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辅助大分割放疗已被指南推荐,但大分割放疗同期瘤床加量是否可行目前尚无定论。本随机对照研究对大分割同期瘤床加量和常规分割同期瘤床加量两种放疗计划的心脏剂量学参数和心超指标等进行比较,以评估前者在心脏毒性方面的安全性。方法:纳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左侧乳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20例制定大分割同期瘤床加量放疗计划(全乳放疗剂量4 005 cGy/15次,同期瘤床加量至4 500 cGy/15次),20例制定常规分割同期瘤床加量放疗计划(全乳放疗剂量5 000 cGy/25次,同期瘤床加量至6 000 cGy/25次),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剂量学参数和心脏超声检查指标,剂量学参数包括全心脏、左心室、右心室、右室游离壁、室间隔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的平均剂量(Dmean)以及各结构受到5~35 Gy照射的相对体积分数(V5 Gy~V35 Gy)。心超随访指标包括主动脉根部直...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大分割放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多项随机临床试验中已经得到证实,但全乳大分割瘤床同期加量的放疗模式目前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人群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同期瘤床加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入组保乳术后切缘阴性、病理诊断为浸润性癌、分期pT1-2N0M0、术中瘤床钛夹标记的患者接受全乳大分割同期瘤床加量放疗(ClinicalTrail.gov: NCT02617043)。放疗处方剂量为全乳计划靶体积(planned target volume,PTV) 40 Gy/15次/3周,同期瘤床加量至48 Gy/15次/3周。放疗后评估急性不良反应、美容效果以及预后。结果:2015年1月—2016年8月,共计358例患者前瞻性连续性入组本研究。患者中位年龄45岁(25~71岁),71.2%(255例)为绝经前的年轻女性,其中T1和T2患者分别为276例(77.1%)和82例(22.9%)。放疗期间及放疗后3个月内,53.6%和8.1%的患者出现Ⅰ~Ⅱ度的放射性皮炎,主要表现为放疗区红斑(38.8%)以及放疗后干性脱皮(41.3%)。13例(3.6%)患者出现湿性脱皮,主要位于乳头、乳晕区,无Ⅲ度以上放射性皮炎。4例Ⅰ度放射性肺炎,1例Ⅲ度放射性肺炎。美容效果自评“极好”和“好”率分别为37.0%和44.8%。中位随访28.3个月(6.0~40.7个月),3例患者出现局部区域复发,4例远处转移(2例合并复发),2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98.6%。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全乳大分割同期瘤床加量放疗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其晚期不良反应以及对疾病局部控制的有效性仍需长期随访来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方法:2008年~2010年收治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78例,其中38例行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疗(A组),剂量分割方案为全乳50Gy/25次(2Gy/次),瘤床同步加量至60Gy/25次(2.4Gy/次),总疗程33~35天;40例行常规分割调强放疗(B组),剂量分割方案为全乳50Gy/25次,后续瘤床推量10Gy/5次(2Gy/次),总疗程40~42天。应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Log-rank法检验差异。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73个月,随访率为100%。两组5年总生存率均为100%。A组和B组5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7.4%、97.5%(P=0.978);97.4%、95.0%(P=0.589)。A组和B组1、2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7.9%、52.5%(P=0.632); 13.2%、12.5%(P=0.931);A组和B组的1级皮肤及皮下组织晚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8%、15.0%(P=0.932);1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7.9%、10.0%(P=0.745)。A组和B组在放疗前、放疗后3、5年美容效果优良率分别为86.8%、87.5%(P=0.931);84.2%、85.0%(P=0.932);81.6%、82.5%(P=0.916)。结论:保乳术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疗效与常规分割调强放疗相似,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重复定位CT评价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瘤床体积变化规律,分析不同CT上进行瘤床加量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2008-2009年共收集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16例,放疗均采用全乳放疗和瘤床加量.