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白求恩精神指引志愿服务是吉林大学医学志愿服务持续发展的精神力量。作为老白求恩学校的传人,吉林大学一直以白求恩精神来培育一代代的医学生,并将这种血脉相传的白求恩精神与医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有效地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了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近年来,通过组织医学生积极参加、践行白求恩精神的志愿服务,已形成有效促进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转化医学是目前医学科学的“战略性”发展方向,而培养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是实现转化医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医学生作为未来医学的储备军,培养医学生成为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势在必行。文章结合医学生培养现状,提出培养医学生成为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关键在于实现“外在”和“内在”两个核心。“外在”主要是营造良好的临床科研并重的培养环境,包括学校及医院管理层高度重视、搭建良好的学术平台、发挥导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完善奖惩考评制度。“内在”主要是兼顾培养临床实力,提升医学生科研能力,包括引导医学生观念转变、以临床实力为基石提升科研思维、注重培养科研“实操”能力、砥砺科研素养和品格。“两个核心”的提出可为转化医学理念下医学生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培养医学生临床职业素养及自主学习能力是近年国内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和普通内科针对岗位胜任力的培养特点和规律,设计并联合开展针对临床轮转的见习、实习医学生的“老总下午茶”创新性教学活动。总结分析“老总下午茶”实施 10 年的经验,该教学活动得到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医学生的认可,对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临床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医院志愿服务不仅是医院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医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医学生是医院志愿服务的重要参与者,通过具体实践探索医学生参与医院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促进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势在必行。从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当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医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希望通过适当引导和合理安排,培养医学生参与医院志愿服务的动机和兴趣,完善审查制度,并通过持续改进保障医院志愿服务机制的不断健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医榜样教育是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汕头大学医学院在基于“医者之心”(HEART)课程体系的医学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嵌入“抗疫精神”引领的从医榜样教育内容,培养塑造医学生职业素养和从医价值观。通过考察该课程纳入支援新冠肺炎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的从医榜样教育内容后医学生的反馈,探讨影响从医榜样对医学生影响力的潜在影响因素。方法  对汕头大学医学院的各年级修读过“医者之心”(HEART)课程的医学生进行多时点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以期明确对医学生从医榜样学习的分布特征和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结果  从医榜样教育对医学生的学习动机、职业素养认知、自我防护意识与措施、志愿服务意愿等维度有显著影响(各问项中位数均>3)。从医榜样对更多的高年级本科生影响较小(大一至大五学生,OR:1、1.112、0.702、0.531和0.485);从医榜样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影响,比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影响稍大(OR:1.708,95%CI:1.134-2.571);对疫情关注度较高的学生(OR:2.175-2.508,95%CI:1.635-3.849)和对医务人员支援抗疫一线关注度较高的学生(OR:1.391-5.014,95%CI:2.397-10.488),受从医榜样的影响更大;有熟悉的老师或学长曾参与抗疫一线工作的学生(OR:3.367,95%CI:0.650-1.379),所受到的从医榜样的影响更为明显。结论  医学教育中应注意从医榜样教育教学中确定对医学生有积极影响的潜在促进因素,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从医榜样对医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实习、用人单位对医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评价、存在的问题和岗位所需职业素质能力的基本要求3个主要方面,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情况,明确不足及改进方向,拟从强化学风建设、加强综合素质培养两方面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升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7.
医学生的责任心体现在其一定行为表现上,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内涵,因此对影响医学生责任心的负向行为进行一定的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国内外医学院校应用责任指数考核在医学生行为督导养成的评价研究,遵循我国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结合口腔医学生成长的特点,借鉴职业精神考核的相关指标——责任指数考核法,试设计口腔医学生行为责任指数测评方案,并预设可行性,为拓宽口腔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作为担负着促进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重要历史使命的医学生,其职业精神状况直接关系到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的发展。随着现代医疗体系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我国医学院校职业精神教育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和培养效果不佳的现象,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以 3所高等医学院校部分在校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为研究方法,对医学生职业精神进行分析,并在全学程培养中对医学职业精神的构建进行讨论,以期望提高医学生职业的认同感,推动培养合格的卫生健康人才。  相似文献   

