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妇幼保健》2017,(6)
目的通过分组对比分析,研究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评估早产儿脑损伤(BIPI)的价值。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该院出生并转入新生儿科的182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早产儿生后6 h内进行a EEG评分,依据BIPI诊断结果,分为脑损伤组(99例)和非脑损伤组(83例),对导致BIPI的危险因素进行回归性分析,依照a EEG检测结果不同再分为a EEG正常组(92例)和a EEG异常组(90例),对影响早产儿a EEG结果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脑损伤组中a EEG异常83例(83.8%);非脑损伤组中a EEG异常9例(10.8%),两组a EEG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胎龄(32周)、低出生体重(1500g)、胎盘胎膜与脐带异常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导致BIPI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a EEG正常组与a EEG异常组在出生体重、胎龄、胎盘胎膜与脐带异常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四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I危险因素及早产儿早期a EEG影响因素一致,提示早期a EEG能有效评价早产儿的脑功能状态,有助于早期诊断BIPI。 相似文献
2.
3.
《中国妇幼保健》2017,(16)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监测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在杭州市儿童医院产科出生并收住于新生儿科的56例脑损伤早产儿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出生的48例无脑损伤健康早产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后6 h a EEG监测的a EEG图形连续性(Co)、睡眠觉醒周期(Cy)及下边缘振幅值(LB)评分均值情况;分析Co、Cy及LB评分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影响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a EEG监测的Co、Cy及LB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y评分对早产儿脑损伤诊断的灵敏度为78.42%,特异度为70.59%,诊断价值高于Co、LB评分,同时Co、Cy及LB评分联合对早产儿脑损伤诊断的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81.25%,诊断价值更高;运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脐带异常、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造成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a EEG监测可有效反映出早产儿脑功能的改变,且操作简便、图形直观,对于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要加强早产儿脑损伤危险因素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中国妇幼保健》2019,(4)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监测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诊断及近期神经系统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住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34周以下早产儿,观察组为32例脑白质损伤早产儿,36例无脑损伤早产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后3 d内aEEG监测的图形连续性(Co)、睡眠觉醒周期(Cy)、下边界值(LB)、带宽(B)和下边界值及总分(T)均值情况,分析各评分指标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近期预后评估价值以及头颅MRI与aEEG结果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早产儿aEEG监测的Co、Cy及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aEEG与MRI诊断结果符合率为72%(49/68),aEEG监测结果预测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9%和65.5%。结论 aEEG监测对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有效地评估早产儿近期神经系统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血清Nesfatin-1联合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和短期神经发育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期间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早产儿89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合并脑损伤组(n=50)和未合并脑损伤组(n=39);合并脑损伤组按照胎龄分成胎龄<32周组(n=24)、胎龄32~33周组(n=14)和胎龄34~37周组(n=12)。所有入选早产儿均在生后24h内进行血清Nesfatin-1水平检测,72h内进行aEEG检测,住院期间完善头颅核磁(MRI)检查,并在纠正胎龄达40周时行神经行为测定评分(NBNA),纠正胎龄3个月时行Gesell发育量表测定。对血清Nesfatin-1、aEEG评分与NBNA评分、Gesell各能区发育商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Nesfatin-1联合aEEG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合并脑损伤组患儿的血清Nesfatin-1水平高于未合并脑损伤组,aEEG各指标评分及Gesell各能区发育商均低于未合并脑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 监测在晚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以期为早产儿脑损作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34~37周晚期早产儿146例,根据头颅MRI结果分为脑白质损伤组(观察组,66例)及对照组(80例)。