患者均接受了3次CT扫描,分别为放疗前(CT1,常规全乳放疗计划CT)、放疗中(CT2)、瘤床加量前(CT3).在3次CT上勾画瘤床.在CT1和CT3上进行三维适形瘤床加量计划并分析剂量体积直方图.结果 CT1、CT2、CT3瘤床平均体积分别为49.5、25.6、22.2 cm3(F=5.63,P=0.007),CT1的>CT2(q=0.03,P=0.010)和CT3的(q=0.01,P=0.004),CT3与CT2的相似(q=1.00,P=0.333).CT3总体积平均下降43.4%,其中下降>20%的占88%(14例)、>50%的占38%(6例).CT1、CT3上患侧乳腺内接受100%处方剂量的平均体积分别为183.5、144.5 cm3(t=3.06,P=0.008).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放疗中瘤床体积以放疗后的早期变化显著,在瘤床加量前重新CT扫描进行三维适形瘤床加量计划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保乳术后加速部分乳腺照射的靶区确定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前,保乳治疗已经成为Ⅰ、Ⅱ期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保乳术后放疗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局部肿瘤控制率和乳房保全率.一直以来,全乳房照射加瘤床补量的放疗模式是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常规选择,因为这种放疗模式明显降低了局部肿瘤复发率.大量研究证明,保乳术后复发绝大多数发生在瘤床及其附近区域,因此单纯针对瘤床的部分乳腺照射(partial breast irradiation,PBI)成为近期乳腺癌放疗研究的热点.PBI的剂量分割方式通常为加速分割,因此亦可称其为加速部分乳腺照射(accelerated partial breast irradiation,APBI).以下重点综述APBI的靶区确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大分割照射同步瘤床加量的短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6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两野切线全乳照射,全乳腺照射40.5 Gy/15 f,单次剂量2.7 Gy/f,同步瘤床推量至48 Gy/15 f,单次剂量3.2 Gy/f,总疗程3周,观察分析患者局部复发情况、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7月,随访率为100%,无局部复发情况发生。3例患者表现乳腺中度胀痛;Ⅰ、Ⅱ、Ⅲ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2%、4.7%、1.6%;Ⅰ级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与Ⅰ~Ⅱ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6%、4.7%;放疗完成后4、7月美容优良率分别为90.6%、87.5%。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同步瘤床加量的短期疗效与以往常规放疗方式相似,缩短放疗时间,不会增加皮肤不良反应及降低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前瞻性评估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IMRT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瘤床同步推量(SIB)技术应用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容积调强放疗(VMAT)的可行性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67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 均采用VMAT-SIB技术照射整个乳房和瘤床, 全乳剂量和瘤床剂量分别为每3周40.5 Gy/15次和48 Gy/15次, 评估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 评价放疗急性不良反应。结果全乳计划靶区(PTVWB)和瘤床计划靶区(PTVBOOST)剂量分别为(42.0±2.1)Gy和(49.9±0.8)Gy, PTVWB的V95%和V105%分别为(98.8±1.2)%和(31.4±11.3)%;PTVBOOST的V95%和V105%分别为(99.8±0.6)%和(22.9±10.2)%, V5Gy、V20Gy、V30Gy及平均剂量(Dmean)分别为(52.4±12.0)%、(15.3±4.5)%、(6.7±2.2)%及(11.0±2.4)Gy;心脏的V18Gy、V40Gy分别为3.80%(0.48%, 9.60%)、0(0, 0.16%), Dmean为(6.7±2.1)Gy。放疗结束时, 19...  相似文献   

9.
目的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IMRT及瘤床大分割同期加量的临床Ⅱ期研究。方法
