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与乳腺癌的预防、发生、发展、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健康体检组(5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87例)和乳腺恶性肿瘤组(89例)血清EGFR的表达量,比较不同组、良性肿瘤组不同类型患者以及不同临床分期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清EGFR表达的差异。结果: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清EGFR水平较良性肿瘤组和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而良性肿瘤组和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组不同类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GFR水平的比较: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患者术前和术后14d均比乳腺囊性增生病和乳腺纤维瘤的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囊性增生病和乳腺纤维瘤在各个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恶性肿瘤组患者EGFR水平的比较:除术前Ⅳ期同0期相比和术后6个月Ⅲ期同0期、Ⅰ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其余各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EGFR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但尚不能确立为独立的预测和预后指标,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与分析血清中多种氨基酸检测在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进行乳腺癌筛查的高危患者40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给予血清多种氨基酸的检测,调查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患者的乳腺癌发生情况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400例患者中,经过随访明确诊断为乳腺癌53例,占比13.3%。乳腺癌患者的血清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色氨酸、谷氨酸、苏氨酸含量低于非乳腺癌患者(P<0.05)。在53例乳腺癌患者中,病理诊断为临床分期Ι期33例,Ⅱ期17例,Ⅲ期3例;组织学分化:高分化33例,中分化16例,低分化4例;淋巴结转移20例。不同病理特征乳腺癌患者的血清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色氨酸、谷氨酸、苏氨酸含量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为导致乳腺癌发生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多伴随有血清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色氨酸、谷氨酸、苏氨酸的低表达,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为导致乳腺癌发生的主要独...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前心理社会因素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乳腺癌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前心理社会因素的差异。方法 应用临床心理问卷(EPQ、HAMD、HAMA、LES、SSRS、DSQ)对术前的乳腺癌患者进行评定,并与乳房良性肿瘤患者和健康妇女进行比较。结果 乳腺癌患者神经质分、生活事件刺激总量、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不成熟防御因子及HAMA、HAMD总分均显著高于乳房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而内外向因子分、成熟防御因子分、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均显著较低。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前存在较严重的心理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血清血脂以及载脂蛋白浓度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及Ki-67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乳腺癌术后且未行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的患者143例,检测体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胆固醇(cholesterol,TC)和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ApoA)及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浓度,并在乳腺癌的不同分子分型中进行对比。结果 HDL-C、LDL-C、TC、ApoA及TG在不同乳腺癌亚型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A在不同乳腺癌亚型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TC及ApoB浓度与Ki-67表达水平呈正相关,HDL-C和Ki-67之间呈负相关,ApoB和TG及Ki-67表达无关。结论 乳腺癌的分子亚型不同,其血脂代谢也有差异,同时血脂浓度与Ki-67表达相关,高浓度的TC与LDL-C以及低浓度的HDL-C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血脂水平及体重指数(BMI)与乳腺癌不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5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BMI及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和乳腺癌肿块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激素受体情况的相关性。结果:BMI与乳腺癌肿块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激素受体情况、绝经与否均无明显相关性;但将患者按绝经状态及激素受体分层后,发现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患者高BMI者淋巴结转移率高。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不同病理特征的乳腺癌患者中均无明显统计差异。按绝经状态和激素受体分层后,发现绝经后激素受体(HR)-患者高血清胆固醇组大肿块的比率减少。结论:BMI与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血清胆固醇水平与绝经后激素受体阴性患者肿块大小呈负相关。血脂水平及BMI与乳腺癌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水平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乳腺癌患者(观察组)和50例健康女性(对照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瘦素水平[(19.25±8.65)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6.25±4.2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乳腺癌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作为一个发病率高且危害较大的恶性肿瘤,血清瘦素水平升高在乳腺癌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从而为乳腺癌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血液常见氨基酸水平与早期轻度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 LA)的关系及其对轻度LA的筛查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因头晕或头痛等主诉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检查结果入组21例非LA患者和31例轻度LA患者,使用串联质谱法采集患者23种血液氨基酸代谢物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氨基酸水平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研究轻度LA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血液氨基酸水平对轻度LA的筛查诊断价值。结果 年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酪氨酸和缬氨酸水平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1.232,95%CI:1.068~1.420)和缬氨酸水平(OR=1.059,95%CI:1.009~1.111)是轻度LA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增长和缬氨酸水平升高,发生轻度LA的风险增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和缬氨酸筛查轻度LA的最佳截断值分别...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女性肿瘤中排第一位。据美国癌症协会(ACS)估计,美国2010年确诊的乳腺癌新发病例有209060例,死于乳腺癌的患者将有40230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乳腺癌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前心理社会因素的差异.方法应用临床心理问卷(EPQ、HAMD、HAMA、LES、SSRS、DSQ)对术前的乳腺癌患者进行评定,并与乳房良性肿瘤患者和健康妇女进行比较.结果乳腺癌患者神经质分、生活事件刺激总量、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不成熟防御因子及HAMA、HAMD总分均显著高于乳房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而内外向因子分、成熟防御因子分、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均显著较低.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前存在较严重的心理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因异常甲基化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方法 共纳入70例临床确诊的乳腺癌患者为病例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BRCA1、GSTP1、p16、MGMT、PTEN、RARβ2和CCND2等抑癌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分析不同临床特征的患者甲基化频率间的差异。结果 BRCA1、GSTP1、p16、MGMT、PTEN、RARβ2和CCND2的甲基化率分别为24.3%、31.4%、40.0%、27.1%、48.6%、55.7%和67.1%。