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后3 d内aEEG 监测的图形连续性(Co)、睡眠觉醒周期(Cy)、下边界值(LB)、带宽(B)、总分(T)及与相应胎龄aEEG平均分差值均值情况,分析各评分指标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以及头颅MRI结果、纠正胎龄12月时Gesell量表结果与aEEG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aEEG 监测的Cy、B、T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相应胎龄正常早产儿aEEG平均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y、LB、B及T评分与MRI结果均显著相关(r=0.261、-0.271、-0.253和-0.184,P<0.05)。aEEG监测结果与头颅MRI检查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χ2=5.547,P=0.019)。aEEG监测结果与纠正年龄12月龄时Gesell量表评价结果具有显著相关性(χ2=5.979,P=0.014)。结论 aEEG 监测对于晚期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可以有效地评估早产儿近期神经系统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GM-1)对早产儿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预后的改善。方法:选择2015-01~2016-06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脑损伤早产儿(28wk≤胎龄37wk)共68例,分为GM-1治疗组(n=45),对照组(1,6-二磷酸果糖治疗,n=23),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GM-1 20mg/d,连用14d,据病情使用l~3疗程。所有患儿在纠正胎龄40wk、41wk时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生后3、6mo时进行头颅B超检查。结果:GM-1治疗组与对照组NBNA评分平均数在纠正胎龄40wk(35.37±1.98,34.00±2.33)、41wk(35.53±1.84,34.17±2.23)比较,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纠正胎龄40wk、41wk在NBNA评分≥35分、35分例数上比较,治疗组NBNA评分≥35分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后3、6个mo头颅B超检查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1对脑损伤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有促进作用,可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新生儿惊厥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惊厥或可疑惊厥发作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aEEG检查,同时记录原始视频脑电图(VEEG)。记录一般资料、发作情况、aEEG、VEEG结果及预后。结果共纳入51例新生儿,其中35例新生儿监测到发作性事件,12例为非癫痫性事件,23例为经VEEG确诊临床电发作或电发作。aEEG监测到阵发性异常19例,以VEEG为标准,aEEG识别惊厥患儿的敏感性为82.6%(19/23)。aEEG异常28例(54.9%),其中轻度异常18例,重度异常10例;轻度异常以阵发性异常为主,重度异常以背景活动异常为主;aEEG重度异常患儿背景活动均异常(100.0%),背景异常率高于轻度异常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背景异常患儿运动发育迟缓率高于背景正常患儿,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aEEG不同异常程度患儿运动发育迟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EG诊断新生儿惊厥的敏感性高,可以作为早期筛查新生儿惊厥的重要依据,并且预测远期运动发育的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联合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水平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价值,为早期判断早产儿脑损伤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病房存在脑损伤高危因素的98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中诊断标准分为脑损伤组56例,非脑损伤组42例。所有新生儿均进行aEEG检查和血清NSE、S100-β蛋白检测。分析并比较aEEG、血清NSE、S100-β单一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绘制ROC曲线并记录曲线下面积(AUC值)。结果 aEEG、血清NSE、S100-β单一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的灵敏度分别为82.14%、71.43%、69.64%、94.64%,特异度分别为66.67%、80.95%、76.19%、61.90%,准确率分别为75.51%、75.51%、72.45%、80.61%,AUC值分别为0.744、0.762、0.729、0.783,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灵敏度(P<0.05)。结论 aEEG、血清NSE、S100-β均可作为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指标,且三者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联合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水平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价值,为早期判断早产儿脑损伤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病房存在脑损伤高危因素的98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中诊断标准分为脑损伤组56例,非脑损伤组42例。所有新生儿均进行aEEG检查和血清NSE、S100-β蛋白检测。分析并比较aEEG、血清NSE、S100-β单一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绘制ROC曲线并记录曲线下面积(AUC值)。结果 aEEG、血清NSE、S100-β单一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的灵敏度分别为82.14%、71.43%、69.64%、94.64%,特异度分别为66.67%、80.95%、76.19%、61.90%,准确率分别为75.51%、75.51%、72.45%、80.61%,AUC值分别为0.744、0.762、0.729、0.783,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灵敏度(P<0.05)。结论 aEEG、血清NSE、S100-β均可作为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指标,且三者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1.