2010—2013年本中心前瞻性收治200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患者,采用IMRT全乳45 Gy分25次同期瘤床加量0.6 Gy/次总量60 Gy5周完成方案。Logistic 回归分析用于检验发生2级放射性皮肤反应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中采用近距离瘤床放疗取代常规术后全乳放疗后瘤床加量外照射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共入组30例患者,其中1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术中近距离瘤床放疗,术后常规行全乳放疗;另选择1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配对,接受保乳手术及术后全乳和瘤床加量放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24~48 h残腔引流量、切口Ⅰ期愈合率、术后住院天数和乳房外形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术后24~48 h残腔引流量、切口Ⅰ期愈合率、平均住院天数及辅助化疗开始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短期随访结果显示,均能保持满意的乳房外形.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中近距离瘤床放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临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基于VMAT的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混合调强技术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分别基于固定角度IMRT的混合调强技术和基于VMAT的混合调强技术设计两组放疗计划。第1组仅以全乳作为放疗靶区,处方剂量50 Gy分25次完成;第2组以全乳及瘤床同步加量区为放疗靶区,处方剂量全乳50 Gy、瘤床同步加量区60 Gy,分25次同步完成。分别比较两组计划的剂量学参数及计划执行效率。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与基于固定角度IMRT的混合调强技术相比,基于VMAT的混合调强技术未能提高单纯全乳照射者靶区CI、HI值(P=0.866、0.056),反而全面增加了OAR受量和调强野机器跳数(P=0.000~0.050和P=0.002);但对全乳加瘤床同步加量照射患者,能减少肺受量、脊髓受量、调强野机器跳数、计划执行时间(P=0.004、0.001、0.000、0.000)。结论 对全乳加瘤床同步加量照射患者,基于VMAT的混合调强技术能更好保护OAR,提高计划执行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补量IMRT (SIB-IMRT)与瘤床后程补量IMRT (LB-IMRT)在放射损伤及疗效方面的差异性。方法 选择2002-2012年间在山东省肿瘤医院行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IMRT的患者353例,其中218例接受SIB-IMRT,135例接受LB-IMRT。SIB-IMRT组处方剂量为瘤床(PTVt)2.15~2.3Gy 27~28次和乳腺(PTVb)1.8~1.9Gy ,27~28次;LB-IMRT组处方剂量PTVb为2.0Gy 25次,后续PTVt补量2.0Gy ,5~8次。结果 中位随访期92个月。SIB-IMRT组与LB-IMRT组的美容效果优、良、一般、差者分别为10.1%、85.8%、3.7%、0.5%和12.6%、80.7%、5.2%、0.7%(P=0.731)。SIB-IMRT组和LB-IMRT组5年局部区域复发率(LRR)分别为3.21%和5.93%,10年LRR分别为4.13%和6.67%(P=0.209、0.280)。SIB-IMRT组和LB-IMRT组3、5、8、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7%、96.3%、94.9%、93.6%和97.8%、95.2%、92.0%、90.3%(P=0.288)。SIB-IMRT组和LB-IMRT组3、5、8、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5.4%、91.8%、89.9%、89.0%和93.8%、87.7%、84.1%、82.1%(P=0.160)。结论 保乳术后瘤床SIB-IMRT与LB-IMRT在美容效果、局控率、生存率等方面均相近,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射治疗已被证实能提高肿瘤控制率及生存率。保乳术后放疗中最早应用且疗效肯定的是全乳腺放疗加局部瘤床加量。近年来,全乳加速放疗和加速部分乳腺照射研究也在逐渐展开。研究结果提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行部分乳腺照射能获得与全乳腺放疗同等的疗效,且有放疗总疗程短、毒副作用更小的优点。全文对早期乳腺癌术后的放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并重点探讨部分乳腺照射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三维放疗的疗效、美容效果和不良反应。
方法 2009-2010年45例pT is~2N 0~1M 0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三维适形或简化调强放疗,全乳43.5 Gy,瘤床补量8.7Gy,2.9Gy/次, 总疗程24 d。33例接受了化疗,其中新辅助化疗2例、术后化疗31例。局部区域控制率和总生存率用Kaplan Meier法计算。
结果 随访率100%。2年局部区域控制率、生存率均为100%;1例单发骨转移。2级乳房水肿1例,2级乳房纤维化6例,2级上肢水肿1例。2级放射性皮炎4例,1、2级放射性肺炎分别为5、2例。与同期保乳术后常规分割放疗相比,放疗次数由30次降至18次,疗程由40 d缩短至24 d,费用由30450元降至19770元。
结论 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大分割放疗的疗效和美容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可接受,且能显著降低治疗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15.
