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发生感染和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7年9月~2019年9月我科收治的HBV-ACLF患者102例,发生感染48例,发生AKI 32例,应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并发感染和AKI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感染组住院天数≥15 d、存在侵入性操作、并发上消化出血、腹水、肝性脑病和糖尿病的比率分别为56.3%、37.5%、43.8%、52.1%、25.0%和16.7%,显著高于未发生感染组的24.1%、13.0%、16.7%、22.2%、5.6%和3.7% (P<0.05),感染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310.2±42.2)μmol/L,显著高于未感染组【(210.1±2.1)μmol/L,P<0.05】,MELD评分为(26.1±4.6),显著高于未感染组【(20.5±4.1),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0.4±1.1)g/L,显著低于未感染组【(35.3±2.0)g/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长【OR(95%CI)为1.7(1.3~2.1)】、存在侵入性操作【OR(95%CI)为1.5(1.1~2.1)】、上消化道出血【OR(95%CI)为2.0(1.2~3.2)】和出现肝性脑病【OR(95%CI)为1.8(1.1~2.7)】是HBV-ACLF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95%CI)为1.5(1.2~1.9)】和并发上消化道出血【OR(95%CI)为1.4(1.0~1.9)】是影响HBV-ACLF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结论 HBV-ACLF患者存在容易并发感染和AKI的危险因素,住院时间长,进行侵入性操作和有严重的并发症均需要认真预防和及时处理,才能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建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预测模型,即RNM。方法 回顾性分析HBV-ACLF患者102例,随访患者90 d内生存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对预后有影响的因素,构建短期预后预测模型,即RNM。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指标预测预后的价值。结果 本组90 d生存48例,死亡54例(52.9%);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并发感染、RDW、WBC、NEU、NLR、TBIL、INR、Cr和MELD评分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而淋巴细胞(LY)、ALB、Na+和PTA显著低于生存组(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RDW(OR=1.410,95%CI,1.149~1.730)、NLR(OR=1.155,95%CI,1.001~1.333)和MELD评分(OR=1.128,95%CI,1.001~1.271)为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得出,RDW(AUC=0.826)、NLR(AUC=0.819)、MELD评分(AUC=0.791)和RNM模型(AUC=0.888)具有预测肝衰竭预后的应用价值,其中RNM模型的预测价值最优。结论 我们基于RDW和NLR建立的RNM模型预测CHB-ACLF患者90 d预后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预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7年4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4例,根据是否发生EVB分组,计算SAAG和校正的SAAG值。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患者并发EVB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指标预测EVB风险的临床价值。结果 在随访的6个月内,本组发生EVB 18例,未发生66例;EVB患者年龄≥65岁的比例为72.2%,显著大于肝硬化患者(43.9%,P<0.05);EVB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5.8±2.7)g/L,显著低于肝硬化患者【(37.7±3.3)g/L,P<0.05】,血小板计数为(52.3±10.7)×109/L,显著低于肝硬化患者【(59.4±12.5)×109/L,P<0.05】,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为(45.8±5.9)s,显著长于肝硬化患者【(41.1±7.4)s,P<0.05】,SAAG为(18.7±5.1),显著大于肝硬化患者【(16.1±4.2),P<0.05】,矫正的SAAG为(9.2±2.4),显著大于肝硬化患者【(7.6±1.8),P<0.05】;脾脏厚度为(5.2±1.3)cm,显著大于肝硬化患者【(4.5±0.8)cm,P<0.05】,门静脉血流速度为(15.2±2.9)cm/s,显著慢于肝硬化患者【(17.0±3.3)cm/s,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OR=0.435,95%CI=0.287~0.659)、腹水白蛋白(OR=1.845,95%CI=1.063~3.202)、APTT(OR=1.469,95%CI=1.272~1.697)、MELD评分(OR=3.285,95%CI=1.697~6.359)和矫正的SAAG(OR=2.917,95%CI=1.337~6.364)是影响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EVB的独立因素(P<0.05);采用校正的SAAG和MELD预测EVB的AUC分别为0.827和0.791,其敏感度分别为0.889和0.787,特异度分别为0.636和0.612。结论 采用矫正的SAAG有助于预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EVB的风险,因其简单,值得临床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清聚集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住院的HBV-ACLF患者48例和同期入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6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聚集素水平。