神经节苷脂对早产儿脑损伤神经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节甘脂(GM-1)对早产儿脑损伤保护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82例发生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PVH-IVH)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脑损伤的早产儿分为GM-1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GM-1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GM-1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临床主要症状呼吸暂停发生率和吸吮-吞咽能力,并分别于校正胎龄40周和41周时予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结果】GM-1组两次测查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临床主要症状吸吮-吞咽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呼吸暂停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GM-1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药物,对脑损伤的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有促进作用,可改善近期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扭转阶段全身运动质量(general movements,GMs) 评估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法(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在评估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情况方面的一致性。 方法 早产儿共169例(男88,女81),纠正胎龄足月后2周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评估。结果 GMs评估:119例正常扭转运动,42例为单调性扭转运动,8例为痉挛-同步性扭转运动。NBNA评估:120例≥35分,49例<35分。两种方法的Kappa值=0.710。 结论GMs和NBNA在评估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情况方面有着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和头颅磁共振(MRI)在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间本院收治的符合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2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入院后采用NBNA评分及进行头颅MRI扫描,分析MRI结果。对照组(n=20)为正常新生儿,进行NBNA评分,比较两组NBNA评分。对MRI异常组6月龄时进行复查。结果 观察组NBNA评分低于对照组。20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9例MRI信号异常,11例未见苍白球、丘脑信号改变,MRI异常组NBNA评分低于MRI正常组。在6月龄时复查MRI均未见异常信号。结论 在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诊断过程中采用头颅MRI扫描具有重要作用, NBNA评分可以联合头颅MRI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增加,但幸存的早产儿因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所面临的各种生后并发症的风险更大,特别是神经发育损伤,如脑性瘫痪、认知障碍、自闭症及执行功能障碍等,给家庭、社会及卫生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本文通过对早产儿神经发育特点、神经发育评估方法以及早期干预措施进行系统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与宫内感染及白细胞介素-6相关性研究,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5月出生的168例早产儿纳入研究,分为WMD组和对照组。通过胎膜、胎盘病理检查判断宫内感染,颅脑超声检查判断WMD,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脐带血IL-6水平。 结果 168例中宫内感染患病率为32.1%(54/168);脑白质损伤29例,宫内感染患者WMD检出率35.2%(19/54),高于无宫内感染者的8.8%(10/114)(χ2=17.899,P<0.001)。与对照组比较,WMD组胎龄、性别、出生体重及Apgar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血IL-6水平比较,WMD组高于对照组(P<0.001);宫内感染者高于无宫内感染者(P<0.001)。 结论 宫内感染显著增加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风险,细胞因子可能介导了宫内感染早产儿脑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羊水中微核糖核酸-182(miR-182)的表达与早产儿宫内感染和脑损伤的关系,为预测宫内感染后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提供有效的预防方法。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9年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生产的125例胎龄小于34周单胎早产儿进行研究,在孕妇分娩时留取10 ml羊水,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羊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羊水中miR-182表达。胎盘行病理检查,判断是否存在绒毛膜羊膜炎,早产儿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以诊断脑损伤。基于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将所有病例分为宫内感染组和无宫内感染组。