富集;(4)结肠癌中CST6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PDGFR的表达呈现正相关。结论 CST6在结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高表达CST6的结肠癌患者预后更差,可能与其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作用有关,提示其可能在结肠癌中作为一个新型癌基因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黄芩素对膀胱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膀胱癌细胞T24和5637经黄芩素(处理组)或二甲基亚砜(对照组)处理后,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以及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EdU)插入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DNA复制速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等蛋白的表达水平;裸鼠成瘤实验检测黄芩素对于体内膀胱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结果 黄芩素可以在体内和体外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速率,高浓度黄芩素体外抑制率可达80%以上,体内抑制率约50%。黄芩素可以减缓DNA复制并降低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诱导细胞停滞在G0/G1期,发生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黄芩素处理后,PI3K的表达以及AKT和mTOR的磷酸化水平降低,Bax/Bcl-2的比值升高。 结论 黄芩素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发生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胃癌相关miR-365调控胃癌细胞增生和肿瘤发生的功能,并通过验证下游靶分子E2F2研究miR-365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Northern blotting法检测miR-365在小鼠各组织器官中的表达谱;real-time PCR检测miR-365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细胞实验和裸鼠成瘤实验研究miR-365过表达对胃癌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生物信息学分析miR-365下游靶分子E2F2;构建E2F2 3'UTR 野生型和突变型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检测miR-365对E2F2基因表达的调控和结合位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iR-365对E2F2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 miR-365在包括胃在内的多种消化道组织中表达; miR-365在人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miR-365过表达显著抑制多种胃癌细胞的增生和裸鼠皮下的成瘤能力;E2F2是miR-365的靶分子,miR-365通过E2F2 3'UTR上的结合位点抑制E2F2的蛋白表达。结论 miR-365 在人胃癌组织和小鼠胃癌模型中表达下调,并通过下游靶分子E2F2抑制胃癌细胞增生和肿瘤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主要促进因子超家族蛋白2A (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 domain containing 2A,MFSD2A)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使用慢病毒载体构建差异表达MFSD2A的肝癌细胞株HepG2和SMMC-7721,由q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评估其转染效率;CCK-8法分析差异表达MFSD2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转染后细胞的基础凋亡率的变化,Transwell小室细胞侵袭实验明确MFSD2A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在肝癌细胞中上调MFSD2A表达可以显著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基础凋亡,同时还可降低细胞的侵袭能力;而下调MFSD2A则可导致相反的效应。结论 MFSD2A在肝癌的肿瘤进程中发挥抑癌基因的功能,这种功能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iR-21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宫颈癌细胞中miR-212和TCF7L2的表达水平。应用BrdU细胞增殖检测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情况。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Target Scan预测并筛选miR-212的蛋白编码基因靶点,并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进行验证。