结果 HBV-ACLF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清ALT、AST、TBIL和MELD评分分别为(8.0±2.8)×109/L、(418.2±163.5)U/L、(386.1±139.2)U/L、(226.6±74.4)μmol/L和(23.2±5.3),显著高于CHB组【分别为(6.0±2.3)×109/L、(163.8±75.7)U/L、(118.7±73.3)U/L、(25.6±12.4)μmol/L和(9.6±3.6),P<0.05】,而外周血PLT计数为(101.8±42.0)×109/L,血清Alb水平为(32.6±7.6)g/L,PTA为(35.3±5.3)%,血清聚集素水平为(51.0±5.9)μg/mL,显著低于CHB组【分别为(128.5±54.4)×109/L、(38.1±8.5)g/L、(77.4±9.3)%和(185.9±13.5)μg/mL,P<0.05】;9例HBV-ACLF晚期患者血清凝集素水平为(28.5±3.8)μg/mL,显著低于20例早期【(72.6±7.2)μg/mL,P<0.05】或19例中期【(46.0±5.2)μg/mL,P<0.05】患者,13例感染患者血清凝集素水平为(36.6±4.6)μg/mL,显著低于35例无感染患者【(56.6±6.1)μg/mL,P<0.05】,15例死亡患者血清凝集素水平为(39.8±4.3)μg/mL,显著低于33例生存患者【(72.3±7.6)μg/mL, P<0.05】;死亡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更高,MELD评分更高,PTA更低,并发肝性脑病为46.7%,并发肝肾综合征为40.0%,与生存患者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HBV-ACLF患者血清聚集素降低,其降低程度与预后相关,是否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评估HBV-ACLF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经皮肝穿刺胆管造瘘电子胆道镜取石术(PTCSL)治疗肝内胆管结石(IHS)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15例IHS患者,其中60例接受PTCSL治疗,55例接受开腹手术。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因素。结果 在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取净结石;PTCSL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7%,显著低于开腹组的49.1%(P<0.05),其中PTCSL组发生1例,开腹组发生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早期发现,积极采取抗凝治疗后好转;术前白蛋白水平低、术中出血、有胆道手术史、术后发生胆汁多重耐药菌感染是影响PTCSL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因素(P<0.05);经多因素分析,术前白蛋白水平低【OR(95%CI)为0.5(0.3~0.9)】、术中出血【OR(95%CI)为2(1.4~3)】、胆道手术史【OR(95%CI)为1.9(1.3~2.7)】、术后胆汁多重耐药菌感染【OR(95%CI)为2.2(1.2~4.5)】是PTCSL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与常规开腹取石术相比,PTCSL可大大减少IHS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取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肝肾内科就诊的94例HBV-ACLF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7例,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血浆透析滤过(PDF)和PDF联合经肝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采用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ECOG)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评价生活质量和肝功能状态。结果 在治疗24周和48周时,观察组生存率分别为72.3%和53.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9%和31.9%(P<0.05);在治疗24周末,34例观察组生存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为(35.8±3.9)g/L,显著高于25例对照组【(32.3±3.5)g/L,P<0.05】;在治疗24周和48周时,观察组ECOG评分≥2级发生率为26.5%和12.0%,显著低于对照组56.5%和40.0%(P<0.05);在治疗48周时,观察组MELD评分为(9.7±1.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1.4±1.5)分,P<0.05】。结论 采取PDF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HBV-ACLF患者可显著促进蛋白合成,降低病死率,提高ECOG评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总结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4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23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使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吲哚氰绿(ICG),采用简化的美国肾脏病膳食改善(MDRD)研究组发布的公式计算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在本组22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并发AKI 41例(18.4%),选择82例未发生AKI 患者作对照,结果AKI组年龄≥50岁、合并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腹水、感染和Child-Pugh C级比率分别为39.0%、26.8%、29.3%、80.5%、36.6%和53.7%,显著高于无AKI组(分别为20.7%、12.2%、13.4%、59.8%、17.1%和17.1%,P<0.05);血清HBDH和ICG水平分别为(184.2±21.3)U/L和(31.4±3.6)%,显著高于无AKI组【分别为(141.0±13.8)U/L和(15.6±1.9)%,P<0.05],而eGFR为(71.6±11.3)mL/min·(1.73 m2)-1,显著低于无AKI组【(113.8±13.4)mL/min·(1.73 m2)-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95%CI)为3.0(1.1~8.6)]、合并糖尿病[OR(95%CI)为1.9(1.1~3.3)]、伴有高尿酸血症[OR(95%CI)为2.8(1.1~7.3)]、存在腹水[OR(95%CI)为2.6(1.0~6.6)]、伴有感染[OR(95%CI)为5.1(1.2~22.6)]、肝功能Child-Pugh C级[OR(95%CI)为3.6(1.5~8.9)]、血清HBDH水平高[OR(95%CI)为2.8(1.2~6.3)]和eGFR水平低[OR(95%CI)为2.4(1.3~4.4)]均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特别是失代偿期患者,存在一些并发AKI的危险因素,如年龄大、伴有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腹水、感染、肝功能分级为C级等。针对AKI发生的高危人群,临床应予以高度关注,及时诊治,才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EVB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OV)患者108例,当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时,给予内科止血治疗。