早期乳腺癌术后单纯瘤床放疗是指保乳术后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瘤床的照射。主要有近距离治疗和适形放疗两种治疗方式 ,其中对近距离治疗的研究较多。目前保乳术后单纯瘤床放疗仍为试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早期乳腺癌术后单纯瘤床放疗是指保乳术后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瘤床的照射.主要有近距离治疗和适形放疗两种治疗方式,其中对近距离治疗的研究较多.目前保乳术后单纯瘤床放疗仍为试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目前保乳手术+术后放疗已成为早期乳腺癌标准治疗模式。采用3种不同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制定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同步瘤床加量的放疗计划,并对3种放疗计划的肿瘤靶区、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等方面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放疗科2018年度收治的女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50例,左、右侧乳腺癌患者各25例。分别采用正向调强、逆向调强、容积调强等3种调强治疗方法制定全乳同步瘤床加量放疗计划。比较3种放疗计划的靶区适形度(conformity index,CI)与均匀度(homogeneity index,HI);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包括同侧肺(V 5 、V 20 、V 30 )、心脏(D mean 、左乳癌V 25 、右乳癌V 15 )、对侧乳腺(D 2 、D mean );单次治疗的总跳数(minute,MU)及出束时间,并进一步分析乳房体积大小对放疗计划的影响。结果:正向调强、逆向调强与容积调强放疗计划的全乳靶区CI分别为0.69±0.09、0.86±0.06和0.79±0.07(两两比较P<0.001),瘤床靶区CI分别为0.71±0.15、0.79±0.15和0.80±0.12(两两比较P=0.007、P<0.001和P=0.624),全乳靶区HI分别为0.17±0.03、0.13±0.03和0.18±0.03(两两比较P<0.001),瘤床靶区HI分别为0.17±0.05、0.07±0.01和0.10±0.02(两两比较P<0.001)。同侧肺V 5 为56.08±7.24、46.08±5.48和57.82±6.64(两两比较P<0.001、P=0.079、P<0.001),V 20 为27.96±2.57、20.28±2.13和23.44±2.71(两两比较P<0.001、P=0.025、P<0.001),V 30 为22.34±2.20、15.40±2.37和16.42±2.82(两两比较P<0.001、P=0.006、P=0.012)。左乳癌心脏D mean 为775.48±113.23、584.20±223.04和634.24±174.38(两两比较P<0.001、P<0.001、P=0.045),右乳癌心脏D mean 为209.32±84.60、125.56±41.65和200.80±49.74(两两比较P<0.001、P=0.524、P<0.001),左乳癌心脏V 25 为8.20±1.73、5.02±1.38和6.65±1.56(两两比较P<0.001、P<0.001、P=0.037),右乳癌心脏V 15 均为0值不做比较。对侧乳腺的D mean 为288.05±105.14、108.25±56.47和123.59±73.79(两两比较P<0.001、P<0.001、P=0.023)。单次治疗MU为285.74±17.73、1463.94±227.74和445.50±98.22(两两比较P<0.001),出束时间为205.12±20.68、343.26±37.59和138.06±13.53(两两比较P<0.001)。50例患者以患侧乳房体积平均值764.89 mL为界分成两组,乳房小体积组3种放疗计划的靶区CI、HI以及单次MU与出束时间优于乳房大体积组,而在正常器官剂量学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逆向调强与容积调强在靶区剂量学参数及危及器官的保护方面优于正向调强计划。其中逆向调强计划稍优于容积调强,推荐用于耐受较好、有长期生存预期的中、青年患者;而容积调强计划的单次MU更少,出束时间更短,建议老年、乳房体积较大的患者采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常规放疗与大分割放疗对行保乳手术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保乳手术早期乳腺癌患者共12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常规放疗组(60例)和大分割放疗组(60例),术后分别行常规放疗(总放射剂量50 Gy/25 f,瘤床加量10 Gy/5 f)与大分割放疗(总放射剂量42.4 Gy/16 f,瘤床加量10 Gy/4 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复发转移率、美容效果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1、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8.3% vs 100.0%,93.3%vs96.7%,88.3%vs90.0%,均P>0.05),3年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0% vs 1.7%,10.0% vs 6.7%,均P>0.05),美容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3% vs 90.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放疗与大分割放疗用于行保乳手术早期乳腺癌患者具有相似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而大分割放疗方案具有放疗次数少、疗程短及经济性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相比,疗效相当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目前已成为全乳照射的优选方案。早期乳腺癌综合治疗后局部复发率低、生存时间长,放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是临床关注的焦点。而大分割放疗时代许多不良反应相关的危险因素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的不良反应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整体等中心切线野混合调强技术的剂量特点及疗效。方法 纳入14例同时性双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双侧全乳±瘤床加量放疗患者。采用等中心切线野混合调强技术进行双乳整体放疗(50Gy分25次或43.5Gy分15次)。分析计划的覆盖度、均匀性及临床近期疗效。结果 全组患者放疗计划总野数为8~11个,其中调强野为4~7个。全乳计划靶区均达95%,平均瘤床覆盖度在X线同步补量组分别为(95.54±1.33)%(左)及(94.19±1.03)%(右),在电子线序贯补量组为(90.25±8.79)%(左)及(85.28±8.35)%(右)。平均双肺V20为(16.69±3.90)%,平均心脏Dmean为5.48Gy。全组3例出现2级急性皮肤反应,无≥2级的放射性肺炎发生。中位随访至30.1个月时,11例美容效果为优,无一复发。结论 双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整体等中心切线野混合调强技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