9.
医学生除了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之外,最重要的是职业素养。国家对医学生职业素养非常重视,志愿服务作为一种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最有效的实践活动之一,在近几年越来越受社会关注。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分配到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参与志愿活动的医学生为实验对象,以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评价指标,以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志愿服务的实践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长达5年的实验,并用统计法统计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为医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过程中职业素养培养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医务工作者是一个背负着救死扶伤崇高使命的特殊群体,这个职业要求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责任感。作为未来医疗卫生体系成员的主要储备军,医学生的廉洁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当今,提高医学生职业能力,已经成为医学高等院校全面改善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本文从重视能力培养办学特色着手,对医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方案的制定到实践教育中能力的训练,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设想,以求有效的改善实践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医学生的职业能力。但是,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仅靠设置一门课程、一项实训、一次实习,甚或上好一节实践课就能一蹴而就。一般而言,要有效全面的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应在更新传统观念的前提下,从强化学科专业建设着手,构建重视职业能力培养办学特色,采用一些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2.
当代医学生高等教育内容的开展,不仅需围绕"术"体现能力培养,还应紧紧围绕"德"体现德行教育.廉洁教育的本质在于帮助医学生提高或重塑伦理品德,从而预防医学生未来走上职业道路时参与医疗腐败行为,为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有损自身白衣天使的职业形象.本课题组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生廉洁教育工作展开探讨,把医学生廉洁教育按学习地点分为...  相似文献   

13.
医学生的语言能力并不是很乐观,表现为:普通话的重视程度不够、语言表达能力表达技巧欠缺、语言概括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与时代、学校及医学生个人等因素相关。医学生的语言能力对于他们将来的职业适应、职业胜任以及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我们尝试从学校、教师及学生个人角度分析医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推进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工作,充分掌握医学生思政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发现思政素养及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为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特开展本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某医学院校2 145 名本科生思政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研。思政素养共涉及国家方针政策、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职业兴趣与职业发展、专业伦理和道德法制、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5 个方面。结果 医学生思政素养总体得分为4.20±0.77,学生在思政素养的5 个方面得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得分最高,职业兴趣与职业发展得分最低;对医学生总体思政素养得分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所在年级、专业类型、是否为学生干部、高考医学志愿是否为本人选择以及就读专业是否为意向志愿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医学生思政素养的总体水平待提升,职业兴趣与职业发展教育是未来课程思政教育的重点内容。课程思政教育十分必要,要充分把握医学教育发展规律,考虑学生专业学习的阶梯式成长特征,科学系统、循序渐进设计思政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医学生理解和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法对15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面对面的访谈。研究者首先询问医学生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在向医学生解释批判性思维相关概念后,询问医学生对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及批判性思维养成的影响因素,访谈过程全程录音,并于1周内转录,应用传统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结果包括3个类别:即医学生对批判性思维概念的认知,医学生对批判性思维重要性的认知,医学生对批判性思维影响因素的认知。其中影响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因素可归纳为个体因素(如人生阅历、兴趣特长及人格特点等)、家庭因素(如父母养育方式、家庭氛围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和医学教育因素(如教师风格、教学方式及实践活动)等3个亚类别。结论  医学生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比较模糊,但比较认同批判性思维对他们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医学生批判性思维养成早期受个体因素及家庭养育方式等因素影响;PBL教学及参与式实践,教师个人风格等可促进批判性思维形成。  相似文献   

16.
医学生“职业身份形成”教育的过程包括医学专业理论教育和医生职业素质形成教育两方面,这种教育方式的提出是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需求,也是医学模式转变的需求,同时对于缓解医患矛盾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在医学生职业身份形成教育过程中采用的一些做法,旨在呼吁除了要重视医学专业理论的教育,还应在课堂、实践、考核各个环节中增加职业素质形成教育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志愿精神和医学职业精神在讲求奉献、互助协作、人文关怀方面具有一致性,这表明通过医学生志愿活动来培养其志愿精神和医学职业精神是可行的。在志愿活动中培养医学生的志愿精神和职业精神,就要加强和改进能体现医学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规划,并按照"三结合"的原则完善医学生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即: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使医学生志愿者能够得到公平的回报;思想教育和专业锻炼相结合,使医学生在志愿活动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学校评价和社区反馈相结合,对医学生志愿活动给出更加公正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阐述医学生职业精神养成的重要意义,分析生命教育视域下职业精神养成的内涵,提出了加强医学生生命教育,培养医学职业精神的途径:构建完善的生命教育教学体系,高等医学院校要将生命教育渗透到专业课中,通过通科轮转实习增强医学生生命体验,完善科学的生命教育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医学生艺术限选课《音乐基础知识及音乐欣赏》教学效果分析,探索在有限条件下和有限时间内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教学模式。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通过纸版问卷填写、人工录入的方式收集有效问卷343 份,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显示,艺术课程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对职业精神的培养。结论 医学生艺术限选课为学生搭建了延伸音乐学习的平台,在帮助学生建立、强化职业精神意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临床思维是医学生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也是医学教育的重心。临床思维的培养与锻炼能增强临床医生的岗位胜任力,并贯穿于临床医生的职业生涯,在校教育阶段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医生临床思维的基础,临床实习阶段,是一个医学生开始向临床医生转变,是理论与实践衔接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对临床医生的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