收集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确定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EVB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在10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GOV患者中,38例(35.2%)发生EVB,其中5例(13.2%)患者在发病72 h内死亡;单因素分析提示过度劳累与GOV患者发生EVB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而饮食不当、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白蛋白(ALB)、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红色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GOV患者发生EVB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食不当【OR(95% CI)为2.2(1.3~3.7)】、门静脉内径增宽【OR(95% CI)为1.4(1.1~1.7)】、PT延长【OR(95% CI)为1.3(1.1~1.6)】、有红色征【OR(95% CI)为3.3(1.6~7.1)】、肝功能Child-Pugh C级【OR(95% CI)为3.9(1.7~9.0)】和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OR(95% CI)为3.5(1.9~6.5)】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EVB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GOV患者存在一些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其中EVB是重要的致命原因。EVB发生的本身有一些危险因素,需要临床给予必要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措施,以减少EVB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130例,使用迪尔鉴定仪鉴定真菌种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LF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本组130例HBV-ACLF患者中,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50例(38.5%),其中,上呼吸道和肺部感染24例(48.0%),肠道感染14例(28.0%),泌尿道感染7例(14.0%),血流感染4例(8.0%),腹腔感染1例(2.0%);白色念珠菌26株(52.0%),另有热带念珠菌8株(16.0%),近平滑念珠菌6株(12.0%),季也蒙念珠菌5株(10.0%),黄曲霉菌3株(6.0%)和毛霉菌2株(4.0%);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年龄≥40岁和长时间应用抗生素占比显著多于未并发真菌感染患者(P<0.05),血清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显著高于或长于未并发患者,而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未并发真菌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OR=3.332)、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过高(OR=4.525)和长时间应用抗生素(OR=1.576)为ACLF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HBV-ACLF患者存在容易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了解感染的常见部位和常见菌株有助于临床早期预防,及时处理,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诊断失代偿期肝硬化(DC)并发细菌感染及预测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住院的DC患者229例,采用新型夹心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血清pro-ADM水平。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感染的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下面积(AUC)分析指标的预测能力。结果 在229例DC患者中,发生感染60例(26.2%),28 d死亡14例(6.1%),90 d死亡28例(12.2%);感染组血清pro-ADM为13.0(12.3,13.7) nmol/L,显著高于无感染组(8.8(7.5,11.0)nmol/L,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ro-ADM、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MELD评分是预测DC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血清pro-ADM、白细胞计数和MELD评分是DC患者28 d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应用血清pro-ADM预测感染的AUC为0.674(95%可信区间为0.609~0.734),联合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构建模型的AUC为0.787(95%可信区间为0.729~0.839)。结论 检测血清pro-ADM对诊断肝硬化患者发生感染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血清pro-ADM水平显著升高可能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胆囊癌患者胆囊组织泛素结合酶E2T(UBE2T)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胆囊癌患者50例,手术后同时取癌组织和癌旁胆囊组织,另取良性疾病胆囊组织50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胆囊组织UBE2T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的危险因素。结果 胆囊癌组织UBE2T蛋白表达量为(2.9±0.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5±0.3,P<0.05)或正常胆囊组织(1.7±0.3,P<0.05);不同TNM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病理学分级癌组织UBE2T表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位随访21.0个月,Logrank分析显示,31例UBE2T高表达和19例低表达胆囊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0个月和25.0个月(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高[OR(95%CI)为1.9(1.5~2.4)]、UBE2T高表达[OR(95%CI)为2.5(2.1~2.9)]、肿瘤浸润程度高[OR(95%CI)为2.3(1.8~3.0)]、淋巴结转移程度高[OR(95%CI)为1.2(1.0~1.8)]、远处转移[OR(95%CI)为2.1(1.7~2.8)]和病理学分级高[OR(95%CI)为1.6(1.3~2.2)]是胆囊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胆囊癌患者胆囊组织UBE2T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应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预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2019年9月~2021年9月我院诊治的HBV-ACLF患者72例,给予综合内科治疗,观察28 d生存率。