94.3%的乳腺癌患者至少有1个基因发生甲基化,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BRCA1甲基化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16和PTEN基因甲基化与绝经状态有关,ER阴性、PR阴性、p53阳性患者更易发生RARβ2基因甲基化。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抑癌基因异常甲基化与淋巴结转移、绝经状态、激素受体表达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癌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280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分析MRI形态学表现;同时收集乳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乳腺癌相关抗原(CA153)、卵巢癌相关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的检测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EGFR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依据.方法:病例取材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①42例乳腺癌组织中EGFR(+)表达百分率为4.8%,EGFR(-)或(±)表达百分率为95.2%.②EGFR的表达与患者是否绝经、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与否和组织学分级Ⅱ与Ⅲ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组织学分级Ⅰ与Ⅱ,淋巴结转移<4枚与淋巴结≥4的患者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EGFR的表达与ER、PR结果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R(-)、PR(-)的患者中,EGFR的表达阳性率低;患者的HER2(-)与HER2(+)、HER2(+)与HER2(+++)、HER2(++)与HER2(+++)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ER2(-)与 HER2(++)、HER2(+++),HER2(+)与HER2(++)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EGF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月经状态、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累及情况均无明确关联性.②EGFR的表达与ER、PR表达状况无关联性.EGFR在HER2强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HER2阴性患者,可能与乳腺癌侵袭、转移和预后存在关联性.③EGFR的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累及情况无关,但随着淋巴结转移数量的增加,其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敏玲  陈思佳 《中国病案》2011,12(10):68-69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乳腺癌患者的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并与同期30例健康人群作对比。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T3和FT3值均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T4和FT4值轻度降低,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TSH值无明显变化(P〉0.05);Ⅲ、Ⅳ期乳腺癌患者T3和FT3值显著低于Ⅰ、Ⅱ期乳腺癌患者(P〈0.05),而以年龄、肿瘤直径、ER、PR、Her2表达水平分组中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监测血清甲状腺激素可有助于评估病情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患者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相关性。  方法  收集19例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并收集其血液样本进行12项细胞因子水平检测,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HPS患者细胞因子IL-1β、IL-2、IL-4、IL-8、IL-10、IL-6、IFN-γ、TNF-α的水平高于非HPS非感染患者组(P < 0.05);HPS患者细胞因子IL-4、IL-5、IL-10、IFN-γ、TNF-α的水平高于非HPS感染患者组(P < 0.05),IL-10、IFN-γ、TNF-α3种细胞因子ROC曲线示其AUC在0.7~0.9之间,用于诊断HPS具有一定的准确性。HPS死亡组患者发病时Fib明显低于存活组(P < 0.05),而HPS死亡组患者发病时年龄、性别、临床特征(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及实验室检查(ALT、AST、TBIL、ALB、Fer、TG、ACN、HGB、PLT)与存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HPS死亡组患者发病时,IL-1β、IL-8、TNF-α明显高于存活组(P < 0.05)。  结论  HPS可出现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其中IL-10、IFN-γ、TNF-α明显升高可能对其诊断具有一定意义,Fib明显下降及IL-1β、IL-8、TNF-α明显升高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张学斌 《医学综述》2012,(24):4286-4288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2月重庆市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35)接受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照组(n=27)接受单纯化疗。在患者治疗结束并出院后,对其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观察患者的复发、转移及生存等情况。结果随访期内,观察组生活质量、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3年总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无痛性乳腺肿块,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以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112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VEGF含量,并设48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乳腺癌血清VEGF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乳腺癌血清VEGF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中ER和/或PR表达及CerbB-2的表达情况明显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大小无相关性;术后随访显示,出现转移者术前血清VEGF含量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的表达与其临床预后有关,可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细胞周期的失调控是乳腺癌进展的一个早期事件,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是参与细胞周期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在正常乳腺组织中正常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过表达,导致细胞周期调控失调,它是参与乳腺癌细胞早期形成和生长的癌基因。乳腺癌中β联蛋白的异常表达可通过Cyclin D1来激活,并且Cyclin D1的过表达与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呈正相关。Cyclin 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对乳腺癌的分期、分级、乳腺癌的治疗(包括放疗、化疗、靶向治疗)选择以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放化疗前后维生素D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 (病例组) 和健康女性 (对照组) 各100例, 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辅助化疗和放疗, 使用DRG ELISA试剂盒测量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 (25-OHD) 水平.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年龄、BMI、分娩次数、血红蛋白水平、总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病例组维生素D缺乏率为100%, 而对照组中维生素D缺乏率为85%.病例组放化疗前血清维生素D水平为 (16.63±1.83) ng/m L, 对照组为 (25.56±6.64) ng/m L, 病例组放化疗前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01) .病例组化放疗后维生素D平均水平为 (11.35±2.87) ng/m L, 显著低于放化疗前 (P<0.001) .采用2种不同的化疗方案, 分别为FEC/T和CMF方案.放化疗前, 2组患者之间维生素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放化疗后, 2组患者维生素D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01) , 但2组患者之间维生素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多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BMI、分娩次数与放化疗前后维生素D水平变化显著相关 (P<0.05) , 相关性自大至小依次为年龄、BMI、分娩次数.结论 维生素D缺乏症可能与乳腺癌发病有关.患者年龄、BMI、分娩次数均与放化疗前后维生素D水平变化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Six1(sine oculis homeobox homolog 1)水平,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6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45例)和正常对照者(20例)的血清Six1水平。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Six1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者,且乳腺良性疾病患者血清Six1水平也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中Six1高水平与肿瘤TNM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结论 Six1与乳腺癌的发生及其侵袭转移具有相关性,其变化在乳腺癌的转移和预后评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