结果 宫内感染组60例,其中发生脑损伤20例(33%);无宫内感染组65例,其中发生脑损伤10例(15%)。宫内感染组羊水中除IL-10降低外,IL-1β、TNF-α、TGF-β、IL-8及miR-182表达量均较无宫内感染组明显升高(t=8.04、17.23、17.37、15.56、4.90、18.13,P<0.001)。宫内感染组中合并脑损伤和无宫内感染组中合并脑损伤的羊水中miR-182表达量均较无脑损伤的明显上升(t=14.41、16.39,P<0.05)。结论 羊水中miR-182的表达与羊水中炎症细胞因子有协同作用,初步推测对早产儿宫内感染和脑损伤有促进作用,可联合细胞因子预测宫内感染后早产儿脑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48例脑损伤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于患儿生后7天完善aEEG及DWI检查,观察其在诊断新生儿脑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在生后3个月给予复查,了解新生儿脑损伤的恢复情况.同时在生后7天对患儿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在出生3个月时行Bayley评分,以探讨不同程度影像学的改变与新生儿近期神经系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aEEG及DWI可以敏感发现新生儿脑损伤,aEEG及DWI的灵敏度分别60.41%、54.16%,联合诊断灵敏度高达79.16%.脑损伤新生儿生后3个月的aEEG及DWI的阳性率较7天时明显下降,7天aEEG及DWI联合诊断灵敏度达79.16%,3个月的联合诊断灵敏度达56.25%,均高于aEEG或DWI单项诊断灵敏度.aEEG异常表现与及不同的NBNA评分及Bayley评分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联合振幅整合脑电图及弥散加权成像,可及早发现脑损伤,并实施早期干预,连续的监测对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早期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联合Dubowitz神经学检查在窒息早产儿神经发育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病房治疗的60例窒息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2012年早产儿脑损伤专家共识将研究对象分为脑损伤组(n=28)、非脑损伤组(n=32),分别于生后7 d内(至少2次)、纠正胎龄满40周行Dubowitz神经学检查,在足月前阶段、扭动运动阶段以及不安运动阶段行GMs的初筛和复筛,在纠正胎龄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行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测定(CDCC)。分析GMs联合Dubowitz神经学检查在窒息早产儿脑损伤中的早期诊断价值及与CDCC的相关性。结果 1)GMs联合Dubowitz神经学检查预测窒息早产儿脑损伤的灵敏度为96.43%,特异度为84.38%。2)GMs联合Dubowitz对早产儿脑损伤的筛查阳性率与纠正胎龄满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CDCC(PDI、MDI)评分均具有正相关性(r=0.71、0.66;0.67、0.59;0.73、0.71),其中与12个月CDCC相关性最强。结论 GMs联合Dubowitz神经学检查可作为窒息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身运动(GMs)评估联合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监测对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月于泸州市人民医院出生的82例脑损伤高危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患儿足月前与足月后2月分别进行2次GMs评估,足月后9~15周再进行1次评估,所有受试患儿出生后6 h内进行aEEG监测,分析GMs、aEEG检测结果及联合检查诊断情况。结果 82例新生儿中金标准检测脑瘫3例(3.66%),运动发育迟缓者21例(25.61%),运动发育正常者58例(70.73%)。GMs检测扭动运动阶段异常28例,其中23例单调性GMs(PR)异常,5例痉挛-同步性GMs(CS)异常;不安运动阶段5例异常,其中3例异常均为脑瘫患儿。aEEG检测轻度异常24例,重度异常6例,正常52例,总异常率为36.59%(30/82);GMs、aEEG单独检测预测脑瘫敏感度、阴性预测值为100.00%,而阳性预测值较低,单独预测运动发育迟缓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都在80%以上;二者联合检测预测运动发育迟缓和脑瘫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度均高于两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GMs评估联合aEEG监测预测新生儿脑损伤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高,对新生儿脑损伤具有较高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早产儿脑损伤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0月在医院产科出生且生后即转入新生儿科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早产儿及母亲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早产儿生后有无脑损伤分为脑损伤组与无脑损伤组。对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母亲有无绒毛膜羊膜炎、羊水指数、母亲产前应用激素、破膜时间、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窒息复苏10个项目进行分析。结果:137例早产儿符合研究标准,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24.8%。早产儿脑损伤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按OR值排序,依次为胎龄、出生体重、窒息复苏及母亲绒毛膜羊膜炎。破膜时间长短与脑损伤无关。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脑损伤发生率越高,母亲绒毛膜羊膜炎及患儿生后有窒息复苏史也为早产儿脑损伤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