常规检测血常规,计算NLR,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近期预后的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联合血清IL-6水平预测近期预后的效能。结果 72例HBV-ACLF患者28 d生存53例,死亡19例(26.4%);死亡患者NLR为(7.2±2.2),血清IL-6水平为(13.6±3.5)pg/ml,显著高于生存患者【分别为(3.7±1.0)和(8.7±1.5)pg/ml,P<0.05】,死亡组年龄、肝性脑病发生率和MELD评分显著高于生存组,而PLT计数显著低于生存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肝性脑病、MELD评分、NLR和血清IL-6水平均为影响近期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经ROC分析显示,分别以NLR>4...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33例,分别给予恩替卡韦或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48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IL-10水平,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使用美国GE公司 LOGIQ E9或PHILIPS EPIQ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和脾脏厚度(SPT)。结果 在治疗48周末,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为(43.7±7.6)U/L,显著低于对照组【55.9±6.5)U/L,P<0.05】,而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35.3±4.5)g/L、(15.2±3.6)μmol/L和(13.3±0.8)s,与对照组【分别为(34.5±4.2)g/L、17.6±2.9)μmol/L和(13.9±0.7)s】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HBV DNA水平为(1.3±0.3)lg copies/ml,与对照组的(1.4±0.4)lg copies/ml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粪便拟杆菌和双歧杆菌数分别为(7.9±0.8)lg GFU/g和(9.3±1.5)lg GFU/g,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5±0.6)lg GFU/g和(7.6±1.0)lg GFU/g,P<0.05】,而大肠杆菌、肠球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分别为(7.3±0.9)lg GFU/g、(7.0±1.2)lg GFU/g和(9.8±0.6)lg GFU/g,与对照组【分别为(7.9±0.7)lg GFU/g、(7.3±1.3)lg GFU/g和(9.5±0.5)lg GFU/g】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39.6±6.5)ng/L和(33.5±5.9)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8.7±7.6)ng/L和(40.6±4.3)ng/L,P<0.05】,而两组血清IL-10水平无显著性差异【(20.3±4.1)ng/L对(23.7±4.2)ng/L,P>0.05】;观察组DPV、DSV和SPT分别为(12.9±0.9)mm、(9.2±1.3)mm和(42.5±5.1)mm,与对照组【分别为(13.1±1.0)mm、(9.7±1.4)mm和(43.8±4.9)mm】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应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能帮助改善肝功能,或可促进肠道菌群的恢复,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究影响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40例非肝移植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后28 d和90 d存活情况进行分组(28 d:生存组164例,死亡组76例;90 d:生存组140例,死亡组100例)。收集患者发病诱因、肝功能指标、MELD评分、MELD-Na评分和出现的并发症等资料。计量资料用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h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根据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约登指数确定临界值,HBV-ACLF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HBV-ACLF患者的诱因主要包括HBV自发激活(55.6%)、核苷类似物停药或耐药引起HBV激活(25.2%)等。依28 d存活情况分组,基线资料中年龄、PTA、NLR、血钠、MELD评分、MELD-Na评分、TBil水平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400、-6.015、-5.070、-5.103、-5.044、-7.430、-6.637,P值均<0.05);依90 d生存情况分组,基线资料中年龄、PTA、NLR、血钠、MELD评分、MELD-Na评分、TBil、胆固醇水平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05、-7.728、-3.335、-4.015、-6.053、-7.908、-6.655、-3.607,P值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Bil>260.20 mmol/L、PTA<24.8%、NLR>5.63、血钠<130.8 mmol/L、MELD>17.84分、MELD-Na>25.1分是影响患者28 d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4.572(1.321~15.823)、8.934(3.026~26.374)、2.632(1.126~6.152)、27.467(6.113~123.423)、4.303(1.048~17.663)、3.453(1.614~7.387),P值均<0.05];TBil>260.20 mmol/L、PTA<25.5%、血钠<135.3 mmol/L、MELD>17.84分、MELD-Na>25.1分是影响患者90 d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5.148(1.918~13.822)、15.718(5.161~47.866)、10.080(3.244~31.323)、11.157(2.580~48.254)、4.391(2.057~9.372),P值均<0.05]。240例患者中160例(66.7%)90 d内发生感染,其中细菌感染140例、病毒感染12例,真菌感染8例。160例出现感染的患者其90 d病死率显著高于无感染的患者(46.3%vs 32.5%,χ^2=6.720,P=0.010)。240例患者中176例28 d内出现腹水,44例出现胸腔积液,36例发生急性肾损伤,60例发生肝性脑病,12例发生消化道出血,2组间急性肾损伤、Ⅲ~Ⅳ度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088、29.811、7.797,P值均<0.05)。结论HBV-ACLF患者基线TBil、PTA、血钠、MELD评分、MELD-Na评分是影响患者28 d和9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BV激活引起的肝脏炎症坏死是ACLF的始动因素,而感染、急性肾损伤、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