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miR-21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下调(P<0.01);与End1/E6E7细胞相比,miR-212在宫颈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miR-212的过表达可以抑制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而低表达miR-212可以促进宫颈癌细胞系的增殖和侵袭(P<0.01)。miR-212的过表达可以显著抑制TCF7L2蛋白的表达,而miR-212的低表达则促进TCF7L2蛋白的表达。靶基因TCF7L2是miR-212的直接作用靶点。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miR-212表达降低,通过基因TCF7L2的靶向调节抑制宫颈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ZNF772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的状态及其mRNA、蛋白的表达,分析ZNF772基因DNA甲基化在宫颈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例宫颈鳞癌组织(SCC)和年龄相匹配的3例正常宫颈组织作对照,采用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WGBS)联合RNA测序技术筛选DNA高甲基化和低表达的转录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亚硫酸盐化测序PCR(BSP)方法在40例SCC患者宫颈组织和4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检测ZNF772的DNA甲基化状态和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蛋白表达量。在SCC组中分析ZNF772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及其mRNA的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联合WGBS和 RNA测序技术检测显示,异常DNA甲基化基因ZNF772与其mRNA表达关联;RT-qPCR方法验证,与对照组相比,SCC组中ZNF772 mRNA的表达下调(t=8.351,P=0.016);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进一步证实SCC组中ZNF772蛋白的阳性表达下调(t=3.802,P=0.005);BSP结果证实,与对照组比较,SCC组中ZNF772基因启动子区(-420、-422位点)DNA甲基化率显著升高(χ 2=8.566,P=0.038;χ 2=6.332,P=0.043);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CC组ZNF772启动子DNA甲基化和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351,P=0.045;r=-0.349,P=0.032),且与HPV16/18型感染、肿瘤大小、世界卫生组织病理分级及国际妇产科联合会临床分期相关(P=0.018,P=0.012,P=0.009,P=0.035)。结论 ZNF772基因启动子区DNA高甲基化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左旋多巴(L-3,4-dihydroxyphenylalanine,L-DOPA)对多巴胺代谢关键基因单胺氧化酶B(monoamine oxidase B,MAO-B)转录的影响及其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方法 以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基因组甲基化定量试剂盒检测L-DOPA对基因组甲基化的影响;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探究L-DOPA和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对MAO-B转录的影响;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技术检测L-DOPA对MAO-B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程度的影响。结果 1L-DOPA(2 μmol/L和20 μmol/L)和50 μmol/L 5-aza-dC处理SH-SY5Y细胞24 h均会使其基因组甲基化降低。2L-DOPA(2 μmol/L和20 μmol/L)处理SH-SY5Y细胞24 h会使MAO-B mRNA下调,而多巴脱羧酶(DOPA-decarboxylase,DDC)和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转录无明显变化。3不同浓度5-aza-dC(0、50、100和150 μmol/L)处理细胞24 h,MAO-B mRNA表达明显上调,DDC和COMT转录无明显变化,提示MAO-B可能受到DNA甲基化调控。4L-DOPA处理可使MAO-B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升高,而5-aza-dC可使该区域CpG岛甲基化降低,说明该区域甲基化受L-DOPA影响而升高,并可能是MAO-B基因转录活性下调的原因。结论 L-DOPA可能对MAO-B基因的转录活性有抑制作用,且可能是通过L-DOPA诱导的高CpG甲基化所导致,从表观遗传学(主要是DNA甲基化)对临床上L-DOPA治疗可能产生的多巴胺代谢紊乱及其不良反应做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马钱苷对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马钱苷(500、1 000 μmol/L)与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K-N-SH细胞)预孵育24 h,之后加入PI3K抑制剂Wortmannin(WT)及PKA抑制剂GF-109203X(GFX)与SK-N-SH细胞孵育3 h,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察马钱苷对tau蛋白在Thr205、Thr217、PHF-1位点的磷酸化,GSK-3β-Ser9、GSK-3β、PP2A催化亚基C(protein phosphatase 2A catalytic subunit C,PP2Ac)磷酸化/甲基化及PP2Ac的表达。结果 WT/GFX明显抑制p-GSK-3β-ser9的表达,引起GSK-3β活性增高,从而导致tau蛋白Thr205、Thr217、PHF-1位点高度磷酸化。马钱苷能够明显抑制模型细胞tau蛋白在Thr205、Thr217、PHF-1位点的过度磷酸化,但是不能增高p-GSK-3β-ser9的表达,提示马钱苷抑制tau蛋白磷酸化的作用不是通过影响GSK-3β通路实现的。但是实验显示马钱苷能够抑制PP2A催化亚基C Tyr307位点的磷酸化,但对Leu309位点甲基化无影响。结论 马钱苷能够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机制可能与其抑制PP2A催化亚基C Tyr307位点的磷酸化,提高PP2A活性有关,与GSK-3β通路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人皮下和髌下脂肪垫干细胞体外增殖、成软骨分化潜能以及体内治疗大鼠骨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方法 获取上海市东方医院未患代谢性相关疾病患者的皮下和髌下脂肪垫组织,从髌下脂肪垫中分离原代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体外诱导成脂、成骨、成软骨方向分化。EdU检测人皮下脂肪干细胞(subcutaneous ASCs,Sc-ASCs)和髌下脂肪垫干细胞(infrapatellar fat pad derived stem cells,IPFP-ASCs)体外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表面标记蛋白CD34、血管相关标记蛋白CD31的表达。阿尔新蓝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Sc-ASCs和IPFP-ASCs体外成软骨潜能。体内实验采用8周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CON)组、内侧半月板不稳术(destabilisation of the medial meniscus,DMM)组和DMM手术后Sc-ASCs治疗组,DMM手术后IPFP-ASCs治疗组,通过大体观察、番红固绿染色及OARSI评分比较体内治疗效果。结果 人髌下脂肪垫组织中分离获得ASCs,形态呈长梭形,在体外具有成脂、成骨、成软骨分化潜能。Sc-ASCs和IPFP-ASCs表面标记蛋白CD34和血管相关标记蛋白CD31表达无显著性差异,但人IPFP-ASCs体外增殖能力较强。阿尔新蓝染色及Western blot显示IPFP-ASCs体外成软骨能力较强。体内大鼠实验大体形态学观察显示DMM组骨赘增多,软骨表面缺损,Sc-ASCs治疗组骨赘减少,IPFP-ASCs治疗组表面较光滑,无明显骨赘生成;番红固绿染色显示DMM组软骨层出现垂直裂缝且到达钙化软骨,Sc-ASCs治疗组关节面纤维化且软骨浅表层存在垂直裂隙,IPFP-ASCs治疗组软骨层较为连续,仅存在轻微纤维化;OARSI评分显示IPFP-ASCs治疗骨关节炎疗效更好。结论 人IPFP-ASCs体外增殖能力、成软骨分化潜能以及体内治疗大鼠骨关节炎的效果优于Sc-ASCs。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用非天然氨基酸定点偶联技术获得的均一性良好的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 ADC), 对9种不同HER2表达量的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以及对5种异体移植的肿瘤小鼠模型的肿瘤生长抑制效果。方法:用QIFI试剂盒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HER2在BT-474、Calu-3、MCF-7、MDA-MB-231、MDA-MB-468、SK-BR-3、SK-OV-3、HCC1954、NCI-N87共9种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对9种肿瘤细胞进行培养,铺板过夜后分别加入梯度稀释的抗HER2-ADC、曲妥珠单抗-美坦新偶联物、AS269、pAF-AS269、紫杉醇5种药物,然后培养72 h或96 h,检测这5种药物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选择HER2阳性肿瘤细胞HCC1954、BT-474、SK-OV-3、NCI-N87和HER2阴性肿瘤细胞MDA-MB-468,分别接种到5~6周龄的BALB/c裸小鼠身上,待肿瘤长到一定体积后,分别注射抗HER2-ADC、曲妥珠单抗-美坦新偶联物、曲妥珠单抗、紫杉醇4种药物和空白对照磷酸盐缓冲液,考察药物的抑瘤效果。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SK-OV-3、NCI-N87、SK-BR-3、Calu-3、HCC1954、BT-474这6株肿瘤细胞的HER2表达量较高,每个细胞表面HER2受体数在43~80万个,比另外3株MDA-MB-231、MCF-7、MDA-MB-468肿瘤细胞的HER2表达水平高50倍以上。药物对9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显示,抗HER2-ADC对HER2高表达的细胞有很强的抑制细胞生长活性,对SK-OV-3、NCI-N87、SK-BR-3、Calu-3、HCC1954、BT-474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46、17、17、161、125、50 pmol/L。在动物体内药效试验中,抗HER2-ADC在所有HER2阳性表达的肿瘤模型中都表现了较强的呈剂量依赖的抗肿瘤活性,在NCI-N87异种移植肿瘤模型中,与曲妥珠单抗及曲妥珠单抗-美坦新偶联物相比,相同剂量的抗HER2-ADC表现出更好的抗肿瘤活性,其相对肿瘤增殖率约为二者的1/30至1/20,在HCC1954模型中表现出肿瘤的完全消退和治愈效果;抗HER2-ADC对HER2低表达MDA-MB-468肿瘤细胞移植瘤模型没有效果。与曲妥珠单抗-美坦新偶联物相比,抗HER2-ADC表现出相同或更好的抗肿瘤活性。结论:用非天然氨基酸定点偶联技术获得的抗HER2-ADC在细胞体外和动物体内实验中对HER2高表达的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大剂量维生素C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并探索其中的机制。方法: 以乳腺癌细胞Bcap37和MDA-MB-453为体外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小(0.01 mmol/L)、中(0.10 mmol/L)、大(2.00 mmol/L)剂量的维生素C。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乳酸脱氢酶比色法测定乳酸含量。同时,取10只6周龄雌性BALB/c裸鼠,采用皮下接种乳腺癌Bcap37细胞建立荷瘤小鼠移植瘤模型,取5只小鼠腹腔注射维生素C(4 g/kg),观察肿瘤重量和小鼠体质量的变化。结果: 体外细胞学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剂量维生素C作用下Bcap37和MDA-MB-453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均P < 0.01),Glut1转运蛋白表达减少(均P < 0.05),乳酸分泌量减少(均P < 0.01),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均P < 0.05)。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大剂量维生素C组肿瘤重量明显减小(P < 0.05),但体质量增长无明显变化。结论: 大剂量维生素C可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这一效果可能与大剂量维生素C抑制乳腺癌细胞能量摄取和下调mTOR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剂SP600125和脂质纳米粒子包裹的JNK-siRNA 2种方法在体内和体外分别对JNK基因的表达进行干扰,探讨下调JNK酶活性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实验,将实验分为siRNA组和抑制剂SP600125组。在siRNA组中,使用JNK-siRNA及其对照NC-siRNA分别转染人前列腺癌细胞(PC细胞)、人肝细胞癌细胞(SMMC-7721细胞)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在抑制剂SP600125组中将SP600125导入肝细胞癌细胞中,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转染JNK-siRNA和SP600125后人前列腺癌、肝细胞癌和乳腺癌细胞中JNK或磷酸化JNK(p-JNK)蛋白表达水平;采用WST-1增殖实验检测各组肿瘤细胞的细胞活力。体内实验,通过皮下注射SMMC-7721细胞建立小鼠皮下肝细胞癌移植瘤动物模型,将8只小鼠饲养至肿瘤生长至3 mm×3 mm,再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抑制剂SP600125组和阴性对照组,JNK-siRNA组和NC-siRNA对照组,共4组,各组小鼠分别瘤内注射5 nmol SP600125、阴性对照溶液、脂质纳米粒子包裹的JNK-siRNA和NC-siRNA阴性对照,观察各组小鼠肿瘤体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JNK或p-JNK蛋白表达。结果:体外实验,与NC-siRNA对照组比较,JNK-siRNA组人前列腺癌、肝细胞癌和乳腺癌细胞中JN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抑制剂SP600125组肝细胞癌细胞中p-JNK蛋白表达水平较其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体内实验,以肝细胞癌细胞为例,抑制剂SP600125组小鼠肿瘤体积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减小,而JNK-siRNA组与其阴性对照组比较肿瘤体积变化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抑制剂SP600125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p-JNK蛋白表达量和JNK-siRNA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JNK蛋白表达量较各自阴性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下调JNK酶活性在体内和体外均能降低JNK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解析手性微环境介导线粒体功能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方法 体外通过三维手性微环境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监测干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功能,在体内观察凝胶植入后早期缺损区域关键调控线粒体功能趋化CXCL2因子的表达,体外高通量组学分析相关线粒体与代谢信号通路的差异。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右旋手性基质中线粒体线粒体深红色荧光探针染色比例降低,表明右旋手性基质中的干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出现损伤。大鼠颅骨缺损模型发现在早期植入三维手性凝胶后左旋组修复区域的CXCL2明显表达上调。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发现线粒体相关基因与多个信号通路发生了明显的差异表达。差异基因分析发现右旋组中间充质干细胞出现了线粒体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上调。左旋手性基质能上调干细胞线粒体NADH脱氢酶活性,右旋手性基质中间充质干细胞线粒体功能出现明显功能损伤。结论 生物植入材料基质手性具备调控干细胞线粒体功能能力。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现在对于相关标志物及治疗靶位点的研究非常重要。不同亚型乳腺癌其药物治疗反应及远期预后是不同的。例如三阴性乳腺癌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均为阴性,完全缺乏可用的生物标志物来评估预后,其治疗反应也较差。近年来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PGRMC1)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那么不同激素受体在乳腺癌发展及预后中的预测作用如何,PGRMC1是否有可能成为新型乳腺癌预后标志物?在本篇综述中,将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复层猪小肠黏膜下层(multi-laminated 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mSIS)可吸收膜的降解性能,并与应用最为广泛的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进行比较,为其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模拟降解采用胶原酶配制降解液,对mSIS膜和Bio-Gide膜进行降解,分别于不同时间点观察二者在降解液中的形态并取出称重,计算降解率。体内皮下埋植采用9只新西兰兔,每只动物背部皮下制备6个皮囊,分别埋入mSIS膜和Bio-Gide膜。于术后4、8、12周取材,通过肉眼观察及HE染色观察不同时间二者的降解程度及组织相容性。结果 体外降解实验显示mSIS膜在第12天降解完全,而Bio-Gide膜在第7天降解完全,且mSIS在降解液中维持形状的时间更长。皮下埋植4周时,mSIS膜和Bio-Gide膜形态相对完整,镜下观二者胶原纤维连续,膜周围少许炎症细胞浸润,Bio-Gide膜部分胶原纤维与周围组织融合。术后8周,mSIS膜形态基本完整,镜下观部分区域与结缔组织融合;肉眼观Bio-Gide膜已破碎,镜下仅可见部分残留纤维与周围组织结合,无完整膜的形态。术后12周时肉眼仅见少量mSIS膜残留碎片,镜下可见mSIS膜残留纤维,与周围结缔组织基本融合;肉眼及镜下观Bio-Gide膜均已消失。结论 mSIS膜皮下埋植降解时间约为12周,Bio-Gide膜约为8周,植入体内生物相容性良好。体外降解mSIS比Bio-Gide膜降解时间延长,且空间维持能力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复层猪小肠黏膜下层(multi-laminated 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mSIS)可吸收膜的降解性能,并与应用最为广泛的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进行比较,为其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模拟降解采用胶原酶配制降解液,对mSIS膜和Bio-Gide膜进行降解,分别于不同时间点观察二者在降解液中的形态并取出称重,计算降解率。体内皮下埋植采用9只新西兰兔,每只动物背部皮下制备6个皮囊,分别埋入mSIS膜和Bio-Gide膜。于术后4、8、12周取材,通过肉眼观察及HE染色观察不同时间二者的降解程度及组织相容性。结果 体外降解实验显示mSIS膜在第12天降解完全,而Bio-Gide膜在第7天降解完全,且mSIS在降解液中维持形状的时间更长。皮下埋植4周时,mSIS膜和Bio-Gide膜形态相对完整,镜下观二者胶原纤维连续,膜周围少许炎症细胞浸润,Bio-Gide膜部分胶原纤维与周围组织融合。术后8周,mSIS膜形态基本完整,镜下观部分区域与结缔组织融合;肉眼观Bio-Gide膜已破碎,镜下仅可见部分残留纤维与周围组织结合,无完整膜的形态。术后12周时肉眼仅见少量mSIS膜残留碎片,镜下可见mSIS膜残留纤维,与周围结缔组织基本融合;肉眼及镜下观Bio-Gide膜均已消失。结论 mSIS膜皮下埋植降解时间约为12周,Bio-Gide膜约为8周,植入体内生物相容性良好。体外降解mSIS比Bio-Gide膜降解时间延长,且空间维持能力更佳。  相似文献   

19.
博落回总碱对肝癌细胞的毒性作用和体内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博落回总碱(TAPP)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TAPP体外对人肝癌Hep3B细胞、小鼠H22肝癌细胞的抑瘤作用;用小鼠移植性肿瘤法检测TAPP对小鼠H22肝癌细胞、S180肿瘤细胞的体内抑瘤作用。测3次重复实验结果。结果 (1)TAPP在体外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可抑制Hep3B、H22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其对Hep3B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3次重复实验结果分别为3.04、3.98、2.98µg/ml,对H22细胞则分别为2.89、2.21、2.34µg/ml。(2)体内实验表明,TAPP可抑制H22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在剂量为每天1、2、4 mg/kg·b.w.时,3次腹腔注射给药实验测得抑瘤率分别为18.6%、35.1%、44.9%,而以每天4 mg/kg·b.w.时口服给药抑瘤率则为7.9%;另外,TAPP可明显延长S180腹水瘤小鼠存活时间,剂量为每天1、2、4 mg/kg·b.w. 时静脉注射给药生命延长率3次重复结果平均分别为24.8%、48.9%、52.7%。结论 TAPP在体内外均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